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大堂内,杨明昭高坐主位,看着堂下众人,脸上露出了和善的笑容。
“太平县能大治全靠诸位的努力,辛苦诸位了!”
此时杨明昭身上的气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他满身的贵气,还带着几分超凡脱俗的感觉,而现在他多了几分亲切,也多了几分威严。
居其位,养其气。
身份和地位的变化,让杨明昭也成长了很多。
“不敢言辛苦,能为主公效劳,乃是我等的福气!”齐章先是开口的说道。
这是他的真心话,他活了四十多岁,却只能在私塾中做个教书先生。
杨明昭的到来不但改变了他的生活,还给了他施展能力的机会。
其他人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杨明昭来了,这太平县哪有他们做官吏的机会。
“哈哈,齐先生无需自谦,我等都是为民请命,既然朝廷不作为,那就由我们来济世救民!”
“相信诸位也听说了,北边的流寇已经占据了汉中府,东边的义军占据了九江府,南边的黑虎王占据了播州,九天王占据了乌撒府。”
“天下纷乱,正是我等建功立业,济世救民的时候!”
“蛰伏两年,我们也到了该扩张的时候了!”
杨明昭不徐不缓的说道,他的语气很平静,但话语中却充满了豪情壮志。
两年前,他占据太平县多少有些胡闹的成分,只是因为觉得百姓贫苦,才想着搞点事情,帮帮百姓。
但是如今他心里已经萌发出一股子豪情。
他想要济世救民,想要让百姓人人能吃饱,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不再受地主豪绅的盘剥,不再受贪官污吏的欺压。
他多了一份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也多了一股争霸天下的壮志豪情。
“没错,我们是该扩张了!太平县的百姓已经过上好日子了,我们应该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陈不渝第一个支持道。
“没错,我们要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把那些贪官污吏全部除掉!”
众人纷纷附和道。
特别是那些在太平县投靠杨明昭的人,他们大多都是穷苦出身,对贪官污吏最为痛恨,对贫苦百姓最容易共情。
“很好,那就先让各部说一下咱们现在拥有的兵力和钱粮吧!”杨明昭看向邓星,道:“老邓,你先说说咱们的将士!”
邓星立即回道:“目前咱们有三千营兵,这三千营兵兵甲齐备,随时可以出征。”
“除了营兵之外,我们这两年还训练了八千农兵,农兵的战斗力要差很多,不过他们可以充当民夫!”
“另外我们有战车三百辆,战船八十艘,骡子和驴三百多头!”
在巴蜀作战跟在重山镇作战是完全不同,北方边镇作战主要靠骑兵,但在巴蜀作战就不行了。
首先巴蜀的西南马大都矮小,不适合作为战马,只适合作为驮马。
其次巴蜀多山,特别是巴蜀北部,以山林为主,根本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
所以在巴蜀作战要以步兵为主,辅以战车。
邓星口中的战船也不是海船,而是一些适合在内河中航行的平底船。
这些船可以用来运兵运粮,也可以用来在河水中战斗。
杨明昭点点头,又看向马岩道:“银钱和粮食呢?”
马岩道:“目前我们有银钱十三万两千三百六十两,粮食的话,收完秋税之后,应该有八万石粮草!”
目前杨明昭手中并不缺银钱,他抄家抄了很多银钱,这两年又靠井盐和茶叶赚了一些。
如果是扩张的话,他们也不会缺银钱,毕竟他们还是会继续抄家的。
相比之下,粮食要紧缺一些,他们满打满算也就收了两年的田赋。
而且他们之前还修建城墙,官道等,也耗费了不少粮食。
他们修建城墙和道路都是雇佣百姓修建的,既要管饭又要给工钱。
而挖井和修建水渠反而不需要给工钱和管饭,因为那是为老百姓自己修建的水渠,只要有人去招呼一声,绝大多数百姓都是愿意出力的。
“八万石!足够一万人吃大半年的了!不过我们还需要留下一些存粮才行!”
杨明昭一边盘算着一边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出动三千营兵,七千农兵,北方的太平寨留一千农兵驻守,县衙留五百农兵驻守,另外几个关卡各留一百农兵。”
“如此也就是可以调集三千营兵和五千农兵出征!”
“出兵时间为半年,目标是打下保宁府!”
北方的太平寨是他们特意修建的,本来是为了阻挡北边的流寇,现在大梁王占据了汉中府,所以他们也需要防备大梁王。
这次杨明昭同样不会去占领夔州府,而是将目标放在了太平县西边的保宁府。
保宁府的地形是北高南低,北方是万山岭,南方是巴蜀平原。
杨明昭和大梁王的想法一样,都是想要占据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如果不是大梁王占据了汉中府,杨明昭第一目标就会换成汉中府,就因为大梁王提前占据了汉中府,杨明昭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保宁府。
而一旦他们占据了保宁府,那他们将会挡住大梁王南下入巴蜀大部分道路。
虽然双方都是反贼,但杨明昭并不想跟大梁王这些流寇搅和在一起。
所以他主动去占据保宁府,也是想挡着大梁王,不想让大梁王南下。
除此之外,大梁王也将会是他们的屏障,可以帮他抵达来自北方的朝廷大军。
众人又商量了一下出兵的细节,然后都开始忙碌的准备起来。
召集农兵,调集粮草,发放兵甲,只是花费了五日,县城、寨堡和关卡就完成了换防,原来的营兵全部换成了农兵。
九月初十,三千营兵和八千营兵便已经汇聚在太平县西南方的官道上。
此处官道可以直入保宁府,并且还有一条诺水河连同保宁府的通江县、保平县,诺水河至保平县之后,与清水江和巴水江汇合,也就是沿着诺水河可以今日清水江和巴水江,而清水江和巴水江有连通米沧县,南江县,巴州等地。
诺水河、清水江、巴水江并不适合行驶大船,但是能够行驶三丈长的小船。
因此,这次太平军出征分为三路,第一路利用三条河流的优势,用船只运送粮食,直取通江县、保平县、巴州,、南江县和米沧县。
第二路则直取保宁府城,占据保宁府城南方的和溪关与南津关,只要占据和溪关和南津关,那保宁府城就能安全无忧。
不过这样一来,太平军就要方希保宁府南部南嘉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南嘉县一片平坦,无险可守,占据南嘉县会增加太平军的守备压力。
所以为了降低太平军未来的防守压力,杨明昭只能先放弃南嘉县。
第三路则会一路向西,攻占保宁府西部和北部的剑州、子腾县、广元县和利州卫。
利州卫是保宁府的卫所,也是保宁府内唯一的军事机构,不过这利州卫的战斗力嘛,跟没有也差不多。
所以这第三路除了行军的路程稍微远点之外,并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杨明昭麾下只有三千营兵和五千农兵可用,却还是分为三路,不是他狂妄自大,实在是保宁府真的没有什么能打的存在。
唯一麻烦点的就是保宁府城,因为保宁府城内还有一个有名有号的江湖宗门。
比起官府的衙役和卫所的兵丁来,那些江湖宗门反而是最大的麻烦。
还有尚武司在保宁府设立的官署,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麻烦。
九月十一,太平军开拔,杨明昭第一次扩张之战正式打响。
然而这场扩张之战远比杨明昭预料的还要顺利。
九月十二,邓星率领的一路大军就拿下了通江县,夺城的经过大概跟以前他们攻打太平县城的经过差不多。
拿下通江县之后,邓星留下五百农兵和随军而来的官吏,第二天就沿河直下,夺取保平县。
九月十四,拿下保平县。
九月十七,攻克巴州。
九月二十,南江县的官吏虽然已经收到了消息,但是当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城内的官吏直接选择了投降。
九月二十三,邓星来到了他们这一战的最后一个目标米沧县。
米沧县和利州卫都位于保宁府的北部,再加上太平县,几乎挡住了汉中府所有南下的道路,只剩下夔州府东北部大宁县可以让占据汉中府的大梁王南下。
站在米沧县城下,邓星看着低矮的城墙,嘴角微微抽动。
这次扩张之战来的太容易了,从开拔到米沧县,他们总计用了十二天的时间,结果就是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打。
沿途所遇的官府几乎没有任何防备,他们都兵临城下了,四方城门还大开着。
而眼前的米沧县同样是如此。
“报,启禀大人,城内的县令,县丞,主簿等官吏已经弃城逃走了,两天前就跑了!”一名士卒跑来禀报道。
得,又白捡了一个县。
邓星还能说啥,只能让将士们接受城池,安抚民心。
邓星这边顺利的有些过分,韩林那边也是十分顺利,他们需要攻占保宁府西北部的剑州、子腾县、广元县和利州卫。
韩林的第一个目标是剑州,剑州算是一座大城,城高足有三丈,为了能够尽快打下剑州,韩林还特意提前安排了两哨将士提前混入了剑州城。
剑州城还是有些抵抗力的,当韩林兵临剑州城下的时候,剑州城内的知州已经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不过他们的虽然有些准备,但准备的东西并不多。
夜晚,混入城内的将士制造了一些混乱之后,然后打开城门将韩林引入城内,然后城内的知州就弃城跑来。
嗯,这位知州大人逃跑的准备做的很充分。
拿下剑州,西路军剩下的目标基本上跟邓星的情况差不多,几乎没有任何阻碍的占据了保宁府的西北部。
唯一不算顺利就是杨明昭亲自率领的中路军。
他们于九月十九抵达保宁府城城下,保宁府城可谓是城高池深,城墙高三丈有余,且四方城墙皆有瓮城。
城外的护城河足有两丈宽,与陵江连通。
杨明昭只有着一千营兵和两千农兵,面对这样一座坚城,只能驻扎在城外。
营帐中,杨明昭与李大贵、杨泽、齐章、陈不渝、陈不忍、赵恺等人大眼瞪小眼。
“怎么办?”杨明昭有些郁闷的问道。
他们早就打听清楚保宁府城的情况,府城之内一千卫所兵和几百差役。
这里的卫所兵就是利州卫的兵丁,至于差役,则是官府招募的青壮,包含各衙门的衙役、皂隶、民壮等等,当然也包含尚武司内的武者。
看起来似乎兵力不多,但是别忘了城内还有五万百姓,这五万百姓中足以招募上万青壮。
如果城内的官吏有能力的话,完全可以招募上万青壮守城。
到时候别说他们只有三千兵马了,就算是三万兵马也很难攻克这座城池。
“张默和李程已经混入城内,我们要不要让他们来个里应外合?”杨泽提议道。
李大贵摇摇头,“不行,他们只有两百人,除非是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候,否则他们很难夺取城门!”
里应外合可以,但是也需要他们来配合。
然而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里应外合,而是他们不能攻城。
他们就三千人,现在去攻城无异于送菜。
“那要不等老邓和老韩过来?”杨泽又道。
“他们还要留兵配合官吏分田,能够带来的兵力也不多。”李大贵道。
那么多城池,就算每座城池只留五百人配合官吏分田,那也需要四千多兵力,也就是说邓星和韩林最多只能再带一千营兵过来。
杨泽不满的看着李大贵,“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想个办法啊!”
自己提了两个建议,都被李大贵给否定了,这让杨泽有些郁闷。
李大贵哈哈一笑,“我还真有个主意!”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少卖关子!”杨泽道。
李大贵懒得理这个憨厚,看向杨明昭,说道:“公子,保宁府尚武司指挥使名叫李宝山!”
杨明昭有些不解,“这个人你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