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九十九章 神通降牛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大圣天庭一二月光景,下界已去数十载,真个百岁光阴似水流。

  姜真人翠云山中苦修,常以山间钟秀地或府中静室里修行,不知光阴几何,只道将神通习精,数十载间,他将百八大法多是习精,复习之袖里乾坤。

  姜缘知得他神通里,以袖里乾坤为他最善用之法,是以多耗光阴于此神通中。今真人神通多数,若教尽数习精,非数百载不可为。

  芭蕉洞中。

  罗刹女日日忧心,既盼牛王归来,又恐牛王失了自在。

  一日,罗刹女府中担忧,与女童道:“你等可巡视得大王归来?”

  女童拜道:“奶奶,老爷不曾归哩。”

  罗刹女道:“不归也罢。今真人在山府间,候其数十载,若大王不归,尚能得个自在,若归来,定失自在,且让大王去外自在逍遥罢。丫鬟,若知得大王归来,定要劝诫大王,让其速速离去。”

  女童问道:“奶奶,既您不使大王随真人修行,何不将此真人赶去。”

  罗刹女道:“此乃真人,微末本领,怎敢献丑。”

  女童道:“奶奶有两口青锋宝剑,一把芭蕉扇,一扇刮阴风,教人飘八万四千里,怎赶不得此人?”

  罗刹女喝道:“丫鬟,你莫教多言,真人神通,远非我等比得。”

  女童不敢再言。

  罗刹女忧心忡忡,只望牛王不归山,罗刹女思虑不久,忽有声自府外来。

  “夫人,夫人!我归家矣!”

  牛魔王声如霹雷,传入府中。

  罗刹女心下大惊,遂整衣出府,将府门大开,但见牛王站府外。

  牛魔王说道:“夫人怎来迎,使个人马教府门开了就是。夫人,此来避祸矣,这天上有祸事将至,我不得出去。”

  罗刹女惊道:“祸事在府,祸事在府!”

  牛魔王道:“祸事在天,非在府哩。府中安宁,怎有祸事,夫人将门放开,我进府躲祸去。”

  罗刹女道:“祸事非在天,在府里,大王听我一言,将外避祸,非千年莫归。”

  牛魔王笑道:“夫人在府,府中怎有祸事?莫要哄我。”

  罗刹女说道:“大王有所不知,数十载前,灵台方寸山那位广心真人到此,将收你做护法神,随他修行,在山中等候数十载,今尚在府中等你。”

  牛魔王闻说大怒,十分发怒,骂道:“什么真人,要收牛爷做护法神?我量其有甚法力,夫人,将兵马点齐,拿了那真人。”

  罗刹女劝道:“此乃成道真人,万万不可。”

  牛魔王道:“且看我拿了那真人。”

  说罢。

  牛魔王持定混铁棍,往洞府里走去,尚未走近,但见姜缘骑白鹿自洞府而出,手拈拂尘,心静如水,仙相有成,威气八面。

  牛魔王唬了一退,混铁棍一定,稳住身形,指定姜缘,喝道:“你乃广心真人?”

  姜缘笑着点头。

  牛魔王道:“你教收我作护法神?”

  姜缘道:“正是。”

  牛魔王骂道:“你这道人,修行不知几个年数,来收我作护法神,容我将这混铁棍打你几下,使你灵台清明,不生臆想。”

  姜缘道:“牛王,为我护法神,随我修行,怎有不妥之处,使你这般生怒。”

  牛魔王指定姜缘,说道:“我作这妖魔,有大自在,随你修行有何好处?”

  姜缘道:“你那自在,岂是真我?随我修行,你闲时亦可归山望妻,真自在亦可得,有何不可?”

  牛魔王道:“你有个甚法力,在此言说?且来与我打几下,看看你法力。”

  说罢。

  牛魔王提混铁棍就打,果是心猿不定,张狂桀骜。

  姜缘知识牛王难说,若教其为护法神,必以神通降之,正如木母那般。

  此般非与二郎神那等试弄,真人未有留手意,只见其口一张,三昧真火吐出,此火一出,是以‘红焰腾腾,大地有光千里赤’。风狂火盛,唬得府中人马跑的跑,颤的颤,躲的躲,慌的慌,无有敢近前者。

  牛魔王见火盛,惊叫:“好火,好火!夫人速退!”

  罗刹女怎敢近前,只恐真火焚身,害了性命,远远退去,说道:“大王莫与真人斗法!”

  牛魔王捻着避火诀,怎料真火不受,只得速退,说道:“夫人将芭蕉扇与我,我与之斗法!”

  罗刹女不敢不从,只将芭蕉扇递去。

  牛魔王接过芭蕉扇,念声口诀,幌一幌,一扇阴风,将三昧真火扇退,火势一转,朝真人方吹去。

  却说这芭蕉扇,乃是开天辟地来,昆仑山后,一太阴精叶,端是了得,神通奈不得阴风。

  真火顺风烧起,姜缘火候一息,将真火平之。

  牛魔王不依,二扇芭蕉扇,阴风刮起阵阵,此风非和风,非熏风,非金风,非朔风,亦非花柳松竹风,非东西南北风,乃是阴风,一刮飘八万四千里,人中了如旋风翻败叶,非有留云之能,断是止不得。

  姜缘见了,任阴风吹刮,他纹丝不动,缘是他这日月紫袍,腰间豫鼎,体中神通,俱有护身周全之力,阴风刮不动,天火烧不穿,恶水侵不得,二宝护身,他怎有惧之。

  牛魔王暗道:“难缠。”

  他使芭蕉扇三扇,阴风更盛,动不得姜缘。

  姜缘口中念诀,将金公神通使出,指定牛王手中芭蕉扇,但见地气浊浊,将芭蕉扇神威收去。

  牛魔王再扇,芭蕉扇起阵小风,起的是东风,再无威能。唬得牛王连念口诀,再扇芭蕉扇,亦无效力,不明所以。

  姜缘笑道:“好牛儿,你此扇再无效力矣,且看我神通。”

  真人口中念诀,使个‘移山’的本事,遣来四座大山,压在牛魔王左右肩上。

  牛魔王叫道:“我量你有个什么重身法!我有担山本事,你压不得我。”

  姜缘闻说,口中念诀,再遣三十二座名山来,凑足三十六座大山,以应天罡数,压在牛魔王身中。

  牛魔王担山不得,力软筋麻,七窍喷红,叫道:“担不得,担不得!”

  真人复使个‘袖里乾坤’的手段,把袖袍迎风一展,笼住牛魔王,装入袖中,任是牛魔王如何使手段,出不得袖中。

  降伏牛王也。

  罗刹女急向前,慌忙跪在地上,磕头礼拜道:“真人,真人!我家大王绝无冒犯之意,望乞真人饶我家大王一命。我夫妻愿为真人护法神,再无二心。”

  姜缘将大山归位,袖中一张,像撮傀儡一般,从袖中将牛魔王拿出,问道:“你觉我法力如何?”

  牛魔王跪伏在地,磕头不计其数,道:“真人神通广大,我愿为真人护法神也。”

  姜缘笑道:“果真?”

  牛魔王道:“果真。”

  姜缘道:“我却不欺你,你随我修行,自有好事。若教我山中闲时,你可归家,与铁扇公主共聚,我门下亦无吃斋等规矩,只道你不作恶,荤类任你吃,如何?”

  牛王叩首道:“愿也,愿也。”

  姜缘手拈拂尘,笑道:“我与你些许时日,与家妻叙旧,再是随我归山。”

  老牛道:“遵令。真人,我却在外惹一祸事,真人不若我等先在山妻府中避一避如何?”

  姜缘问道:“你惹何祸,且说我听。”

  老牛说道:“真人不知,我与一妖猴曾结拜为兄弟,那妖猴欺天,将天上蟠桃会搅了,偷吃老君金丹,乃是天大祸事。我却与其有亲,须躲哩。”

  姜缘闻言,心中了然,知是那猴头教二神乱心,生了不良,他说道:“你却不知,家师乃是大神通者,你与我走,任是何等祸事,与你无干。”

  老牛拜礼道:“愿随真人去。”

  姜缘使其与罗刹女叙旧,他方骑白鹿山间静修。

  不觉半月馀,正值金风吹起时。

  牛魔王抖擞精神,持混铁棍出洞府,不知何处寻一顶水磨银亮熟铁盔,身着一副绒穿锦绣黄金甲,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真乃凶神。

  老牛出洞府,在山顶处,寻得姜缘,拜礼道:“老爷,我来也。”

  姜缘张望,笑道:“不错,随我归家修行,你心猿不定,日间多以修心。”

  老牛道:“老爷,修心不如修法力哩。”

  姜缘笑骂道:“主客颠倒,你法力通玄有何用处?”

  老牛道:“老爷,法力通玄,主客颠倒亦无人奈我何。”

  姜缘道:“你这厮,教你修心,莫要争辩。”

  老牛应声,不敢有误。

  姜缘遂骑白鹿归方寸山,牛魔王持混铁棍随行,护卫周全。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半载去。

  姜缘终骑白鹿,与牛魔王归灵台方寸山,行至山间,牛魔王左右乱望。

  姜缘道:“你待怎地?”

  老牛笑道:“老爷不知,我从前多闻此山,未曾来过,今初登此山,看个够哩。”

  姜缘道:“你常住此山,莫急一时。”

  老牛道:“老爷,常闻山中洞府光景不俗,今见此山,可窥一二。不知老爷作府主那辈弟子。”

  姜缘道:“家师门下有十二字辈,我乃头辈大弟子。”

  老牛喜笑颜开,说道:“既如此,老爷定是衣钵,日后偌大洞府,归老爷哩,那时广散金银,客似云来,真造化也。”

  姜缘道:“你这老牛,莫生事端,将心猿收了,好生修心。”

  老牛闭口不言,绝不再说。

  少顷间,行至三星仙洞前,姜缘将白鹿放归山间,叮嘱修行修心,遂入洞府为老牛寻间静室,功毕,方瑶台前拜见祖师。

  姜缘整衣上前,行至祖师跟前,拜礼道:“师父,弟子归家矣。”

  祖师上前将童儿扶起,笑道:“童儿既归,料是功成。”

  姜缘道:“正是。”

  祖师道:“你且说我听。”

  姜缘说道:“师父,弟子此出,乃往南瞻部洲灌江口去,为解救那鹿儿,在灌江口与二郎显圣真君结交,相谈甚欢,复与其试弄神通,略胜一筹。复往翠云山中去,知识护法神乃为牛王,然牛王不在府中,是故弟子静修以待数十载,方待牛王归来,以神通降之为护法神,今时功成归来,与师父相见。”

  祖师笑道:“那二郎显圣真君如何?”

  姜缘说道:“妙人。弟子颇喜其性子,当结友人。”

  祖师笑意盈盈,道:“那牛王如何?”

  姜缘道:“神通不足,武艺绝伦,心猿不定,木母逞凶,喜口舌之快,色心大起。”

  祖师道:“不错,你有何法子,使其收心猿木母?”

  姜缘摇头道:“弟子劝过。”

  祖师道:“我与你一符,你使牛王吞下,再不敢呈口舌之快,不起色心。”

  说罢。

  祖师与一符姜缘。

  姜缘拜礼接过,谢祖师深恩,遂道:“师父,弟子归前,闻牛王有言,悟空师弟闯下大祸矣。”

  祖师道:“此事早前有人来报,我知矣。此乃定数,既主客颠倒,定生灾殃。此事不理,那猢狲既生不良,任其受灾,他年灾满殃消,自是道满。”

  姜缘沉吟良久,说道:“师父,弟子明矣。”

  祖师道:“童儿,我知你心有不忍,那猢狲既不修心,当受灾难,此乃其道,往后年数,灾难不止,修金丹时易,渡灾难时难。若教其有性命之危,你若相救,我不拦你。”

  正是‘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姜真人修道千难万难,生死茫茫,劫难害命,道阻且长。天地生成的猴王,一二载间丹成,诸般神通自修自炼,更甚者如‘法天象地’这等大神通,无师自通。

  真人之道,道成无阻,逍遥天地间,三界少有胜其者,神通广大。

  猴王之道,道成多难,劫数不止,五人不降,灾殃不计其数。

  姜缘深深的唱了个喏,说道:“弟子领命。”

  祖师道:“童儿,你且好生歇歇,过些年数,我欲使你学一神通妙法。此神通你若教习全,你足以开洞府,余般神通,你慢学即可。”

  姜缘问道:“师父,是何般神通?”

  祖师笑道:“来日你方知得。”

  姜缘闻说,只得作罢,待祖师与他言说时,他自见分晓。

  祖师遂使童儿回静室歇歇……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