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五百九十二章天灾人祸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草地的边缘还有大片竹子,竹子倒是长得很快,最高的已有三四丈高的,其中还掺杂着一些紫色的竹子。

  另外在果园的边缘还有很多一些树木,杨树、柳树、榕树、枫树、杉树、桑树等等,各种树木多达几十种,都是杨正山和郁青衣从云雾大山、九江山脉和万山岭中移栽到空间中的。

  除了树木外,空间内还有很多动物,比如牛、羊、鹿、狍、松鼠、竹鼠、蜂鸟、锦鸡、百灵鸟、画眉等等。

  对于动物的引进,杨正山还是很谨慎的,以防止空间内的生态平衡失衡。

  空间内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只有一种,那就是老虎,三只三岁大的老虎。

  除了老虎外,空间内再无食肉动物。

  而为了防止这些动物破坏他的药田和灵果,他和郁青衣还在灵果、药田和池塘周围建了一道篱笆,将上百亩地圈了起来。

  空间内,老虎可以吃其他的动物,而其他的动物可以吃草吃粮食吃果子,鸟儿也可以吃蜜蜂,空间内的蜜蜂有点泛滥的趋势了,所以杨正山特意引进了一些鸟吃蜜蜂。

  其实空间内最霸道的不是老虎,而是那些马。

  那些马在空间内已经生活了数年,它们的体质都非常强大,哪怕是百兽之王面对它们也要避其锋芒。

  杨正山和郁青衣来到草地中,郁青衣朝着周围望了望,“傻狍子是不是没有了?”

  “没有了吗?”杨正山直接跃上一棵树,朝着周围张望一番,果然没有看到傻狍子。

  “果然是傻狍子,最先被灭族了!”

  他们引进的狍子并不多,一共才七只,是一个小族群。

  其实空间内不缺老虎吃的,鸡鸭牛羊有很多,老虎若是吃腻了,还有麋鹿、獐子、大鹅。

  就在杨正山和郁青衣观察空间内的动物时,他们身后的树林中突然传来一声咆哮。

  杨正山猛地回过头来,张口喊道:“滚!”

  声若洪钟,三只吊睛白额虎嗖的一下逃进了西边的果园中。

  “这三个家伙怎么不记打?”郁青衣轻笑道。

  杨正山可不是铲屎官,他可没有把这些老虎当宝贝,这些老虎连宠物都算不上,顶多算是他的试验品。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空间内的马儿,那些马儿可都是他精心养育的。

  杨正山懒得管三只不懂事的老虎,抬头看向远处的马群。

  “红云的年纪大了,我是不是该换匹马了?”

  “你舍得?”

  “有啥舍不得的,又不是不要红云了,只是以后将红云养在空间内而已!”杨正山说道。

  虽然红云现在还很强壮,但是红云的寿命却是已经快达到马生的极限了。

  “或许养在空间内,红云的寿命会更长一些!”杨正山又道。

  在空间内,红云不但随时能喝到灵泉水,还能随时吃到用灵泉水浇灌出来的草木瓜果。

  这肯定比在外界好,在外界哪怕杨正山每天都精心照顾它,它吃的草料依然不如空间内的杂草。

  “那就把红豆带出去,它跟红云很像,别人应该看不出来!”郁青衣提议道。

  红豆是郁青衣起的名字,它跟红云一样长有棕红色鬃毛,而且体格健壮,身高体型也跟红云差不多。

  这红豆也不知道是红云的第几个儿子。

  杨正山同郁青衣走向马群,看着神俊的红豆。

  马儿对杨正山要亲近很多,见到杨正山和郁青衣来了,主动凑上来,伸着大脑袋朝着杨正山蹭着。

  “以后你就代替你爹让我骑怎么样?”杨正山抚摸着红豆的鬃毛。

  其实在星月岛上骑马的机会并不多,不过杨正山还是喜欢偶尔骑马出去走走,或上山,或去海边,或去田野中看看。

  单纯的红豆不知道人心险恶,它还觉得杨正山亲近,却万万没想到杨正山居然想骑它。

  两人又在空间内逗留了一个多时辰,然后就将红豆带出去了,然后把红云扔到了空间中。

  红云很快就融入马群之中,毕竟这些马儿几乎都是它的子孙后代。

  可红豆就惨了,被拴在马厩中,差点把马厩给拆了。

  自由惯了的红豆还是第一次被拴起来,它自然会感到不舒服。

  杨正山足足安抚了数日,红豆才慢慢的习惯了在马厩里生活。

  年节之后,星月岛的各项事务逐渐进入了正轨。

  姜贺将官衙的事务都捋顺了,官衙下的各房科都能正常运转了。

  搬迁过来的少男少女们也逐渐习惯了岛上的生活,他们每日读书习武,日子简单且充实,就是有点累。

  当然少年人的活泼也在岛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孩子不是下海抓鱼就是上山掏鸟蛋,把岛上搞得有些鸡飞狗跳的。

  不过也正因为这些孩子,岛上倒是越发的热闹了。

  商号也进入了正轨,罗家和甄家的船队纳入杨家商号之后,被分为六支船队,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做以前的生意,只是偶尔会运送一些物资来星月岛。

  除了杨家商号的船队外,腾龙卫的船队也经常会来到星月岛。

  星月岛虽然不是航线的必经之地,但距离东南海域几条航线都比较近。

  腾龙卫的海贸已经在东南海域展开了,从北方的德盛王朝到琉盛王朝,再到南方的吕盛王朝,这条航线就会经过星月岛附近。

  很多来自腾龙卫的商船会沿着这条航线南下,也可以沿着这条航线东进。

  星月岛东方五百里外是神木岛地盘,再往东南五百里,是龙丹王朝的海域。

  星月岛南方有地火岛,距离差不多在三百里左右,西南方有吕盛王朝,距离在八百里左右。

  再往南还有苏兰王朝,张氏王朝、明德王朝、娑岛王朝、大罗王朝等等诸多岛国王朝。

  这些王朝有的疆域很大,如大罗王朝就有大大小小上千座岛屿,海域东西长三千多里,人口达到三千万。

  也有疆域很小的,如张氏王朝,主要领土就是一座大岛,人口百余万。

  而目前腾龙卫的海贸航线往东已经抵达了神木岛,往南已经达到了吕盛王朝,地火岛是腾龙卫在东南海域重要的合作伙伴。

  不过目前来说,腾龙卫在东南海域还有很大的市场需要拓展。想要打通这些势力的航线,估计要花费不少力气。

  杨家商号的生意短时间内还无法在东南海域展开,没办法,杨家商号的商船和战船都还是太少,仅仅是大荣沿海就已经够杨家商号折腾的了。

  星月元年二月中旬,星月岛又迎来一批移民。

  三千多来自大荣福海省的移民乘船来到了星月岛。

  杨正山站在码头上看着这群衣衫褴褛的移民,眉头深深的皱起。

  “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难民?”

  罗劲松微微叹息一声,“福宁府。”

  这些来自福宁府的百姓一个个都面黄肌瘦、瘦骨嶙峋的,很显然是因为长期饥饿营养不良。

  “这是怎么回事?”杨正山问道。

  福宁府是福海省北部的一个府,之前杨正山前往昭武卫时还从福宁府的近海路过,不过他并没有去过福宁府。

  罗劲松解释道:“去年福宁府大旱,很多田地都是颗粒无收!”

  杨正山眉头紧锁,福海省多山,耕地本来就少,而福海省的人口可不少,是大荣东南部几个省中人口最多的一个省。

  人多地少,再加上一场大旱,结果可想而知。

  “这些人本来就是佃户,他们去年不但没了收成,还要给地主交租子,而且……”

  罗劲松没有说下去,但杨正山已经明白了。

  地主和佃户本身就是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关系,而在佃户头顶上,除了地主这个剥削者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剥削者,那便是官府。

  因为皇商司的关系,这些年朝堂不缺银子,按理说百姓的赋税应该会有所减少,可实际上普通百姓需要缴纳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这个问题其实不再朝堂,而在地方官府。

  朝堂没有增加赋税,可地方官府却经常有官员征收各种苛捐杂税。

  “朝堂没有赈济?”杨正山问道。

  罗劲松说道:“我估计朝堂都不知道福宁府有大旱!”

  “你是说有人在捂盖子?”杨正山面色有些难看。

  “嗯,我去的桑山县,县衙不但根本没有任何赈济灾民的动作,还把县城的城门给关了,把上万灾民挡在门外。”

  “我去了之后,都不需要多说什么,只要说给饭吃,就有一大堆人跟着上船!”

  罗劲松道。

  杨正山长长的叹息一声。

  “岛主,你要不要管管?”罗劲松问道。

  “我怎么管?”杨正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把这事告诉延平帝?

  估计延平帝会嫌他多管闲事。

  不只是延平帝,可能朝堂上很多大臣都会嫌他多事。

  朝堂真的不知道吗?

  或许延平帝是不知道,但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就没有一个人知道吗?

  显然不可能,毕竟朝堂上也有很多官员出身于福海省,去年大旱,就算是消息传播的再缓慢,朝堂上的很多官员也该收到消息了。

  连他们都不上奏,杨正山又能如何?

  “你带这么多人来,没有人管吗?”杨正山问道。

  “没有!”罗劲松道。

  杨正山想了想,说道:“我们是不是还有几个岛屿?”

  罗劲松点点头,“星月门的岛屿都是咱们的,没有人敢过来抢夺!”

  “东南西北四岛都是可以耕种的。”

  星月门之前拥有大大小小六十四座岛屿,其中有十几个是拥有淡水资源可以住人,有耕田的岛屿要少一些,东南西北四岛就是之前星月门四旗军的驻地,这四座岛屿虽然不如星月岛大,但每座岛屿上也有几万亩田地。

  “你再去招募一些灾民过来吧,把他们放在那些岛上耕种,以后每个月给他们一些粮食!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杨正山说道。

  安置灾民,这事杨家众人都很熟悉,毕竟当年杨正山在重山镇安置了上百万灾民。

  不过他们现在拥有的岛屿不多,能耕种的岛屿更少,最多也就安置两万人而已。

  杨正山想帮帮福宁府的灾民,可是他不知道今年大荣的灾民数量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福海省只有北部的福宁府和建阳府有旱灾,而江南西部,云桂北部,陇南南部,蜀州东部,总共二十多府去年都是大旱,今年新春青黄不接时,皆是饥民遍地,数以万计的饥民成群结队,扎堆在府城县城城外等待救济。

  朝堂已经派出赈灾总督巡查五省赈灾事宜,可是朝堂赈灾的钱粮还没有到灾区就少了一半,等到了灾区,地方官府的贪官污吏上下其手,真正能进灾民肚子里的粮食不足两成。

  更可恶的是还有大量的奸商趁机囤积居奇,致使很多灾民就算是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

  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荣朝堂缺粮。

  江南西部,云桂北部,陇南南部,蜀州东部皆是大荣的产粮之地,这四个地区受灾,整个大荣的粮食产量都收到了严重的影响。

  粮荒不只是出现在灾区,还向着周围的府县蔓延,甚至连京都的粮价都受到了影响。

  朝堂现在不缺银子,但是朝堂手中根本没有粮食。

  朝堂本就没有足够的粮食赈灾,各级衙门还趁机上下贪墨赈灾的钱粮,致使饥民得不到救济。

  此时很多受灾的地区已经炸开了。

  巴蜀北部,夔州府大昌县城。

  数千饥民已经冲入了县城之内,如同暴徒一般四处烧杀抢掠,将城内的大户富户屠戮了个干净。

  县衙内,县令赵元凯正带着上百衙役和差役死守着县衙大门。

  赵元凯满脸惊慌的看着爬墙进来的饥民,声嘶力竭的喊道:“快,快,杀死他,杀死他!”

  赵元凯很倒霉,他刚刚来大昌县上任不到一年就遇到了一场暴乱。

  但是赵元凯又很活该,因为就是他贪墨了赈济灾民的粮食。

  朝堂的赈济粮没有送来,可是城内不少大户还是给了县衙一些陈粮救济城外的灾民,可是他连这些陈粮都不愿意给灾民吃。

  城内的大户也不是菩萨心肠,他们住在城内是不愁穿不愁吃,可是数千灾民堵在城外也不是办法,即影响他们的做生意,又影响他们自己的田地耕种。

  眼看就要春耕了,所以城内的大户们就商量一下,凑了一千两百石陈粮想先把城外的饥民打发回去。

  只要这些饥民愿意回乡,那他们又可以趁机放高利贷,兼并自耕农的土地,招募更多的佃户为自己耕种。

  只要扛到夏收,他们不但不会损失,反而还能收获大量的田地。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