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1023章 陈·产品体验官·默,真还传上映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三天后,李段法带来了关于彼岸汽车公司注册进展的汇报。

  按照常规流程,公司注册通常需要8.5个工作日左右,若遇排队,时间更难以预估。

  然而这一次,所有相关公司的注册手续,竟在短短三天内全部完成。

  电话那头的李段法难掩兴奋,语气中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这次经历给他的感觉就像是去迪士尼乐园玩,走的都不是VIP通道,而是不对外的内部员工通道,那种前所未有的顺畅、高效,让他体验到一种“宾至如归”的行政服务体验,实在新奇。

  陈默在电话这头只是淡淡一笑,并未多言,

  在他心里,三天时间也就是个一般水平,甚至有些慢了。

  再过一段时间,有些企业为提前抢占关键节点,能做到一天注册、两天开工、三天盈利——那才真正称得上“能量通天”。

毕竟有些人为了十倍百倍利润是可以不做人的  随后陈默让李段法在集团人力资源库中筛选有造车潜力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你们有没有觉得,Moss最近有点神秘?”

  “你也感觉到了?”

  “今天月度例会他又没来,这都一个月没跟我们一起开会了吧。”

  “他不是一直在休假吗?”

  “但这次连李秘(李段法)都缺席了,不太对劲,感觉他也忙得脚不沾地。”

  在彼岸科技园主楼的顶层,月度例会刚结束,几位老臣并未立即散去。

  由陈彤起了个头,大家纷纷聊起最近的观察。

  或许是跟陈默相识之处就是在停车场,陈彤对这个地方格外敏感,“这段时间我每天停车上楼,发现Moss车位上的车几乎天天不重样——前天是保时捷,昨天是法拉利,今天居然换成玛莎拉蒂.”

  “创研院那边反馈,说他最近总往智驾实验室跑,一待就是大半天。”许朝军也补充了一条线索。

  “昨天他碰到我,居然问我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车’,想借去开开。”孙子维一脸哭笑不得,“他不想想,他车库里那些车是我的三倍还多,还来找我借?还有王法吗?”

  “上个月刚布局完智慧健康生态,现在又要搞新动作,这节奏是不是太密集了?”

  “好像自从上次从市里回来,Moss就有点神神秘秘的”

  “总不可能是上面下令让他去造车吧?哈哈哈——”许朝军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但笑着笑着,发现大家都没笑,他脸上的表情渐渐凝住,似乎意识到这个猜测并非没有可能。

  陆奇整理好手中的会议纪要,抬起头温和地打断大家的猜测:

  “大家不必过多猜测。以董事长的风格,该让我们知道的时候,自然会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各自守好岗位。”

  “明白!”

  8月上旬,一则名为《京城街头接连上演千亿富豪豪车秀》的媒体报道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近日,彼岸科技集团董事长陈默驾驶不同款式的顶级超跑现身三里屯、国贸等商圈,引发路人围观。

  这是继上月被曝携多位美女高调购物后,这位科技新贵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据目击者描述,本周二傍晚,一辆银灰色兰博基尼Aventador在工体北路等红灯时,被眼尖的市民认出驾驶座上的正是陈默。

  “他穿着很休闲,车窗摇下来透气时被人认出来了。”现场目击者刘先生表示,“很快就有年轻人在道边拍照,他还笑着比了个耶。”

  这并非孤例。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周内陈默先后被拍到驾驶保时捷911、法拉利、迈凯伦等至少五辆超跑出现在京城各处。

  上周四深夜,更有网友在抖音发布短视频,称在北四环辅路看到陈默驾驶的宾利欧陆,视频已获得超过20万点赞。

  值得注意的是,陈默作为一个千亿富豪,竟然没有司机,而是亲自驾驶,这般如富二代一样招摇过市,此举是否得当?

  值得我们思考.」

  类似《陈默驾驶法拉利现身工体,副驾不是美女,而是雷军》、《北四环惊现狂飙十三郎,陈默超跑炸街大秀驾驶技术》等文章层出不穷,将这位自带流量的公众人物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科技新贵、豪车、招摇过市——所有吸引眼球的要素都已集齐。

  与以往的一片赞誉不同,这次的舆论出现了明显转向。

  相关新闻评论区中,质疑声此起彼伏:

  “前有携美Shopping,现有豪车巡游,陈默这是真要转型当全球网红的节奏?”点赞最高的这条评论获得了超过3万网友的认同。

  “还记得去年他说‘科技企业要耐得住寂寞’,今年就带着美女买买买、开着超跑兜兜风,真是判若两人。”

  “要不是媒体报道我都忘了,雷总年轻时就喜欢泡吧,这下把默总也带歪了.”

  “我怎么觉得默总不是去泡吧呢?以他的身价没这么低端吧,这不会是去考察,想把工体这些夜店就把直接打包收购了,一共也没多少亿,分分钟的事”

  更有业内人士直言:“据内部爆料,陈默作为掌门人对外宣称休假,如此不务正业,令人担忧。”

  连续的事件让公众对这位科技领袖的印象开始转变。

  知乎相关问题“如何评价陈默近期的变化?”

  下面,一个高赞回答写道:“从埋头苦干的科技创业者,到高调炫富的‘京城公子哥’,这种转变令人唏嘘。”

  面对舆论发酵,彼岸科技集团保持了沉默。

  也有声音呼吁理性看待。

  财经专栏作家发文称:“企业家也是人,只要不违法,开什么车、去哪里是个人自由。况且陈默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光明正大赚来的,经得起检验。

  我们更应关注企业的实际发展,而非过度解读其个人生活。

  从另一层面说明,彼岸集团的整体架构的健壮性足够强大,短时间不会因为掌门人的休假而受到影响。”

  这种观点立马受到许多网友力挺。

  这一观点得到不少网友支持。

  但南方某媒体很快发文反驳:“当个人行为开始影响企业形象时,这就不是私事了。

  特别是对于彼岸这样的企业,陈默以往与公司形象深度绑定,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企业,作为一名集团的管理者,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看着这些报道,对于媒体的过度解读,陈默只是一笑置之。

  他之所以开车满城跑,根本原因在于干一行,爱一行。

  就像早年亲自带团队做微信时,他痴迷于研究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做游戏时,他执着于思考什么样的游戏才能让玩家更喜欢玩,什么样的运营让玩家体验更好。

  这段时间,他除了在彼岸科技园跟进了解智驾研发进度,观察员工停车场里的车型,也去雷军那里“取取经”,请教对方关于造车的一些想法。

  两人边开车边聊车的画面,恰好被媒体捕捉到罢了。

  无论工体还是国贸,他们的目的都是考察市场,体验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车辆给他带来的视觉感受变化。

  在接受造车任务后,以小米SU7为参照,结合雷军的经验和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陈默是想确定下来彼岸的第一台车定位。

  他的目标,是让彼岸汽车像彼岸科技取代BAT中的B一样,在未来取代传统车企中的“BBA”。

  因此,每体验一款车,他都会细致记录驾驶感受与产品要点:

  外观设计上,大灯的形状是圆润的还是水滴,尾部是挺翘还是呈弧线型收紧?

  进入座舱感受其中空间大小,是宽敞还是逼仄?

  还有动力系统,转向是轻盈灵巧还是沉重精准?

  油门是轻踩即窜、劲道十足还是沉稳线性,渐入佳境?

  还要考虑底盘的软硬程度是舒适还是运动,前者能过滤掉行驶过程中所有颠簸,包容体贴,平稳丝滑。

  后者则是路感清晰,每个沟沟坎坎都有清晰的反馈,这种沟通感更强,是追求激情驾驶者的福音。

  机械部件的内部构造是精密顺滑还是松散粗糙?

  行驶过程中听到的声浪和胎噪,是悦耳动听还是婉转悠扬?

  这些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细节,考验着车辆的整体硬件性能与制造底蕴。

  正是通过这段时间的频繁驾驶,陈默在融入真情实感,亲自去上手操控体验,代入普通用户和产品经理两个视角,才能不厌其烦地体会着,总结着,汇总着。

  就像他回味与几位红颜相处的过程一般:予取予求的萌萌、外冷内热的冷宁、不落凡尘的亦菲、甜美蚀骨的大甜、声临其境的志玲、女王屈尊的富真。

  梅兰竹菊,各擅其长。

  半个月下路来,陈默已经成为一名老司机,光记事本上的心得感受和总结就写了整整一本,第二本已经准备就绪.

  对成熟产品的深度体验是一项长期工作,陈默现阶段重在总结缩减到所有车辆的共性与核心差异,可惜汽车工业经过上百年发展,经典车型不胜枚举,参照物的数量还是太少了.

  作为彼岸汽车的一把手,他的想法与思路,将对彼岸汽车的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第一本笔记的末页,陈默写下这样一句话作结:

  “要造一辆好看的、好开的、安全的、老百姓开得起的高端新能源汽车。”

  8月16日,陈默暂时把手头这项试驾与记录工作告一段落,因为今晚是《真还传》的首映礼。

  这一夜的京城,注定被载入华夏商业与娱乐的史册。

  由导演大鹏执导、贾跃亭领衔主演、众多娱乐圈明星和商界人物跨界出演的纪录片《真还传》,在各界瞩目中拉开首映序幕。

  红毯仪式开始前两小时,影城外已是人潮涌动。

  除了期待见证“千亿演出阵容”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影迷,更有数十家权威媒体早早架起“长枪短炮“,令“#真还传首映#“的话题提前送上热搜。

  红毯伊始,大鹏和贾跃亭率先亮相,两人身着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面对闪烁的镁光灯与欢呼,笑容沉稳,挥手从容。

  然而在走向背景板签名的间隙,贾跃亭仍忍不住低头看了一眼手机中的微信消息,那人依旧没有回复。

  一丝难以察觉的失落掠过他的眉间,但他很快收敛心神,将手机递给身旁助理,重新扬起笑容。

  作为影片核心人物兼投资方之一,贾跃亭迅速进入东道主的角色,在陆续到场的商界友人之间自如周旋。

  融创孙洪斌、创新工场李开复、高瓴资本张磊、韬蕴资本温晓东、小米雷军、京东徐雷、彼岸影业陈彤,以及贾跃亭带货时期结识的品牌方均有代表出席。

  这些平日仅见于财经版头条的人物相继现身,让这部影片的首映礼俨然成为一场低调而顶级的商业聚会。

  大佬们面带微笑气度俨然走过红毯,不为宣传电影,而是以实际行动,为这位曾跌落谷底、又奋力攀爬的“主角”贾跃亭捧场。

  空气中弥漫着微妙、震撼且和谐的气息,贾跃亭仿佛回到数年前那场发布会,重新焕发了光彩,意气风发。

  待所有观影嘉宾入场,媒体区却迟迟没有挪步。

  这些记者们似乎在期待某位传闻中特别出演的重量级人物现身。

  直至红毯环节结束,他们等待的身影始终未曾出现。

  无人知晓的是,那人早已轻装简行,通过特别通道悄然入场,此刻正隐身于影厅某个不显眼的角落,准备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来看这部影片。

  影片正式开始。

  片头画面竟然是黑白色调,这是一个极为大胆且剑走偏锋的拍摄方式。

  一个情绪极其复杂的眼神特写撞进画面中,随后镜头缓缓拉远,露出贾跃亭的全身,他就这么静静地望着屏幕。

  随着镜头缓缓拉远,露出贾跃亭的全身,他就这么静静地望着屏幕。

画面开始渐暗抽离暗淡,影片名字缓缓出现  当字幕消失,贾跃亭略带沧桑与疲惫的嗓音从画外响起:“大家好,我叫贾跃亭,出生在山西襄汾县农村,家里姐弟三人,家境普通,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随着他的自述,屏幕瞬间迸发出色彩——影片以快速闪回与凌厉剪辑的技法,将他的人生起点浓缩呈现:

  从山西财税专科学校的青涩岁月,到在地税局担任网络技术员的安稳时光,再到被贴上“副县长女婿”标签的世俗定位。

  然而,画面中涌动的却是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最终贾跃亭毅然抛弃铁饭碗,纵身商海——在山西“倒过煤”、开过电脑培训班、涉足餐饮、钢材、通信业务  每一段经历都以几个表达极其精准的镜头语言呈现,直至最终奔赴京城,创立乐视。

  贾跃亭初出茅庐这段丰富经历,在片中仅用几分钟便勾勒完毕。

  现场观众席间,那些深知内情的商界人士们彼此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贾跃亭过往中某些不便明言的经历,在影片里被处理得举重若轻——既不失真,又保持了恰到好处的留白。

  这种在敏感地带游刃有余的叙事把控,恰恰彰显了导演深厚的功力。

  影片继续,当乐视帝国达到巅峰,影片才放了半个小时,可见重要篇幅都放在了后半部分还债的部分,这也跟片名隐隐呼应。

  随后乐视情况盛极而衰急转直下,镜头里的贾跃亭,从昔日“生态化反”演讲时的万丈豪情,到还债时多了几分迷茫、沉默与疲惫。

  如果说前三十分钟,老贾步步生莲,人前显赫,盛极一时;那么当乐视帝国崩塌,之前有多么风光,此刻被打落尘埃就有多么狼狈。

  各种危机如局岳倾倒,这种压力即便是现场观影的人群即便隔着银幕也感到窒息。

  随后影片渐入高潮贾跃亭在一次次质疑、一声声嘲讽中,一步步艰难履行债务的历程,宛如一场救赎之旅。

  影片没有回避他的失败与争议,而是真实捕捉了他与债权人沟通时的焦头烂额,以及他破釜沉舟再次鼓起勇气在抖音带货创业,成立乐途,不为梦想而是为了责任和底线而拼搏的执着。

  而后半段的关键,在于贾跃亭与陈默的三次对话——从辉煌到低谷,再到救赎,每一次都对剧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片结尾,2019年春节前最后一场直播结束,贾跃亭笑着道别,关播后独自坐在空旷的直播间。

  刚才的喧嚣和热闹突然消失,宛如错觉,

  没有激昂的配乐、没有内心的独白、没有升华的情节,只剩一片寂静。

  贾跃亭就这么平静的坐着望向前方,一眼万年,没有喜悦,只有巨大的疲惫、几分迷茫和一丝如释重负。

这正是影片开头的那道眼神,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又仿佛什么也没说  唯一区别则是从开头的黑白,变成了现在的彩色。

  这种留白给全场观众带来极大的感慨和触动.

  如果只是普通观众可能没有那么大感触,而现场这些无论明星还是商业人士许多都是这部影片的亲历者,越是如此,这种影视作品带来的触动就越深.

  当镜头进一步拉远,最后缓缓上移,画面中只剩下一块孤零零的电子屏。

  屏幕上的红色数字格外刺眼——251亿。

  这个宛如冰山岿然不动的数字,此刻开始微微颤动。

  起初只是缓慢地跳动,仿佛每减少一个数字都需要耗尽全身力气。

  渐渐地,数字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个位到万位,再到亿位。

  巍峨的冰山轰然崩塌,天文数字最终在某个瞬间——归零。

  画面在这一刻定格。

  整整一秒的静默,仿佛时间都为之凝固。

  随后,屏幕转黑,犹如大幕落下。

  在这片黑暗中,“大鹏导演作品”六个字缓缓浮现,为这部影片画上了句号。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