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五百八十一章你居然对陛下安排不满?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这一战,大荣败了,败的很惨!

  哪怕杨正山攻破叶密城,哪怕是杨明镇和杨承泽在兀良王庭腹地屠戮数十个族落,杀人无数,也无法掩盖大荣战败的事实。

  因为大荣伤亡更大,大荣死伤的百姓更多,大荣损失的金银财物各种物资更多。

  大荣为何会败?

  杨正山闭上眼眸,靠在椅背上,陷入了沉默。

  唐飞虎、牛庄、杨明志等一众将领站在帐内也陷入了沉默。

  大荣为何会败?

  杨正山心中思绪万千。

  北原镇名不副实,一直以来北原镇都被视为九大边镇中最强大的边镇,一直以来朝堂对北原镇的支持最多,可结果呢?

  北原镇在兀良胡族的大军下,居然支撑了不到三个月。

  这大概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结果。

  各地卫所糜烂,这是大荣的弊病,一直都无法解决的弊病。

  如果陇原的卫所没有糜烂,如果陇原的卫所兵还有一些战斗力,那兀良胡骑就无法在陇原肆意的劫掠。

  就算是卫所兵挡不住兀良胡骑,可靠着坚城他们也应该可以拖延时间。

  可结果呢?

  兀良胡骑进了陇原之地就如入无人之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居然攻下了四座府城,十二座县城。

  杨正山只是想想就觉得可笑!

  兀良胡骑很强吗?

  大部分兀良胡骑只是一群牧民而已,他们跟大荣的普通青壮没有太大的区别。

  可是陇原的卫所兵居然毫无抵抗之力!

  还有各地官府和朝堂。

  他们的反应太慢了,他们的调度能力太差了。

  陇原各地官府如同虚设,没有在第一时间组织兵丁和青壮守城,甚至很多官员直接弃城逃跑。

  而朝堂也没有在第一时间调集军队支援,拖拖拉拉了一个月,让兀良胡骑从容的撤离。

  之前杨正山还在嘲笑兀良部的那些族落散漫,可现在看看大荣朝堂和各地官府。

  “哎,都是一样的货色!比的是谁更烂而已!”

  杨正山沉闷的睁开眼,满脸的无奈。

  或许他也错了,他就不该想着围魏救赵,而是应该直接去支援北原镇。

  可是如果真的那样做的话,这场战争可能会持续更久,重山镇的伤亡也会更大。

  哪怕重山镇再强,也不可能在三个月内扫平二三十万胡骑。

  而一旦与胡骑正面交战,重山镇的将士肯定会出现大量的伤亡。

  到时候就不是七八千的英魂了,而是数万英魂。

  甚至有可能把重山镇积攒了十年的底蕴葬送掉。

  这不是说重山镇不够强,恰恰相反,若重山镇能正面击败二三十万胡骑,足以证明重山镇的强大了。

  的确,这些年重山镇的发展很迅速,重山镇将士的实力也很强大,可是别忘了重山镇最初只是大荣九大边镇中排名比较低的一个边镇。

  而且这些年朝堂没有为重山镇拨发一两银子,一粒米。

  北原镇呢?

  每年朝堂都要填进去上百万两银子,十余万石粮草。

  可就算是如此,重山镇的实力依然超过了北原镇,这已经足以证明重山镇的强大了。

  此时杨正山的心绪很复杂,他即对北原镇和陇原的百姓的遭遇感到哀伤,又为北原镇一众官员感到愤慨,还有对朝堂,对各级官府的不作为感到不满。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复杂的情绪了。

  “我们也撤军吧!”

  杨正山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侯爷,我们不占领萨日湖?”唐飞虎有些不甘的问道。

  他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营寨中的任务安排好后,他就一直在萨日湖周围逛游。

  弯弯的萨日湖,南北长三十里,东西最宽处有七里,每逢春夏,蒙赫山上的积雪融化之后,大大小小十几条小河和溪流会流入萨日湖之中。

  萨日湖西侧十几万亩的草地,只需要修建几个大点的水库和一些水渠,就能完成灌溉,而萨日湖东侧也可以引用萨日湖的湖水灌溉。

  三年的时间,只需要三年的时间,以重山镇的力量就能在萨日湖周围开垦出三十万亩良田。

  前几天,唐飞虎甚至在心中做了一些规划,他想着如果自己负责开垦萨日湖周围,该先从那边进行开垦。

  而且他还算过,如果在这里屯田,完全可以屯兵两万。

  如此一个宝地,杨正山居然要放弃,这让他如何甘心?

  杨正山无奈的笑了笑,“如何占领?”

  “赤刺部的实力未损,塔塔尔部的实力也几乎没有什么损失,我们若是继续留在这里,不但无法占领萨日湖,反而有可能遭到两面夹击!”

  “而且别忘了,周围还有一个乌拉部,我们在这里安营扎寨,乌拉部不敢冒头,可若是我们在这里开垦荒地,屯田屯兵,乌拉部定然会跟我们拼命!”

  “撤军吧!”

  杨正山微微摇头,站起身来,有些萧瑟的走出营帐。

  他大概能猜到乌拉部藏在了哪里,无非就是北方的雪原之地。

  雪原之地的资源肯定无法支撑乌拉部生存,今天他们可以躲在雪原之地内,可明年他们必然要走出来。

  至于占据萨日湖,如果北原镇挡住了兀良大军,如果北原镇能让塔塔尔部损失惨重,他或许还有心思占据萨日湖。

  可惜北原镇没有挡住,塔塔尔部也没有太严重的损失。

  重山镇若是占据了萨日湖,那以后将再也没有安稳的日子可过。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重山镇现在没必要扩大地盘。

  黑云卫到复州城之间,那片广阔且肥沃的土地到如今都没有全部开发出来,还有黑云卫以西的区域,开发的区域还不足两成,重山镇又何必舍近求远跑来争夺萨日湖?

  重山镇的军户,百姓,还有那些迁移到北地的难民,他们才过了几年的好日子,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将他们拖进战争的泥潭中。

  重山镇大军撤退了。

  从蒙赫山阙的出口缓缓退去,唐兀锡站在东阙关的城墙上,望着熊熊燃烧的营寨,面色平静。

  “旗主,就这样让他们走了?”魁梧的拔都儿站在唐兀锡的身侧,轻声问道。

  “不然呢?”

  唐兀锡看的有些出神,“乌托已经传来了诏令,这个时候我们难道还要继续与重山镇开战?”

  拔都儿眼中闪着危险的光芒,“智宣法师死了,乌托最大的依靠没有了,他们的诏令我们不需要理会!”

  唐兀锡摩搓着粗糙的胡须,“不,我们还是要去王城看看的,别忘了乌托还有十万精骑!”

  “可是万一他对旗主不利呢?”拔都儿问道。

  “所以我不能去,你去!”唐兀锡道。

  拔都儿愕然,“我去合适吗?”

  唐兀锡道:“有什么不合适的,我还要应对对面的重山镇大军,自然不能离开东阙关!”

  拔都儿更懵了,他看了看对面燃烧的营寨,又看看面前的唐兀锡,脑子有些转不过弯了。

  “你啊你,什么时候能长点脑子!”

  唐兀锡吐槽道。

  拔都儿灵光一闪,哈哈笑道:“旗主说的对,东阙关外还有重山镇的十万大军,旗主自然不能离开东阙关!所以只能派属下去王城应诏!”

  唐兀锡笑了,“你去看看乌托还有什么手段,如果他的态度还算温和,那你也客气一些,如果他的态度很强势,那你就蛮横一些!”

  “万一他杀了我怎么办?”拔都儿有些担心的说道。

  唐兀锡认真的看着他,“放心,我会给你报仇的!”

  拔都儿哭丧着脸,“旗主,我还不想死!”

  “哈哈”

  唐兀锡大笑着。

  杨正山还没有回到重山关,兀良胡族的内部动荡就开始了。

  乌托召集各部藩王前来王城议事,结果八个藩王只到了一个崔良。

  乌拉氏还藏在雪原之地,剩余的六个藩王虽然都派人去了,但明显只是想应付一下乌托。

  对此,乌托很是愤怒,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

  乌托是一个非常善于隐忍的人,他的隐忍让他坐上了王位,他的隐忍让他掌控了兀良王庭,而如今他决定再次隐忍。

  他需要时间来慑服各个部族,而这些对杨正山的影响已经不大了,最起码短时间内,乌托已经无力继续南下入侵大荣,也无法出兵攻打重山镇。

  七月初一,杨正山回到了重山关。

  周兰已经痊愈了,朝堂新任命的巡抚也抵达了重山关。

  新任巡抚张哲诚,兼兵部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重山镇。

  总兵府内,周兰和杨正山坐在书房中。

  “这个张哲诚是什么来历?”周兰问道。

  杨正山靠在椅背上,有些懒洋洋的说道:“他是周云松的门生,承平二十六年的榜眼,先后任工部郎中,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寺卿。”

  太仆寺寺卿是从三品,就算杨正山在不关心朝事,也不至于不认识朝堂上的那些大臣。

  当然,他对张哲诚的了解也仅限于此。

  周兰皱着眉头,“那他是陇党的人?”

  “不知道。”杨正山摇摇头,“周云松请辞之后,陇党就变得更复杂了,看似陆明取代了周云松,但实际上陆明并没有周云松的威望,他代表的是两种人的利益,一是陇原少部分人的利益,二是愿城王府的潜邸派官员!”

  周云松在的时候,陇党官员其实不局限于陇原之地出身的官员,还包含很多周云松的门生旧故。

  而周云松请辞之后,原本的陇党就变成以陆明为代表的陇原之地出身的官员,至于周云松的那些门生旧故,现在也说不清他们是不是还属于陇党。

  陆明还是诚王府的潜邸官员,他原本是延平帝的左长史,那时候延平帝手中能用的人不多,陆明算是其中最值得重用的一个人。

  延平帝登基之后,潜邸官员也是鸡狗升天,陆明只用了不到七年的时间就从一个王府长史升为内阁次辅。

  所以现在的陆明即能代表着陇党,又能代表那些从城王府出来的官员。

  而张哲诚既不是陇原出身的官员,也不属于延平帝的潜邸官员。

  “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杨正山问道。

  周兰摇摇头,“这倒是没有,可正是因为没有才奇怪!”

  “不奇怪,重山镇安稳太久了,总有人想要向重山镇掺沙子。”杨正山道。

  以前没有人往重山镇掺沙子,那是因为杨正山强势。

  可现在与兀良胡族一战,杨正山遭到了不少弹劾,就让有些人忍不住对重山镇起了觊觎之心。

  这个人可能是陆明,也可能是其他人。

  周兰皱着眉头,她不希望有人将蓬勃的重山镇给破坏掉。

  杨正山看她这副样子,忍不住笑道:“陛下有没有撤掉你的总兵之位?”

  “还没有!”周兰道。

  “那不就得了,以后你还是重山镇总兵!”杨正山道。

  “可是陛下为何会同意让张哲诚来重山镇?”周兰问道。

  杨正山道:“平衡,我在重山镇的声望太高,所以陛下不会让我继续留在重山镇,你执掌重山镇,但却与我关系莫逆,陛下又不放心,所以就安排了一个与我们毫无牵扯的人来任巡抚!”

  “陛下以前不动重山镇,那是因为重山镇需要发展,可庞大人遇刺身亡,陛下就不能再任由重山镇是一块铁板了!”

  “咱们这位陛下最喜欢弄这些平衡之术!”

  周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要不要赶走这个张哲诚?”

  杨正山诧异的看着她,“你居然对陛下安排不满?”

  周兰看着他,无奈的说道:“重山镇不但是你靖安侯的根基,也是我宁国公府的根基所在。如今我只能依仗你!”

  “哈哈”杨正山大笑起来,“咱们这也算是同舟共济了!”

  “你我早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不过我觉得我在重山镇也待不了很久!”周兰的思绪很清晰。

  宁国公府已经没落了,随着周茂越发的苍老,宁国公府的辉煌早已不再。

  而周绪这个世子既没有强大的修为,也未曾领过兵,他现在就是一个闲散人员。

  宁国公府的小辈之中虽然有几个不错的才俊,但可惜他们短时间内无法出头。

  所以这偌大的宁国公府只能靠周兰支撑着。

  而如今周兰也要依靠杨正山,有杨正山的支持,她才能掌控重山镇。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