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七十七章 老道醉酒,睡中论道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此方天地虽是修行大世,修行流派百家争鸣,修行法门百花齐放,但大周天要么走奇经八脉,要么走十二正经。

  兼容两者的大周天,以玄明博览群书的学识目前尚未看到过,即便是有,估计也寥寥无几,更别说他的大周天除了正奇相合,还有《混元一气诀》加持。

  正因如此,大周天一圆满,犹如精雕细琢的美玉,立刻焕发光彩,彰显不同,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上下贯通,形成一个大两仪循环。

  奇经八脉走阴,十二正经行阳,又各有小阴阳,阴主静,静极生动,动以生阳,由任脉而起,流转奇经,转入正经;阳主动,动极归静,静以生阴,由正经复归任脉。

  由静带动,以小带大,又各自反哺,大小相生,动静相合,阴阳互化,两仪包容,周天顿时内生循环,如日月轮转、星辰运行、四季交替一样生生不息。

  如今,即便玄明不主动搬运周天,大周天都会自行运转,自然而然,润物无声般地吸纳天地灵机,增长与提纯法力,加深底蕴,哪怕他无所事事,都在自主修行,只是速度较慢,对敌时,他甚至能边输出边恢复。

  收敛思绪,熟悉自身力量后,玄明起身走出茅舍,今日高兴,他打算休憩,放松身心,冬日的浮云山风景别有意境。

  只是,玄明先去了趟烈阳峰,捡了一坛陈年灵酿,才游走山间,灵酒暖身,入口醇厚,驱散寒意,他边品酒边赏景,茶喝多了,偶尔换一换口味,也不错。

  看林海雪原,见晶莹雪凇。

  玄明自山巅开始,由上而下,随心行走,行至山脚时,坛中灵酒见底。

  他有些头晕,脸色发红,睡意来袭,也不讲究,直接找了一块青石,头朝南脚朝北,屈左臂,以此为枕,全身放松,心平体正,左侧卧眠,呼吸绵长,表情悠闲。

  车轮碾压路面的嘎吱声伴着哒哒马蹄声响起,一辆马车由远及近,来到山前,

  马普普通通,车平平凡凡,可马夫不普通,车内人不普通,两个练精,一个练气,马车停在路边。

  留下马夫看守,为表敬意又出于礼貌,主仆两人徒步登山。

  前进百米左右,看到了醉眠石上的道人,须发皆白,姿态安详,衣物简朴,呼吸和缓,看似没任何神异,只是普通酣睡,实则仔细观看倾听,会发现细微不同,别有韵味,三尺之内,有一股若有若无的气息飘荡,平淡又令人心悸。

  主仆两人没继续登山,也没出声唤醒道人,就这么停在三尺之外,也不怕脏,率性地席地而坐,闭目养神,等道人醒来。

  闲来无事,主仆两人研究起道人呼吸,仆人修为浅薄,看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很快被影响,打个哈欠,呼呼大睡,呼噜震天,如锯木一般,奇异的是,呼噜声不是毫无规律,而是随老道呼吸变换大小。

  一时间,海奉明哭笑不得,不过也没唤醒小厮,他一生未娶,家中只有仆从三人,这小子年纪尚小,虽是随从,却是自己一手带大,这次若非其痴缠,可不会带来。

  何况,此子悟性不错,学会睡觉,也是一种机缘,海奉明不会叫醒他。

  这位法家修士继续研究老道呼吸,他早就猜出面前之人身份,也看出这位玄明真人此时状态特殊,似乎进入一种深层次睡眠中,除非有人靠近其身前三尺或遭遇攻击,被迫惊醒,否则,只能等其主动清醒。

  事实上,海奉明猜得没错。

  青石之上,或许是今生第一次喝酒,或许是近来观摩山水颇有成效,心境放松,酒成了引子,又或是其他原因,总之,玄明意识不知不觉间沉入体内,看到了三十六条浩荡长河,正是奇脉与正脉。

  奇脉除任督两脉、冲脉、带脉是单数,其余四条是双数,正脉十二经虽说只需要打通十二次,可事实上左右对称,叠加起来,合天罡之数。

  正脉河岸宽阔,或风平浪静,或波涛汹涌,无论哪种都堂皇正大;奇脉别道,则不走寻常路,光怪陆离,或流向奇特,或颜色特殊,或形状另类,或流速特别等,最终三十六条大河如百川归海,汇入中下两丹田。

  玄明看到了依托经脉的窍穴,七百二十个窍穴如一片片水洼,等着扩张,被星光填充,任脉仿佛如一条银河,窍穴即星辰,流动时,带着星辰轨迹。

  也看到了坐镇体内、调理气机的外景八真神,除了面部模糊,他们头部以下纤毫毕现,越发灵性,被光晕环绕,身后同样有一个光茧,斗檐一角若隐若现,如真正在世神圣。

  在玄明流经其所在时,八真神各自起身,对着河流参拜,如同朝圣,姿态恭敬,充满虔诚。

  他仿佛化为一滴水,在三十六条大河上随波逐流,遨游体内山河,对人体即世界有了更多认知与体悟,下丹田光茧里一团光晕演化速度加快,隐约可见一方世界轮廓。

  浮云山上,想到此番前来的目的,海奉明灵机一动,找了一个舒服姿态,同样闭目酣睡,运转法家睡功妙诀。

  道家睡功寻求混沌初始不同,法家睡功追求一个清醒,越清醒越好。

  一个道人,一个法修。

  一个卧青石,一个坐地眠。

  两人相对而睡,只隔三尺。

  随着海奉明顺利入睡,两人相互影响,呼吸节奏都在潜移默化中生出微妙变化,逐渐同频,律动相似,一股玄妙气息在两人之间荡漾,以其为中心,弥漫而开。

  哒哒声响再起,在寂静山林中格外清晰,一只鹿自山林中踏蹄前行,鼻子翕动,探头探脑,上闻下嗅,左顾右寻,模样与灵鹿长寿有几分相似,只是体型较小,身形略瘦,特别是在身后八尺壮汉道士的衬托下,更显娇弱。

  “长福啊,找到偷酒贼了吗?”

  玄阳咬牙切齿道。

  他藏在一株百年翠柏下的三坛灵酿竟被挖走一坛,自己可是珍藏了二十年,每次看得直流口水都舍不得喝,就等成就真人再开怀畅饮,每个月要去查看一回。

  想不到今日去看,竟然少了一坛,别让他找到偷酒贼,否则……

  呦呦鹿鸣响起,充满喜悦与催促,玄阳回山后,经常用灵酒讨好灵鹿,一人一鹿早就混熟,明白长福意思。

  “终于找到了!”

  玄阳摩拳擦掌,大步流星地前行,转过一个弯,眼前蓦然开阔。

  先是一条溪流映入眼帘,后是三道人影,瞧着睡在青石上的玄明师兄,再看石头下的酒坛,做好找茬儿准备的玄阳面色一垮,难以置信又不得不接受。

  一路上,他思来想去,不断猜测,怀疑了很多人,连掌教师兄都没放过,就是没怀疑玄明师兄,想不到……

  鼻孔喷白气,同样做好算账准备的长福愣住,瞧着自家兄长的老爷,转瞬模样乖巧,飞快摇动尾巴。

  这时,玄阳瞧出端倪,看了眼不认识的坐眠中年人,转头吩咐道:“快去请师兄他们。”

  末了,他又补充道:“最好把弟子们都叫上。”

  虽搞不清楚状况,但瞧着严肃的酿酒官,长福迅速朝山上狂奔,脚下扬尘。

  转头瞧着同睡的三人,玄阳目光奇异,踱步靠近师兄,在旁边寻一个舒服姿势,闭目而眠,也加入进来,很快打起呼噜,与不远处的少年,一高一低,一起一落。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