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二十一年。
朝廷运来大批钱粮物资,工部沈尚书亲自带着数百名工匠来了边关,边军大营抽调出了三万士兵供差遣做事。
归梁城的蔡郡守,也送了大批的粮食前来。
姜韶华看着满头白发的蔡郡守,笑着叹了一声:“几年没见,蔡郡守也是满头白发了。”
蔡郡守笑道:“皇上正当盛年,臣已经老了。”
当年那个兢兢业业的师爷,被郡主破格提任做了县令,之后的十余年里,一心当差做事,将郦县治理得平安富庶路不拾遗。后来做了归梁城郡守,从满目疮痍荒野凄凉,到如今的繁华鼎盛百姓安乐,不过十几年光景。
这才是女帝陛下心中真正的能臣。
姜韶华心中不舍,轻声道:“蔡郡守早已到了告老的年纪。朕让吏部选个合适的官员来,蔡郡守便安心致仕养老吧!”
蔡郡守今年都六十多岁了。按着大梁律,官员六十岁便可告老。蔡郡守早已超龄了,还在辛辛苦苦拉磨当差。女帝陛下终于良心发现,有些不忍了。
蔡郡守笑道:“臣还能再顶几年。等新梁城建起来了,一切稳妥,臣再告老。”
新梁城的地点在边关内,和归梁城中间隔了约莫百里左右的距离。
新梁城一旦真正建立,归梁城必然会受些影响。简单来说,新梁城安稳,归梁城才能安稳。否则,一旦新梁城闹了乱子,就会波及到归梁城。
这般唇齿相依的关系,也十分考验两位郡守执政的能耐。蔡郡守根本不放心别人来接替自己,打定主意要再干一任。
姜韶华安慰鼓励蔡郡守一番,又特意叫了卢若华过来:“卢郡守,这是蔡郡守。你以后有什么不懂不会之处,多向蔡郡守请教。”
蔡郡守当年做县令的时候,每年岁末都去南阳王府赴宴。因为蔡县令的名头特别大,卢若华特意悄悄去看过他几回,每次都要嘀咕:“蔡县令黑黑瘦瘦,容貌丑陋,像黑老鼠似的。这样的人,也能做一个好官么?”
等卢若华日渐长大懂事,自己也开始做县令当差了,才知道这位黑老鼠一样的蔡县令是何等的能干厉害。
如今的归梁城,被誉为大梁第二郡。大梁第一郡当然是南阳郡。
卢若华心悦诚服地拱手行礼:“若华见过蔡郡守。以后还请蔡郡守多多指教。”
蔡郡守自然也是见过卢若华的。卢玹早早就死了,留下一双儿女和梅姨娘。姜韶华对这一双弟妹都不错,尤其是卢若华,俨然是官场里冉冉升起的新星。现在都来边关做新梁城郡守了,可见深得皇上信任青睐。
蔡郡守笑呵呵地拱手还礼:“卢郡守快些请起。你我是同僚,以后更是近邻,正该多多亲近。我一把年岁,做事愚笨,只知以勤补拙。以后得多向年轻能干的卢郡守学习才是。”
卢若华当着女帝陛下的面,虚心求教:“新梁城已经在建,城墙要建七尺高,工期得一年左右。我在想着,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各部落牧民前来投奔,得主动地散播消息出去,吸引他们前来。”
“此事不难。”蔡郡守显然是有备而来,立刻笑道:“牧民们也不是天生就爱东奔西跑。新梁城外有大批的田地,现在就可以组织人手开垦荒田。正好趁着这一年光景,开出几万亩良田来。等牧民前来,就可以直接分田给他们。”
“他们没有粮种,也不会种田。衙门可以规定,只要来投奔的牧民登记入了府册,就可以领一年的粮种。耕种的时候,府衙会派人教导如何种田,教他们用辕犁用各种器具。收来的粮食,全部都归他们自己。”
“这等白拿好处的事,一旦传开,便会有牧民争先恐后来投奔。说不定,到时候卢郡守就要发愁,来投奔的人太多,新梁城根本容纳不了。”
卢若华听得会心一笑,从衣袖里拿出了简易的炭笔和纸张,唰唰地记了起来。
“不过,这么做,也很考验府衙官员的做事能耐。必须要公平公正,且有耐心,要容忍草原牧民们保留大部分原来的生活习惯。”蔡郡守继续说了下去。
“也不必一味惯着他们。得在一开始就立下规矩,严禁随意斗殴杀人。府衙里得有精兵,能弹压得住性情野蛮的牧民。”
“到底如何施政,还得看具体的情形。这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得在日后的施政过程中随时纠正。”
“移风易俗,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慢慢来。三年五年不行,等过个十来年,在新梁城里出生的新一批孩童长大了,也就真正成了大梁百姓。”
蔡郡守掏心置腹,侃侃而谈。
卢若华连连点头,一页纸很快就写满了。
姜韶华也听得专注入神,不时问一句:“牧民们习惯了放牧,不知能否适应种田?”
蔡郡守笑道:“一开始必然是不习惯的。也不能指望他们交什么田赋。以臣看来,新梁城在三到五年内,都得靠朝廷接济一部分粮食。”
“不过,新梁城的意义,本来也不在这些。皇上设新梁城,是要让所有草原部落的人归心大梁。牧民们转变为大梁百姓,放下弯刀弓箭,拿起锄头种地。草原的狼群,慢慢变成驯养的忠犬。”
“朝廷每年送大批粮食来,也值得。”
蔡郡守外表丑陋,心里却亮如明镜。这一番话,说到了姜韶华的心坎里。
姜韶华笑着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然后,对卢若华笑道:“你且安心,放手去做。有朕支持你。”
“新梁城建好之后,五年之内免田赋。每年朝廷会按照户籍上的数字拨粮食来。”
“另外,一年两次的边关互市已经成了惯例。马耀宗要回京城,去做吏部尚书。朕将互市的差事也都交给你。”
“若华,用心当差做事,别让朕失望。”
卢若华心情激荡,肃容拱手:“臣一定尽心当差,不负皇上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