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玲依旧静坐不动,仿佛一座雕塑般似的.
她的眼神中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恐惧,反而显得异常坚定。
她保持着一种冷漠如霜的态度,仿佛对世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接着,她用一种轻蔑的语气,冷嘲热讽地对李自成说道:“李将军,你的谦逊真是令人钦佩啊!不过,我仅仅以一座空城,便换取了你十三位英勇将领及两万六千士兵的损失,我并不认为自己有所亏损。更何况,我只是让你暂时守护我的潼关数日。辛苦了!李将军一行,是否已经用膳?”
唐美玲的态度如同寒冬中的梅,冷峻而美丽。
赵剑清勃然大怒,倚靠着自己手中铁拐的支撑,情绪激动地扬起手指,直指唐美玲,厉声质问道:“唐美玲,你究竟有何图谋?难道你已经忘却了武林天后这一尊荣是由谁所赐与,又是谁为你颁发的奖项吗?”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愤怒和质疑。
鳌拜与龙潭虎两位将领见状,顿时怒火中烧,迈步向前,准备斩杀赵剑清。
然而,唐美玲却挥手向鳌拜和龙潭虎两位将领示意,低声说道:“请二位将军站回原位!”
她的声音虽然柔和,但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鳌拜与龙潭虎无奈地退后,他们此次显得较为谨慎,默默退回了原位,没有再说那“喳”字。
唐美玲以一种讥讽的语气,轻蔑地对赵剑清说道:“赵剑清,你睁大你那双犬目,仔细辨识,此处乃是本总兵之公堂,非你等在山野间可肆意妄为之地。这里是有规矩、有法度的地方,不是你们这些山野村夫可以随意胡闹的。有本总兵之龙虎二将在此镇守,尔等区区山野村夫,竟敢在此滋事?实属不切实际之幻想。你们最好恭敬地立于此,勿在此处自取其辱。”
言毕,她又向赵剑清挥了挥手,如同对待一名仆从,毫不掩饰她的鄙夷与不屑。
唐美玲的眼神中充满了蔑视,在告诉赵剑清,你赵剑清在本总兵这公堂之上,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根本不值得本总兵多费口舌。
钟万强怒气冲冲地扬起手指,指向唐美玲,脸上的愤怒犹如火山喷发,难以抑制。
他的呼吸急促,胸口剧烈地起伏。
然而,在这一刻,他竟然气得说不出话来,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愤懑。
李自成见状,立刻抬起头,伸手阻止钟万强,防止他做出鲁莽的行为。
紧接着,李自成以一种极其恭敬的姿态,向唐美玲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的言辞充满了恳切之情,表达了他深深的歉意:“唐总兵,末将此次前来,实在是怀揣着一颗真诚之心,特地前来向您赔罪。
西安的失守,令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极度的悲痛和遗憾。正如唐总兵所言,我们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十三位英勇的将领和两万六千名士兵,最终却只得到一座空无一人的城市。更为关键的是,这座空城仅仅成为了守护潼关的门户,而我们付出的代价之高昂,实在令人痛惜不已。
经过深思熟虑,末将今日特意前来,向您表达我最深的歉意,希望能稍微减轻您心中的遗憾。”
接着,李自成深吸一口气,厚着脸皮,语气坚定地继续说道:“我们深知,此次失败给各路义军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仅让我们的队伍遭受重创,也让百姓们承受了无尽的苦难。
我们愿意承担起责任,接受唐总兵的处罚,绝不推诿。
然而,我们更希望能够得到唐总兵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为我们的未来而努力。我们相信,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难,重振旗鼓,再创辉煌。”
钟万强、赵剑清、何必多、无真子以及其他在场的诸位武林中人,此刻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紧紧束缚着,无法挣脱。
他们的心中都明白,时间的流逝已经悄然无声地改变了唐美玲,她不再是昔日那个养尊处优的豪门闺秀,而是蜕变成了一个统领雄师、据守战略要地、智勇双全的三军主帅。唐美玲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愈发显得崇高,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仰望而不可逾越。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威压,仿佛时间的流逝在这一刻停滞了。
他们的眼神全都很复杂,并且盈满了无奈。
唐美玲的蜕变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升华。她曾经的柔弱和天真早已被岁月磨砺得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毅和果敢,一种能够带领大军冲锋陷阵的首领气质。
在场的武林中人,无论是钟万强、赵剑清,还是何必多、无真子,他们都深刻地感受到了唐美玲的巨大变化。
唐美玲的崛起让那些曾经轻视她的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她的存在让整个武林的格局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现在,唐美玲不再是那个需要别人保护的小女孩,而是成为了能够保护他人的强大存在。
洪四鼓更是惊讶得无以复加,他瞠目结舌地凝视着唐美玲,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寒意。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曾经自诩为智谋超群之人,在武林中自以为可以施展小计谋,呼风唤雨,自视甚高。
他总是觉得自己是那个能够掌控全局、运筹帷幄的人。
然而,唐美玲的智慧和手段让洪四鼓感到自愧不如,仿佛他自己在唐美玲面前不过是一个无知的孩童。洪四鼓现在意识到,他自己在唐美玲面前,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他的自信心在这一刻彻底崩塌。
唐美玲向李自成投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漠,缓缓地说道:“在这个纷乱的时代,无谓的闲聊实在是浪费时光。
常言道,敌对关系并非永恒不变,友谊也不是永远牢不可破,唯一永恒不变的,是利益。
在这个充满动荡和不安的年代,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请你们直接告诉本总兵,你们需要多少粮食和草料?需要多少银两?本总兵将会全数应允,给予你们所需的支持。当然,你们必须详细陈述你们攻击官兵的计划。
如果你们的计划周密、详尽,那么,本总兵将会额外提供更多的银两和粮食,以示支持。但如果你们的计划存在疏漏,那么本总兵只能暂时提供基本的补给,以解燃眉之急。”
唐美玲的施舍态度激起了钟万强、赵剑清、何必多等人的极度愤怒。
他们气得目眦欲裂,怒火中烧。
然而,李自成却深谙欲成就大业,必须懂得适时忍让的道理。
他向唐美玲微微鞠躬,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请来钟帮主等人,主要目标是暗杀石魔与魏妖。次要目标是至少促使石魔退位。只要石魔离开平叛大军,我军便不再畏惧明军。”
李自成又向唐美玲鞠躬,表达了自己的敬意,随后又解释道,只要能够除掉石魔和魏妖这两个人,他们的事业将会更加顺利。而次要目标则是至少促使石魔退位,因为石魔的存在对他们的各路义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只要石魔离开平叛大军,各路义军便不再畏惧明军。
李自成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和远见,让在场的人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呵呵!”唐美玲听后,笑容灿烂,仿佛早已看透了一切。
她所期望的结果是:既让石天雨退位,又使石天雨与魏雪妍分离。只要石天雨能离开平叛大军,明廷的内乱便将持续,而最终受益的,将是大清国。
她深知,石天雨一旦离开,明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将会愈演愈烈,从而削弱他们的力量,为大清国的崛起创造有利条件。李自成及其部下虽奋力拼搏,未来却可能只是为大清国奠定基业。
于是,唐美玲“格格”地笑了,笑容如般绽放,宛若幽兰冬梅,显得格外俏丽动人。
但是,她的笑声中充满了得意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清国的辉煌未来。
李自成敏锐地察觉到唐美玲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微笑。
于是,他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提出了请求支援银粮的事情。
他恭敬地躬身说道:“唐总兵,恳请您能拨给末将五千石粮草和一万两银饷。目前,各路义军的将士们大多都饿着肚子,急需您的支援。”
唐美玲听后,豪爽地答应了李自成的请求,并随即大声喝道:“荀金翅,你立刻去调拨银粮给李将军。我相信李将军在关外潜伏了不少兵马,让他们顺便押送银粮回去。我们要言而有信,不能失信于人!”
荀金翅虽然脑子有些迷糊,但他一向都听从这位“师妹”的命令,于是接令后便立刻行动起来,迅速地调拨了所需的银粮,确保李自成能够顺利地将这些物资带回关外,支援那些饥肠辘辘的义军将士。
唐美玲又对李自成说道:“李将军,现在已经很晚,厨子们都已经休息去了。
本总兵就不留你们在此用膳。你们在此等候半柱香的时间,银粮就会送到。
本总兵现在感到有些困倦,先去歇息,失礼了。如果将来本总兵听到你的好消息,到时我会考虑让出潼关给你。”说完,她起身,抛下一句话,拂袖而去。
唐美玲确实感到困倦,但心情却变得愉悦起来。
她回到自己的香闺,和衣上床,沉沉地睡去。
这一觉,她睡得非常香甜,非常安稳。在梦中,她仿佛看到了李自成带领着义军在关外取得了胜利,而她自己则在潼关迎接他们的归来。
她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在夜色的笼罩下,稀疏的星辰偶尔闪烁,露水带着刺骨的寒意,寒风如刀割般无情地切割着空气。李自成、钟万强等一行人肩负着沉重的银粮,沿着崎岖的山路,小心翼翼地隐蔽行进。他们深知途中的艰难险阻,但为了使命,他们不得不咬紧牙关,一步步向前迈进。
无真子一边走一边抱怨:“姥姥的,我们真的成了乞丐了。唉!天下武盟,倒是让唐美玲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真他娘的邪门了,她集天后美誉与兵权富裕于一身,我们都得有求于她。诶!这是什么世道呀!”
出了潼关,他才敢发泄心中的不满,实在是不甘心。
李自成停下脚步,喘着粗气,额头上满是汗水。
他转过身来,目光坚定地劝慰道:“老前辈,大丈夫能屈能伸。说不定,将来唐美玲也会有求于我们的时候。”钟万强听到这话,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哈哈!李将军言之有理,我们都支持你。好了,这里已经离西安仅剩下十余里了,属于安全地带。老夫一行,暂且告辞,想法去伏击魏妖去了。”然后,钟万强率领部与李自成分开走。
两路人马,随即背道而驰,慢慢地消失在崇山峻岭之间。
钟万强其实气得肺都要炸了,颜面无存。
再让无真子如此胡说八道下去,他怕自己气得待会会摔死在崎岖的山路上,悬崖绝壁之下。
阴谋交织,各路人马都在斗智斗勇,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唐美玲却在幕后操控着这一切,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春雨如丝般细腻地洒落大地,在空中以轻盈的舞姿翩翩起舞。微风中夹杂着一丝凉意,落叶随着风雨的节奏,飘散而下,缓缓地降落在湿润的地面上。
在古老的西安城内,帅府公堂的氛围显得格外庄重。
案桌之下,新增了一张宽敞的桌子,这张桌子的增设,旨在更好地容纳众将领,以便他们能够共同研究战事。公堂内,气氛凝重而严肃。
殷有招以其正直的为人和随和的性格,不以权势自居,因此在公堂上特意放置了一张大桌子,其上铺展着一张详细的地图,以便众将领共同研究。这张地图详细地标注了各个战略要地,为将领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制定战略战术。此刻,殷有招正与石天雨、魏雪妍、李振海、慕容胜等人,围坐在大桌子旁,在审视地图,研究如何攻打潼关。殷有招审视片刻,便眉头紧锁,背手沉思,一时无计可施。
他深知潼关的重要性,也明白攻打这座关隘的难度。
这座关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要想成功攻克,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
魏雪妍轻声地吟诵着:“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此番,确实充满挑战。”
她轻盈地在大堂内踱步,似乎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
李振海见状,提出了一个计策,向殷有招进言:“利用夜色进行偷袭,末将愿打头阵,如何?”他观察到石天雨身为王爷,每次都打头阵,认为自己也应打头阵,不能总是让石天雨身先士卒。
然而,石天雨摇了摇头,坚决地否决了这一提议,说道:“不可!偷袭难以成功。潼关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叛军肯定会在这些地方布设密探,即可发现我们的夜行军。”
魏雪妍转身支持石天雨的决定,说道:“的确!我们能想到偷袭这样的方法,唐美玲也会想到伏击的破解之法,她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天然屏障,事先埋伏好人马,等着我们去钻她的口袋。而且,我们夜行军难度大,叛军则是以逸待劳。”
她的分析同样充满了智慧,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军事才能。
殷有招赞同石天雨和魏雪妍的看法,认为他们的意见都是有道理的。
然而,他对唐美玲的一些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于是疑惑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爷和王妃的见解确实都很有道理。老夫观察到唐美玲竟然主动让出一座空城给李自成,这足以证明她在用兵韬略方面远胜其他各路叛军。
只是,老夫心中有些不解的是,为何唐美玲之前的表现并不突出?为何她之前并不积极地攻城掠地?自从她占据西安之后,似乎一直都在袖手旁观!”
这种困惑源于他对唐美玲真实身份的不解。
事实上,唐美玲本来就是坐山观虎斗,她希望各路义军与明廷官兵能够拼个两败俱伤。
石天雨和魏雪妍在这一刻相视而笑,彼此之间心照不宣,仿佛都在脑海中闪过了同样的念头。他们两人都得到了殷有招的赞赏,但是,他们的地位都在殷有招之上。
不过,殷有招对石天雨而言是他的恩师,对魏雪妍来说则是忠直的朝廷大员。他们的关系超越了地位的界限,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这种关系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心有灵犀。
慕容胜看到大家一时之间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不禁焦急起来,火爆地说道:“姥姥的,让风大人从辽东那边送红衣大炮过来,咱们强攻潼关。”
殷有招却摇了摇头,说道:“路途遥远,来不及。”他深知,即使有了红衣大炮,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运抵战场,而且强攻潼关的风险太大,可能会给朝廷兵马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刻,一名哨骑急匆匆地前来禀报:“王爷,王妃,殷大人,孙大人的军队已经成功收复了洛川!”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显得格外激动。
紧接着,又有一名哨骑匆匆进来,气喘吁吁地禀报:“李自成和张献忠率领他们的部队已经进入安徽境内,攻城掠地。”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和急迫,仿佛在提醒在场的每一个人,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着这片土地。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感到喜忧参半,心情复杂。
一方面,他们为洛川的收复感到欣喜若狂,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为他们的军队注入了新的希望和力量;另一方面,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队进入安徽境内,攻城掠地的消息却如同一把利剑悬在他们的头顶。
在这一刻,他们的心情如同过山车一般,从喜悦的巅峰跌落到忧虑的谷底。
殷有招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不禁感到有些沉重。
他意识到这次的战斗不会像以往攻打城池那样轻松。
他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叛贼们采取了流动作战的策略,这给我们的官兵追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显然是叛军新的战术特点。”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艰难和挑战。
殷有招深知,流动作战意味着叛军不会固守一地,而是会不断地移动,寻找机会进行突袭。这种战术使得官兵们难以捕捉到他们的行踪,更难以集中力量进行有效的打击。
于是,殷有招便说道:“我们必须改变策略,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攻城方法。我们需要更加灵活的战术,更加迅速的反应,才能应对叛军的流动作战。”
周围的将领们听着殷有招的话,心中也不禁感到一阵紧张。
石天雨面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棘手。
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自己过去担任谷香知县、涪城知府时的一些往事,心中感慨万千。
那些往事如同一幅幅画卷,在他脑海中缓缓展开,让他不禁陷入沉思。他回想起自己在任期间的种种努力和挑战,那些曾经的决策和行动,如今在他心中激起了无数的涟漪。
魏雪妍接过话题,走回到众人中间,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关键在于各级地方主要官员是否得力?如果各地的主要官员能够胜任,那么,李自成这些流寇就不会那么容易得手。”
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可是,在大明的一百五十九个府州之中,又有几个是铁腕知州、知府呢?”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忧虑,明显是在质疑明廷整个官僚体系的效率和能力。
诸位将领在听到魏雪妍的话语后,纷纷将目光集中在她的身上,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石天雨在略微沉思之后,转向殷有招,提出建议:“恩师,我认为我们应该迅速采取行动,派遣精锐将领北上,收复那些已经失守的领土。
这样一来,我们便能与孙大人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从而有望彻底收复陕西全境。至于那些四处流窜、到处掳掠的叛军,我们可以暂时将他们搁置一边,因为他们长期流窜并非长久之计。
他们终将会找到一个固定的落脚点,不可能永远漂泊在外。一旦他们进入某座城池,我们便可以立即实施斩首行动,彻底消灭他们。总之,我们一定会有办法将这些叛军彻底剿灭的。”
诸位将领在听完石天雨的建议后,顿时感到眼前一亮,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魏雪妍迅速作出决断,她提醒殷有招说:“可以命令余力和岑战率领五万大军北上,与孙传庭的大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李振海、慕容胜和殷凯则带领三万兵马前往潼关,暂时阻断唐美玲西望之路。至于潼关之战的具体策略,我们可以稍后再详细讨论。”
诸位将领听后,再次陷入沉思之中。
石天雨听闻此言,灵光一现,提出了一计,说道:“嗯!王妃,你这番话提醒了我。李大人率领部队堵截潼关叛军西望之路,迫使其只能向东逃窜。
本王将亲自率领罗宝忠、田路风、刘森、成正福等将领,率领数千精锐骑兵,南下一段路程,然后绕道向东,堵截潼关东面之路。抵达潼关东面后,本王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策略,或偷袭,或诱敌,或采用其他方法,确保能够攻克潼关。”
殷有招听后,立即作出决定,说道:“甚好!王妃的策略与石王爷的计谋相得益彰。即刻执行。诸位将领,速回营房准备军需。”
“遵命!”众将领躬身接令,领命而去。
此刻,急报传来,京城的侍卫护送黄公公前来宣读圣旨。
殷有招这位忠诚不渝的臣子,闻讯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下令铺设红地毯,准备香案迎接圣旨,并迅速派遣快马传令城内外的所有将领前来聆听。
紧接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亲兵们迅速行动起来。
石天雨、魏雪妍、殷有招等人迅速走出帅府,恭敬地迎接黄公公一行。
魏雪妍迈步而出,心中突感不祥,她机智敏锐,迅速意识到这道圣旨极有可能是针对她和石天雨而来的。正当西北平叛即将结束,她预感朱由检将会对她和石天雨采取行动。
果不其然,黄公公在孟广宁、万元康、邵奇聪、寇延明、候赛等宫廷高手的护送下,尖声宣读了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秦川叛军祸害百姓多年,靠山王石天雨率军浴血奋战,收复失地,功绩卓著,特派遣钦差大臣携白银一万两、粮草一万石前往犒赏三军。鉴于辽东战事紧急,着石天雨接旨后,立即启程返回京师,与朕共商破敌之策。钦此!”
众将士对圣旨内容感到困惑不解,他们心中暗想:平叛大军即将进军潼关,石王爷怎能在此关键时刻离开?这道圣旨究竟意欲何为?石将军的部属不断送来银粮,我们并不缺物资,现在让石王爷离开,岂不是会让局势陷入混乱?难道不攻打潼关了吗?
即便是武痴慕容胜,也能察觉出其中的蹊跷。
他心中怒火中烧,却只能在心中暗骂朱由检不是东西。
“唉!”李振海听完圣旨,心中发出一声长叹。
皇帝的旨意,谁敢违抗?不遵从圣旨,便是不忠。
石天雨是绝不会做出不忠之举的。
除非万不得已,他绝不会背叛朝廷的。
寒风刺骨,呼啸而过,将地面上的枯叶卷起,在空中翩翩起舞。
细雨连绵,宛如忧愁,弥漫于空气之中。
殷有招面对困境,感到无奈,他向石天雨承诺将遵循其策略,凭借众多将领的支持,定能攻克潼关,他劝说石天雨与魏雪妍放心前往京师述职。
孟广宁、万元康、邵奇聪、寇延明、候赛等人表达了留守参战的坚定意愿,并让罗宝忠、成正福、田路风等西凉军的将领负责护送石天雨前往京师。
这一举措实际上意味着石天雨及其西凉军将被迫离开秦川地区。
石天雨已经洞悉了朱由检的意图,因此,他淡然一笑,带领魏雪妍及部下众将士离开西安,连夜启程北上,前往京师。
次日清晨,殷有招亲自率领军队攻打潼关,却发现潼关已是一座空城。
唐美玲已率部提前撤离,将潼关让给了明军。原因显而易见,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已率部前往安徽。以唐美玲的智慧,自然不会单独对抗殷有招的大军。
既然唐美玲已帮助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东山再起,她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她也应该返回辽东,回归她的大清国,继续当她的贵公主去。
然而,在离开潼关之前,唐美玲却故意留下了一些公文,以证明她原本就是清国公主的身份,同时揭示了她帐下的两位勇将鳌拜与龙潭虎的真实面目,以及她资助李自成、张献忠等叛军的银饷单据,再次在大明朝廷和武林中对石天雨和魏雪妍的地位和声誉予以沉重打击。
既然无法得到石天雨,那就毁掉石天雨。
现在,石天雨和清国公主的关系变得暧昧不明,无论石天雨武功多么高强,智慧多么超群,也无济于事,他要么面临死路一条,要么只能龟缩在他的潘地西凉,永远不敢涉足江湖。
唐美玲这一招,真是奇毒无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