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829章 进位汉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而对于李三保的安排,在刘备称王前夕的这个节骨眼,仅仅只是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罢了。

  除却刘备与李基异常重视,司马懿有所注意外,其余人眼里甚至未曾关注过李宝这么一号人物。

  祭天称王仪式的种种安排,如期地顺利推行。

  改秣陵为建业,兴建新都,也已经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工程。

  除此之外,刘备治下能让人侧目关注之事,便是名为“报纸”之物的推行,且在各州郡所建的书院学子定期需到相应的郡县中进行推行诵读。

  由于百姓识字率极低,报纸推行全赖各地书院学子,所以初期报纸发行仅定为半月一期。

  即便是如此,那无疑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革新。

  一钱一份的低廉价格,也让许多不识字且慢慢生活安稳起来的百姓,都选择买一份回家供起来,以沾一沾文字的气息。

  而这大汉的首版报纸所登载的头版大事,无疑就是刘备进位汉王在即,以及阐述汉贼曹操、吕布称伪王之事。

  且在报纸的最角落处,还以留了一句话:刘宝因大功而改姓李宝,取字三保。

  以此,昭显李宝之志,使其名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随着逐渐接近八月五号的进位之日,报纸的宣扬作用,也让刘备治下百姓生出与有荣焉之感,一片喜气洋洋之象,为之齐庆。

  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他们或许没有纵观时代的目光,但是身处乱世之中,他们却是最为切身感受到刘备施政的仁德。

  日子变好了,有田可耕,有衣可穿,有屋可住……

  既不用再如过去那般挨饿不说,苛捐杂税一去不复返之余,就连强制劳役都取销了。

  在宣传的作用下,百姓们无疑深深明白这一系列的仁政该感谢的是谁。

  因而在刘备即将进位汉王的前夕,治下许许多多受了仁政恩德的百姓几乎是自发的张灯结彩。

  即便是再困难的百姓也选择在门前挂上一条红布,以彰喜庆。

  不过在荆徐豫三州的边境上,形势却是显得相当的紧张。

  曹操、吕布就似是提前商议好了那般,齐齐往着边境屯兵,大有趁机越境进犯的态势,以迫使刘备放弃进位称王。

  一份份加急文书日夜不停地传到李基所坐镇的官署之中,境内的兵马也不断开始往着边境开赴进行备战。

  曹吕两家会不会趁机开战,合力攻刘,这是谁也猜不准的事情。

  刘备的称霸之势,无疑让并不是一条心的曹吕二家不得不联合抗衡。

  对于刘备李基而言,所想或许再积攒一年左右的钱粮兵马,携滔滔之势横扫不臣,以期一举击溃曹吕二家不假。

  可对于曹吕而言,自然明白想一战而败刘备是不可能的,但如今趁机犯边却是大有可为之处。

  这一刻,曹吕会不会动手,不仅仅是刘备与曹吕之间在博弈,曹吕两家也在暗中博弈着。

  曹吕两家谁先动手,必然会吸引绝大部分的仇恨,很可能会因此遭致损失。

  为此,刘备也时时派人前来询问状况,确认是否要做出什么特别的应对。

  面对似乎有所动摇的人心,李基通过官署传出去的态度却是始终如一,那便是仪式如期进行。

  祭天称王之事,莫说曹吕二家这般骚扰犯边,纵使他们全力来攻,也必须如期顺利进行。

  通过锦衣司与报纸的宣扬,天下人皆知刘备将会在八月五号称王,一旦改期或受到影响,威望必然大损。

  甚至,李基也看清了曹吕二家的本质,这两家被迫联合不假,但断然都不敢以主力犯边,以免遭致了记恨,最多也就是骚扰一番,摆个声势。

  当然,李基即便如此判断,但却是往边境都调动不少兵马,以防备曹吕二家极小概率的全力偷袭。

  只是如此一来,原本刘备还多次有意召回寿春的关羽、张飞都只能继续分别驻防荆州与豫州了,就连徐盛都被派往了徐州进行坐镇。

  终于,在边境的氛围似乎越发的紧张,双方随时都可能会开战的氛围下,治下各州郡百姓尽是喜笑颜开地等来了八月五号这一日。

  在寿春周边的百姓,足足超过十万之数涌入来了寿春,以期见证刘备祭天称王的仪式。

  对此,不管是刘备与李基都没有阻拦,反而在建造在城外的祭天高台外围提前划分出了百姓们观礼的区域,以甲士进行秩序管控。

  这一日,无数的百姓翘首以盼,在那威严的礼乐声中,身着盛装的刘备一步步地登上高台。

  且在刘备的强烈要求下,李基则是身着礼服,佩剑随行其后。

  而在高台之上的次一阶处,以汉室宗正身份的刘虞已提前等候于此,随着刘备携着李基走完最后一步登上高台。

  祭天仪式,随之进行……

  无数百姓遥遥地注视着,目露敬仰与期盼。

  即便对于绝大多数百姓而言,远的甚至看不清刘备的身影,但还是萌生出强烈的激动兴奋之情。

  而随着祭天仪式结束,刘备戴上九旒冠冕,称汉王。

  高台之下的官吏、武将、世家、甲士、百姓齐齐下拜,高呼“汉王”之声连绵而不绝。

  这一刻,站在高台之上的刘备隔着旒珠的缝隙看着下方的无数臣民,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油然而生。

  汉王!

  昔日年幼之时指桑树欲以此羽葆盖车的理想,终在今日实现。

  可真正登上了这一高位,刘备却是感觉双脚所踩的高台似乎又是那么的脆弱,生出一种如履薄冰之感。

  ‘备之德行,可居此位乎?’

  刘备面露反思之色,心情反倒是多了几分沉重之余,双手虚托,道。

  “众臣民免礼。”

  随着有驻守在高台周边的甲士齐声复诵,那围绕着高台的诸多将士百姓这才纷纷起身,远远看去就像是麦子又缓缓立了起来一般。

  旋即,就在刘虞准备开口提醒刘备移驾返回寿春城内之时,刘备却是先一步开口道。

  “今既有万民齐聚于此,孤便不移驾城中,就在此处册封群臣,由万民观礼,何如?”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