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五百九十四章混乱的大荣朝堂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不过寿也好,免得孩子们麻烦!”郁青衣笑道。

  杨正山抬头看了她一眼,“你这话说的老气横秋的,咱们还年轻着呢!”

  郁青衣闻言,顿时眉开眼笑,“没错,还年轻着呢!”

  “是不是明诚想来星月岛?”杨正山问道。

  “嗯,估计是,年前他回了杨家村,在杨家村过得年,现在回京都了,估计是在京都待不住了!”郁青衣道。

  “怎么了?京都出事了?”杨正山问道。

  “他信里没说,不过他说杨正祥的身体不是很好!”郁青衣道。

  杨正山微微颔首。

  年节之后,朝堂可谓是动荡不安。

  二月初大朝会时,延平帝发了好大的火,撤了一个阁臣一个尚书,拿了好几个大臣下狱,就因为赈灾的事情。

  第一任五省赈灾总督仅仅干了三个月就被夺职下狱了,第二人五省赈灾总督由都察院右都御史齐茂阳充任,人还未出京就被遭到了不少官员的弹劾。

  总之现在朝堂上闹腾的厉害。

  只是这些杨正山都不清楚罢了,他也不是不关注朝堂上的事情,只是身在星月岛,消息传递极为滞后,一般要等事情发生两个月之后,他才能得到消息。

  而且他现在实在是不想管朝堂上的事情,就算是收到了消息也懒得往心里拾。

  “老族长的身体是什么情况?”杨正山还是比较关心杨正祥的身体。

  郁青衣道:“明诚说老族长怕是时日无多!”

  杨正山吃着饭陷入了沉默。

  杨正祥今年已有七十六岁,哪怕是武者也到了老迈龙钟的地步了。

  其实以杨正祥以前的身体状况,他根本不可能活到这么大年纪,这些年杨正山给他送去了不少酒水和茶叶,他才得以能活到现在。

  吃完饭之后,杨正山去书房给杨明诚写了一封信,如果杨正祥过世让他代表自己回乡吊唁。

  他自己并不打算回去,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他如今也已经习惯了。

  陆松鹤、卢二爷、刘元府、许进等等,这些熟人都已经离世,杨正祥过世也是早晚的事,他回不回去都没用。

  下午,杨正山又跑进灵泉空间忙碌起来,不过他并没有忙碌太久,陆寿就来禀报道:“岛主,朱家三爷前来求见!”

  “朱家?哪个朱家?”杨正山疑惑的问道。

  星月岛上有朱家吗?

  没有吧!

  陆寿回道:“地火岛的朱家!”

  杨正山恍然,地火岛朱家是腾龙卫在东南海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如今杨家在星月岛交好的势力。

  不过这些事之前都是罗劲松在负责,杨正山从未过问过。

  杨正山本来还想等哪天想出去游玩了,可以顺便去拜访一下朱家,没想到对方居然先过来了。

  来到正堂,杨正山热情的招呼道:“朱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哈哈哈!!”

  朱长兴拱手见礼,“杨兄弟入主星月岛,老夫代表朱家前来祝贺杨兄弟!”

  “呵呵,朱兄客气了,快请坐,快请坐!”杨正山招呼朱长兴坐下喝茶。

  对于地火岛和朱家,杨正山的了解还是很清楚的。

  因为无论是吕星河还是罗劲松对他们的了解都十分详细。

  地火岛位于星月岛南方三百里外,是一个比星月岛大数倍的岛屿,其之所以叫地火岛是因为岛上有一座活火山。

  火山之中熔岩常年沸腾,而朱家就利用沸腾的地火锻造兵器。

  朱家在东南海域可是有名锻造家族,其锻造的兵刃很受武道高手的欢迎,因此朱家也就成为了东南海域高端武器的制造商。

  而且地火岛还盛产各种珍贵矿石,另外朱家锻造的地火钢也是一种很独特的特产。

  用地火钢锻造的武器异常的坚硬,是上等的锻造材料。

  杨正山估计这种地火钢应该是因为火山中的熔岩含有特殊的成分,才能让朱家锻造的钢铁拥有超高的硬度。

  想到地火钢,杨正山忍不住动了心思。

  两人客套结束之后,他问道:“老夫听说地火岛盛产地火钢,不知道朱兄能不能卖给我们一批地火钢锻造的兵刃!”

  地火钢锻造的武器适合武道高手使用,如后天九层、半步先天都可以用,甚至先天武者也可以使用地火钢锻造的武器。

  地火钢坚硬厚重,普通武者用起来可能会觉得沉重,但武道高手用起来却会觉得很趁手。

  “当然可以!不知道杨兄需要多少?”朱长兴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

  “长枪,长刀,长剑各来三百件,如何?”杨正山道。

  一个武道势力怎么能不储备一批好兵器呢?

  朱长兴惊愕的看着杨正山,“这个,杨兄,不是老夫推辞,实在是太多了!”

  “多吗?抱歉,老夫刚来东南海域没多久,不太了解东南海域的情况!”杨正山道。

  他这话就是睁着眼说瞎话了,他以前是不了解东南海域的情况,但他现在可是对东南海域的诸多势力都是非常了解的。

  这也是他为何将找上邓月禾,并且把吕星河带来星月岛的原因。

  朱家虽然盛产地火钢,但其产量并不多,朱家每年售卖用地火钢锻造的兵器也不过百余件而已,杨正山一张口就是各来三百件,朱家估计要忙活七八年才能凑齐这份订单。

  朱长兴笑道:“老夫只能给杨兄三十件,每件兵刃作价五万两!”

  杨正山吧唧吧唧嘴,每件五万两,喵的,这么贵!

  刚才似乎有些出丑了。

  一件五万两,九百件岂不是就要四千五百万两银子?

  星月岛是富裕,但也没有富裕到如此程度。

  “那就先来三十件,二十杆长枪,五把长刀,五柄长剑!至于银子,朱兄现在就可以拉走!”杨正山很豪爽的说道。

  朱家的武器可是好东西,若是拿到大荣去售卖,其中的差价就能让杨正山大赚一笔。

  不过朱家还真是厉害,比大荣襄垣府的沈家厉害多了,同等质量的武器,沈家一年也能就锻造个十几件,朱家却能锻造百件。

  而且朱家锻造的武器可不只有用地火钢锻造的武器。

  “不着急不着急,二十杆长枪,估计要花费两三个月才能完成!”朱长兴说道。

  朱家是有一些存货,不过存货也不是很多,特别是杨正山要二十杆长枪,朱家要慢慢打造才行。

  “哈哈,老夫还能不相信地火岛朱家的信誉,银子先拿走,现在有多少兵器就先送来多少,剩下的等三个月后送来即可!”杨正山豪气的说道。

  诚信二字对一个势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像朱家这种经营各种生意的势力,诚信就是他们在东南海域立身的根本。

  “那好,老夫就不扭捏了,待老夫回去,就派人先送十件兵刃过来!”朱长兴笑道。

  他给杨正山的价格真的是优惠价了,他们朱家的地火钢兵刃往常都是能卖到七八万一件的,给杨正山五万一件相当于打了七折。

  而他之所以愿意给杨正山优惠,是因为他们朱家想要交好杨正山。

  朱家在东南海域的势力不小,但他们毕竟只是一个家族式的势力,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诸多势力照拂。

  杨正山所代表的杨家虽然只是东南海域的新势力,但是别忘了杨家背后站着的是大荣皇朝。

  这其实是一个误会,朱家和东南海域很多势力都以为杨正山是大荣皇朝在东南海域的代言人,但实际上杨正山根本无法代表大荣皇朝。

  朱长兴之所以前来拜访杨正山,一是因为杨正山背后的大荣皇朝,二则是因为杨正山与腾龙卫形如一体。

  现在他们朱家有很多地方要仰仗腾龙卫。

  朱家是腾龙卫在东南海域的重要合作伙伴,而腾龙卫也是朱家在大荣的重要合作伙伴。

  这要说到双方的贸易需求,腾龙卫需要朱家帮忙打开东南海域的贸易市场,而朱家即需要腾龙卫打开大荣东北部的贸易市场,同时还需要腾龙卫提供各种稀缺矿石。

  作为一个以锻造产业为主的势力,朱家对各类矿石的需求非常大,而腾龙卫如今贸易货物之中就有很多矿石。

  德盛王朝的金银矿,李盛王朝的铜铁矿,辽东的黑金属,辽西的稀有金属等等,大量的矿石都是通过腾龙卫的商船运到东南海域的。

  以前朱家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才能获得这么多种类的矿石,而且货源极其不稳定,经常断货,可自从与腾龙卫合作之后,朱家就得到了稳定的金属货源,因此朱家十分重视与腾龙卫的合作。

  在得知杨正山住在星月岛之后,朱家的几位家老商量了一下,便让朱长兴前来拜访,以表善意。

  杨正山确实感觉到了朱家的善意,他与朱长兴交谈甚欢,两人不但做了一笔买卖,还谈了很多关于东南海域的事情,同时还交流一番修炼心得。

  朱长兴在星月岛上小住了七日才主动离开,离开时他还说道:“杨老弟在修炼之道已经走在老夫前面,若不是家中还有事情要处理,老夫真想留在星月岛上请教个一年半载。”

  七天的时间,他与杨正山交流了很多,特别是在武道修炼上,一开始他以为杨正山不如自己,还想指点指点杨正山,可是万万没想到只是几句话,他就被杨正山指点了一番。

  此时他并不是在奉承杨正山,而是真的很想多向杨正山请教一下。

  特别是在道意上,他觉得自己与杨正山之间有天壤之别。

  其实两人的差距是真的很大,别看杨正山的年纪比朱长兴小很多,在玄机和入微上也不如朱长兴,但是在修炼心得上,杨正山却远超朱长兴。

  原因很简单,大荣藏功阁中有着无数前人的修炼心得,杨正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与朱长兴交流。

  那些修炼心得看起来不重要,在大荣只要是先天武者就能随意查看,但实际上对于先天武者来说,那些修炼心得是很重要的底蕴。

  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或许无法帮杨正山提高修为,但却增加了杨正山的见识和对先天之境的理解。

  在修炼心得上,朱家是远远比不上大荣的。

  一个皇朝的底蕴绝对不是一家一姓能比的。

  “哈哈,朱兄若是有时间可以再来星月岛,老夫定会扫榻相迎!”杨正山笑道。

  朱家的底蕴虽然不如大荣,但与其他同道交流对杨正山也是有好处的,每一个先天武者对于修炼的了解都是不一样的,相互印证,相互指点,有利于杨正山更好的感悟道意。

  这七天,杨正山的收获也不小,所以他对朱长兴也是很欢迎的。

  “哈哈,那好,等老夫有空了,再来拜访杨老弟!”

  朱长兴告辞离开星月岛,杨正山相送十余里,随后他趁机出海在星月岛的东南西北四岛溜达了一圈。

  罗劲松已经往四岛迁移了两万难民,官衙也在四岛之上设立了衙门。

  杨正山正好去四岛留下一些灵泉水。

  加上星月岛上的一万多人,此时杨正山治下之民已经超过三万五千多人。

  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但对杨正山来说已经足够了。

  随后的日子里,杨正山就在星月岛上一边潜修,一边指点少年们修炼,日子过得简单且充实。

  星月岛上一片安宁,可大荣皇朝却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星月元年,即延平八年夏。

  陇南数府之地连下七日暴雨,大量的雨水汇聚在濡河之内,致使山河省内的濡河多处决堤,洪水漫灌数百里,被淹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南方五省饥荒还未缓解,北方又出现洪水,这让大荣朝堂文武百官一阵焦头烂额。

  京都皇城太极殿中。

  延平帝面色阴沉无比的看着殿内群臣。

  此时的延平帝真的很愤怒,濡河决堤,洪水差点就淹到顺天府内,然而山河省的濡河河堤是两年前才刚刚加固过得。

  朝堂耗费了三百万两银子加固了河堤,结果呢?

  这才两年的时间,就有多处河堤决口,这还不如不加固呢!

  “工部有没有整修河堤的章程?”延平帝问道。

  工部尚书杨子恒额头布满了细汗,连忙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工部已经制定了重修濡河河道的章程,不过”

  “不过什么?”延平帝怒声问道。

  杨子恒瞥了旁边的户部尚书李志节一眼,说道:“不过需要征调民夫十万人,需要银钱四百万两,粮十五万石!”

  延平帝面色阴鸷的看着杨子恒,“你们的章程就是要人要钱?”

  “陛下!”杨子恒扑通跪在地上,“臣等无能,请陛下治罪!”

  杨子恒心里也是委屈啊。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