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227、出发与勃朗特三姐妹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应该形成一种风气,把没有自立能力的人而陷于贫困看作是一种耻辱,尽管这对个人来说似乎很残酷。对于促进全人类的幸福来说,这种刺激似乎是绝对必需的.

  如果某些人根本没可能自立,根本不可能养家糊口,只因可以指望得到教区的施舍,便结婚成家,那这些人就是受了不正当的诱惑,不仅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幸,生活不能自立,而且还会不知不觉地损害同阶级的所有其他成员。

  一个不能养家糊口而结婚的劳教者,在某些方面可说是他所有劳动伙伴的敌人。

  ——马尔萨斯(注: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以此为思想基础)

  由于米哈伊尔想在圣诞节也就是12月25日出版一本圣诞图书,因此到了十一月底的时候,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继续耽误下去了。

  于是在处理了一下戏剧、裁缝店和来拜访他的客人之类的事情后,米哈伊尔便开始收拾去往伦敦的行李。

  值得一提的是,在戏剧这一块,《茶花女》依旧在巴黎一场又一场的上演,并且接下来很有可能走出巴黎,去往更多更远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玛格丽特似乎已经忘却了以前的生活,而是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一场又一场演出当中去,与此同时,她无疑也是成了巴黎戏剧界近来最耀眼的新人,不少剧院已经向她发起了邀约,邀请她担任其它一些戏剧的女主角。

  她的人生已然来到了新的阶段。

  而在拜访客人这一块,米哈伊尔最近又抽时间去跟正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上学的巴斯德聊了聊,除却一些日常生活上的琐事以外,米哈伊尔当然也是顺嘴提了一些听上去实在是不可思议的“狂想”。

  尽管米哈伊尔这个文科生在科学这一块只限于义务教育的水平,但巴斯德在进行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时,还是难掩震惊地对米哈伊尔说道:

  “米哈伊尔先生,您更应该投身于科学领域的,您好像直接透过表象看到了本质一样!您不当一个科学家实在是科学领域的损失!”

  米哈伊尔:“.”

吹牛逼呢,我要是真出手那就真要露馅了  因此米哈伊尔只能是谦虚地摆了摆手道:“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我在这方面只有一点简单的猜想,而且我写点东西你做研究,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为人民服务我不会忘记您的这句话的。”

  巴斯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的同时,还是坚持着他最开始的想法:“但我还是坚持我刚才的看法.”

  米哈伊尔:“?”

  要是我之后结识的科学家都像你这么想可怎么办?

  那说不定后世还会出现一个被热烈讨论的问题:“如果米哈伊尔投身于科学领域会发生什么?”

  稍稍幻想了这么一下后,米哈伊尔还是摇了摇头,接着便又跟巴斯德聊了很多东西。

  而除此之外,在巴黎的文化界,由于米哈伊尔并未隐瞒自己即将前往英国的消息,因此即便巴黎的文化界这段时间没少声讨米哈伊尔,但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无论是巴黎文化界的新人还是老人都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要走了  要是他在巴黎继续这么发展下去那还得了?

  看看他前段时间都做了什么吧!简直就是想打破巴黎文化界的秩序!

  也正是在得知米哈伊尔将在英国待上很长一段时间,巴黎文化界的很多人对待米哈伊尔的态度都变得温和了一些,毕竟只要米哈伊尔不是下定决心要跟现有的文学风尚作对,那么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谈的。

  而与此同时,米哈伊尔并未隐藏自己想要用英语在英国写上一批作品的想法。

  当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巴黎文坛先是震惊和躁动,但很快就有了一些这样的声音:

  “他写法语作品都能写的这么好,那么用英语写又算得了什么?”

  “话虽如此,但又用一门新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他真的能够写好吗?而且俄国人向来都有学法语的传统,法语水平高深并不奇怪,但俄国人什么时候又对英语感兴趣了?”

  “用英语这种劣等语言是创作不出好作品的!”

  “那你希望他留在巴黎继续进行创作?”

  “.还是让他走吧!要是让他再待上一阵子,他说不定真要爬到更多人的头上去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米哈伊尔的成功确实让巴黎文化界的不少人感到难堪,毕竟法国作为欧洲世界的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欧洲的艺术、时尚和思想之都,并且自带一种“权威性”和“先进性”,代表着最新的潮流。

结果事到如今却是一个俄国人想在巴黎掀起新的艺术潮流了  这样的人最好还是有多远就走多远。

  而在这些声音中,巴尔扎克的视角显得颇为特殊,差不多就是在米哈伊尔跟巴尔扎克的一次会面中,巴尔扎克在得知这件事情后便有些嫉妒地说道:

  “米哈伊尔,这样的话你岂不是能跟伦敦本地的出版商签上合同?要是你写的英语卖的也不错,那你岂不是能收到两个国家的稿费?你在俄国赚钱还不满足,还要来法国赚钱,现在又要去英国赚钱了!”

  对于这种话,米哈伊尔只能是摊了摊手,然后安慰巴尔扎克老师道:“我在英国不一定能够成功,只是一次尝试吧,说不定要不了多久就不得不离开了。”

  巴尔扎克:“.”

你最好是  尽管巴尔扎克并不看好米哈伊尔的英国之旅,但他还是决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关注一下米哈伊尔在英国的消息。

  虽然他现在对米哈伊尔这个年轻人的观感还不错,但说句老实话,比起米哈伊尔的成功,还是米哈伊尔的失败更能让巴尔扎克感到心里暖暖的.

  而且比起写,还是跟我合伙一起做生意才更容易发财!

  就这样,随着各种事情的发生以及时间的流逝,没过多久,时间便来到了米哈伊尔将要前往英国的这一天。

  米哈伊尔在巴黎正式的第一站是老裁缝奥利维尔的裁缝店,而在米哈伊尔离开巴黎的这一天,他同样来到了老裁缝奥利维尔这里,只不过地址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地址。

  而对奥利维尔来说,这段时间的生活简直就跟做梦一样,先是接二连三地接了好几个报酬丰厚的订单,紧接着便是那位频频在报纸上出现的米哈伊尔先生邀请他来一家新的裁缝店工作,工资对于奥利维尔来说更是极为丰厚。

  在权衡了一番利弊后,奥利维尔最终选择相信那位温和而有力量的先生,而这一次的话,他显而易见的赌对了,那位先生让他帮忙制作的奇怪衣服竟然真的越来越有市场,而且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人似乎都有购买的意向。

贵族们为了时髦,商人们为了体面和舒适,一些稀奇古怪的艺术家们则是为了表明他们对那位米哈伊尔先生的拥护  当然,为了应对不同的人群,材质和价格肯定还是要有区分的。

  对于奥利维尔来说,最大的改变无疑还是经济上的变化,可以说,他此前的一切损失几乎都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挣回了大半,原本随时可能会破碎的家庭一下子就迎来了光明的未来。

  因此当米哈伊尔重新拜托奥利维尔制作一套有点古怪的衣服后,奥利维尔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而今天便是米哈伊尔验收的时间。

  在看到米哈伊尔满意地点了点头后,奥利维尔无疑是松了一口气,而米哈伊尔在将这身衣服放到旅行箱后,也是笑着对奥利维尔说道:

  “接下来我应该会在英国待上一段时间,店里面的很多事情都要麻烦您了。”

  “这是我应该做的。”

  奥利维尔连忙点了点头的同时,也是好心提醒道:“对了米哈伊尔先生,如果您的这身衣服是要在英国穿的话,或许还是有些单薄了,我建议您在里面加一些衣服或者是穿别的衣服。”

  “感谢您的提醒。”

  随着冬天的临近,米哈伊尔当然已经感受到了气温的变化,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在英国顺便cos一把的想法。

  而在将这些东西收拾完毕后,很快,米哈伊尔同自己的妹妹和妈妈以及其他一些朋友告别,紧接着他便带上自己的东西坐上了马车。

  随着马车越走越远,当米哈伊尔重新回头看向巴黎的时候,巴黎已经成了一颗遥远的星辰,而在米哈伊尔的前方,则是一个号称“日不落”的帝国。

  当米哈伊尔因为一些思绪陷入沉思的时候,在遥远的另一处,英国的一位出版商艾略特正既焦躁又兴奋的为一些事情做着准备。

  兴奋的地方在于他即将出版一位已经在法国有了很大的名声的年轻作家的作品,焦躁的地方在于对方的新作品竟然是用英语写成,而并非是将他那些卖的很好的作品给翻译过来。

  放弃自己原本的优势而是写一些全新的东西,这位年轻作家难道是想在英国尝尝失败的滋味吗?

  至于他想出版像狄更斯先生那样的圣诞图书就更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选择,难不成他以为他已经能跟狄更斯先生相提并论?而有了狄更斯先生的圣诞图书,公众又为何要再购买他的作品?

  尽管疑惑的地方有太多太多,但这位作家毕竟已经成名,就算是在英国也有了一定的名声,再加上有着不小的噱头,所以艾略特觉得总得来说这是一桩还不错的买卖,无非就是没法赚的那么多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同样令艾略特感到疑惑,只因这位年轻作家前段时间写了一封信过来,然后在信里面询问他是否收到过三位有着血缘关系的诗人的投稿。

  面对这个颇为古怪的问题,艾略特想了好一阵才终于想到了他最近收到的《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诗集》。

  在有些犹豫地给出了这个答复后,对方便又重新写信过来,并在信中用了不少的篇幅来称赞这三位毫无名气的诗人的诗。

  艾略特:“?”

  这三个无名小卒为何会引起这位已经成名的年轻人的关注?

  莫非他们其实认识?

  他写这封信的意思是让我关照一下他们?

  认真琢磨了一阵子后,艾略特觉得自己应该是发现了真相。

  而这部诗集的话他本来就觉得还不错,但由于这三位诗人实在是没有一点名气,因此艾略特最近也正在同意出版和不同意出版之间犹豫,亦或者就是让这三人自费出版,这样出版商也不用承担太多的风险。

  但米哈伊尔这封信一来,艾略特便觉得应该给这位年轻的作家一个面子,因此就在前几天,他便已经将自己的答复寄给了那三位诗人。

  于是同样就在这一天,夏洛蒂·勃朗特收到了一封回信。

  由于这阵子已经失败了太多次,因此夏洛蒂·勃朗特对于这封回信同样不抱什么希望,可当她拆开信稍稍看了一下之后,她就直接呆在了原地。

  等到她终于回过神的时候,她已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紧接着她便匆匆忙忙地喊起了她的妹妹们:“安妮,艾米莉!你们快来看出版商的回信!”

  是的,这一寄给出版商们的诗集是由她们三姐妹共同完成的。

  简单来说的话,就在前段时间,夏洛蒂无意间看到了自己妹妹艾米莉的诗歌,觉得实在是写的好极了,再加上她的另一个妹妹安妮写的也还不错,夏洛蒂便想到她们三姐妹可以合出一本诗集。

  但由于社会对女性有着很大的偏见,所以她便用了三个男性假名寄了过去。

  而在此时此刻,当夏洛蒂将自己的妹妹们喊了出来并给她们看了这封信后,她们三人的脸上便都出现了激动的红晕,就连平日里看上去内向和冷漠的艾米莉·勃朗特都是如此。

  不过很快,她们三个人便都不由自主地看向了信的末尾:

  “请代我向米哈伊尔先生问好。”

  然后颇为疑惑地一起开口道:“米哈伊尔先生是谁?”

  请:wap.xshuquge.net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