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研究,芷嫀心中较为中意安怀县。
她依稀记得年幼时,生母陪嫁中就有一个小庄子在安怀县。临着漓江,背靠桃花坳,天天可以吃到最新鲜的河虾等物。后来大概是为了买现如今住的这栋宅子,变卖了京中原来三进小院和那个风景优美的小庄子。
在安怀县安定下来,享沐美景,受用美食,远离上京这些繁杂的浮尘俗事,一天一天过着平淡也悠闲富足的小日子。
芷嫀想着,心里升起一丝向往。
仿佛光是想,就接触到了童年时的那种纯粹快乐。
“就买在安怀县,贵一点没关系。”
六安愕然,“姑娘,那不如买在乡宁县,各方面来说乡宁县都是最经济实惠的,虽则没有安怀县好风景,不过同等级一亩地价格便宜一半……”
芷嫀面容含笑,语气却坚定,“乡宁县我不喜欢,那里靠近铜山,役多人杂,日间常有嘈杂声。”
安怀县多是达官显贵庄田,一年中偶尔会有主人入住。整体来说,小地主少,富农少,唯有佃户多,县中气氛十分宁和静谧。
而乡宁县不同,因为铜山开采的关系,县城甚至乡下村庄,都十分热闹繁荣,但是同样的,风气方面就不那么淳朴。
可按六安的欣赏角度来说,正是如此热闹才好。
但买地的是芷嫀,他最后就是笑,“是,我这几天就亲自去安怀县看一看,找当地的中人问一问。”
更精确的知道当地的地价,以及有没有芷嫀所要的大片土地。毕竟芷嫀买的不是一亩两亩,接壤成片的。可不是时时都能碰上。
三月十四日,是嫁娶的黄道吉日。
礼部定了这一日为郑秀兰如东宫的日子。
入宫前两日,郑秀兰遣了人请芷嫀过去。
只见内室摆放整齐的正三品太子良娣礼服华艳灼丽。桃红云锦缂丝大衫,宝冠耀目,霞帔生光。
璇珠正小心将金带置放在旁。
郑秀兰的面色。已经较之上回芷嫀见到的要好许多。人难免还是清瘦了些,下巴也尖了。眉目间多了一分以前所没有的沉凝和郁色。看着芷嫀的眸子深邃,更增一股女子飘忽难捕捉的味道。
她见到芷嫀,如玉一般的脸庞染上淡笑,“你还说再来看我,若我不叫人找你,是不是就不来了?”
芷嫀把视线从礼服移开,赞道:“好美的礼服。”不愧是正三品的服饰。而且从细节处可以看出,那桃红相较于普通市面上的红,更浓一些,乍一看,恍惚还以为是正红。
郑秀兰嘲讽的笑了笑,“再美如何,也不敢违制。”
芷嫀走到郑秀兰身边,只见榻上摆满了众多的物品,有珠宝头面首饰,精致玲珑的摆件。温润入水的刻石,甚至于绣工精美的荷包香囊绢帕。
“把这些东西散在外头做什么?”
郑秀兰眼神淡漠,轻笑道:“这些都是我旧日存的小东西,已经叫族中姐妹。并其他人挑拣过了,你也任一选几样。”
芷嫀惊讶的睁大眼,“为何送人,便是不能一下子全部带入东宫之中,也能先存放在家里。”
“我不喜欢了,以后也不想要。”
说着,她找出一只半个巴掌大,莹莹亮的透雕白玉观音出来,放在芷嫀手中,“这块玉观音不错,你喜欢么?”
芷嫀见她如此,知晓她是借由这些事发泄心中的苦闷,可送人东西总比绝食不肯吃饭强。
她默默收下。
太子娶妾毕竟不同于庶人纳妾,礼部按命亦是照着一定规矩来,尤其是太子用心,太后有命,郑秀兰这位太子良娣也算风风光光进驻太子东宫正殿侧方的玉琼阁。
郑秀兰入宫这夜,太子驾临玉琼阁,见到身着礼服,一身妩媚娇艳的郑秀兰,满意之至。郑秀兰再没有上回惊慌的落泪,而是柔柔的跪地迎接,“妾恭迎太子殿下。”
太子笑了,“免礼。”
是晚,玉琼阁春光大好。
第二日清早,郑秀兰面色酡红,娇娇柔柔的任璇珠、玲珑侍候着打扮妥当,前去拜见太子妃。
太子妃却不如上回所见的温柔和善,她端然静坐在宝座之上,眉目平静却含着威严。她坐在太子身边,轻声细语。
其下两边已经或坐或站了东宫有名位,没名位的太子妾室。大殿两侧则是手持长柄羽扇,拂尘等物的太监,十数个衣着亦是华美的高级宫女侍立周围,悄无一声。
只有太子与太子妃二人的谈话。
“晅儿昨日背诵王制,看他年纪虽幼,在太傅的教导下,入学不久,也能讲出几点圣人道理来……”
提到皇长孙,太子十分高兴,“晅儿沉稳,看得出来,能静读书,深思索,不同常人。”
说话间,宫人禀告:“郑良娣觐见。”
太子眉目顿时柔和下来。
太子妃看到了,目光一沉,低声道:“宣。”
宫人引着郑秀兰入殿,她恭恭敬敬在锦绣蒲团上跪了行礼,“臣妾躬请太子、太子妃殿下圣安。”
她没有仗着自己的良娣身份、景川侯嫡女身份、太子妃表妹身份,而仿佛就是普通的太子东宫嫔妾一般行礼,太子妃满意了,面上露出微微的笑意,“赏。”
就有侍立的公公喊,“太子妃娘娘赏郑良娣绿玉如意一对,南海珠钗一只,银红软烟罗两匹,松绿缂丝云锦两匹……”
太子赞赏的看了太子妃一眼,其下的孺子等人纷纷眼热。
低垂着头的郑秀兰目光微暗,袖下的手握成拳。
这就是太子妃给的第一个下马威。
她在提醒她,她如今是良娣也是妾,只有妾,得了临幸才会有赏赐。
太子妃要她日后入主东宫,但是在她没死之前,她会不遗余力用这种“宠爱”方式提醒她,她的身份。打压她,让她以后就算成为新太子妃,也会心存固有的低人一等之想,不敢觊觎进而动如今的皇长孙。
郑秀兰拜见过皇太子夫妇,被宫人引着坐到左边空余的首位之上,余者位分较低的嫔妾上来与她行礼问安。
太子妃笑道:“还有一位陈良娣,她身子不便,郑良娣今日见不到了。”
郑秀兰低头,温温柔柔的笑着。
早膳,太子遣散了众多嫔妾,只留了郑秀兰侍候。
就在大殿西侧一座花厅,太子和太子妃落座,郑秀兰站在太子妃身后侍候杯盏。
饭毕,又移坐南厅,太子与太子妃召来皇太孙说话,而后又闲话几句。
“北国使团已经进入宣安城,不日即将来京。其中主使是韩国公,副使卫国公府曹善存,十多年了打打停停,此次已经是第三次提出和谈,但还是头一回真正派出使团……”
太子妃眉宇间满是疲倦,却强撑着温柔微笑,答道:“殿下主持此次和谈成功,必定可以载入史书。”
太子看起来很欢悦,“只望两国止战,社稷太平,我大晋百姓过上安泰日子。”
太子妃笑着,正要附和,忽而脸色一变,有如金纸,额头上沁出细密冷汗。
太子还未发现,笑着道:“北国使团人众,只怕提督四海馆无法容纳如此多的人,倒要跟安南王世子借一借西春园了……”
听到安南王世子的名字,郑秀兰身体不由一顿。她微微撇头,发觉太子妃不对,忙上来查看,惊慌的问:“娘娘,你怎么了?”
她一问,后头稍远些的女官、宫女都围过来了,其中一个女官注意到太子妃裙子上的痕迹,吓得大喊:“娘娘不好,快传御医。”
太子惊愕,“娥风,你怎么了?”
惊急之下,太子叫了太子妃的闺名。
但是太子妃已经闭着眼,牙关紧咬,痛晕过去。
一人跪地,叩头道:“太子殿下,娘娘此病有些污秽,只怕冲撞了您,还请您避让他殿。”
太子有些了悟,面上微微带着焦急。
郑秀兰这时候走出,曲膝道:“殿下,这里有妾看顾,请您移驾他处。”
太子看了郑秀兰一眼,略一沉吟,道:“有劳你了。”言罢,才走出厅中。
其他宫婢将太子一走,赶紧的抬走榻上的小几,将太子妃放平,又有宫女化开一碗药,急急端来叫太子妃服用。
郑秀兰插不上手,只能远远站在一旁看着。
两刻钟不到,稳婆到了,三位女医到了,在东宫待命的两位御医也赶来了。两位御医隔着纱幕分别为太子妃诊脉,又问女官太子妃状况,最后互相商议了一刻,面色极沉重的道:“必须施针,否则药石不起大用。”
他们自然无法为太子妃施针,众人看向三个女医。
女医们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个面色镇定,一个瞳孔一缩低下头去,另一个悄悄后退半步。
时间紧急,其中一名御医急道:“针灸之术,应当是你们拿手的,我来喊穴,你们任一选一位手最稳的施针。”
三女医最后选出了那最镇定的,走入纱幕之后。
郑秀兰的心提了起来……不会她一入宫,太子妃便去世……她此时完全不希望太子妃有事,否则,就怕有些小人拿她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