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一次的热点,是个糟糕的消息。
九月末的时候,在直沽出现了痘疮的零星案例。
痘疮就是天花了,这一次直沽方面反应迅速,立刻将发病的病人集中隔离。
在李时珍验证了苏泽的微虫致病说后,大明的医生对天花也有了新的猜测。
天花也是通过“微虫”传播的,但是天花可能要比血吸虫病的传播更恐怖,也许通过人和人的接触就能传播了。
为此,太医令李时珍也制定了直沽防疫的规范,要求将痘疮的患者集中起来,一旦患者去世要连同随身衣物和遗体一起火烧,患者使用的工具也不能继续再用。
可明白如何传播,并不代表就能控制天花。
但是天花的传播速度太快,而直沽又是一个人员流动性非常强的城市,天花的病症很快蔓延开,大有向着京师传播的迹象。
这自然引起了京师的恐慌。
嘉靖二十三年,华北地区就爆发过天花疫情。
那一次的疫情就连紫禁城内都出现了病例,嘉靖皇帝搬去西苑,避疫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而这一次,朝野上下更加忧心。
因为皇太子年幼,天花对于幼童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嘉靖二十三年幼童患病致死率有七成之高!
皇帝病重,太子又年幼,万一有个什么闪失。
这一次内阁迅速团结起来,先是内阁首辅高拱带头上书,请求暂时切断直沽的陆运。
而漕船需要在河上停留三日,没有症状才能入京师。
内阁次辅张居正又上奏,请求户部拨款,专门用于京师防疫和直沽治疫。
皇帝自然照准。
司礼监也请奏,停止太监和宫女出宫休假的制度,禁止太监宫女随意出入宫,红盔将军和禁卫军也留宿宫内值戍,避免将痘疮带入紫禁城内。
皇帝自然也是照准。
整个京师都笼罩在了痘疮的阴影中,不少勋贵外戚都躲到了城外的田庄避疫。
就在这个时候,太医令李时珍再次上书,进献“牛痘法”!
按照李时珍的说法,他在也应天府的时候就研究过,凡是得过一次种痘的病人,就不会再次患病。
南直隶的很多地方,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会让得过种痘的人组成护队,专门照料那些患病的人。
李时珍由此得到了启发,他首先研究了人法,也就是让健壮的人,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主动感染天花,然后精心照料让病人康复,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
一开始的时候,李时珍让人穿患者的衣服,或者直接接触患者,然后他又发现可以用痘疮结疤之后的粉末来让人感染天花。
这种主动让一部分人感染获得抵抗力的方法,死亡率比直接感染要低很多,李时珍也在应天地区推广过。
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免疫系统也不同,还是会有死亡的病例。
感染天花不一定死,为了获得抵抗力主动感染天花却死了,这实在是有些地狱笑话,这种方法很快还是被搁置了。
更重要是,天花杀伤的主要还是未成年人,而人法未成年人的死亡率依然很高,自然缺乏推广价值。
李时珍在南直隶的时候,也向苏泽写信请教过这个问题,询问改进人法的办法。
苏泽当时就惊讶于李时珍对于天花的研究,他差一步就要发现牛痘法了。
看来实证化的医学思想,让李时珍的医术突飞猛进。
原时空最早的天花疫苗,就是李时珍这种人法。
就是用病人的天花病毒来主动感染健康人,让他们获得免疫力。
不过这个办法很快就被淘汰,因为医生发现了更好的办法,牛痘法。
就是用牛因为天花病毒感染而发的“牛痘”,来主动感染健康人,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
牛痘只会让人感觉到轻微不适,很少会有致死反应。
在发明了牛痘法之后,人法立刻就被淘汰。
但是苏泽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牛痘。
苏泽用记忆香囊回忆有关牛痘的知识,最后给李时珍写了信。
信中,苏泽倒是没有直接提牛痘的事情,而是向李时珍提出了一个医学上的问题。
很多疾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症状,那如何确诊病人的疾病呢?
中医其实很早就在总结病症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各种致病假说。
中医主要是通过把脉来进行诊断的,所以这类书籍一般被称之为“脉学”。
而李时珍在嘉靖年间,就写出了《濒湖脉学》,这是李时珍总结历代脉学的集大成之作。
治病最难的其实是诊断。
所谓对症下药,知道是什么疾病,查看医书就能知道治疗方法。
但是各种病症的症状都不一样,就是苏泽穿越前的时空,诊断学依然是医学里最难的学科之一。
经过苏泽的提醒,李时珍开始归纳病症,研究诊断学,然后根据这些研究进行归类,重新修订《濒湖脉学》。
如果有一种病,症状要比天花轻,那它是不是天花呢?
李时珍也被苏泽这个问题迷住了。
就在这个时候,李时珍被召入京师给皇帝看病。
担任太医令之后,李时珍有了官方身份,他请求内阁下令,京畿地区要将疑难病症也上报给太医院。
偶然间,李时珍发现了几例奇怪的病症。
这个病症的症状像是天花,发病过程也像是天花,但是远不如天花猛烈。
患病的一家和邻居都安全的活下来,也都没有后遗症。
李时珍赶往这家,发现这家人经营了一个奶场。
奶场是最新的行业。
苏泽在《乐府新报》写文章,说明鸡蛋和牛奶能强壮身体后,先是水师学堂自建养牛场,给水师学员提供牛奶。
紧接着武监也跟进,武监和武监预科也开始提供牛奶。
而京师一些富贵人家,也开始给孩子订奶。
于是城外就出现了专门养殖奶牛的农户。
李时珍想到了苏泽的问题,于是又开始细心观察,询问这几个病人的患病经过。
最后他发现了,奶牛场中有奶牛也得病了。
奶牛身上也出现了天花的痘疮,而这户人家就是在工作的时候患病的。
李时珍非常激动,他亲自采集了奶牛的疮。
李时珍通过飞鸽传书,将自己这个发现告诉苏泽。
苏泽更是惊喜,没想到李时珍这么快就发现牛痘了!
苏泽鼓励李时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是也对让李时珍注意安全,最好在城外设置地方,让弟子进行研究。
李时珍明白苏泽的意思,他身为太医令,现在当务之急是皇帝的身体,于是听从苏泽的意见,让自己在金陵医学院的弟子负责牛痘研究。
就在这个时候,直沽的天花爆发了。
在这个时候,李时珍自然顾不得其他,决定上书献出“牛痘法”。
这件事自然引起了朝廷新一轮的讨论。
牛痘法到底有没有用,朝廷大佬也不清楚。
直沽的疫病来势汹汹,发病的案例距离京师是越来越近。
李时珍对于牛痘法是否有效,其实也没有底。
研究牛痘法的时间太短了,也没有足够的案例,在李时珍看来,还不如人法靠谱。
但是李时珍和苏泽通信的时候,苏泽则鼓励李时珍在这个时候提出“牛法”。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在别的时候推广牛痘法阻力很大,在直沽痘疮传播的时候,推广的阻力反而是最小的。
如果牛痘法真能阻断痘疮传播,那日后牛痘法的普及工作就好办了,这场疫情就能成为牛痘法的试金石。
李时珍被苏泽鼓励后,于是上书进献了牛痘法。
因为天花疫情,朝廷严令官员要留在官署衙门办公,办公完毕也要归家。
那些有职权出入宫闱的重臣,更是要每日上报行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地区。
这对于沈一贯来说,就是史诗级的削弱。
苏泽好几天没听到沈一贯的声音,他也回到了通政司内坐衙。
不过今天苏泽拿着一份奏疏,交给了负责传递奏疏的经历官徐叔礼。
徐叔礼见到苏泽的奏疏,心中也是咯噔了一下,但是看到奏疏的名字:
《请设保生医局推广牛痘法疏》
看着这个奏疏的题目,徐叔礼倒是松了口气。
原来是牛痘法的事情啊。
都说苏泽和李时珍惺惺相惜,两人在医术上多有交流,看来这个传言是真的。
徐叔礼也很奇怪,苏泽难道真的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为什么他什么东西都懂,就连医术都能和当世的大家李时珍交流?
看完这个奏疏的标题,徐叔礼基本上也知道了奏疏的内容,不就是保生医局吗?
保生医局是宋代就有的设置,和养济院一样,算是国家的福利机构。
保生医局是官办医局,医局中有官府雇佣的大夫坐诊,负责一个地区的医疗工作。
但是这套制度宋代能搞,大明因为财政紧张就搞不了了。
明太祖朱元璋弄了一个简单的版本,叫做惠民药局。
药局负责兜售一些平价的药物,普通百姓遇到头疼脑热之类的常见病,也可以去惠民药局抓方治病。
不过疑难杂症就别想了,所以只能算是一个简化版本的医疗福利机构。
苏泽提议设立保生医局,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苏泽也支持牛痘法,看来这个牛痘法是真的可行。
“这份奏疏,还请徐经历亲自送到李通政使手里。”
徐叔礼立刻说道:
“苏大人请放心,卑职这就送去。”
通政使李一元最近心情不错。
因为直沽疫情的缘由,六部九卿衙门都严令下属官员,无事不要上奏。
因此通政司少了很多的奏疏,难得清闲了下来。
今天通政使李一元起了书法的兴致,让手下铺上了宣纸,写下了“今日无事”四个大字。
李一元越看越是喜欢,今日他超常发挥,这幅字是他最近写的最满意的了。
就在李一元刚刚放下笔,就见到经历官徐叔礼走了进来。
李一元心中咯噔了一下。
通政司内已经传开了,只要自己这位通政使喊今日无事,那通政司就会忙碌很久。
当徐叔礼递上苏泽的奏疏的时候,李一元更是心跳加速。
等到通政使李一元看到奏疏,刚开始的反应和徐叔礼都是一样的。
在京师设立保生医局,试行牛痘法来抵抗天花。
看到这里,李一元脸上露出笑容,保生医局和牛痘法应该不会遭到什么反对声,看来是自己风声鹤唳了。
但是看到后面的内容,李一元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原来苏泽在奏疏的最后一段,说明如今疫病威胁,所以请求朝廷将七品以下官员任免,以及六部九卿衙门的日常庶务,直接留在内阁处理。
李一元的手颤抖了一下,揉了揉眼睛,确定苏泽所写的内容,一下子瘫软在太师椅里。
徐叔礼连忙上前,将李一元拉起来,他疑惑的说道:
“苏通议不就是提议成立保生医局吗?”
李一元看了一眼自己这个没用的下属,也懒得和他废话,直接让徐叔礼离开公房。
这哪里是要成立保生医局!苏泽明明是想要借此提升阁权!
苏泽好大的胆子!
大明内阁的权力忽大忽小,有时候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实,有时候有宰相之实却无宰相之名。
这也让每一次皇权更迭,每一次阁臣变化,都会对大明的政策延续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根源上就是因为内阁这个部门名不正言不顺。
大明没有任何一份文件上,明确过内阁的职权,也没有明确过内阁阁老百官之长的身份。
内阁权力的大小,纯粹和阁臣能力,皇帝对内阁信任等因素挂钩。
但是现在苏泽利用天花疫情,请求将“七品以下官员任免,以及六部九卿衙门的日常庶务”,这些事务归于内阁!
这虽然只是一小步,但是代表内阁相权复苏的一大步。
是故意还是不小心?
李一元摇头,别人是不小心,苏泽一定是故意的!
这样一来,必然引发朝野争议。
自己的清闲日子又要泡汤了!
想到这里,李一元连忙将眼前的“今日无事”撕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