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精卫(自己很满意的一章,希望大家喜欢)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传说中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幼时在东海边戏水时被大浪卷了去,死后化成了鸟。精卫化成鸟后,就不断从岸边衔取碎石和木枝往东海里扔,想着总有一天要把东海填平。

  有人说这是精卫的复仇,要填平杀了她的大海,也有人说这是精卫的慈悲,不让更多的人被海浪吞噬。

  后人在精卫身上看到了很多品格,有极致的复仇之心,有善良的普渡之心,有日复一日衔木填海锲而不舍的坚持,有敢于立下宏伟大愿并去实行的心胸,也有向敢于向天地伟力挑战的精神。

  有很多人崇尚精卫,尽管他们的理由都不尽相同。精卫图腾是很多见的,有人把她绣在旗上,有人把她刻在碑上,还有的人,修建了一座在云上漂浮的巨城,并以她的名字命名。

  在这座城的城墙上,绘有无数精卫,口衔微木,投之沧海。这座城有一个仪式,每当这座城有一个新生儿出生,孩子的家人都要在城墙上新画一只精卫。

  这样的仪式,再结合这座悬在天上的城,便很容易让人想到这应该是在致敬精卫敢于向天地伟力挑战的精神。因为人,生来就是住在大地上的,但偏偏有人不愿意服从这个安排,他们想到天上住,就这么去做了,他们也做成功了,修建了这么一座城。

  后来有很多人慕名而来看这座城,他们心中也有自己的精卫,所以他们请示了这座城的城主,他们也想在城墙上画下属于自己的精卫。

  城主欣然应允,并在城墙上提了一道短句,曰:

  人力或有尽,精卫志无穷。

  于是这座城城墙上的精卫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成了一道闻名天下的景致,就叫「精卫墙」。

  程心瞻一个恍惚,只感觉到眼前一,漫天的金火、银雷、黑浪统统消失,此刻映入眼帘的,是袅袅云气中一群张翅高飞的飘逸蓝鸟。

  像是从地狱一下子就来到了仙国。

  他眨眨眼,这才发现那些鸟儿不曾动弹过,原来只是画而已,鸟儿白喙赤足,冠羽多彩,尾羽飘飘,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精卫。

  他再将目光放长远些,便看见了一座矗立在天云上的巨城,于是他知道,自己对面,是白玉京的精卫城。

  只是一瞬,自己便从波涛深处来到了天云之上。

  “小友,许久不见。”

  一道带着笑意的温淳嗓音从他背后响起。

  程心瞻转过头来,便看见一个背负长剑的白袍男子站在那里,此刻正笑吟吟对自己看过来。

  程心瞻连忙行了一礼,“见过剑仙。”

  此刻站在他面前的,正是还珠楼主。

  李善寿上下打量着程心瞻,笑说,

  “小友这一身,是从哪里过来呀?”

  「玄机无漏符」如何玄机,如何无漏,自然也瞒不过近在咫尺的剑仙。

  程心瞻后知后觉,连掐一个诀,恢复到原本容貌,解释道,

  “实在叨扰剑仙了,还请见谅。”

  剑仙有些好奇,请程心瞻坐下说话,赐茶。

  程心瞻坐下,正要说话,便听剑仙说,

  “不着急,先喝茶,你这身上煞气颇重,可不像上一次见到的名山道士呀。”

  程心瞻称是。

  他调整呼吸,静下心来,告诉自己这里是还珠楼,不是雷暴海。

  他喝了一口茶,不愧是仙品,瞬间就抚平了程心瞻心中的疲惫、躁意还有身上的煞气,一股充沛的灵气滋润着他的四肢百骸,连三魂七魄都感觉到一阵清凉,如春风拂面。

  他缓了缓,先是抬手行了一礼,郑重道,

  “先是要向前辈道一声谢,若非前辈赠我的挪移阵图,晚辈困在魔窟里就出不来了。”

  程心瞻是发自内心的感谢,如果不是身上有仙人赠与的挪移阵图,他还真不敢进雷暴海,那毕竟是两位海上五境大妖联手布下的法禁结界,真要败露了身份,那是插翅难逃。

  他进雷暴海的那天晚上,便特意寻了一处礁石,在「玄机无漏符」和海上雷光的遮掩下,悄悄布置了还珠楼主赠与的挪移阵图,并最后在漫天阳火中收回了飞剑和蛊虫,激发了阵图,在最后一刻成功逃脱。

  面对程心瞻的郑重相谢,李善寿只是笑着摆摆手,他送阵图,本来就是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救命之机,这是应有之义,难不成还真是为了给他省两步路的?

  随后,程心瞻便从三尸占岛立教说起,一直说到了最后在阳火中遁走。

  李善寿静静听完,指着程心瞻说了一句,

  “小友真是艺高人胆大。”

  程心瞻连道不敢,谁人敢在剑仙面前称艺高呀。

  “那小友这是有荡魔之志了?”

  李善寿又问。

  程心瞻没有掩饰,只是轻轻点点头,

  “人欲无穷,兽性天生,所以魔道不死,这个道理晚辈是懂的。不敢说什么灭绝魔道的话,晚辈只希望这个大美世间能够少一些污秽,无力弱民不至于沦为强人的口中餐、腹中肉。”

  还有一句话程心瞻没有说,他想要这世间的恶人只敢把魔道藏在心里,不敢真正做出来!

  李善寿则道,“即便是这样,那也很难。”

  这时,程心瞻看向窗外,见那满墙蓝羽,忽然展颜一笑,

  “心瞻亦有精卫之志。”

  “哈哈哈!好!修行人就要有这样的意气,小友,无论未来何等成就,也不要失了这股意气!”

  程心瞻起身拱手,“定不叫前辈失望。”

  “我看看你新炼的剑。”

  李善寿说。

  程心瞻立即将「幽都」祭出,递给了剑仙。

  李善寿也不接,只是手成剑诀,左右晃动,飞剑便被牵引,跟着左右晃动,剑仙看了看,随后屈指一弹,打进一点灵光,并道,

  “很不错的飞剑,虽说取自你骨,在五行之外,灵性十足,但是剑乃凶器,金性是不可或缺的。我点了一滴元磁钛金进去,这种金精和骨质的亲和性很好,不会破坏骨剑和你自身的联系,也没有破坏骨剑游离五行之外的特性,但增强了飞剑的刚性、轻盈和锋锐。”

  程心瞻再次谢过,他与剑仙萍水相逢,但一直受剑仙恩惠却是良多。

  剑仙将飞剑还给程心瞻,并重新递出一块阵图,把程心瞻用的那块挪移阵图收了回去。

  “走,刚好最近我还珠楼停在精卫城这,带你去见见城主袁修永,他也是一个妙人。”

  程心瞻说好。

  袁修永是一名散仙,已经度过六次散仙劫了,是一个很有可能转为天仙的人物。李善寿给他说了程心瞻的精卫之志,袁修永听了很高兴,送给了程心瞻一个牌子,让他日后有什么缺的,尽可来精卫城看看。

  最后,又邀请程心瞻去精卫墙上留下画作。

  程心瞻自然说好,在城墙上画了一只精卫,头上的冠羽他画了三根青色的长羽,嘴里衔着的却是一柄小剑。

  见状,李善寿和袁修永对视一眼,这个后生是想要投剑镇海呀!

  留下画作,程心瞻便辞别了两位高人,飞下三重天,直奔师门去了。

  落到山门上,高山草坪上,草色深绿,野更盛,程心瞻算了算,他暮春出门,归来正是盛夏,原来这一趟出去不过两个月而已,却让他有种已经过去很久的错觉。

  “程师!”

  程心瞻刚落到草坪上,值守的弟子便高声呼喊,快步跑了过来行礼。

  他回了一礼,看着来人,便问,

  “道友有礼了,却不知道友是?”

  “回程师,小道清容,记名在白虎山名下,现在在外事院当值。”

  “道友有礼了,不过道友为何这般称呼我?”

  小道士恭谨回说,“程师在摩崖山开课讲符道,小道旁听,一次也没落下,自然要称呼一声学师,而且小道也是署工治外事院分治的的一个掌簿。全赖程师,有了工治之后,我等兼工有了发声喉舌,请假休沐方便了,工时俸禄对应上了,治友之间互通有无、相互介绍、易宝论道,样样都方便了很多。”

  程心瞻笑着点点头,“不谢我,这都是师门办事妥当。”

  小道士点点头,又问,“程师何时还会开讲会吗?”

  “我刚归宗,这个估计还要一会,你们注意看课表,到时候上面会有的。”

  “好好,耽误程师了,程师且归宗休息。”

  程心瞻笑呵呵迈入山门,等回了明治山,发现师尊竟然不在,也外出了。于是便又去找了师祖,想告诉师祖他老人家传授的「九阳还形丹瞳」厌胜妖族真的很管用,但师祖现在主管玉京峰,太忙了,根本没功夫听,扫了一眼见程心瞻身体没什么事,就赶紧打发他走了。

  程心瞻又去找掌教,因为他感觉回山了不跟长辈说说话总感觉怪怪的。

  掌教果然很闲,一个人坐在三清宫里,跟塑像一样。

  “心瞻回来了!”

  掌教果然很热情,看见程心瞻过来很开心的招呼了一声。

  程心瞻也笑着来到掌教身边坐下,虽然这两个月的经历大体都跟还珠楼主说过了,但并不妨碍他还是兴高采烈跟掌教又说了一遍,而且是事无巨细。

  “好!心瞻辛苦了。”

  “可恶!鲸鱼何辜?!”

  “好呀,心瞻真聪明!竟扮作了血神教的人。”

  “什么,你还炼了一把新飞剑,快拿出来看一看。”

  “阴阳双剑,纯阳肉身,好想法!”

  “辛辰子的弟子么?嘿,现在绿袍成了五境,手下鸡犬升天,辛辰子也升四境了。”

  “采补?邪魔外道,该杀!”

  “哦?竟然是扼瘟使君的遗留?”

  “这道罡确实有意思。”

  “竟这么惊险?”

  “还珠楼主?原来还有这样的机缘在。”

  掌教和还珠楼主截然不同,程心瞻每说上几句,他都会应和两声,有时还会就一个细节跟程心瞻讨论许久,并以此引出修行界的许多事来。比如当年白玉京建造时,云鲸一族就出了不少力,比如血神教最近开始第一次大开山门招收弟子了,许多魔道巨擘都去观礼,比如九龙岛上的诸位上古真仙都封了什么神,等等等等,让程心瞻知道了许多事。

  这也导致程心瞻这趟游历说了许久才说完。

  最后,掌教问了一个和还珠楼主一样的问题,

  “心瞻这是有荡魔之志吗?”

  程心瞻也再一次明确了自己心中的精卫。

  等到了这个话题,掌教反而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讲了一句话,

  “不要对外说,也不要太辛苦自己。”

  随后,掌教岔开话题,问道,

  “结丹你是怎么想的?”

  程心瞻对这个大事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弟子现在尚有「紫火烂桃煞」一斤二两零八铢,借此体悟了阴性中的燥邪和腐朽之意,有「阳明云堂罡」六株,借此体悟了阳性中光的明亮与虚幻,另外还有阳煞「黄极正戊煞」一两零十八铢、阳罡「龙吟水雷罡」三两零六株尚未来得及炼化和体悟完全。

  “「龙吟水雷罡」是才得的,还没来得及炼化与细细体悟,但从初步的接触来看,无疑是阳性中霸烈的一面。

  “再说「黄极正戊煞」,出海这段时间弟子一直在体悟其中的法意,只能说越琢磨越能体悟其不凡。这与弟子接触的其他三种罡煞都不同,没有罡煞中那种常见的狂暴之性,呈现的反而是阳性中生机勃勃、催发万物的那一面,但又不像是骄阳那般炽烈,其本身又是中正平和、包容万物的,而且自有一股坐看风雷我自岿然不动的安定,是阳土之德。

  “弟子认为这是适合我的,而且弟子得煞一两零十八铢,应当可以用此煞先行犁庭开窍。黄庭丹田居于人之中,为长生根本,气力之源,也是符和土德,以「黄极正戊煞」犁庭应当是恰当好处,力求一次功成。

  “所谓煞重罡轻,「黄极正戊煞」已得厚土之重,阴罡应取天灵之轻,阳煞稳固包容,阴罡就应当滋润催发,所以弟子当前所有的「阳明云堂罡」和「龙吟水雷罡」都不合适,需再寻一道主润生滋养的雨罡。

  “另外,土生金,金生水,金性不朽,恰好由主张生机的水土催发,所以即便雨罡土煞并无金质,但金性却在水土之间孕生。如此阴阳交汇,水土相逢,便可结一枚主掌生机之金丹,作为长生种子。

  “不过弟子知晓,雨罡难得,所以弟子也不急,等犁庭之后,再慢慢寻觅不迟。”

  掌教这次静静听完,一次都没有打断,反而是连连点头,等到程心瞻说话,他老怀甚慰,说道,

  “心瞻,听你说完你的金丹之见,我才敢肯定,你是真正心怀精卫之志的。”

  纪和合在听闻程心瞻的荡魔之志后,很担心他杀性太重,急于求成,结一枚主掌攻伐的金丹,所以马上问了程心瞻的结丹想法,现在听完,他知道了,心瞻这个道名温素空并没有取错。

  高瞻远瞩,立意长生,如此再来说荡平魔道才能让人信服,否则一腔侠义落到实处,也不过匹夫之勇,魔道如草,割而复生,如果不得长生,又谈何荡平呢?

  精卫填海,也非一日之功。

  于心,乐善不倦,于命,寿与天齐,如此方可称一声仙侠!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