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802.今非昔比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月寿师太以深沉而严肃的口吻说道:“的确,每位师父对弟子都怀有深厚的关爱之情。弟子宛如师父的影子,我亦是如此。你曾秘密潜入兄长的军营,我一直暗中默默守护着你,生怕你们兄妹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肢体冲突。

  玉儿,你的性格刚毅,而你兄长的脾气也极为粗犷,常以怒目相向。这些情况,为师皆了然于心。无论如何,你们是血脉相连的兄妹,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幸运的是,石王爷严厉地训戒了你的兄长,期望他日后不再行任何不法之事。”

  月寿师太详尽地叙述了整个事件的始末,并在叙述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张献玉劝解。

  言毕,她发出了一声悠长的叹息,似乎在表达她内心的无奈与忧虑。

  在那个夜晚,石天雨在梦中察觉到泪水轻柔地滴落在自己的面庞,这些泪水正是月寿师太所目睹的那个身影所流。

  当时,那个身影静默地立于石天雨之侧,无声地凝视着他。

  在繁茂的林木间,林深叶密,透出一股阴森的气息。就在那个夜晚,石天雨与张献玉背倚树杆,沉沉入梦,他们之间燃起了一堆篝火。火光随风摇曳,发出阵阵猎猎之声。

  恰在此刻,一位武艺超群的高手飞掠而至,月寿师太因其卓越的武艺而不敢轻举妄动,接近石天雨和张献玉。她隐匿于树梢之上,隐约窥见石飞扬当年的身影,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然而,她紧捂着口鼻,不敢发出丝毫声响,唯恐惊扰了那位高手。

  月寿师太数十年的武学修为自然非同小可。

  她曾与石飞扬并肩行走江湖,且曾是名动天下的女侠“俏嫦娥”。她与石飞扬的相遇虽属偶然,但若非她武功高强,心性纯良,石飞扬亦不会让她随行。她的武艺必有过人之处。

  即便岁月流转二十余年,她的武艺虽不敢言已至巅峰,但其武功依旧远超武林一流高手。

  因此,尽管石天雨此时的武学修为已颇高,但他仍未能察觉她的存在,只觉得这一切如同梦境一般,被那一滴泪珠所迷。

  当然,亦有可能是石天雨在那时被人震晕或迷晕。

  “师傅!呜呜呜!”张献玉在听到恩师月寿师太那充满深情的关怀话语后,内心涌现出难以言表的感动。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再次扑入月寿师太的怀抱,泪水如泉涌般迅速打湿了月寿师太的衣襟。

  “孩子,风起,天气转凉了!我们该回去了。”月寿师太轻柔地拭去脸上的泪痕,以温柔之态牵起爱徒张献玉的手,引领她朝尼庵的方向前行。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山峦之间,宛如鲜血般猩红,晚霞在天际绚烂地绽放。

  随着夕阳的西沉,天涯断肠人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哀愁。

  石天雨是否知晓,这世上众多美丽的女子正默默地牵挂着他的安危呢?

  月寿师太与张献玉正欲返回尼庵之时,忽闻急促喘息声,有人疾步登山,高声呼喊:“师太,张姑娘,情势危急!”月寿师徒闻声即刻转身,见一名义军士兵气喘吁吁地奔上山来。

  张献玉认出该士兵为张献忠之亲信侍卫,不禁惊呼:“凌大哥,究竟发生了何事?”

  侍卫凌姓者,泪眼婆娑,捶胸顿足,愤慨地控诉石天雨:“张姑娘,那恶徒石魔假借拯救民女之名,再度潜入咸阳城,诱使大王分散重兵,致使魏姓妖女趁虚而入,攻占城池。咸阳失守矣,大王命我转告二位,速速离开此地,以免遭石魔屠戮。呜呼!大王之败,如山崩地裂,更受石魔之辱,声名狼藉!”

  “何至于此?”张献玉惊愕地张口,久久未能闭合。

  此刻,她心如刀绞,痛楚难当,不知是因石天雨之欺诈而痛,抑或是因兄长之败而悲。

  张献玉身躯摇摇欲坠,悲伤的泪水悄然滑落双颊,她忽然拔出腰间宝剑,决绝地向山下疾行,迎向那未知的命运。

  凌姓侍卫恭敬地向月寿师太行了一个拱手礼,双手抱拳,随后欠身,语气坚定地告别:“师太,告辞!”言毕,他迅速拔出腰间之刀,紧随张献玉之后离去。

  月寿师太目睹此景,不禁惊呼:“玉儿!”

  她轻盈地一点地面,身形如燕般腾空而起,在空中翻转一周后,优雅地降落在张献玉面前。

  她张开双臂,阻拦张献玉的去路,语重心长地劝诫道:“玉儿,切勿冲动。石王爷此举,不论其动机是出于欺骗你,还是有其他目的,但他确实拯救了千余名饱受苦难的女子,这一点为师亲眼所见。仅凭此,他可称得上是好官、清廉之官、杰出的将领,甚至是武林中的侠士。”

  月寿师太言毕,收起双臂,转身向尼庵方向行去。

  张献玉身形微晃,静立于寒风之中,似乎陷入了沉思。

  凌姓侍卫见月寿师太已去,再次向张献玉进言:“大小姐,我们走吧!大王此刻更需您的协助。”张献玉逐渐恢复平静,将手中之剑收归鞘中,对凌姓侍卫道:“稍后再议,你先行返程。家师身体抱恙,小妹需多陪伴数日,稍后自会寻觅你们。”言罢,她亦转身朝尼庵方向行去。

  凌姓侍卫目送张献玉远去,一时愕然,呆立当场,不知所措。

  在那个清晨,风声凄厉,冷冽的露水凝结成霜。

  石天雨缓步走下骊山,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与无奈。

  他多次回首,凝视着那座山上的尼庵,轻声低语:“张姑娘,抱歉,我实属无奈必须离开你,请你务必宽恕我。”

  石天雨走下骊山,抵达山脚,他撮唇吹出一声清脆的哨音,召唤他的白龙宝马。

  白龙宝马如风驰电掣般疾驰而来,石天雨跃上马背,随即挥鞭驱马,疾驰向咸阳。

  石天雨的宝马的速度迅如闪电,锐如利箭,仿佛在风中穿梭,令人目不暇接。

  前方烟尘弥漫,杀声震天,似乎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石天雨心中激动不已,他自语道:“战斗开始了!这表明我诱敌出城的计划已经奏效。引蛇出洞,真是妙计!哈哈!”

  于是,他再次驱策坐骑,疾驰向咸阳城。

  行进十余里后,石天雨目睹了前方战场上,明军与义军正激烈交战。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气息,刀光剑影如同一片剑海,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此起彼伏,令人不寒而栗。

  石天雨从马背上跃起,一跃上树,从远处观察着这场战斗。

  不久,他注意到咸阳城方向飘扬着官兵的旗帜,心中明白,这场战斗已至关键时分。

  石天雨再次策马前行,耳边传来阵阵呼喊声:“黄沙百战穿金甲,石郎妙计安天下!走,去夺回西安城!”有人高呼着策马赶往西安。

  石天雨深知,此战的成败将决定整个战局的走向,他必须迅速抵达西安,完成自己的职责。嘴角微扬,石天雨似乎在这一刻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他驱马缓行,绕道直奔西安城。

  寒风凛冽,呼啸而过,卷起层层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似乎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沧桑。

  战后的景象,荒凉而凄凉,连春风似乎也夹杂着悲凉的气息。

  一路上,石天雨目睹道路两旁、山丘之上、林间,新坟遍布,它们无名无碑,有的坟堆尚未完工,露出带血的手脚。这些沉默的坟墓,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悲壮的故事,令人不禁心生哀伤。

  沿途,血迹斑斑,断肢残臂随处可见,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

  “战场白骨缠草根,古来征战几人还?”石天雨策马缓行,低声吟诵,声音中盈满了伤感。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他们的尸骨化作了草根下的养分。远远地,他看到了西安城头飘着官兵的旗帜,仿佛看到了希望,却又仿佛看到了更多的战争。石天雨激动之中,伴着伤感,实在不忍心看着一幕幕的惨景,感叹道:“唉!仗是打赢了。可是,一将成名千骨枯啊!”这句话仿佛是一声叹息,从心底发出,带着无尽的无奈和悲凉。

  在西安城郊的一个路岗上,阳光洒在一片新坟之上,一群拖儿带女的妇女聚集在这里。

  她们的眼中充满了泪水,仿佛在为死去的亲人哭泣。

  她们的脸上写满了悲伤和无助,泪水不断地从她们的眼中涌出,仿佛在诉说着她们心中的无尽哀伤。还有几许老人,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他们一生的沧桑。

  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无奈和疲惫,仿佛在回忆着过去的艰辛和磨难。

  他们站在坟前,默默地为死去的亲人祈祷,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

  一些武师装束的人,他们的目光坚定,仿佛在为死去的战友守卫着这片土地。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决绝,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们不会忘记战友的牺牲。

  他们站在坟前,默默地为死去的战友祈祷,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

  这一幕幕,让人不禁心生感慨,战争带来的不仅是胜利,还有无尽的伤痛和哀伤。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只能化作冰冷的坟墓,让人心中盈满了无尽的悲凉。

  坟前,他们跪着哭泣,哭声充满了苍凉,让寒意更甚。

  她们是战死的士兵的家人吗?

  是的,一定是的!

  石天雨心头一寒,策马而至,飘然落马,来到一个武士模样的人跟前,说道:“大哥,这里葬的都是战死的义军士兵吗?”

  那武师红肿着双眼,恨恨地骂道:“姥姥的,要不是石天雨那个死恶魔佯作闯入义军兵营救民女,引开张大王的重兵,魏雪妍那妖女也不会趁虚而入快速破城。”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仿佛在控诉着命运的不公。

  他的眼中闪烁着仇恨的火焰,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不会忘记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

  风儿轻轻吹拂着草丛,草丛随之摇曳,仿佛在低语。

  天空中弥漫着浑浊的尘土,烟雾缭绕,使得天地之间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被一层厚厚的纱幕笼罩。石天雨站在那里,心头不禁一沉,他沉默不语,不愿与这些失去理智的人争辩。

  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已经让这些人失去了理智,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发泄的对象。

  而他,不幸地成为了这个不幸的目标。

  旁边的另一名武师怒气冲冲地接口说道:“那个死石魔真是心狠手辣,竟然与魏妖勾结,不仅骗取了武林同道的赞誉,还让那个妖女趁机破城。以后,如果让我们西北武林同道看见那个死石魔,我们一定要抽他的筋,剥他的皮,饮他的血,挖他的心来祭奠这些死去的将士。”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仇恨和愤怒,仿佛要将所有的痛苦和愤怒都发泄在石天雨身上。

  石天雨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淡然的微笑,仿佛对世间的一切纷扰都已看淡。

  他轻轻一跃,矫健地飞身上马,随即策马扬鞭,直奔西安城而去。

  他知道,那些误会和仇恨,如同深埋心底的刺,只有时间的流逝才能慢慢化解。而他,只能继续前行,不畏艰难,与山川为伴,与河流同行,向着那浩瀚的海风,去洗清自己身上的冤屈。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他将面对无数的挑战和未知,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用时间和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在黄昏的暮色中,太阳缓缓下沉,天际逐渐黯淡,宛如整个苍穹被一层阴霾所覆盖。

  那穹苍低垂,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岁月在其面容上留下了无数的痕迹。

  石天雨驾驭着他的骏马,如风驰电掣般疾驰,直抵西安城下。

  当他即将抵达城门之时,身后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随其后的是喧闹的人声。

  人们高声颂扬:“黄沙百战穿金甲,石郎妙计安天下!”这声音如同战鼓般激昂,回荡在空旷的原野上,似乎在叙述着石天雨的英勇事迹以及他那令人赞叹的智谋。

  石天雨深知,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赞美和欢呼,是将士们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感激和欣慰。他明白,这些支持和鼓励是他继续前进的动力,他必须不断地超越自我,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坚信,只要他能够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那些误会和仇恨终将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

  夜色渐浓,繁星点缀着苍穹,然而,当“黄沙百战穿金甲,石郎妙计安天下”的呐喊声响起时,石天雨内心深处的信念愈发坚定,似乎无论前路多么漫长和艰难,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吁!”石天雨用力一扯缰绳,坐骑发出一声悠扬的长鸣。

  他迅速调转马头,却见殷有招正带领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向此地挺进。

  那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正是从殷有招及其麾下的将士们口中传出,他们刚刚赢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殷有招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激动。

  石天雨立刻挥动着手臂,高声呼唤:“恩师!”

  说罢,他迅速从马背上跃下,双手抱拳,以极其恭敬的姿态迎接殷有招的到来。

  殷有招同样感到无比激动,他驱策坐骑,迅速抵达石天雨跟前。

  他急切地翻身下马,双手紧握石天雨之手,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连声称赞:“贤侄啊,你成功收复了咸阳与西安,这两场战役的胜利实在令人赞叹!你的英勇与智谋,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紧随其后,殷有招在石天雨面前盛赞魏雪妍,赞不绝口地说道:“官兵伤亡极微,而叛军却血流成河,狼狈不堪。老夫真是有福啊!未料王妃亦能统兵作战,实属非凡!她能当机立断,临危不乱,实在令人敬佩!”

  提及魏雪妍,殷有招更是滔滔不绝,激动地继续说道:“王妃那战略眼光与战术运用,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她不仅能够迅速调动兵力,还能准确判断战场形势,作出最有利的决策。她的统兵能力与决断力,实在令人钦佩至极!”

  石天雨随即谦逊地回答:“恩师,此皆因您当年派遣我前往辽东,让我历任知县、知府、三省巡抚,这些经历锻炼了我。饮水思源,晚辈仍需感谢恩师的栽培。”他不居功自傲,态度谦卑。

  接着,石天雨继续说道:“恩师,正是在您的悉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如何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与理智。您的教诲与栽培,让我受益良多,使我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没有您的指导与帮助,我无法取得今日的成就。我深知自己尚有许多不足,但我必将不懈努力,持续进步,以不负您的期望。”

  殷有招满怀激情地回应道:“贤侄,您的谦逊令我感动。接下来,我们将对潼关发起攻击。目前,我实在无法割舍您离开。潼关之战意义重大,非您不可。您切勿急于离去,我们需要您的智慧与勇气,共同应对这场大战。”

  殷有招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似乎暂时遗忘了潼关由唐美玲镇守,以及唐美玲与石天雨之间紧密的联系。他喜不自胜,言辞间流露出些许轻率。

  又继续说道:“贤侄,您这番话已足够令人振奋。来吧,上马,一同进城。今晚我将设宴款待所有参战将领,草拟名单,上奏陛下,为您等加官进爵。”

  在这一刻,他似乎忘记了石天雨已是尊贵的王爷,其官职已高至难以再破格晋升的地步。不过,石天雨不会怪意的,知道殷有招因为打了大胜仗,而处于极度的兴奋和激动之中。

  殷有招传令大军驻扎在城外,不得扰民,然后与石天雨并肩策马,一同进入西安城中。

  城内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都想要一睹石天雨这位年轻王爷的风采。

  街道两旁挤满了人群,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咚咚!”魏雪妍接到报告,下令击鼓欢迎,又亲自率领李振海、慕容胜、罗宝忠、田路风、刘森等将士,敲锣打鼓,热烈欢迎石天雨和殷有招进城。

  他们一行人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城中心府衙的后院。

  后院早已搭起了华丽的彩棚,彩旗飘扬,气氛热烈。

  魏雪妍走上前去,向石天雨行了个礼,又对石天雨和殷有招说道:“王爷,殷大人,欢迎你们凯旋归来。今日西安城内,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为你们的胜利而庆祝。”

  石天雨面带微笑,向在场的将士们表示感谢:“感谢诸位的不懈努力,以及西安城中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今日的胜利,实乃众人齐心协力之成果。”

  殷有招则以激昂的语调宣称:“今晚的宴会,既是为了庆祝我们的胜利,也是为了表彰各位的英勇事迹。让我们尽情畅饮,直至尽兴!”

  随着夜色的降临,宴会正式开始,伴随着一片欢声笑语。将士们纷纷举杯,庆祝这难得的胜利。与此同时,城外的军队也在篝火的映照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胜利的喜悦。

  随着夜幕的降临,春风带来了暖意,也带来了宁静的气息。

  李自成带领着他的疲惫之师,在途中与情绪低落的张献忠等人会合,一同退守固原。

  在这片黑暗之中,他们的心情也如同夜色一般沉重。途中有人建议,前往洛川王存孟处,希望能找到一个暂时的避风港。李自成认为此议可行,于是下令全军向洛川进发。

  王存孟在得知消息后,亲自率领部队出城迎接,热情款待李自成、张献忠一行,摆上丰盛的酒肉,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在这样的时刻,他们深知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眼前的困难。因为北面有孙传庭的大军逼近,南面有殷有招的部队驻扎在西安。明军已经对叛军形成了南北夹击的态势。

  因此,王存孟也需要与李自成、张献忠的残部联合起来,在夹缝中求生存并壮大自己的力量。

  提及咸阳、西安的失守,李自成内心深处确实想对张献忠发泄不满,但考虑到义军目前的困境,他意识到只有各路义军团结一心,才是唯一的出路。

  因此,李自成抑制住自己的怒火,反而安抚张献忠及其他将领。

  随后,他起身举杯,向张献忠敬酒,并安慰道:“张大王,咸阳的失守不必过于介怀,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定能夺回失地。请接受我的敬酒。”

  然而,张献忠并未给李自成面子,冷淡地回应:“若非你攻打唐美玲,怎会导致义军联合局面的分裂?你缺乏仁义,不讲道义,咸阳与西安的失守,责任全在你身上。”

  当李自成的部将们听到张献忠的指责时,他们感到非常不满,纷纷站起身来,情绪激动地反驳道:“张献忠,你怎么能这样无理取闹?如果不是因为你掠夺了无辜的民女,我们的义军怎么会失去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与此同时,张献忠的部将们也不甘示弱,他们迅速拔出刀剑,将李自成团团围住。

  双方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剑拔弩张,一场激烈的冲突即将爆发。

  李自成以其雄才大略,迅速地平复了内心的波澜。

  他当即抱拳拱手,躬身向张献忠表示敬意,然后环顾四周,向所有在场的人一一作揖,并诚恳地说道:“对!张兄骂得好!小弟深感惭愧,内疚。一失足成千古恨。小弟对此有切肤之痛。小弟当铭记这次教训。小弟给所有在座的英雄赔礼道歉。”

  这一番话,使得原本紧张的气氛得以缓和,各路诸侯也不便再继续追究什么。

  王存孟见气氛逐渐缓和,便趁机将话题引向正轨,说道:“我们还是应该讨论一下如何保存实力,然后再考虑如何扩张,商量出一个可行的对策。大家觉得如何?”

  此言一出,登时引起了各部将领的纷纷议论。

  有的将领认为官兵实力过于强大,不如暂时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有的则感觉义军给养困难,不如解甲归田,暂时休养生息。然而,在如何用兵的问题上,谁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

  此时,李自成站了起来,坚定地说道:“一个兵士若肯拼命,也能奋战一下。我们各路义军加起来,仍然有十万大军,官兵又能拿我们怎么样?”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让人不禁为之一振。

  张献忠听到李自成的话,眼睛一亮,感觉李自成所言也有道理,便问道:“那依你的意思,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似乎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

  李自成向张献忠行了一礼,言道:“石魔魏妖已夺取咸阳与西安,不久将与北方的孙传庭联合,形成南北夹攻之势。我们若坐以待毙,必将陷入官兵的围剿之中。不如主动出击,突破重围。”

  张献忠一提及“石魔魏妖”之名,便怒目圆睁,愤慨地拍案而起,回应道:“李闯王所言甚是,义军应分散为数路,各自为战,以破官兵之围剿。”

  各路首领皆颔首表示赞同。

  洪四鼓在众人的注视下站起身来,他深吸一口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策略。

  他语气坚定地说道:“末将这里还有一个计策。”

  众将领听到洪四鼓的话,纷纷将目光投向他,期待着他能提出一些高明的见解。

  洪四鼓感受到众人期待的目光,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

  他郑重其事地开始逐条阐述他的计策:“首先,我们必须与唐美玲联手,因为她拥有雄厚的财力,掌握着丰富的金银粮草,这对我们的行动至关重要。其次,我们应当联络钟万强,动员武林中的各路英雄好汉,共同参与我们的行动,以期能够刺杀石魔魏妖,削弱朝廷的势力。”

  然而,张献忠听完洪四鼓的计策后,勃然大怒,他猛地拍案而起,斥责洪四鼓:“荒谬之言!石魔魏妖麾下有十万雄兵,实力雄厚,而且那两位的武艺高强,刺杀他们俩谈何容易?再者,李自成之前进攻西安,唐美玲怎么会轻易与我们和解?她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利益,与我们联手呢?”

  洪四鼓面颊泛红,抑制着愤怒,继续阐述其立场,言道:“张大王,请您平息怒火。

  同时,恳请您不要轻视唐美玲。

  此女非同小可,首先,她在各路义军中最为富有,占据的地盘也是最为优越,皆为易守难攻之地。其次,战事仍在持续,石魔与魏妖定会单独外出勘察地形,或如前次一般,单独冒险以引诱义军,无论如何,他们二人不可能始终携带十万大军随行,总会有独处的时刻。

  因此,武林中人仍有刺杀他们的机会。”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计策啊!啪啪!”各路首领在听到这个提议后,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整个场面充满了激动和兴奋的气氛。

  张献忠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话来,显得有些语塞。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十三家起义军最终决定采取分兵行动,将兵力分为六路。其中一些队伍负责牵制官兵的注意力,而另一些则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术,以期在战场上取得更大的优势。

  各路兵马首领都派出了自己的精锐将领,共同前往联络丐帮和唐美玲,准备再度联手,共同发起一场决定性的反击,以期扭转战局,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夜幕降临,弯月高悬在天空中,繁星点点,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连绵起伏的山峦和险峻的关隘,在淡淡的月光和星光的照耀下,显得朦胧而神秘,宛如一条巨大的龙在夜色中摇摆着它的身躯。

  潼关,这座历史悠久的关隘,如今成为了唐美玲的帅府所在地。

  在这里,唐美玲的俏脸上泛起了一丝阴郁的黑色,仿佛是夜空中最深沉的暗云。

  她木然地坐在案桌前,听着各路探子的汇报,心情显得异常郁闷,仿佛被沉重的阴霾所笼罩。

  之前,唐美玲之所以让出西安,本来是出于深思熟虑的策略,她想让李自成与明廷官兵拼个两败俱伤,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事与愿违,不出几天,西安竟然被明军迅速收复了,而且明军胜得很光彩,伤亡寥寥无几。这一结果让唐美玲感到无比震惊和失望。更让她伤感的是:这次指挥平叛大军的石天雨,竟然携带魏雪妍一同出战,诱敌出城,趁机破城。

  唐美玲回想起上次平叛的情景,石天雨随身携带的也是魏雪妍,也是与魏雪妍携手并肩平叛啊!这让她不禁自问:难道石天雨真的把她这个曾经的妻子给忘了?难道她在石天雨心中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吗?

  唐美玲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姓石的,真不是东西!

  她感到被背叛,被忽视,心中盈满了失望和愤怒。

  此时此刻,唐美玲百感交集,失望、伤心、难过、无奈、羞恼交织在一起,柔肠百结,肝肠寸断。她真想放声大哭一场,将心中的委屈和痛苦全部宣泄出来。

  然而,众将领挺立于案桌下的两边,唐美玲不敢流泪,不敢哭泣,更不敢吭声。

  她害怕一旦开口,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而泣。

  在这个关键时刻,她必须保持冷静和威严,不能让手下看到她的脆弱。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名亲兵急匆匆地前来禀报。

  他恭敬地向唐美玲报告:“禀告总兵大人,洪四鼓在关外请求拜见。”彭金石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恭敬地向前一步,低声向唐美玲建议:“格格,此人可能是来游说的。不见也无妨。”

  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唐美玲的面色不悦。

  唐美玲忽然眼神一亮,轻轻挥动衣袖,拭去眼中的泪痕,心中有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她声音微颤地说道:“见他!彭将军,你出关迎接洪四鼓。务必以礼相待,要显得隆重。

  因为,这是一件好事。

  如果我们不援助这些如同乞丐一般的人,中原的内乱很快就会被石天雨平息。

  记住,我们的目标有两个:首先,是要煽动明廷内部的动乱,这个目标已经达成;其次,是要让明军与叛军继续交战,直至双方都元气大伤,使明廷满目疮痍、国力衰竭、濒临崩溃。

  只有这样,我们大清国才有机会攻破山海关。如果诸位将士忘记了这两个目标,那么我们潜入中原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先皇在宁远被炮火击伤而逝的深仇大恨,也将永远无法雪耻。”

  “喳!”众将领听后,认为唐美玲言之有理,纷纷躬身领命。

  鳌拜与龙潭虎二人,正欲退向后堂。

  唐美玲却突然厉声喝止:“站住,两位将军不必离开,洪四鼓并不认识你们。请站在两侧,保持威严。另外,将两侧的座椅全部撤去,不给洪四鼓他们任何坐下的机会。”

  鳌拜和龙潭虎两位将军急忙抱拳行礼,躬身应命:“喳!”

  大约半柱香的时间后,彭金石引领着洪四鼓、钟万强、赵剑清等一群武林人士进来。

  唐美玲仍旧端坐在案桌前,面若冰霜,见到这行人进来,她依旧端起茶杯,轻啜了一口茶。

  她已经无需再对钟万强等人行抱拳拱手之礼,时过境迁,她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座帅府的宏伟壮观,真是令人赞叹不已!”钟万强和其他人一同踏入其中,亲眼目睹了唐美玲的总兵府,这里一尘不染,四周装饰着各色锦缎,色彩斑斓,风格独特,颇具闺房之雅致。

  案桌一侧,檀香袅袅升起,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令人陶醉。

  唐美玲身后,两名侍女亭亭玉立,宛如两朵盛开的朵,为这宏伟的府邸增添了几分柔美。

  案桌两侧,鳌拜、龙潭虎、姚潮海、荀金翅以及其他魁梧的壮士肃立两旁,宛如一座座雕塑,威武不凡,极是虎猛。

  “唐总兵,李某特来致歉!”李自成亦混迹于人群之中,此时摘下伪装的假须,露出真面目,双手抱拳,恭敬地鞠躬至地,佯装在向唐美玲表达最深的歉意。

  鳌拜怒目而视,迈步向前,似乎对李自成的行为感到不满。

  然而,唐美玲轻挥玉手,示意他退下。

  “喳!”鳌拜应声而退,然而在愤怒中不慎暴露了真实身份。

  “唰!”钟万强、赵剑清、何必多、无真子等人皆震惊不已,这分明是清军的口令声,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鳌拜身上,并且,纷纷拔刀抽剑而出。

  龙潭虎、鳌拜、彭金石等人顿时感到紧张,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