设置
书页

第475章 苏党升官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法显号的船长李经,并没有立刻让船只靠岸。

  近海区域会有不少看不到的暗礁,如果贸然靠近就会搁浅。

  李经一边派人观测水文,一边寻找能够靠岸的良港。

  李经也在探测,这到底是一座大岛,还是一片大陆。

  岛屿和陆地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只是一座岛屿,那这会成为前往南州航线的重要补给点。

  可如果这是一片大陆?

  其实也有人预测过这片大陆。

  在《乐府新报》上,曾经发行过一份“寰宇全图“,在图上就标注过,在南州和大明之间,就有这样一座大陆。

  刚开始的时候,这座大陆还引起了议论。

  但是很快,有人拿着这份地图让远洋过的西洋船长看,对方坚定地否认在大洋上有大陆。

  后来大明在吕宋建立通政署,通政署的主司李经也曾经派人求证过,当地水手都否认有这片大陆。

  寰宇全图本就是科普性质的文章,人们很快就将这片大陆忘记。

  难道是真的?

  接下来就是验证了。

  李经沿着海岸线航行了四天,他已经可以确定,这是一片大陆!

  法显号上欢呼起来!

  发现一座大陆!这绝对是可以名垂史册的功劳!

  李经明白,经度之战非常重要,事关航海的发展。

  可是经度这个东西,太专业了!

  就是写进历史书中,读者也不一定能够理解其意义。

  但是发现一片大陆就不同了!

  这是绝对会记录进史书中,而且永远被人记得的事情!

  李经犹豫了几天,最后来到了张毕的船舱。

  看到正在精心维护航海钟的张毕,李经脸上露出内疚的表情。

  “张大匠。”

  张毕在印刷馆改良印刷机之后,就被苏泽奏请封了匠官。

  李经小心翼翼的说道:

  “张大匠,按照测算眼前这片大陆可能就是《乐府新报》上预言的澳洲,船上商议了一下,想要绕澳洲大陆航行,测绘澳洲。”

  李经说这个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被张毕骂的准备了。

  这场经度之战,比试的就是双方的船谁先抵达南州,然后最早从南州返航。

  郑和号和法显号的设计,物资贮备,都是为了这场航行准备的。

  李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让张毕放弃经度之战,放弃前往南州,而是转而去澳洲。

  但是出乎李经的意料,张毕倒是表现的很淡定。

  他说道:

  “李船长,我明白了,既然这是大家的想法,那我们这次航行就改为绕行澳洲,期间我会配合你们进行地理测绘的。”

  李经听完,心中感激张毕的通情达理。

  他连连向张毕道谢,回到甲板上,向全体船员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整艘船都欢呼起来!

  一名船员看着问道:

  “船长,这澳洲的土地能分吗?”

  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一名船员说道:

  “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谁要来啊!”

  “是啊,咱们立下这样的功劳,回去拿着赏钱买上几分好田,不比在这里种地强?”

  “这里流放犯人都不来吧?”

  李经咳嗽了一下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澳洲如果是我们发现的,这片就是大明的土地!”

  “总而言之,先占着再说!”

  另一边,张敬修的郑和号,也停靠在了夏威夷的一座岛屿上。

  涛声拍打着黑曜石海岸,郑和号放下的小艇切开浪花。

  张敬修按着腰刀立于船头,身后跟着手持火铳的水师侦查小旗。

  这是郑和号第二次派人前往岛上了。

  第一次,是宣慰使宸昊带队,先来到岛上查探,但是让人意外的是,这座茫茫大洋中的岛屿上,竟然也有土著居民!

  宸昊发现了土著的村落,他派人回去向张敬修报告,自己去带着人去向这些土著交涉。

  结果是,宸昊被扣下了。

  按照汇报的小旗来报,这帮土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武器也木头石头贝类制作的,连青铜器都没有。

  可他们挟持了宸昊,张敬修不敢妄动,于是只能自己亲自带领队伍上岛交涉。

  到了岛上,张敬修见到了的列队迎接的土人。

  这不像是敌对,反倒像是欢迎?

  张敬修按着腰刀,看着这些土人头上浮夸的羽毛饰品,看着他们身上赭红色纹身。

  让张敬修疑惑的是,这些土人也都是黑头发黄皮肤,倒是和汉人区别不大。

  张敬修已经接到了宸昊的消息,知道他在土人部落没有生命危险,他跟着这群土人,向他们的部落走去。

  来到部落之中,张敬修看到了人群中的宸昊。

  “宣慰使!”

  宸昊向张敬修笑了笑,示意自己无碍,他指着部落中央正在举行仪式的夏威夷土人。

  只见他们将骨质的鱼钩和粗陶器捧上前,篝火被堆成了皮筏的样子,篝火边上还放着船浆。

  “宣慰使,这是?”

  宸昊说道:

  “越人尚舟楫而贵渔猎,老夫在典籍上见过,这似乎是古越人的舟楫礼。”

  “古越人?”

  张敬修话音刚落,丛中走出一位头戴羽毛冠的老者,胸前贝串随步伐叮咚作响。

  这老者的耳垂悬挂着鲨齿坠,身上还有纹身。

  宸昊说道:

  “淮南子中有云,古越人有‘贯耳’的习俗,会将重要的猎物做成耳坠挂在耳朵上。”

  “这些纹身也是古越人的习俗了,张船长也是读过书的,自然知道纹身是越人标志,在魏晋时期南越地区还有此习俗残留。”

  张敬修点头,魏晋时期,孙权和南渡的东晋政权,都有很多征讨越人部落的记录留在史书中。

  真正的古越人,在中原地区差不多要到宋代才绝迹。

  紧接着,这名部落长老主持完毕祭礼之后,又将一条彩染的木块放在了张敬修面前。

  宸昊介绍道:

  “岛上没有造纸术,都是用这种木片来记录的。”

  “这个部落也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些图画就是他们的历史。”

  宸昊指着木片上的龙蛇图腾,对着张敬修说道:

  “这是古越的图腾,岛上的居民是我中原流落在海外的遗民。”

  张敬修看着这帮人,这是中原遗民?

  宸昊没有理会张敬修的疑问,而是说道:

  “纹身断发同吴俗,舟楫祠蛇合越礼。此岛当归化内之地!”

  张敬修这下子明白了宸昊的意思了!

  不管这岛上的土著,到底是不是中原遗民,反正先将这个论调立起来再说!

  既然是中原遗民,那自然要归于王化!

  也就是说,宸昊这样的宣称,就等于是宣誓这些岛屿的归属权!

  民是中原遗民,那地就是大明的领地了!

  接下来,宸昊用比划的方式,和这支部落的族长交换了信物。

  宸昊将一块铜印交给了这个族长,这些铜印本来是受到礼部和鸿胪寺的委托,带给南洋通政署的张宣,由他来册封南洋当地土人的。

  只不过礼部的这批印实在是太多了,张宣只收下了一部分。

  而这支夏威夷部落土著,则将刚刚那块绘制了龙蛇图腾木片送给了宸昊。

  紧接着,宸昊又吩咐张敬修,将船上没用的铁钉、铁桶等铁制品,交易给这些夏威夷部落。

  而这支夏威夷部落,则送上了鱼干、淡水,以及一种当地人从木薯中获得的酒。

  张敬修原本还挺喜欢这种木薯酒的。

  但是他见到十几个部落妇人席地而坐,将木薯在嘴里嚼烂后吐进陶罐中发酵,张敬修抓着脖子,将宴会上喝下去的酒全部都吐了出来。

  宸昊倒是一脸淡定的喝酒,一边喝酒一边和这支部落的族长比划着交谈着什么。

  郑和号在当地土著的帮助下,搜集到了维修的木材,获得了足够的淡水和食物补给后,黄骥又测绘确定了岛屿的精确经纬度,将这几座岛屿标记在海图后,张敬修指挥郑和号起航,继续开始前往南州的航行。

  京师,六科廊。

  兵科给事中李己踏入六科廊。

  上次他从中周旋,让六科没有反对李如松的奏疏,皇帝很快就通过了李如松的奏疏,命令内廷举行参谋考试。

  专业的军事问题,自然不可能由皇帝本人出。

  最后内廷决定,皇帝出最后一道军政相关的策论大题,其他和军事有关的专业问题,则交给中书门下五房来出。

  苏泽也没想到,这差事兜兜转转,竟然又落到了中书门下五房头上。

  苏泽没有参加内廷的会议,据说是赵阁老和诸阁老达成了一致,由兵房和刑礼房,共同出题。

  兵房主司宋纁,刑礼房主司沈一贯,接到了这个命令也犯难。

  沈一贯从没有做过军事工作,根本不懂如何出题。

  宋纁虽然跟着赵贞吉,对军务还是了解的,但是这场考试上下都关注着,要出好这份考卷可不容易。

  出的太容易了,那就会被视作放水。

  可如果出的太难,通过的人太少,那总参谋部那边又会抱怨,会认为是文官故意出难题,不让总参谋部补充人员。

  走投无路,最后沈一贯咬牙找到了苏泽。

  而苏泽给沈一贯推荐了兵科给事中李己。

  宋纁听到了李己的名字,也是连连点头,于是沈一贯和宋纁又找上了李己。

  李己自然不敢拒绝,很快答应下来,也加入到了中书门下五房的命题组,搞出了一份总参谋部遴选参谋的考卷出来。

  李己整日和中书门下五房的官员接触,而六科又和中书门下五房在一起办公,他帮着中书门下五房出卷子的事情,自然瞒不过同僚。

  这下子,不少给事中都感觉出异样了。

  李己是不是和中书门下五房走得太近了?

  再一想他阻拦大家上书弹劾李如松,众人又有了新的猜测,李己是不是暗中投靠了苏党?

  这让李己在六科的地位更加尴尬,这些日子他都会提前来到六科。

  可没想到,今天提前上衙,竟然还遇到了一个比他更早的人。

  “严给事中。”

  李己和严用和算是老对头了,但是严用和的资历比他深,所以他还是主动行礼。

  严用和笑了笑,对着李己说道:

  “‘下官’恭喜李大人高升了。”

  李己吓了一跳,面对严用和充满讽刺的语调,他更关心的是“高升”两个字。

  自己是一点消息都没听到啊。

  但是严用和是吏科给事中,有督查吏部的职能,他也是在家整个六科之中,人事消息最灵通的人。

  大家虽然不对付,但是在官场上,没人会用升迁的事情开玩笑。

  严用和看向李己,暗道此人的虚伪。

  但是李己能这么快的升迁,严用和也是很震惊,难道这就是加入“苏党”的好处?

  严用和不知道,这件事还是几天前苏泽和吏房主司宋之韩的谈话有关。

  在苏泽和宋之韩交谈之后,宋之韩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难道这是苏检正在暗示自己?

  能给高拱当政治秘书的,政治上一定是过硬的。

  苏泽都这么暗示了,宋之韩作为下属,自然要有所行动。

  宋之韩特意去了一趟吏部,将适合李己升迁的职位都梳理了一遍。

  六科给事中虽然只是正七品,但是能升迁的职位非常多。

  时人有言,“六科都给事升转,馀则一内一外,内则五品京堂,外则三品参政,盖外转以正七得从三,亦仕宦之殊荣,而人多厌薄之。因有官升七级,势减万分之语。”

  也就是说,最厉害的情况下,六科给事中可以升迁到从三品的布政使参政,但是官员还觉得这样的升迁是权势小了,含权量不如七品的六科给事中。

  因为布政使参政是外任官,是要离开京师的。

  正常来说,六科给事中更愿意升迁为在京堂官,也就是六部九卿衙门的主司。

  宋之韩挑选了半天,最终选择了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当然,这个职位宋之韩说了不算,他又和吏部对接,吏部尚书杨思忠果然立刻批准,将推荐名单送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本来就对李己有好印象,直接就批准了任命。

  虽然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并不是正五品的郎官,但是武选司不同于其他司,地位要高于其他司。

  此外,武选司主司申时行,眼看着就要升迁了,空出来的位置就可以留给李己来补任。

  从七品给事中,到五品选郎,科道的升迁就是这样,这也是大明官员对科道趋之若鹜的原因。

  等科道官员纷纷到衙,李己心中越来越不安。

  上衙没一会儿,宣旨的行人到了!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电子书!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