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218章 食文曲星之肉,可得长生?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第218章食文曲星之肉,可得长生?(元旦快乐!)

  平定播州杨氏叛乱也是徐青和雄禅攻打黑山老妖关键的一环。那就是谋取杨氏族中的圣物——未央剑。

  此剑是当年诸葛氏所留,威力十分强大。

  而围剿黑山老妖的时间便在明年七月初。

  盖因黑山老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即使未曾回到造物主境界,也是天下第一高手。唯有在天魔冲七煞前几日,老妖为了重回造物主境界,须臾都离不开长白山。

  这样才能让对方没法逃走。

  否则便是邀请天下高手围剿,人家见势不妙,直接遁走,然后再寻找机会各个击破,徐青等人也只能徒呼奈何。

  而且有一年多时间准备,才能更好聚集人手。

  徐青现在是两条腿走路,另一方面,也在邀请天下高手,参加在京师举办的武道大会。

  时间便是明年初。

  其实也是以此为藉口,号召天下正义之士。

  武道大会的筹备则是交给雄禅。

  雄禅如今在江湖的声望,远非徐青可比。

  而且徐青还牵线搭桥,介绍了兵部尚书洪轩和雄禅认识。

  洪轩乃是老岳父当年童生试的知府,双方本来多年没有联系。

  由于老岳父先前当了兵科给事中,便与洪轩接续了过去的师生之谊。不过两人关系没有徐青和吴大人那麽铁。

  从前也是泛泛之交,不过现在冯老爷也是军机处的人,领了协办军机大臣的差事,加上先前兵科给事中的经历,两家人自然越发熟络。

  而且洪轩作为新任兵部尚书,加上入了军机处,急需要出成绩,而举办天下第一武道大会,确实颇有新意,还能出政绩,与雄禅丶徐青一拍即合。

  此次天下第一武道大会噱头很大,雄禅作为武圣自然是不参与其中的,当然如果谁走到最后,也有资格挑战雄禅,磨砺武道。

  大会的举办资金也不用朝廷出,由北直隶仙煤商会承接,并获得独家冠名权。因此这一届武道大会,也称之为仙煤武道大会。

  另外顺天时报丶新民报以及南直隶的大明报都对此次武道大会做足了宣传。

  礼部在这方面也相当配合。

  可以说,作为第一届天下第一武道大会,规格非常高。比朝廷举办的武举声势还大。

  说到底,朝廷的武举实在是太草台班子了。

  但武举不兴盛,和朝廷的卫所制度丶武官世袭制也关系不小。

  像江宁府的雷举人,虽然中了武举人,有了当官的资格和举人特权,可是要进入武官体系发展,比文举人进入文官体系发展难了许多。

  因为武官圈子格外封闭。

  李公圤要不是有徐青帮忙打通天地线,也根本升不上去。

  说白了,文官还能相对公平地打怪升级,武官要升级,先得有不错的出身才方便操作,平民百姓或者底层武官出身,方方面面都容易受到排挤。

  当然,能在武官体系里,靠个人能力杀出来的将领,都是个顶个的猛人。

  比如先前的俞总兵,出身不过是一个世袭百户武官,在武官圈子里,算是最底层了。

  硬是靠自己杀出一片天,当到了总兵的位置。算是武官中,接近天花板的存在。

  而孟宇轩,出身明显好许多,娶的老婆还是出身世代万户的将门南溪王家。王夫人长相也是十分威猛,据说武功比孟宇轩还厉害,唯一缺点就是没生出儿子来,老孟私下里跟徐青吐苦水好几次。

  徐青送了老孟几份金光寺的送子汤药,至今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矩州城是如今黔南省的省会。

  播州杨氏在黔南省叛乱,震动西南。原岭南省布政使周汝才临危受命,做了黔南省巡抚,并临时执掌西南三省的军事大权。

  自来是天下未乱蜀先乱。

  播州杨氏的叛乱如果处理不好,必然震动巴蜀,由此动荡天下。

  周大人前脚刚到矩州城,没过几日,外甥女婿徐六首便到了。

  两人不但是亲戚,更有院试的师生之谊。

  如今徐青是以翰林修撰领西南三省监军道的差遣,虚领兵科给事中的官职,有参赞军机之权。

  实际上等于是兼领了内官监军和巡按的差使,典型的位卑权重。

  以他如今的资历和光环,得到这些差遣是理所当然的。

  简而言之,用演义的话来说,周大人是主帅,徐青则是军师孔明的地位。军中大小事务都可以参与过问。

  而且徐青不是一个人来的,还有一帮子兄弟。

  这些复社社员,不少还是举人。

  他们本身也带有家丁护卫,凝聚起来,也是一股有用的战力。

  周大人对比了一下子自己临时招募的巡抚标兵,还不如人家小徐的复社弟兄。

  「舅父,如今形势怎样?」一老一小来不及叙别离之情,直奔主题。

  周大人登时大吐苦水,「军屯和商屯都烂根子了,我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徐青对此倒是早有预计。

  国朝初年设置卫所制度确实有大用,当时在北方,号称养活大军二十万,不费老百姓一粒粮食。

  但是到了如今,卫所产出的军粮,根本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而且国朝初年,还有开中法作为军粮补充。

  那就是利用商人出钱出粮,帮助开荒或者转运粮食,然后给商人发盐引,使其谋利。

  到了几十年前,由于盐法败坏,当时的首辅直接废除了开中法,一时间倒是得了些许好处,号称孝宗中兴,结果后患无穷。

  现在各地边防的军粮,都需要徵调民夫,并且加税在百姓身上,如此一来,更是加重百姓负担,加速土地兼并。

  所谓中兴,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实际上,不触及根本,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效果一向都是如此。

  前人留下的烂摊子,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来找出路。

  周大人现在是空手变不出钱粮来。

  好在朝廷控制西南,关键在于军事险要之地的城池,平叛很难,但是叛军要攻破几个关键险要也是无比艰难的。

  只要控制住矩州城不丢,杨氏的叛乱就大不到哪里去。

  徐青听了舅父大吐苦水,随后安慰道:「黔南省四大土司播州杨氏综合实力最强,但军事未必及得上水西安氏。何况还有水东宋氏,和思州田氏两大土司家族。杨氏现在叛乱,我听闻消息,其他三家都是按兵不动的。因此平叛虽然从局面上看起来很难,却未必不能通过外交来解决。」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现在朝廷能给的支援不多,而且也很慢,暂时来看,得从其他方面入手,先稳定局面再说。

  周大人:「公明从京师远道而来,消息竟然如此灵通?」

  徐青拿出一份册子,说道:「这是我出发前,首辅给的黔南土司资料,我自己也有派人查探过。大致的局势还是清晰的,不过要操作起来,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我和舅父齐心协力。」

  周大人接过册子,仔细浏览一遍。许多信息,他都知晓,但显然册子的内容更具体详细。

  他看完之后,合上册子,笑道:「有公明送此物过来,足以顶得上五万大军。」

  他总算松了口气。

  因为他治理岭南已经有一段时间,恢复生产之后,赴任之前,已经下命从岭南调来一批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如今粮食自然没到,不过多少有点底气在。

  而且这批粮食有徐青的复社和红花会帮忙运输,比强行调民夫可靠许多。

  徐青:「舅父过誉了,这是首辅提前谋划,我只是借花献佛。」

  他强调首辅的谋划,乃是为了安舅父的心,说明朝廷对此早有定计,不需要太过担忧。

  实际上,首辅这边认为,只要叛乱能控制住黔南省范围内,不影响西南其他地方,便是胜利。

  接下来徐青才提到重点,如今不能急于出兵,当以扼守险要为主。然后等待军粮以及重新整军。

  徐青和周大人在矩州城进行整军之馀,水西安氏的家主送信过来。

  周大人接过信之后,立马大怒。

  原来水西安氏见杨氏叛乱,自以为朝廷不得不倚重他们,因此送信过来,想要藉机裁掉龙场九驿。

  并询问周大人和徐六首的看法。

  安家主现在领的是黔南省参政的官职,等于南直隶何大人如今的位置,也算是黔南省如今官面上排名靠前的人物。

  而且龙场九驿目前在安氏的控制下,他提出裁掉龙场九驿,并非越权。

  表面上听起来,裁撤龙场九驿似乎是安氏向朝廷表忠心,但实际上显然是安氏的试探。

  如果周大人答应,等于给了安氏朝廷不体恤土司的口实。

  到时候可以在杨氏和朝廷之间左右逢源。

  如果周大人不答应,往后朝廷再想动龙场九驿时,周大人的回覆便是安氏搪塞的藉口。

  不得不说,安氏的时机挑选的很好。

  徐青见了信,笑道:「舅父,安氏试探,足见是首鼠两端之类,不值一哂。」

  他随即写信回过去,安家主是本省参政,如果想要裁掉龙场九驿,直接可以上书公文,由布政使巡抚讨论,再上交中枢,而不是私下问巡抚意见。

  总而言之,就是公对公,私对私。

  信前面的内容是开场戏,后面才是重点。

  徐六首又说,自己听闻龙场九驿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打算到此一游,以私人的名义,想让安家主招待他。

  周大人见了徐青的回信,担忧道:「公明,你打算去降服安氏?」

  「安氏是蛮夷之后,畏威而不怀德。现在平叛需要安氏的力量,只有让他们意识到咱们的厉害,才能将其驱驰。」徐青从从容容回道。

  他要迅速平定杨氏,取得未央剑。

  既然安氏主动触霉头,那就顺水推舟,将这条地头蛇好好盘一盘,为其所用。

  说到底,这次平定叛乱,先治个标再说。

  当然,徐六首的治标,标准是很高的。

  徐青的回信很快到了安氏手中,在其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徐公明竟然敢来咱们安氏的地盘撒野,他不知道中原有句古话,强龙不压地头蛇?」

  安氏众人见了徐青的回信,议论纷纷。

  他们不过是试探而已,没想到这位文曲星下凡,居然这麽大胆量。

  既然敢来,就让对方瞧瞧什麽是真正的龙潭虎穴。

  安氏盘踞黔南千年,靠的是武勇。

  「父亲,咱们安氏有的是力气和手段,可不是衍圣公府那种脂粉堆里的软骨头,他徐公明敢来,就教他好好做人。」

  「不错,是龙来这也得盘着。」众人到底久处西南边陲之地,一向对朝廷不礼敬。

  虽然徐青近年来名头很大,可安氏这些土司,只相信眼前的拳头。

  何况安氏也有武功巫术,源远流长。

  旁门左道的厉害,不见得比中土的武功道法弱。

  他们一个个群情激奋,似乎已经看到徐青铩羽而归,鼻青脸肿的样子。

  这时候,前来安氏拜访,商议两家联手,共同进退的宋家家主次子宋英名说道:「安伯父,小侄有个想法,可以让他徐青出了矩州城,终日心惊胆颤,说不定半路上就回去了。」

  「哦,怎麽说?」安家主深深瞧了宋英名一眼。

  宋英名其实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播州杨氏的女婿。

  说白了,四大土司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姻亲,分分合合,总归是要看局势的。

  宋英名没有直接邀请安氏联手杨氏,因为这也不符合安氏和宋氏的利益,但也不能让朝廷轻轻松松平定杨氏叛乱。

  这次杨氏牵头,加上背后禾山道的支持进行叛乱,如果朝廷撑不住,那就藉机闹大,让各家扩张自己的地盘。

  若是杨氏撑不住,那安氏丶宋氏就会顺势击破杨氏,跟着分肉吃。

  但朝廷到底物大地博,一旦强势起来,安氏丶宋氏也不好受。

  因此哪怕不赢,能多多消耗朝廷,对于安氏丶宋氏也是大有好处的。

  「听说那徐公明号称是文曲星下凡,咱们可以放出风声,说吃了徐公明的肉,可以得道长生,必定引来方圆数千里的邪魔外道闻风而动……」

  这是攻心之计。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