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六百一十四章自保与发育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星月岛上。

  杨明诚正在自家的堂屋中来回不停的踱步。

  “哎呀,你在走过来走过去的要干嘛,晃得我眼晕!”王氏坐在旁边,有些不满的说道。

  杨明诚看了看门外,说道:“二弟和三弟怎么还没回来?”

  “到底出什么事了?”王氏有些疑惑。

  杨明诚无奈的看了她一眼,“说了你也不知道!”

  “你不是我更不知道!”王氏眼珠子一瞪。

  杨明诚无语,只能说道:“陈昭玄死了!”

  王氏微微错愕,“陈昭玄是谁?”

  “就是代王!”杨明诚道。

  王氏忍不住有些气恼,“我怎么会不知道代王,他不是爹的徒弟吗?”

  王氏与陈昭玄自然不熟,别看陈昭玄以前经常往杨家跑,但他从未进过杨家的后宅,与王氏也有只有几面之缘而已,王氏都不知道他的姓名是什么。

  “他怎么死的?”

  “被流寇杀死的!”

  “哪里来的流寇?”

  “陇南有很多流寇!”

  “陇南为何会有很多流寇?”

  王氏的问题比十万个为什么还多。

  她已经十多年没有回大荣了,平日里也不关注大荣的事情,对大荣如今的情况根本不了解。

  杨明诚还会经常收到来自大荣的信件,对大荣的情况有些了解,不过他也没想到大荣如今居然会是这副样子。

  “哎呀,你别问了!”杨明诚感到烦躁无比。

  “你个憨货,居然嫌我烦!”

  “我没有!”

  “还说没有,你就是在嫌我烦!”王氏道。

  杨明诚面对不讲理的王氏,只能耐着性子解释起大荣现在情况。

  王氏越听越惊讶,听到最后,忍不住说道:“大荣现在居然这么乱?”

  “嗯,很乱!”杨明诚也静下心来了。

  刚才他确实有些慌乱,陈昭玄的死给他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一是因为陈昭玄是杨正山的弟子,二是因为陈昭玄是大荣的代王。

  陈昭玄的死即代表着大荣的动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又代表大荣的动荡已经跟杨家扯上了关系。

  今日死的是陈昭玄,明日死的可能就是杨氏子弟,甚至是杨家人。

  先不说有多少杨氏子弟散于大荣各地,就说杨家人也是散在大荣各地。

  杨承业在重山镇,杨婉清在南疆镇,杨婉婷在京都,杨婉宁和杨婉玉在腾龙卫,杨家很多姻亲都在大荣,也有很多旧友在大荣,这若是出点事,杨家自然会有人难受。

  就在两人说话时,杨明志和杨明浩两兄弟总算是来了。

  “大哥,出什么事了,急匆匆的把我们叫回来!”杨明浩大马金刀的走进堂屋,喊道。

  “你们总算是来了!”杨明诚长舒了一口气。

  “出什么事了?”杨明志也问道。

  两人坐下,王氏立即让人端茶倒水。

  杨明诚拿出一大叠信件来,递给他们,说道:“这是我这两天收到的信件!”

  “代王在陇南代州城被流寇围城,战死了,据说只有代王的女儿逃出来了!”

  杨明志和杨明浩相视一眼,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他们自然知道这两年陇原三省正在闹流寇,但也没想到流寇会这么厉害,居然连陈昭玄都遭到了流寇的围杀。

  两人打开一封封信件看起来。

  信件的来源有很多,有杨家商号自己送来的,也有杨家诸多姻亲或旧友通过杨家商号的店铺送来的。

  这些信件都透露出一件事,那就是现在的大荣很乱。

  “嗯!这是?”杨明志看着一封信,有些诧异道。

  “怎么了?”杨明浩问道。

  “皇商司被查,八大皇商被捉拿下狱了!”杨明志道。

  自罗裳和甄杨氏退出皇商司之后,皇商司内部经过一番动乱,又补上了四位皇商,都是江南的大富商。

  而现在八大皇商居然都被捉拿下狱了。

  “看来朝廷是真的缺钱了,都对皇商动刀子了!”杨明浩道。

  杨明志放下手中的信件,不屑的冷笑道:“就那群贪得无厌的家伙,早就该把他们给砍了!”

  “现在才对他们下手,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皇商司控制好了就是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可若是控制不住,那便是一头祸国殃民的猛兽。

  早在十多年前,罗裳和甄杨氏跟着杨正山来星月岛时,皇商司就已经出现失控的征兆了。

  可是延平帝不舍的动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只能任由他们折腾。

  现在好了,他们如此折腾,朝堂反而越来越穷。

  巴蜀和陇原三省的乱局也少不了皇商司的功劳,大旱之下,一群商人在皇商的带领下一同抬高粮价,本来就没有活路的百姓,他们又推了一把。

  “你们说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爹也不在家,我们也该拿个主意!”杨明诚把话题引到正途上来。

  杨明志摇摇头,“我们能怎么办?朝廷这副局面,我们根本做不了什么!”

  “不但什么也做不了,反而一旦我们想要做点什么,可能会成为陛下和朝臣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杨明浩道。

  两人都看得很明白,他们也清楚杨正山为何把杨家搬到这星月岛上来。

  或许最开始他们有些不理解,但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他们早就回过味来了。

  简单来说,杨家在大荣的势力太大了,若是不远离大荣,杨家必然会成为皇帝和朝堂的忌惮。

  哪怕是现在杨家已经离开了大荣,可杨家在大荣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觑。

  重山镇和腾龙卫无需多说,就说现在北原镇,宋大山为副总兵,杨明镇、杨承泽、杨承旭三人为参将,同时他们麾下也有很多杨氏子弟。

  说杨氏一族掌控半个北原镇都有些谦虚了。

  大荣九个边镇,杨正山几乎占据了一个半,皇帝和朝堂若是不担心那才是奇怪。

  “那怎么办?总不能什么都不管吧!”杨明诚道。

  杨明志沉思了稍许,说道:“给他们传个信吧,若是遇到危险就让他们去腾龙卫和重山镇,然后再从腾龙卫和重山镇来星月岛!”

  “京都那边,让丁秋过去盯着,腾龙卫那边让吴展过去,重山镇那边让武铮过去!”

  有三位先天武者分别坐镇,虽然无法确保所有人的安全,但最少能保证他们有一条退路。

  “武铮跟着四弟出去了,已经好几个月没回来了!”杨明诚说道。

  “四弟这两年在干嘛?怎么总是不在家?”杨明浩问道。

  杨明诚摇摇头,“说是在外面游玩,一去就大半年!”

  杨明昭自然不能不会星月岛,但他每年只会回来两次,每次只待一个月左右。

  “那就让承澈去重山镇,明武还在重山镇,有他们两个在重山镇坐镇应该够了!”杨明志说道。

  杨明武也是先天武者,而且他现在还是重山镇的副总兵。

  “要不我亲自过去!承业在那边,我不放心!”杨明诚有些担心的说道。

  杨明志说道:“大哥,你就别去了,不但你不能去,我们三兄弟都不能去!”

  “为何?”

  “我们去了代表的意义不同,一旦我们在重山镇现身,很可能会引来更多的麻烦!”杨明志道。

  杨明浩附和道:“没错,我们若是去了,那就是代表着爹的态度。”

  他们三兄弟如今身份不同,万万不能轻易露面。

  特别是杨明诚,身为杨家的长子,意义更加非凡。

  一旦他们去了重山镇,那是不是代表杨家将重山镇视为杨家的私有领地,虽然事实是如此,但这事肯定不能摆在明面上。

  杨明诚有些迟疑,说道:“那我让承业将升儿和涵儿送来!”

  杨承业有三子两女,长子杨勤远今年都二十岁了,早就成亲了,现在就住在星月岛上。

  长女杨若尘今年十八岁,一年前刚刚嫁给了吴展的小儿子,现在也住在岛上。

  次子杨勤铭今年十五岁,现在在岛上修炼,王氏也在帮他物色成亲的人选。

  杨勤升今年十二,杨若涵今年九岁,按理说等杨勤升十三岁也会送到星月岛来,因为十三岁来岛上修炼正好合适,认真修炼一年多,十五岁多点就能成为武者。

  这在杨家基本上形成惯例。

  杨明诚担心自己的孙儿和孙女在重山镇吃苦,所以就想着先把人接过来。

  杨明志和杨明浩对此自然没有异议。

  他们兄弟三人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自保。

  陈昭玄身死,影响的不只是朝堂,对江湖和民间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连皇族亲王都被流寇杀了,这说明如今大荣基业已经不稳了。

  如果接下来朝堂无法快速剿灭陇原的诸多流寇,无法在短时间内重新树立起威势来,那未来将会冒出更多的贼寇挑战皇族和朝堂的威势。

  代州城。

  当陈昭玄之死的消息传开之后,流寇首领大梁王立即获得了巨大的威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有数股流寇前来投靠。

  大梁王麾下的贼军立即从二十万膨胀到三十万,不说这股贼军的战斗力如何,单说其数量就足以让朝廷头疼万分。

  而此时代州城内,大梁王正与麾下的军师和兄弟商量着接下来的计划。

  大梁王名叫张北,他有两个老兄弟王二山和李高,这二人以前都是大梁山的山贼,已经追随他十余年,可以说是他最信任的人。

  另外他还有三个义子,张子敬,张子豪,张子善,这三位也是他最信重的人。

  至于军师,两个穷酸秀才,宋晨星和牛肃德,大梁王张北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宋晨星和牛肃德可谓是居功甚伟。

  正是因为他们的提议,张北才不停的整训麾下的贼兵,让原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山贼变成了数万敢打敢拼的精锐士卒。

  不过眼下他们也遇到了发展瓶颈,随着麾下的贼兵越来越多,他们手中的粮食也就越发的紧张。

  他们围攻代州也是迫于无奈,因为代州拥有大量的粮草。

  本来他们攻下代州后,能获得最少三个多月的粮草,再加上他们之前拥有的粮草,他们最起码大半年不会缺粮。

  可问题是现在又有大量的流寇投靠了他们,这让本来充裕的粮草又变得捉襟见肘。

  “大家都说说吧,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张北看着自己的军师和老兄弟说道。

  王二山性格莽撞,直接说道:“还能怎么办,咱们继续抢就是,陇南没有,咱们就去山河,山河肯定有足够的粮草!”

  宋晨星连忙否定道:“不可,山河省虽然富裕,但山河省临近京都,京都周围可是有十万禁军和数万皇帝亲军!”

  “难道我们还怕他们不成!”王二山有些不满的看着宋晨星。

  军师什么的最烦人,王二山与宋晨星和牛肃德最是不对付。

  牛肃德也开口说道:“宋先生说的没错,山河省不可去,我们要去就去汉中府!”

  “汉中府?”张北投来问询的目光。

  牛肃德点点头,“陇南之地,汉中府的旱情最轻,特别是今年,入夏前,汉中府连下了三场大雨,彻底缓解了汉中府的旱情。”

  “而且汉中府江河众多,水源丰富,这也使汉中府的百姓受到旱情的影响比较轻!”

  “只要我们能占据汉中府,完全可以让大军屯垦,过个两三年,我们就不会再缺粮食!”

  牛肃德和宋晨星已经达成了共识,他们都觉得不能继续做流寇了,一直做流寇只会让他们疲于奔命,他们需要一块根据地,一块能让三十万贼军休养生息的领地。

  张北若有所思,他也觉得继续四处流窜不是办法,手底下的人越多,拖累也越大,继续流窜下去,他们早晚会分崩离析。

  “汉中府能养活三十万将士吗?”张北问道。

  宋晨星道:“若是以前自然不能,但现在不一样,大旱之下,汉中府的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我们带去三十万将士正好可以充实汉中府的人口!”

  “而且汉中府境内多山林,多峡谷,我们若是占据汉中府,只需要在那些重要的关隘峡谷修建寨堡,就能阻挡朝廷大军。”

  “占据地形之利,我们只需要几万将士就能阻挡数十万朝廷大军,如此我们才能安心的发展!”

  牛肃德微微颔首,接着宋晨星的话语,说道:“汉中府还有一个优势,其南方乃是巴蜀,而此时巴蜀也是动乱不止,根本无法调集大军进攻我们,这样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

  “而且如果我们在汉中府挡不住朝廷的大军,还可以撤到巴蜀之地去。”

  两人分析的头头是道,张北听的连连点头。

  事到如今,汉中府的确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不错,两位军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就撤到汉中府去,然后固守汉中府发展三年再说!”张北一锤定音,定下了他们接下来的发展计划。

  明天有事需要请假一天,后天正常更新,诸位书友老爷请见谅。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