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竞争模式已经开启了。”
有一说一,两家手机厂商同时进入到汽车行业,那是真的能整活儿,这大半年汽车圈子的热度始终高居不下,跟这两家企业不无关系。
回看过往,哪怕是在2023年,汽车圈子虽然比较热闹,但是与今年比起来,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热度是高了,但问题也多了。
这大半年以来,檀锦程也算是开了眼了,他是知道这两家威力的,毕竟他也是收购过魅族的,多多少少也算是了解一些两家的风格。
但是,真到了汽车圈子,那真的是开了眼了,千亿营销真不是盖的。
“目前来说,汽车行业应该不会再有大集团进入了,在市场渗透率上升至50以上,市场格局基本已经定了,今后只会一家又一家的企业被淘汰,如果不进行调整,尉来未必不会被淘汰。”
市场渗透率高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儿,渗透率高就意味着市场饱和,从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今后大家要要抢的就不是新增用户了,而是对手手里的订单。
市场已经刺刀见红了。
“是啊,堆参数的时代也结束了,今后就只能从品牌力上做文章了。”
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一定瓶颈期,所有先进的零部件都能在市场上买到,跟手机品牌一样,你能上最先进的处理器,我也能上,区别就是看愿意不愿意。
同样的配置参数,买哪家的产品,就要看品牌力了,而品牌力的表现,并不是单纯的信任某个品牌,而是包括售后服务等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汽车这种大件产品,哪怕你的品牌再强,但用户给予的信任永远只会有一次,即使是如同那两家科技企业一样有着大量的忠诚粉丝。
都是普通人,可能会因为一次冲动消费,但没有人会第二次拿出几十万做第二次试验。
而最为关键的是,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不再会被各式各样的营销术语给忽悠到了;老实说,用户变得理性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儿,就如那句傻子是社会资源一样。
但市场就是如此,企业要做的不仅仅只是适应,更需要迎合。
当前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无数消费者每天都在接收着各式各样的信息,信息多了网民或多或少也有些疲惫了,而套路其实就那么多,用得多了也就不灵了。
SU7从八月份召回之后,负面新闻自然也就多了起来,不过雷布斯很好的用SU7Ultra原型车的亮相以及故事性很强的演讲给压制下去了。
“这玩意儿好像是很强的,不过我们也有啊;哎,还是不会宣传啊,比不过雷总啊。”
檀锦程没看到过SU7Ultra的原型车,这款号称要去跑纽北的车型,三电机四驱,1548马力,零百1.98秒,不过他没有见过原型车,也不好评价。
从六月份选择科普配置,以及推进智能驾驶立法,逼得小米更改智能驾驶营销策略开始,两家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微妙了,主动式的交流就变得少了。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背后是谁的手笔都看得出来,不过雷布斯倒也不觉得尉来这是在针对小米,而是出于自身利益做出的决定,但终究是影响到了小米的战略。
原本他们可以通吃的,不仅仅可以凭借着颜值以及性能吸引用户,还能够以喊出第一智驾的口号,来吸引看重智能驾驶水平的用户。
智驾被炒热之后,成了当前市场最大的卖点之一,小米完全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市场号召力,吸引用户来选购,现在玩不了这套了。
说起来他们的智驾水平是真不行,从四月份交付开始至八月底,共计进行了三次大型的OTA,仅仅五月份就有两次大型OTA了。
在这两次大型OTA之前,实际他们的智能驾驶别说智能驾驶了,连辅助驾驶都算不上,在第二次大型OTA之后,只能勉强算上辅助驾驶,也就是L2级别,不过也仅仅只是在十座城市开通。
对应其销量,根本不成正比,这玩意儿就是一个连半成品都算不上的东西就直接上车了,也就是卖给粉丝还有不懂的,换了是经过科普的尉来车主,得被骂死。
就这么说吧,小米所谓的智驾,在最初上车阶段,也就是开通巡航功能的悦驰A1水平,没错,就是燃油车级别,实际效果可能连合资品牌的都不如。
车辆的大型OTA,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放在传统模式里,也算是召回的一种,只不过智能汽车,如同手机更新系统一样,在软件系统上不需要拉到店里去。
尉来这种大型的更新,好几年才有一次,每次更新都会非常谨慎,会用尽各式方式通知用户,以防止用户在行车过程当中更新,影响安全。
五个月里系统三次大型OTA,放在140年汽车史上都是罕见的。
“今后咱们得给予用户更多的服务,发布会上不要给我瞎吹牛逼,吹的牛逼一定要尽最快速度给予用户,不要小看这些,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口碑。”
存量市场,其实拼的就是服务,谁的服务更好,谁就能混得好,从前那种画大饼的行为,现在不好使了。
SU7Ultra从宣传上来看,性能非常的强,但具体表现还要看实际情况,在演讲里,雷布斯依旧把期待值拉满,不过这款性能车,尉来还真的有。
那就是路特斯,路特斯目前已经完全停产了燃油车,旗下也只有三款车型,且都是纯电车型,一款中大型纯电SUV,一款大型纯电轿跑,还有一款纯电超跑旗舰。
性能方面,这三款车型都不差,拿与SU7ULtra对比的路特斯纯电轿跑Emeya来说,规划当中的2025款综合性能并不比Ultra差。
综合马力虽然差点儿,但无论是三电系统,还是高阶智驾以及空气动力学,底盘调校等等,尉来与路特斯的组合都要比小米更具优势。
要不然也不会被称之为“尉来王”了,52.8万元的起售价格,对追求性能的用户来说,也算不上有多贵。
“路特斯那边要不要跟着宣传一下?”
虽然从路特斯跳出来了,但是李响对路特斯的了解还是比较深的,路特斯一直在国内没有投入多少营销费用,属于是比较低调的一类,但是在罗宾手里的路特斯,发展还是比较好的。
罗宾的作风比较激进,除了转型期有一些动荡,销量短期下滑之外,后续在股东们的配合之下发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
目前路特斯海瑟尔工厂转让给了尉来,也就是说路特斯目前仅有江城工厂,仅有一家汽车工厂,在汽车行业里怎么都算是轻资产运营了。
完成电动化转型的路特斯销量也上来了,整个2023年度,路特斯共计出售超过两万辆汽车,全年增长74,其中欧洲地区是路特斯最大的亮点,占总销量的40,同比增长179。
在国内也卖出去5000多辆,占总销量的25,其余份额则分布在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欧洲地区贡献了全球近四成的销量,纯电超跑的出色表现,以及品牌在欧洲的历史积淀和认可度,都是销量上升的主因。
2023年度路特斯原本的销量预期是1.2万辆,2万辆大大超过预期,19.5亿美刀的营收也大大改善了路特斯的财务状况,对应股价也有很大的提升。
路特斯的复兴之路,正在一步步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原本在檀锦程的预期当中,到2025年将总体销量提升至两万辆就已经够了。
“这个我们就不操心了,让罗宾自己去决定吧。”
罗宾是从特斯拉出来的,这种蹭热度的事儿想必她是不太愿意的,再说了路特斯最大的市场是在欧洲,SU7Ultra想要卖到欧洲去,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其实已经不低了,你想想均价50万元以上的车子,一年能卖两万辆,这成绩很夸张了。”
李响呵呵一笑:“但是鸿图X9一个月就能卖一万多辆啊。”
要说大嘴是真牛逼,他们推出的旗舰车型X9,增程式46.98万元起,纯电车型50.98万元起,这么高的售价,但是X9却是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纪录。
SU7很火爆,但真要说起来,比起X9真是啥也不是。
均价50万元的鸿图X9,在开启交付之后产能迅速爬坡,赛力斯现在的生产能力确实是没得说,从四月份开始单月交付就破万了,这几个月一直维持在高位水平,全年的交付预期是在15万辆至16万辆左右。
“不一样的,X9是SUV,是家庭用车,虽然豪华,起售价贵,但是跟路特斯还是有本质上区别的。”
路特斯除了一款SUV,勉强可以算是家用之外,其他的两款车型都是性能车,算是豪华玩具一类了,这种车子本来就受众有限,一年能卖两万辆,已经很不错了。
“也是,由着他们去吧,慢慢的来。”
性能车的产能是需要控制的,同时檀锦程也认为,这玩意是不易大规模宣传的,尤其是不能在不明就里的粉丝群体里大规模宣传。
性能车不是谁都能把控得住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就目前的金融政策以及年轻人的消费理念,50多万元的车子说贵那是相当贵的,但说“便宜”也便宜。
按照20至30的首付比例,50万元的车子首付通常在10万元至15万元区间,最低可以做到10万元的首付,某些年轻用户是真的会脑子一热去借网贷买的。
至于后面还不还得起月供,他们根本没考虑过,先爽了再说,而性能车如果把控不住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出事故的。
常规的事故有保险公司兜底还好说,但非常规的事故那可就麻烦了,小年轻们没钱赔付,对于其本身还有受害者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路特斯没有在国内大规模宣传,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路特斯的定位并非大卖款,所以维持目前的规模是比较好的,一点点的增长,也比较适合路特斯的发展。”
路特斯江城工厂设计上的理论年产能为15万辆,不过,会根据市场情况动态实际安排生产计划,今年的路特斯的年产能规划只有3万辆至3.5万辆区间,真要是成了爆款反而是一件麻烦事儿。
爆款在产能跟不上的情况下,并不是什么好事儿,想当年特斯拉就差点被几十万的毛豆3订单给逼到倒闭的边缘,小米目前其实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一个月一万多辆的交付能力,对于一家初生企业来说,确实是非常的优秀,但是与他们的订单量比起来,还是显得有些不足的,他们目前面临的情况其实与特斯拉当初相似。
“有时候真的不能太贪心啊。”
檀锦程感叹了一句,手握大笔订单产能又跟不上,在存量市场的情况下,就怪不得别的厂商了。
“说到底还是经验不足,把调子起得太高了,菊花当初也是一步步来的。”
从第一款智选车型失利,再到转型增程之后每月稳稳的交付,等市场适应之后才有爆款车型,呈现的是一种缓步上升的趋势,而小米上来就把自己放在王座上,直接就干出十万辆的级别的大定数据。
流量是拉爆了,但也容易引起反噬。
这不才几个月过去,就已经有大量的负面新闻了,友商们的大定数据是真的一个谜啊,前几年还是搞一万辆的大定数据,去年开始往三五万上搞了。
到了今年就越来越夸张,动不动就十万了,真要是按大定的数据来玩,那一年得卖多少辆汽车啊。
“以后我们不要公布大定数据了,除非是战略车型,另外把周榜也停了吧,有必要的话一个月公布一次就够了,至于说具体的车型你们看着办吧,一些车型就不要公布了。”
数据多了,用户就烦了。
“老板这是真的要全面转型了啊。”
周榜就是他搞出来的,从那之后很多周榜就成了各家争夺的目标,一个星期卖多少辆汽车,都成为友商们炫耀的目标,销量两三千的都能给自己安排一个冠军。
这无形当中也加剧了行业竞争。
“也不算吧,反正以后我们就低调的卖车就行;当然,必要的情况下该投入的费用还是比较投入的,可以向特斯拉学习学习。”
特斯拉同样也有营销,营销费用也不少,但是这几年随着国产汽车的全面崛起,特斯拉品牌形象显得“低调”很多,如同当年的苹果一样。
尉来要走的也是这条路子,龙头企业太嚣张了,还是不太好的。
“行,那我就去安排吧,这事儿还得周傲配合一下。”
“你自己去跟他说吧。”
九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六,李响在微博上正式宣布尉来从本月开始,将不再公布周榜,部分车型的销量也不再对外公布,引起一阵热议。
“反内卷嘛,我们得配合一下。”
目前反内卷的呼声比较高,汽车行业同样也要响应,作为一超多强当中的一超,尉来一至八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230万辆,燃油车累计销量56万辆。
总销量286万辆,对比起年初制定的销量预期,完成度已经超过70了,400万辆的销量预期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了。
六月结束之后,尉来就重新调整了2024年度的销量预期,把目前上调至450万辆,内部也喊出了冲刺500万辆的目标。
除了新能源高速增长之外,最大的变化还是在燃油车上,燃油车在整体价格战内卷的情况下,价格已经到了一个极具性价比的区间,还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加上出口的铺开,悦驰汽车今年燃油车增速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坦克系列与扬子系列,坦克系列如同SU7一样属于网红属性,在越野车领域的市场地位已经稳固下来。
而在国内已经进入一个增长瓶颈的扬子系列,在海外出口打开之后,也找到了自己的赛道,中东地区,澳洲市场的表现非常不错。
另外通过宝腾的渠道,扬子系列的低端车型在东南亚地区也颇受欢迎。
说起来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也挺鸡贼的,想要打入他们的市场可以,他们非常欢迎,但是前提是必须在他们那边建厂,或者与那边的工厂合作,拆分之后再去组装。
哪吒某种意义上就是被这种模式拖垮的,不仅仅是东南亚市场,在国内他们与三座城市合作,无论是地方还是东南亚,要合作的前提要求都是建厂。
不断的建厂消耗了大量的资金,而哪吒又不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
这条规则,其实也算不上错,但对于车企来说,就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目前为止檀锦程只对于单一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才愿意大规模投入,例如说欧盟区,例如说巴西。
东南亚大大小小的国家,又不像欧盟那般的一体化,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他确实是没有大规模投入的意思,宝腾就成了一家很好的渠道。
宝腾在东南亚各地都有渠道,在本土也恢复过来了,能够很好的支撑起尉来低端车型在东南亚地区的出口项目。
作为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在市场进入存量化之际,控制投资已经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今年开始,尉来实质上在无论是在动力电池还是汽车整车业务,都进入“收缩”模式了。
锦新时代,尉来汽车,悦驰汽车这三大核心主体,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没有在国内进入大规模投资了,更多的是以优化现有产能为主。
外围的知豆汽车,宁海的产业园也调整了战略,路特斯更是只有一家工厂了,除了总部还保留在欧洲,为了方便卖车之外,实质上已经是一家本土车企了。
宝腾汽车也是如此,把目标聚焦在东南亚市场,其他地区做收缩战略。
整个集团500万辆至600万辆的年产能,就是檀锦程对尉来五年之内的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做出产业调整,一旦销量下滑,该卖的就卖,该拆的就拆。
无限式扩张导致企业崩坏的教训,整个商业史上太多了,檀锦程不希望自己的企业成为其中一家。
当然,收缩只是相对的,需要投入的时候他也毫不吝啬,假设某一天尉来的销量能够突破600万辆,那他也不介意朝着年销千万辆去努力。
毕竟带着一家国产汽车品牌,登顶全球前三还是一件值得夸耀的。
“十年,有可能吗?”
五年时间是肯定不够的,十年可以试一试,十年之后,或者说在他退休之前,也是可以搏一搏的。
请: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