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必隆刀是真断了。
当初砍崩三个豁口中最严重的那个在某天深夜因为年纪太大原因自裂了。
毕竟,一百多年的老物件。
问,赵副都统为啥不把遏必隆刀修一修?
答,不能修。
因为,修好了得上交。
根据相关规定,遏必隆刀的使命已经完成,持有者必须尽快上交。
赵安没有霸着遏必隆刀不放的念头,所以去年就如实上报朝廷此刀已废。
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相关机构要求他将刀上交。
可能是觉得刀都废了还交了干嘛,又可能是负责军机处的和珅没将此事告知老太爷,又或许是想让赵安把刀修好再上交。
但赵安出于某种目的不肯修,结果就是这把废了的宝刀依旧在赵安手中。
拿出来砍人是不行了,但吓唬人却是可以的。
会开完了,会议的相关内容却是要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的。
还不能别人去,得赵安自个去。
下午,赵安就去了和珅府邸,结果和珅不在家,去军机处当值了。
元宵已过,各大衙门都已解印开始正常工作。
长达半个月的假期导致大量公文奏折积压,军机处忙的团团转,各大衙门的部堂们同样也是忙的连水都顾不得喝。
赵安见到和珅时,和珅正在处理广东粤海关监督常福的一道公文。
关于今年十三行牌照续签的事。
十三行是广东十三家获得内务府许可专门从事西洋贸易的商行,其营业牌照三年一审一签,只有审签过后才能成为指定“洋商”。
牌照归内务府审批,总管内务府大臣就是和珅。
用公司管理办法形容和珅与十三行关系的话,那和珅就是董事长,十三行则是十三家分公司经理。
十三行每年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数千万两白银,仅茶叶一项去年出口就高达一千余万两,以一两收十两卖计,光茶叶一项十三行的利润就高达千万两!
出口之巨便使得广东粤海关每年正税高达百万两左右,名符其实的大清第一关。
实际除正税外,十三行每年还须向包括董事长和珅在内的各级官员“分红”数百万两,如行商潘振辰上次在续签牌照时就一次性向和珅送了五十万两白银。
前年行商伍秉鉴为了平息一场官司向朝廷捐献八十万两,其中大部流向和珅。
任何人想成为新的行商,或是想拿到更好的贸易份额,都必须打点和珅。
和珅也不单单是收取这些行商的孝敬,也在各家入股,每年光是西洋贸易这一块就能给和珅带来千万两白银的财富。
贪污受贿所得同和珅在贸易上的收入相比,不值一提。
其案发后被查抄收没的所谓产业铺子不是普通人以为的铺子,而是一家家世界五百强规模的大型集团企业。
做生意这块,如今的大清朝还没人能与和珅相提并论。
“奴才请中堂安!”
赵安进门一丝不苟行礼。
“行了,这儿没外人,坐下说话。”
放下常福的公文,和珅目光在赵安脸上扫过,带着几分玩味道:“你响午在镶黄旗衙门可是唱了一出好戏啊?动静闹得不小,不少人来问我,这赵有禄莫非是要学海刚峰不成?但求旗纛凛如雪,何惜顶戴染尘灰?嘿,世人都说我和珅贪,没想我手下倒出了个青天大老爷,你说我是该高兴呢,还是该头疼呢?”
“中堂就莫要打趣奴才了,”
赵安在下首坐了半个屁股,苦笑一声,“中堂当是知晓的,奴才也是被逼无奈,哈丰阿、明山那几个仗着根脚硬,根本不把奴才放在眼里,若不用雷霆手段立威,这清查旗务的差事一步也推行不下去。”
说完,将穆克顿的供状呈上。
和珅接过看了几眼便放了下来,有些好奇问道:“你这又是议罪银,又是检讨书的,唱的是哪一出?”
“中堂,镶黄旗乃天子亲旗,盘根错节,若真严格清查,奴才以为佐领以上官员大部都要严惩,且不说能否做到,即便做到了必然朝野震动,皇上那边恐怕会觉得奴才过于酷烈,做事不留余地.”
赵安很认真解释自己的意图,因为必须得到和珅无条件支持才行。
“.奴才思来想去,不如分化瓦解,拉一批,打一批。明山那几个罪证确凿的正好拿来祭旗,既立了威也堵了众人的嘴。
至于其他人.让他们出点血,写份检讨,既是小惩大诫,也是给他们一个台阶,显得中堂仁义。
议罪银同检讨书乃是他们思想悔悟的明证,届时统一呈送御前更能显出中堂主持旗务、教化有方的功绩。”
和珅静静听着,对赵安这做法很是认同。
用几个无关紧要的倒霉蛋换来立威和清除异己的空间,用看似温和的议罪银和检讨书实际控制旗下这帮军官,同时还能给老太爷送去实实在在的银子,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这赵有禄毒归毒,办事这一块确是挑不出半点毛病。
“就按你说的办,这议罪银和检讨书要当成重点来抓,有什么难处,或是哪个不开眼的还敢炸刺,直接来回我。”
有了和珅这句斩钉截铁的支持,赵安心头大定,回到都统衙门立刻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
首先,命人在衙门的俸饷房旁边专门辟出一间小室,挂上“议罪银缴纳处”木牌。
相当于便民窗口的意思。
为避嫌,赵安自己不经手一分一毫银钱,将具体收款事宜全权交给了本旗“中立派”范参领。
同时,又颁发“检讨书”的写作规范,要求“认识深刻、触及灵魂、反思过往、展望未来”,不得少于八百,且必须亲笔手书不得代笔。
限令三天,过期不候。
然而三天期限到后,结果却让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赵安有点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议罪银的缴纳情况从人数上看似乎不错,在京的67名佐领以上军官除了那五个已经被抓的倒霉蛋,其余62人一个不落全都交了。
只范参领呈上来的账目清单却让赵安气笑了。
官职最高的两位参领布彦达赉和郎图各自缴纳二十两白银,下面的佐领们有缴十五两的,有缴十两的,还有缴五两的。
最离谱的一位竟然只缴了四百文铜钱!
几串铜钱摆在堆满碎银的银盘里格外刺眼。
什么意思?
是当赵副都统是要饭花子,还是当和中堂与老太爷是穷要饭的?
这点钱,你们糊弄鬼呢!
议罪银前年成为定制,但不是强制,从推广到现在主要针对的是外官。
八旗内部除了在外兼差的,几乎不缴纳议罪银。
且议罪银并没有明确下限,也没有明确上限,全凭当事官员主观发挥。
那么,人家交几百文主动议罪也并无不妥。
这就是钻了政策漏洞,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搞的赵安有火难发。
因为,他没法拿着大喇叭把这帮人叫来逼他们高额罚款。
事情闹大了,是不是你赵副都统借着老太爷名义对属员盘剥勒索?
正面走不通,那就走后面。
都统衙门办公室的笔帖式秘书们很快就开始忙碌起来,忙什么?
忙着将副都统大人批示过的检讨书打回当事人手中。
无论这些人的检讨书写得多么声情并茂,痛心疾首,悔不当初什么的,到了赵安这里总能挑出毛病。
“这篇,避重就轻!只谈生活作风小酌两杯,对旗务废弛、兵丁困苦只字不提,这是认真悔过的态度?打回去重写!”
“这篇,认识流于表面,空话套话连篇,没有触及灵魂深处对皇恩的辜负,重写!”
“这篇.嗯,字迹潦草,态度不端,可见心中毫无悔过之意,打回去!”
“嗯?这篇写得还行,有突出,有重点,还有一二三四.但为什么只写了七百九十八个字?本官要求至少八百字,差两个字就是态度问题,重写!”
“这篇都是奴才罪该万死、奴才愚昧无知之类的空话、套话,缺乏具体事例支撑,打回去让他倒是说说具体在哪年哪月哪日于哪项旗务上懈怠了?收了谁几两银子的好处?克扣了兵丁几石米粮?打回去补充全了,要时间、地点、人物、金额,一样都不能少!”
“嗳,这一篇嘛,内容尚可。”
帮着安哥审阅检讨书的杨小栓凑近看了看,点头道:“是写的不错,有一千多字呢,看来这位是用了心的。”
“用心是用心,但这罪该万死四个字重复出现十八次,属于灌水凑,态度极其不端,打回去!”
一时间,镶黄旗满洲的军官们被没完没了打回的“检讨书”折磨得欲仙欲死。
衙门里负责传递文书的小吏们也是累的跑断腿,有的更是一天得往一位佐领家跑三四趟!
军官们文化水平能有多高?
为了争取尽快通过检讨换来“靴子”平安落地,家里识字的统统上阵,绞尽脑汁琢磨如何把检讨书写得更加深刻,可递上去打回,再写再递再打回 到底哪里写的不够好,不够深刻?
请: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