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二百九十六章 国战国战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苏允的一小步,是宋人的一大步。

  一支神秘骑军攻打兴庆府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瞒得住人,就在苏允进驻盐州城的时候,这个消息已经翻山越岭先后抵达辽国、宋国。

  辽国做如何敢想咱们不知道,但宋朝这边却是直接炸锅了。

  大宋朝堂因为赵顼终于能够视事,因此一场规模庞大的官场倾轧被制止,王珪蔡确等人都被发铜请罪,油锅的油这才刚刚恢复平静.

  然而西北的事情便如同一大瓢的冷水,忽而就倒进了这滚烫的油锅之中,轰的一声,油锅,炸了!

  西夏兴庆府那是什么地方啊?

  苏允带领的静塞军直接打到兴庆府,那又意味着什么呀?

  自从西夏立国开始,对阵宋朝,虽然算是有胜有败,但终究是占据了有利地势,因此对宋朝保持了百年的战略主动。

  宋朝这边也是挣扎了百余年,想尽办法想要收服西夏,但大多是在横山以南,以及熙河附近搞搞事情而已。

  论说宋朝最为振奋人心的一次,还是在元丰四年,由赵顼亲自主导的五路伐夏,其中泾原路刘昌祚部作战勇猛,乘胜直抵灵州城下。

  但随后高遵裕缺乏对战局的整体把握,在缺乏攻城器械、后勤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命令刘昌祚直接攻城、宋军屯兵坚城之下,围攻十八日不克。

  而西夏军放黄河渠水灌淹宋军营地,又断绝其粮饷之道,宋军士兵因冻溺饥饿而死者极多。

  宋廷因此下令班师。此战宋军只占领了银、石、夏、宥诸州和横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使西夏在横山沿边地带不敢耕者二百余里。

  相比于消灭西夏的初衷,战果确实一般,但这已经算是百余年来对西夏的主动进攻的极致了。

  ——至少打到灵州了是不是。

  然而这五路伐夏,乃是赵顼积攒了十余年变法的力量,最终才刺出这么犀利的一刀的,但最终还是遭遇了失败。

  但这苏允带着三千静塞军,竟是直接杀至兴庆府,将刀抵在西夏的心脏,甚至逼得梁太后北狩!

  好家伙!

  宋人以为苏允上一次奔袭千里,将西夏定难五州穿成葫芦已经是媲美汉代冠军侯的壮举,但没想到这一次苏允又搞了个大的,竟然直接打到人家西夏首都去了!

  若非这个消息乃是朝廷多条密探线路传回,又有西北各路经略,尤其是被苏允借路的定边军传回来的消息,朝廷这边还真不敢相信!

  想一想,若是西夏人一路打到了开封府……

  这么一想,让每一个知道此事的人都浑身颤栗起来。

  而随后更加详细的战报又传了回来,苏允先后击溃盐州军数万(其实就五六千)、静州军两三万(其实也就万余)、怀州军两三万(其实也是万余),加起来苏允所带领的三千静塞军,一路竟是击溃了西夏将近十万的军队!

  而且随后又有消息传来,苏允已经占领盐州城,截断了三十万西夏大军的粮道!

  这个消息传来,更是让朝堂上下失声。

  这是什么战神?

  这种级别的战神也是我们大宋能够出的?

  只带着三千骑兵,便将与宋朝对抗百年还能够占据主动的国家的脸面给撕扯成这样?

  若是兵马再带多一些,岂不是就将西夏给灭国了?

  当然,这个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

  大家其实心里也清楚,苏允所为,实际上只是打了西夏一个措手不及而已。

  但这的确让之前攻击苏允的人失声了。

  而对于赵顼来说,因为苏允将在西北所做的事情都会写奏折告知于他,因此他知道得更多。

  苏允此番带着三千静塞军,先后击溃西夏十万大军,首先自然是因为苏允高超的指挥艺术,但打铁还得自身硬,没有三千静塞军,就算苏允再厉害,也难以击溃十万大军。

  因此,赵顼这会儿终于明白了,苏允在西北搞的大练兵到底有多厉害!

  不过这都是之后的事情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支援苏允。

  苏允截断三十万大军的补给粮道,让定难五州孤悬在外,这个时候,自己若是连这个时机都不抓住,那可就要辜负列祖列宗的保佑了!

  赵顼随即召开小朝会,将朝中三省六部主官、三班院、枢密院、翰林学士等全都召集过来,商议接下来应当怎么打。

  与之前各种纷繁的声音不同,这一次反战的声音小了很多,在苏允打出这等惊天战绩以及这么好的战机面前,谁也不敢再有投降论了。

  于是赵顼定下歼灭三十万西夏军,取下定难五州的的战略。

  赵顼部署如下:

  熙河路军前出吸引卓啰和南军司军力;

  环庆路军前出吸引西寿保泰军司军力;

  泾原路军前出吸引静塞军司军力;

  河东路军前出吸引祥祐军司、左厢神勇军司;

  而鄜延路军正面对抗西夏大军。

  按作战计划,泾原、环庆两路合取洪州,进取宥州,河东、鄜延两路先打下银州、龙州,会师夏州,最后四路保住盐州,彻底将定难五州纳入版图。

  随后赵顼还请吐蕃出兵渡黄河攻取凉州,以牵制西夏右厢兵力。

  这其实就是又一次五路伐夏,不过这一次赵顼的战略目标不像之前那么大,而是只想着将定难五州拿下。

  拿下定难五州,西夏便再无险可守,到时候无论大宋是想守还是攻,都能够占有战略优势!

  不过这个就很难评。

  环庆军攻破虾蟆寨、控制清远军城后,与盐州联系上了,苏允见环庆军到来,顿时大喜,将盐州城交给了环庆军驻守,而他则是带着三千静塞军出了城。

  接下来就是狩猎时刻了!

  环庆军占据住盐州,河东路军攻击左厢神勇军司、鄜延路军盯住银州,彻底将西夏三十万大军锁死在定难五州。

  当然,他们也不是不可以逃,但若是逃了,便是将定难五州拱手相让了。

  而这个时候,正是关门痛打落水狗的时候了,苏允自然不愿意死守盐州城,他所带领的静塞军乃是骑兵,守城是最大的浪费!

  而这会儿鄜延路军乃是对抗西夏大军的主力,他需得回去坐镇指挥,也要抓住这个最好的机会!

  苏允从定边军回到了延州,收到了来自赵顼的旨意,赵顼将整个战略合盘托出,叮嘱苏允守住鄜延路,配合环庆路李昌祚、河东军路吕惠卿,一起拿下定难五州,至于秦风路的李宪那边,赵顼没有多提,那边只是吸引西夏军力的作用,与鄜延路这边的主战场没有太大的关系。

  苏允看完之后,稍微一揣度,觉得这个战略算是中规中矩,当然是不激进,甚至有些保守,不过想一想赵顼以及大宋朝经历过的事情便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这般谨慎的原因。没办法,吃的亏太多了。

  谨慎一点也是好事。

  然而朝中君臣倒是谨慎了,但是在前线的将帅想法却是不同。

  环庆路经略使李昌祚自己倒还算是谨慎,但手下的将领却是一个个请战积极得很,按照他们的说法是,西夏已经是到了国力枯竭的时候了,让苏允带着三千兵马便将整个防线给捅破了,由此可见,三年来三次大战之后,西夏已经是油尽灯枯了,此时正是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

  李昌祚虽然心中觉得有些不妥,但毕竟大战在即,军将有士气也是好事情,只能叮嘱着小心谨慎,莫要冒进云云,便开始布置进攻。

  环庆路主要任务是守住盐州,但手下将领却是不满足于此,非要分出兵马进攻洪州。

  李昌祚心里还是觉得不妥,虽说朝廷要求环庆路军协助鄜延路军拿下洪州,但李昌祚自己是觉得以环庆路军的实力,只能在守住环庆路的同时守住盐州,再要分出兵力进攻洪州,到时候恐怕一处都落不着好。

  但手下将领尽皆近言,甚至心腹大将都私下来寻他,一番话改变了李昌祚的想法。

  这位大将是这么说的:“经略,盐州是苏允交予我们的,环庆路守卫本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做好这两个事情,都没有太大的功劳。

  元丰四年五路伐夏,本来是我们这一部战果最丰,但最后咱们反而落不着好,您原本可以再往上走几步,反而被打发到这边来。

  您自然是高风亮节,末将我年纪也大了,也没有什么的,但手下的兄弟还年轻啊,还想立立功,不然怎么封妻荫子?”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此话一出,李昌祚也有些无奈,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挡人官路就是掘人祖坟了,非要拦着别人建功立业,就算他是经略使,也终究是要招人恨的。

  李昌祚想了想答应了下来,但还是召集了众将吩咐道:“西夏悍勇,虽然此时我们已经占据了优势,但仍不可大意……”

  李昌祚也算是苦口婆心,好生告诫了许久,但手下将领却不太领情。

  在帐中时候一个个唯唯诺诺,可到了外面,便有将领私下道:“李经略想必是在元丰四年时候被吓破胆子了,哪里知道早就时过境迁矣!

  当时的西夏的确强悍,但如今连那苏允带着三千人都可以直接打到兴庆府去,咱们不过是守一盐州,再打一个洪州,那又算得了什么?

  咱们好好打,让李经略看看咱们的能耐!”

  其余将领亦是大声哄笑。

  而在河东路的吕惠卿大约也经历了差不多的事情,不过吕惠卿威严极重,有将领反驳,吕惠卿直接将人给拿下,绑在帐外抽了数十鞭子,一时间军中肃然。

  苏允这边虽然面对的乃是西夏大军的主力,但苏允却是毫不畏惧,直接进逼银州。

  如今西夏大军虽然号称三十万大军,但这会盐州被占领,已经是四面皆敌,因此三十万大军只能分出去驻守定难五州以及各大军司。

  有人问三十万大军集合在一起用岂不是更好,这样分兵难道不是犯了大忌?

  其实若是粮道归途没有被截断的情况下,集中起来使用自然是好事,但后路被截断后,想要守住,就必须稳住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区域,可以用来进行腾挪,也叫战略缓冲。

  若是三十万大军被困在一个极小的区域里面,那很大程度上这场仗已经是输掉了。

  所以,西夏大军必须维持住定难五州,也就只能分兵驻守,等候兴庆府派兵打通盐州通道,一旦通道贯通,那他们这盘棋也算是活了。

  大仗一触即发。

  七月中,河东军西出攻打左厢神勇军司军司,又一路大军绕过明堂川直逼夏州。

  环庆路军守住盐州,后有一路大军开始攻打洪州。

  苏允命保安军拖住龙州,主要精力用于攻打银州城。

  一时间,在定难五州这块不大的区域上,数十万军队开始捉对厮杀。

  苏允以弱对强的时候,基本上是以出奇谋制胜为主,但现在手握三四万经过他训练的禁军,加上厢军、蕃兵、弓射手等五六万,总数十万大军在手,他指挥着用堂堂正正之阵开始攻打银州。

  善守城者自然也善攻城。

  宋军的各种攻城器械不是西夏辽国所能比的,而在苏允的指挥之下,给予银州城守将的压力亦是空前的。

  祁克勇与人私下里说起苏允指挥能力的时候总是钦佩他各种稀奇古怪的打法,但对苏允苏允指挥大军堂堂正正对决上并没有多说,因为苏允并没有真正在这上面展现出来能力。

  米脂一战之中,其实还是祁克勇自己指挥的。

  但在攻打银州开始,祁克勇算是见识到了苏允在指挥大兵团上面的能力了。

  他在看苏允指挥攻城过程之中,以自己代入守将的身份,琢磨着怎么抵御苏允指挥的攻城战。

  这么一代入,很快便汗流浃背。

  祁克勇发现,苏允攻城看似没有什么出奇的,就是对节奏的掌握特别好,有一种极为赏心悦目的律动,说起来有些玄乎,但说明白了也能够理解。

  所谓节奏,便是各种进攻之间的配合极为契合,间歇之间极为巧妙,宋军这边的进攻有条不紊,甚至士兵执行起来颇为轻松,但对于守城一方来说,却是感觉宋军的进攻密如骤雨一般!

  祁克勇感觉若自己是守将,光是应对这进攻,便足以让自己脑力枯竭。

  实际上城墙上的西夏守将也是如此。

  西夏人本不太会守城,不过这西夏守军乃是一个汉人,也算是久经沙场,他能够被委派来守银州这个最重要的要塞,自然是因为他善守城。

  但面对苏允指挥的宋军,不过一个时辰,他便开始手忙脚乱应接不暇。

  其实守军不少,城中各类防御资源也自足够,但应付起来就是感觉极为困难。

  苏允指挥着大军不断地用各种手段向城墙上发起进攻,有些进攻大约不是那么有效,但偏偏总是可以调动城墙上的兵力,令其应接不暇。

  或者说,苏允其实是在考验守将的大脑运作能力,在面对大量冗余信息的时候,守将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去思索,然后第二日,守将便觉得自己守不住了,派人去后方求援。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