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三百一十七章 梁州总管(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五天后,萧夏率领六千大军抵达了梁郡陈留县。

  长史周墨、司马刘焕和录事参军赵广才率领数十名官员到城外迎接新总管的到来。

  有了刘文静的先期协调,很多事情都变得十分便利,首先是军营已经准备好,粮食补给也已到位。

  六千军队进驻了军营,萧夏则在众人簇拥下来到总管府,周墨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就职仪式,萧夏正式就任梁州总管之职。

  梁州总管下辖荥阳郡、梁郡和东郡,这一带是府兵密集之地,有近二十个将军府,府兵共计两万人,加上萧夏带来的六千私兵,那就是两万六千人。

  府兵制是隋唐特有的军制,朝廷授予士兵土地,免赋税,士兵平时为农,闲时为兵,集中进行训练,或者进京进行宿卫。

  府兵平时没有军俸,朝廷给你土地了,还免税赋,当然不可能再给军俸,不仅没有俸禄,弓箭、战刀等轻兵器还得自备,而且服役时间很漫长,十七八岁加入府兵,到老了才能退出府兵,土地给了儿子,儿子继续当府兵。

  也就是说,你要拿朝廷的土地,就得终身服兵役为代价,一年三百六十天,基本上就是半农半兵。

  府兵其实就是为土地而服兵役,一旦土地被兼并,没有了土地这个根基,那么府兵就不复存在,所以中唐后,府兵制度基本上没有了,转成了募兵制度,节度使从此真正掌控了军队。

  虽然天子杨坚废除了部曲制,不允许权贵世家拥有私兵,但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他不允许其他人拥有私兵,但对自己的儿子却很宽容,允许自己的儿子拥有少量家兵。

  而萧夏带来的六千人便是汉王杨谅招募的私军,士兵来源主要是关中各县的无业流民。

  私军和府兵最大的区别就是,私军有俸禄无土地,府兵有土地无俸禄,其次,府兵是被土地固定住的,土地在哪里,士兵就在哪里,而募兵是跟随主人,主人去哪里,他们就会跟到哪里?

  虽然募兵有俸禄,但府兵也并不羡慕,他们有土地,土地每年的产出和免税,收入不比募兵低。

  而且募兵结束兵役,就什么都没有了,但府兵的土地还一直存在,还能传给子孙,这才是最重要的。

  萧夏就任总管后,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募兵的军俸,他不可能一直由自己负担,肯定要由总管府负担,这是他和太子讲好的条件。

  其次,太子可是答应把梁州去年的税赋给他,用来抵减杨筠劫走的财物。

  萧夏的官房位于总管官署正北面,是一座两进的院子,内院是他的官房,外院是幕僚官房。

  隋朝总管府的权力很大,不光有军权,还辖区内的行政权和财权,所受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几条,第一就是不能随意兴造,兴造大型城池或者建筑群之类,必须提交朝廷批准后才能实施。

  第二便是军队不能跨区,两万府兵只能在三郡范围内活动,或者就是进京宿卫,所有跨区行动都由朝廷来调动。

  第三就是没有人事权,郡县官员都由朝廷任免,总管府无权插手干涉。

  第四就是财权有限制,并不是辖区内的所有税赋收入都归总管府,总管府只能拿其中一部分,朝廷分给总管府的那部分,其他钱粮依旧归朝廷所有。

  此时,萧夏坐在官房内,听取长史周墨的汇报,旁边坐在刘文静和裴文安,萧夏早就给他们二人做好了分工,刘文静负责政务和财政,裴文安负责军务。

  另一边坐着刘焕和赵广才,他们二人都有点紧张。

  周墨年约四十余岁,出仕近二十年,为人十分谨慎小心,不敢随意逾规。

  “启禀总管,总管府对郡县官员有监督权,但没有任免权,如果我们发现官员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可以向朝廷反应,朝廷会派出御史进行调查,吏部进行免职。”

  萧夏摆摆手道:“我有御史中丞头衔,不光有监督权,也有监察权,有权对贪赃枉法以及民愤极大的官员进行停职调查,然后直接提请吏部进行免职,不需要再通过御史台。”

  周墨连忙笑道:“原来总管还有御史中丞头衔,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前任侯莫陈总管没有御史头衔,所以每次都要向御史台提出监察,非常被动,有了监察权,对地方得控制会更强一些。”

  萧夏点点头,“除了监察官员外,总管还有哪些政务权力?”“还有每半年对郡县施政进行考核,刺史不光对朝廷进行述职,也要对总管府进行述职,属于双重管理,其次如果出现灾害,总管府有权下令开仓赈灾,还有地方治安、矿产管理、监督春耕秋收、清点库存、河道疏浚、剿匪、监察地方科举等等,都是总管府的权力。”

  “目前有什么难处吗?”萧夏又问道。

  “启禀总管,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总管府管得太细,削弱了刺史的权力,让地方刺史不满,还有就是利益有冲突。”

  “哪方面的利益有冲突?”

  “方方面面的利益都有冲突,卑职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农民每年需服一个月的劳役,地方官府要求农民去疏浚河道,但总管府却要求农民修缮城池和军营,去年就是这样,总管府和刺史府意见不一,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再比如,各县的城门由总管府负责,相当于各县的脖子都被总管府卡住了,地方官府肯定不满。

  还有农民犯了法,如果这个农民是府兵身份,总管府肯定会干涉,去年东郡濮阳县就有个农民和邻居争水,把邻居打成重伤,农民就跑回军府躲避。

  县衙来军营要人,不给,郡衙来也没有用,最后官司打到侯莫陈总管这里,侯莫陈总管就下令将这名府兵重打五十棍,从队正降职为火长,这个案子就算了结了,一直让地方官府不满。

  还有就是矿产的利益,军田和民田争水的纠纷等等,矛盾重重,其实别的地方也是一样,说实话,这就是制度上的问题,给了总管府政务权,肯定会和地方官府起冲突。”

  萧夏笑了笑道:“这些问题以后再慢慢捋吧!政务这一块,我会放权给幕僚刘先生,周长史以后多和刘先生商议,接下来我想了解总管府的财产,刘司马,你来给我我说说!”

  刘焕躬身道:“回禀总管,目前税赋是三七分,七分归朝廷,三分归地方,但总管府每年的财政支出是朝廷给的,属于七分的范畴之类.”

  “等一等!”

  萧夏打断他的话问道:“也就是说,地方的财政收入和总管府没有关系?”

  “正是!正是因为卡不住地方官府的财政脖子,所以总管府和地方官府一直矛盾重重。”

  萧夏沉吟一下问道:“税赋转运由谁负责?”

  “总管府负责,总管同时也兼任转运使,所有的税赋都要运到转运仓库,然后转运使编制报告给朝廷,朝廷进行财税分配,一部分给地方官府,一部分留给总管府,剩下的运往朝廷!”

  萧夏笑道:“这不就卡住了地方官府财源吗?”

  众人面面相觑,周墨低声提醒道:“启禀总管,朝廷一旦下达了下拨命令,总管府就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否则就是对抗朝廷了。”

  萧夏笑了笑道:“正常情况下没问题,但如果发生战乱,那就是另一套流程了。”

  萧夏又继续问刘焕道:“去年的税赋运送给朝廷了吗?”

  “暂时还没有,朝廷这段时间在催促,因为需要总管签字,所以被在等总管上任后,才能安排转运。”

  萧夏点点头,“现在事务繁忙,用船的地方很多,税赋转运进京下个月再说!”

  刘焕连忙答应,“卑职明白了!”

  萧夏又道:“说了财源,那财产呢?目前总管府有多少钱粮,有多少资产?还有转运库有多少钱粮,我要一份详细的清单!”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