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净土。
灵山胜境,云雾缭绕。
珍楼宝阁,错落有致。
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当真是无比金碧辉煌,好气派哩!
说到那“齐天大圣孙悟空”。
阿傩尊者立于黄眉大王之前,神色凝重,眉宇间透着一丝忧虑,续言道:
“忆那日安天大会,吾随侍世尊左右,亲见世尊与那孙悟空有一番言语往来。”
“彼时,世尊与孙悟空谈笑间,暗察其性。”
“只不过,那齐天大圣孙悟空心高气傲,目无尊长,野性未泯,实非易于驯服之辈。”
“若不对孙悟空略施惩戒,加以敲打,恐孙悟空难为我佛门所用,为我佛门效力。”
“而且,这孙悟空勇猛无畏,曾大战天庭的十万天兵天将,和东华帝君一样,亦非易于对付之辈。”
“世尊如来那时,方与东华帝君一战。”
“双方斗法,世尊虽最终胜出,然法力耗损严重,已历圆寂之劫,如今状态未复。”
“故而,世尊暂时无力亦无暇去彻底收服此妖猴。”
“故我佛门降伏美猴王之事,暂且搁置,待时而动。”
言罢。
阿傩尊者微微一顿,环顾四周,见无他人,乃压低声音,对黄眉大王神秘兮兮道:
“后来,那观世音菩萨又向世尊保举了一人,乃西海玉龙三太子敖烈。”
“观世音菩萨言道:龙族为天下水神之首,掌天下水脉,行云布雨,于南赡部洲乃至四大部洲,皆有深远影响,在人间更是根基深厚。”
“南赡部洲之人,大多信奉龙神,其皇帝自称‘真龙天子’,以彰显其天命所归。”
“而南赡部洲的黎民百姓,也自称是龙之传人,足见龙族在他们心中的尊崇地位。”
“我等取经大业,乃泽被苍生之举,旨在普度众生,救苦救难,岂能无龙族襄助?”
“若无龙族相助,恐怕我等取经的影响力会大打折扣,难以成就这普度众生的大功。”
“近来听闻西海龙族与那道门八仙起了龃龉,双方争端不休,已然势同水火,互不相让。”
“此正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势!”
“在这场争斗中,龙族和东方道门便是那鹬蚌,而我等西方佛门,则可成为那得利的渔翁。”
“观世音菩萨言道:昔年封神大劫起,道门阐截二教,内斗不息,多少根行深厚之英才,于混乱中被度入我西方佛门,从此皈依佛门,成就正果,得大自在。”
“犹记万仙阵中,三千红气之客,皆是有缘之人,尽入西方极乐之境,从此脱离苦海,得享极乐。”
“此封神大劫乃我西方大业之重要契机,方成今日之盛景。”
“此番龙族与道门之争端,正是天赐良机,若不把握,实乃错失大好时机。”
“吾等可趁此良机,有所作为。”
“西海龙族,原来如此……”
黄眉闻言,心中顿如明镜般透亮。
这正是: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即,大家都觉得,外地来的和尚,比本地和尚念经念得好。
且看那如来佛祖,往昔乃截教门下多宝道人,于截教之中修行日久,后转投佛教,终成就无上果位,为佛门之尊,掌西方极乐世界。
观世音菩萨亦是如此,昔为阐教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一的慈航道人,于阐教中修习道法。
后因机缘,慈航道人转投佛教,以大慈悲之心,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成为备受敬仰的菩萨,其名传遍四大部洲。
金蝉子呢,其本是洪荒异兽“六翅金蝉”,生性狂野,后被佛祖降伏,皈依佛门,成为如来佛祖的二弟子。
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金蝉子……他们都是半路出家,后归于佛门,属于“半路出家的和尚”。
算是灵山的“半路出家派”。
而弥勒佛祖,乃是西方二圣的嫡系弟子,自幼便在西方教中修行,可算作灵山的“本地僧众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
但凡两人以上共处一地,就会产生斗争。
纵是一家三口,于日常琐事间,亦难免内斗龃龉。
何况是那掌控一方、势力庞大的灵山佛域呢?
在这灵山之中。
这“半路出家派”与“本地僧众派”,两派内斗极为严重。
朝堂之上的争斗,向来是非常残酷激烈的。
朝堂的斗争,直白而残酷,其核心要义没有别的,就是打倒与自己不同的一派,从而实现自己一派的尊崇地位。
“治世之尊”是佛教体系中之核心名号也,特指统御世间秩序、具无上法力之佛祖。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称呼如来佛祖为“治世之尊”,言道:
“佛如来是治世之尊……”
事情也确实如此,如来佛祖作为佛教现任领袖,掌管西牛贺洲,统领佛教事务,维护三界秩序,为治世之尊。
可是在西行路上的“小雷音寺”(又名小西天)。
降伏黄眉大王之时。
弥勒佛祖见了孙悟空,就直接问孙悟空道:
“悟空,你认得我吗?”
面对孙悟空,弥勒佛祖更是直言,自称道:
“我为治世之尊!”
一山不容二虎。
一国不容二主。
一个灵山,岂能有两个治世之尊?
如来佛祖是治世之尊。
弥勒佛祖也自称“治世之尊”。
那到底是谁治世,谁为尊呢?
这“半路出家派”与“本地僧众派”,谁都想独占尊崇地位,掌控灵山大权。
因此。
这“半路出家派”的一众佛祖菩萨,自然对灵山的“本地僧众派”信不过。
当下时局。
不是灵山没有厉害的龙族之龙可以用。
实则,“半路出家派”之人,对灵山本土之龙族,心存疑忌,难展信任之怀。
故而,其意欲外寻机缘,度化他处龙族,以为臂助。
况乎,度人入西天极乐,“度化他人者”与“被度化者”,双方天然便结为同党,利害相系,休戚与共。
这些半路出家的龙族、神仙、妖怪等,在灵山没什么根基,势单力孤,自当依附于金蝉子、观世音菩萨、如来佛祖等“半路出家派”。
此乃天然的立场,双方一拍即合。
阿傩尊者继续道:
“是以,金蝉子师兄或已动身西海,欲先与那‘西海玉龙三太子’敖烈结下一段善缘,以为日后取经护法之准备……”
“又有……”
“还有……”
阿傩、迦叶二位尊者,得了黄眉大王的钱财,哪还有半分矜持之态?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阿傩和迦叶竟将金蝉子与观世音菩萨的诸般筹划,事无巨细,和盘托出给了黄眉大王。
他们竟是将那金蝉子这位“至爱亲朋”、“手足师兄”卖了个干干净净,毫无顾忌。
你道这阿傩和迦叶,身为如来佛祖座前随侍尊者,身份何等尊贵显赫?
他们本应是六根清净、五蕴皆空之圣僧,何以贪财忘义至此,竟连佛法东传这等千秋大业也敢从中作梗,将此等重要信息出卖于那野心勃勃之黄眉?
为了钱财,他们居然全然不顾与金蝉子的师兄情谊?
此中缘由,说来话长,实与一桩“真假黄金之悬案”紧密相连,脱不开干系!
此事之源头,竟系在那昔日在车迟国搅动风云的萧辰(金角大王)身上。
此“真假黄金之悬案”,说起来,尚与萧辰(金角大王)有着千丝万缕之深切关联。
原来,如来佛祖曾于雪山之巅,苦修证得丈六金身,金刚不坏,水火难侵。
迦叶、阿傩作为近身随侍,常伴佛前,亦蒙如来佛祖传授玄功,修习那“七尺金身”之法门。
正所谓:
“黄金装佛装自己,遮盖如来盖自身”。
然修炼此金身,需借真金之力,更需信众为其铸造金身佛像,借此汲取众生念力,方可成就。
灵山,需要黄金。
而西牛贺洲之地的信众,大多虔诚供奉如来佛祖,他们倾尽家资,为如来佛祖铸造金身。
但是,这世界上,毕竟还是富贵人家少,穷苦人家多。
西牛贺洲之信众,并非个个都是家财万贯。
那众多善男信女,倾尽家资,首要供奉者,自然是世尊如来之“丈六金身”。
为其所铸佛像,无不金箔厚重,宝相庄严。
待轮到为迦叶、阿傩二位尊者铸造金身时。
信徒们往往有心无力,囊中羞涩。
所以,信徒们为迦叶、阿傩二位尊者所塑之像,内里多为泥胎草芯,外表仅敷一层薄薄金箔,甚或以金纸几片草草贴就,聊表心意而已。
阿傩和迦叶二位尊者的香火供奉亦是稀疏,远不及如来佛祖之万一。
对此。
迦叶、阿傩二人心中自然不乐意。
他们看着自己的金身如此简陋,怎能不心生怨怼?
自家金身简陋,念力稀薄,如何能成就那七尺金身的玄妙?
然而,迦叶、阿傩又不敢和如来佛祖抢夺金身。
世尊如来在上,他们纵有万般不忿,也不敢逾越世尊如来半分。
天长日久,怨怼暗生。
阿傩和迦叶,二人便动了“自谋财路”的歪心思。
他们灵山之僧,下山为人做法事、念经,每次虽也能讨得些许黄金。
但黄金这东西,没有人会嫌多。
如来佛祖在出家以前,曾师从上清灵宝天尊(截教之通天教主),号“多宝道人”。
多宝道人,极为擅长炼器。
后来,多宝道人入了佛门之后,一手炼器的本事也没落下,依旧擅长于炼器,是佛门的“炼器大师”。
身为如来佛祖随侍弟子的阿傩和迦叶二僧,他们常伴如来佛祖左右,随侍如来佛祖。
耳濡目染之下,阿傩和迦叶二僧倒是也跟着如来佛祖学了不少炼器的手段。
后来。
阿傩和迦叶,借着灵山尊者的身份,在西牛贺洲之地,暗中经营起一桩唤作“佛缘阁”的炼器买卖,借此敛财。
对此,如来佛祖虽有所闻,念其随侍辛劳,且行事尚在可控,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曾深究。
此等“潜规则”之下,阿傩、迦叶二僧愈发肆无忌惮,将“佛缘阁”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财源广进。
当年。
恰在此时。
萧辰也在西牛贺洲之地做炼器生意。
西牛贺洲之地,炼器一行暗流翻涌,各方势力如乱麻交织,错综复杂至极。
“凌云轩”的背后,是金翅大鹏雕,此乃如来佛祖之娘舅,其势力不容小觑。
“天工阁”的背后,则是天庭及道门,代表着天界的权威与道门的势力。
天工阁,于西牛贺洲之炼器界,亦有着举足轻重之地位。
而“佛缘阁”背后,实乃阿傩和迦叶二位尊者。
此二人身为如来佛祖之随侍弟子,常伴佛前,深受佛恩,借着如来佛祖之无上威望,于西牛贺洲广结善缘。
在这多方势力的夹击下。
萧辰之“四力斋”,欲于西牛贺洲生存,实乃艰难重重。
萧辰纵有千般本领,万般计谋,亦被“佛缘阁”挤压得步履维艰。
幸得萧辰“化敌为妻”,娶了那蝎子精。
后来,萧辰又有牛魔王、万圣老龙王等各路妖王为外援。
且“四力斋”之生意,多在离灵山远之国度开展,避开了灵山之直接势力范围,暂得喘息之机。
如此,方使得“四力斋”得以勉强维持。
然饶是如此,“四力斋”于西牛贺洲发展一段时日之后,亦难以为继。
毕竟西牛贺洲乃灵山之地盘,迦叶、阿傩二位尊者,身为如来佛祖之随侍弟子,于此地有着天然之优势与势力。
其门下弟子众多,信徒广泛,于炼器原料之收购、市场之把控等方面,皆有着极大之便利。
虽有蝎子精之威名在,然终究难以与迦叶、阿傩正面相争。
于是。
萧辰权衡利弊之后,决然将“四力斋”之生意拓展至东胜神洲与北俱芦洲之地。
话说当年,于车迟国之地,萧辰为与“佛缘阁”竞争,可谓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佛缘阁”凭借其深厚背景与广泛人脉,于炼器市场独占鳌头,令萧辰之生意倍感压力。
为求破局之策,萧辰苦思冥想,终心生一计。
萧辰令其麾下虎力大仙施展“点石成金”之术。
这“点石成金”之术暗藏玄机,那所谓的“黄金”不过是普通的石头经过法术伪装而成。
此法虽非长久之计,然却能以假乱真一时,令人难辨真伪。
虎力大仙依计而行,施展神通,将一块块平凡无奇的石头,点化为金光闪闪之“黄金”。
“萧辰与孙悟空”则趁机偷梁换柱,将一批由石头点化而成之“黄金”,巧妙地混入“佛缘阁”之中。
萧辰此计,意在以此打乱“佛缘阁”之生意,为自己争取更多之市场份额。
亦欲搅乱“佛缘阁”之根基,使其信誉受损。
后来,萧辰麾下蚊子妖舒闻,食用大果蟠桃,进化出诸多分身之后,神通大增。
此蚊子妖,本就聪慧过人,善于察言观色。
萧辰便令其打探那一批“石头黄金”之去向。
蚊子妖舒闻化作寻常蚊子大小,昼夜潜伏在佛缘阁附近,小心观察。
经多日探查,蚊子妖舒闻终有所获。
蚊子妖舒闻发现那“佛缘阁”炼器所得之黄金钱财,绝大部分皆运往了灵山,仅有少数流转于市场之上,用以购买炼器材料等。
萧辰当时闻此,心觉不妙。
他深知这一批“石头黄金”一旦被识破,必将引发一场巨大的风波。
但事已至此,此事已成定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其实,那一批“石头黄金”最终便是落入了阿傩和迦叶之手。
此二人,本就贪财,见“佛缘阁”的生意大好,一时间有如此多的“黄金”送来,自是欣喜若狂,未曾细加查验,全部收下。
后来。
“石头黄金”这个“定时炸弹”,终是爆炸了。
即萧辰当年和虎力大仙,以及孙悟空等妖做下的“真假黄金案”,东窗事发了。
话说。
昔年。
佛缘阁的炼器生意突然大好,卖了好多兵器法宝出去,赚了很多钱。
阿傩和迦叶当年也收到了一大批“石头黄金”,心中大喜,立刻命工匠日夜赶工,为自己融金铸像。
初时。
庙宇之内。
那阿傩和迦叶的佛像,金光灿灿,宝相庄严,供奉于寺庙之内,受众多信众虔诚礼拜,吸纳无尽香火念力。
阿傩和迦叶每日于静室之中,引那佛像上汇聚之念力入体,滋养“七尺金身”之神通。
初时,阿傩和迦叶只觉金身修炼顺遂无比,周身经脉舒畅,隐隐有金光透体而出。
二人心中窃喜,暗道照此进度,“七尺金身”神通之大成,指日可待!
届时。
“七尺金身”神通大成,他们的法力也会随之提升,在佛门之中的地位也更将稳固。
岂料好景不长,厄运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