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358章 朱应令,北伐,北伐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北平城!

  新城。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规划,还有朱应之前在应天时就参与了规划。

  如今北平新都已然开始了修建。

  不同于以往用青砖还有石块。

  这一次打造新城地基全部都是采用的水泥和混泥土,再连同砖块。

  两个月时间过去。

  新城已经具备了初步雏形,特别是皇宫,外围宫墙地基,内宫地基已然打好。

  在皇宫内。

  仍然是采取着皇宫的规格。

  琼楼殿宇。

  自然是要保住华夏的特色。

  在未来。

  哪怕是朱应让大明进入了现代工业,建筑也迎来现代化的转变,至少也要保留属于华夏的特色,作为帝国中心的皇宫就要表现于此。

  此刻初具雏形的宫内。

  朱应背负着手,

  “按殿下规划。”

  “皇宫内宫地基,外墙地基,包含了皇宫内的宫殿都已经在修建了。”

  “半年内,可见雏形。”

  工部侍郎安童恭敬的对着朱应禀告道。

  “如今有多少工匠在参与修建?”朱应沉声问道。

  “回殿下。”

  “如今修建皇宫的匠人有五千人,修建新都的匠人有一万人。”安童恭敬的说道。

  “继续招募工匠,给粮饷,给工钱。”

  “人越多越好。”

  “修建新都,为我大明如今的关键。”朱应对着安童说道。

  “不知这招募的匠人还需要多少人?”安童恭敬问道。

  “再招募两万人以上,不过,为了避免有偷奸耍滑之人,还是按老头子的办法来,每一个工艺,每一个工匠负责的地方必须刻录姓名,倘若未来有问题,那孤就追责此人。”朱应又缓缓开口道。

  这时代。

  可没有什么人权。

  连坐是必然的。

  人心复杂,偷奸耍滑的人绝对不少。

  “还有。”

  “驻守在北平的郡兵也可以调动,用以辅助。”

  “孤,全权交予你。”朱应又说道。

  闻言!

  安童正色一拜:“臣定不会让太孙失望。”

  “只要人力足够,一年内,新都就可初步建造成功,两年内新都就可完全建成。”

  “这还是在原本建材估算之下,倘若运用水泥混泥土,时间还会提升更快。”

  作为随行而来的工部侍郎,安童自然是极为激动的。

  因为他很清楚这是一个莫大的机会,他还很年轻,比如今的工部尚书还要年轻许多,这一次只要将新都之事做成了,未来尚书之位是跑不了的。

  “修建新都之事,术业有专攻,孤不会过问。”

  “你要人,孤给你人,你要钱,孤给你钱。”

  “修建新都,越快越好。”

  “除此外。”

  “新都之外的四座军营也必须建好。”朱应则是一笑,对这安童充满了信任。

  如今。

  经历数个月时间,六部已经完全在北平城开启了职责,以往北方的政务还需要往返南方,耽误了诸多时间,可随着朱应坐镇北方,许多无需经过朱元璋定夺的事情朱应就直接做了决定了,省了很多的时间。

  可谓是效力极高。

  也正在这时!

  “殿下。”

  “大宁紧急军情,出事了。”

  刘磊快步跑来,脸上的神情尤为严肃。

  “恩?”

  朱应眉头一皱,看向了刘磊:“是元人还是鞑子?”

  “似乎都有。”

  “如今密报已经传来了。”

  “正在府上恭候。”刘磊恭敬道。

  “无需去府上了,让人将密报带去军营,召集诸将前往军营议事。”

  “吾大明三大营如今已经初建成,正好有人要试刀,那孤就成全他。”朱应冷笑一声。

  当即转身向着銮驾而去。

  众多王卫随行。

  “恭送太孙。”

  众多工部官吏参拜恭送。

  北平城外。

  原北平军军营。

  如今已经成为了朱应新组建三大营的临时军营。

  “恭迎太孙殿下。”

  当朱应的銮驾来到了营门,蓝玉,徐辉祖等将已然在此恭候。

  “无需多礼,入营议事。”

  朱应一摆手,直接大步向着军营内走去。

  众将纷纷相随,紧随其后。

  很快。

  到了军营议事大殿。

  朱应端坐在了主位上,众将神情也是无比严肃。

  “人都到齐了?”

  朱应扫了一眼,问道。

  “回殿下。”

  “骑战营将领已经到齐。”蓝玉立刻回道。

  “步战营将领已经到齐。”徐辉祖回道。

  “神机营将领已经到齐。”常茂也是立刻回道。

  “后勤工兵营将领已经到齐。”李景隆大声回道。

  便是如今朱应组建三大营以及后勤工兵营的阵容。

  四个战将全部都是大明的国公,同样也是最为年轻的国公。

  “既然人到齐了,那也不要耽误了。”

  “肖汉,将密报念出来。”

  朱应当即开口道。

  “是。”

  肖汉没有任何犹豫,当即拿出了密报,大声道:“臣张武上奏太孙殿下。”

  “于前些时日。”

  “大宁北疆边境发现鞑子潜藏,经过探查审问,乃是鞑靼联合建州鞑子三部,意图进犯我大明。”

  “先行潜藏之下,于我大明边境制造混乱,吸引我大明注意。”

  “鞑靼伺机而动,进犯我大明。”

  “请太孙定夺。”

  话到此。

  声音停下。

  肖汉也是看向了朱应,等候下一步指示。

  “诸位将军,如何看待?”朱应看着众将问道。

  “殿下。”

  “经过这几个月时间,我三大主战营已经组建完毕,既然这些元人要找死,那就成全他们,让我大明新军试刀。”蓝玉站起来,大声道。

  “臣附议。”

  “给这些元人一个教训。”

  “我大明新军配合新型火炮,天下无敌。”

  “让他们试试我大明的新武器。”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大明天威。”

  “殿下,下令出征吧。”

  “如今我大明国库充盈,兵强马壮。”

  众将纷纷开口道,每一个都是充满了战意。

  “这一战要打,那就要一劳永逸。”

  “正好。”

  “我大明修建新都,修筑官道都需要人力,通过战争来俘虏降卒,俘虏奴隶,这就是无数的人力,壮我大明国力。”朱应冷笑一声,也是涌现了一种野心。

  战争!

  这就是最好发财的机会了。

  而且。

  也是能够最快扩张,最快增强国力,还有强大民生的机会。

  “只是臣想不明白。”

  “为何这些元人还敢动手?”

  “北元亡国不到两载,他们怎么敢的?”李景隆带着一种思虑的道。

  “因为要入冬了。”

  “经过当初北伐一战,北元的根基都被我大明给瓦解了,这两年他们是强撑着过来的,对于草原的那些部落而言,哪怕他们暂时执掌了权柄,也终究是无法让民心归附,所以他们需要一场速胜,需要一场掠夺壮大他们。”朱应淡笑一声。

  自然是将鞑靼的目的给看明白了。

  “既然他们要打,那就奉陪到底。”

  “孤这几个月一直都在耗费时间组建大营,虽然只是初步组建,并非真正的完全完善,但也正好可以试一试战力如何。”朱应冷笑了一声。

  此话落下。

  意思已经表露的非常明确。

  “殿下圣明。”

  众将纷纷站起来,齐声高呼道。

  如今。

  三大营组建完毕,后勤弓兵营组建完毕。

  当然。

  初步整军之下,并没有一开始朱应所定的五十万大军。

  如今兵力只有二十万。

  每一主战营如今只有五万人,并非满编。

  但朱应所有的武器,火炮都已经运用到了如今的新主战营之上。

  可以说,这几个月来,火铳营已经淘汰,燧发枪营已经设立,还有装备了爆裂炮弹的火炮营,更有架火战车。

  至于骑战营,步战营就更无需多言了。

  骑战营。

  五万骑兵,其中大半为大宁边军整编,少数由北平军骑兵整编,皆是择选精锐。

  步战营也是从各军甄选而来。

  “如今这鞑靼单于是谁?”朱应看向了众将问道。

  “回殿下。”

  “如今鞑靼大汗名为本雅失里。”

  “被鞑靼权臣阿鲁台一手拥护成为了单于。”

  “算是继承了昔日北元大部分的底蕴。”徐辉祖立刻出声回道。

  “很好。”

  朱应点了点头。

  随即一挥手。

  “取地图。”朱应威声道。

  几个王卫直接将天下地图取出。

  展开在了大殿内。

  “鞑靼想要南下对我大明动兵,无非是两个念头,一则,掠夺过冬资源,恩泽其部落万民,以此获得民心支持,二则,便是立威,给草原的兀良哈与瓦剌立威,只要这一次他们能够成功,那就再次竖立他北元正统的威严,为未来一统草原做准备。”

  “既要动兵。”

  “那就先灭了鞑靼的爪牙,便是那些鞑子。”

  “孤,要让那些大臣永为我大明附庸。”

  朱应冷冷说着,抬起手,直接指向了建州鞑子所在的位置。

  “殿下圣明。”

  众将齐声高呼道。

  “草原之战,骑战为先。”

  “末将愿为先锋。”蓝玉直接开口请命。

  “有孤在,谁还能为先锋?”朱应笑了一声。

  “殿下。”

  “你乃是万金之躯,不可以身犯险啊。”徐辉祖急忙劝说道。

  但朱应却是一抬手,根本不慌。

  “这天下间,能伤孤的人还未曾出世。”朱应自信一笑。

  “虽为三大营首战。”

  “但各地边军将士也不可不动。”

  “传孤令。”

  “各地边境边军一律戒严,此番或许只有鞑靼对我大明动兵,但难免兀良哈与瓦剌不会。”

  “虽然北元覆灭,却也不可小看了他们的战力。”

  “此役。”

  “孤要一劳永逸。”

  “自当慎重。”

  朱应沉声说着,目光落在了李景隆身上:“曹国公。”

  “请殿下吩咐。”李景隆立刻回道。

  “后勤工兵营,我军重中之重。”

  “也是一劳永逸的根本。”

  “此番动兵之后,我要你每隔十里以水泥和混泥土建造一个据点,相隔五十里建立一个大据点。”

  “为此。”

  “水泥与混泥土乃至一切建材,供应不断。”朱应凝视着李景隆,沉声道。

  “殿下这是要在草原彻底扎根,以据点为根基,逐步将草原彻底吞并。”李景隆眼前一亮,震惊道。

  “自古以来。”

  “因草原辽阔无边,我华夏历代王朝都无法根除北疆之患。”

  “归根结柢,蛮子可退,无止境退,我华夏王朝军队更是无法得到后勤支援,甚至会迷失其中。”

  “始终无法完成对北疆根除。”

  “但这一次不同了。”

  “我大明资源无尽,足可生产无数水泥与混泥土,十里一据点,可驻扎五百甚至上千军队,开拓后勤补给,五十里建造一个大型据点,可容纳数千甚至上万军队。”

  “我大明有足够的时间去征服,哪怕是先行打下疆域,直接建造据点,以他们的疆域为根基,抵御他们。”

  “然后再一步步修建辅助据点,将他们彻底吞并。”

  朱应抬起手,猛地一捏拳。

  在他的设想之下。

  北元不可治理之难题,迎刃而解。

  压缩元人与鞑子的生存空间,夺了他们的疆域。

  这,便是步步为营。

  以前用木材,用其他的无法在草原长久建造。

  而且风沙蔓延,更是难以建造城池,想要运送砖石虽然可以,却无法完全稳固。

  可有了水泥和混泥土。

  这可不仅仅是基建神器,更是这时代的建城神器。

  “殿下圣明。”

  听着朱应的描述,众将也是带着无限憧憬。

  如果真的可以将北疆威胁彻底解决,创历代王朝所不能及,那就是千古之功。

  “所以后勤工兵营,于我大明此番对北疆动兵,至关重要。”

  “曹国公,不要让孤失望啊。”朱应语重心长道。

  “臣定不会让太孙失望。”李景隆正色回道。

  “好。”

  交代到此。

  朱应目光再次落在了地图上。

  抬手指着,冷冷喝道:“骑战营先行,神机营,步战营,急行军进攻。”

  “孤,亲自领兵先行。”

  话音落。

  众将立刻站了起来,皆是躬身对着朱应一拜:“谨遵将令。”

  “另。”

  “快马加鞭,急报上奏应天。”

  “告诉皇上与太子。”

  “孤将领兵北伐,解北疆之祸,劳烦皇上与太子竭力调配粮草辎重,并督促应天工部全力制造炮弹与兵器。”

  “唯有如此,孤方可尽快解决此战!”朱应又补充道。

  请:m.badaoge.org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