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226章 水魔出世,黄河决堤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第226章水魔出世,黄河决堤  「回禀陛下,要说能力的话,满朝文武之中,只有一人能支撑如今的朝廷变法大局。」

  「哦,你不该会说是你徐公明吧?」

  「陛下圣明。」

  「噗。」陈忠在旁边忍不住一笑。

  他这是在捧眼呢。

  顺便当个气氛组。

  这也无形间帮徐青化解压力。

  「陈忠,你笑什麽?」

  陈忠连忙回道:「皇爷,臣刚才放了个屁,没憋住。请皇爷治罪。」

  大虞朝的太监,职务高的话,便是是厂臣丶内臣,因此在皇帝面前是可以自称「臣」的,如果是张鲲这样的小太监,则是自称「小的」丶「小人」之类,跟寻常老百姓没区别。

  老皇帝「哦」了一声,「朕知道了,你意思是徐青刚才在放屁。」

  陈忠:「皇爷圣明。」

  老皇帝又看向徐青,问:「徐青,你怎麽看?」

  徐青:「陛下,臣之言没有夸大,若是为了变法,当今朝堂,属实找不出比臣更适合主持大局的。而且内阁学士,也从没有品级要求,臣怎麽就不能做首辅了?」

  徐青说的是实话,内阁对阁臣的品级确实是没有要求的。

  老皇帝似笑非笑:「别把你自己说的那麽厉害,难不成变法没了你还不行?

  「臣不敢说不行,但臣肯定是乾的最好那个,此事可谓是有目共睹。」

  老皇帝:「哦,意思是朕要是觉得你并非最好那个,那朕就是眼瞎?」

  徐青:「这个———」

  「怎麽,你徐公明还有不敢说的话?」

  「臣只能说,难说——.」」

  老皇帝气笑了,「你今天是不是想试一下廷杖。」

  徐青:「陛下要问臣,臣只能如实回答,不敢欺君。」

  老皇帝摆摆手,「你想当首辅,朕答应,满朝文武也是不会答应的。说点有用的。」

  徐青老老实实道:「那就只能是梁阁老了。」

  「你觉得梁阁老有操持变法大事的能力?」

  「没,主要是梁阁老听臣的话。」

  老皇帝脸一黑,但没有发怒,这小子欠打归欠打,道理倒是对的。变法有利于提升国势,提升国势有利于他修行浑天宝鉴,修为提升之后,他的寿命也能延长—.

  要是徐青顾左右而言他地举荐梁阁老,老皇帝反而会心里不喜。但现在徐青把大实话说出来,老皇帝心里其实是接受的。

  而且梁阁老当了首辅,有利于分化徐青在南直隶党的权威,眼下南直隶出身的王巩又和徐青不对付,如此一来,也不用担心徐青年纪轻轻就做得太大。

  从内阁序列来说,梁阁老接任首辅亦是没有程序问题麻烦。

  老皇帝心里被徐青说动之后,便缓缓点头:「你这话确实有点道理,这样吧,你来替朕拟一道旨意,让首辅夺情。」

  即使首辅丁忧是必然的事,但皇帝面子上也得下旨夺情,不然显得太刻薄。

  徐青倒是不废话,直接干活。

  不多时,一篇夺情旨意出炉,全文从忠孝二字入手,讲述忠在孝前。首辅留在朝堂,有利于天下,亦是老太公之夙愿——

  简直就是陈情表的反面。

  这道旨意一写出来,陈忠看到之后,都觉得首辅应该留下。

  甚至文章还刻薄地指出,首辅要是回去丁忧,乃是为个人之小节,失天下之大义,与世俗腐儒何异?

  非大丈夫也!

  陈忠心中腹诽,这也太敬业了。

  老皇帝看后,大感满意。夺情虽然是体恤臣子,可是君王让臣子不回去守孝,多少有点苛刻。

  徐青此文,完全体现了老皇帝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的大格局,让他从道德洼地,站到道德制高点。

  这才叫一个舒坦。

  「诸臣工多有误国之人,唯徐青你知朕肺腑啊。」老皇帝看了这道旨意之后,都觉得自己是三代以来第一圣明之君。

  「陈忠,用印之后,拿去内阁。」

  「遵旨。」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在老皇帝的退场诗下,徐青离开西苑。

  老皇帝搁这还演上圣君了!

  徐青一边吐槽,一边离开。

  很快,皇帝明发旨意,对首辅夺情。

  而且内廷消息走得很快,许多朝臣勋贵都清楚这篇雄文的操刀人是徐青。

  「不愧是当世文宗!」督察院左都御史霍景将旨意明发众清流。

  他不得不承认徐青笔杆子的战斗力,绝对是当世第一的存在。霍景很亢奋。

  这次是来大活了!

  众清流也充满斗志。

  敌人越强大,越是显得他们的厉害。

  敌人越是支持,他们越是要反对!

  首辅休想夺情!

  如何驳斥徐青的夺情雄文,乃是当下督察院最紧要的任务,别的事都要靠边站。

  而且击败当世文宗,这是多麽大的荣耀。

  几乎可以和现在有武者直接击败雄禅相比,哪怕是群殴。

  可以说,一个个四五十岁的御史,都热血沸腾起来,仿佛回到少年时代。

  京师,某着名风月场所。

  梁阁老在里面用心视察工作,忙碌之后,终于等到徐青,随即屏退左右。

  「我和陛下决定了,这次首辅的位置,非阁老你莫属。」徐青大言不惭。

  梁阁老只当没听见前面的话,心里满是激动,举起酒杯:「公明,啥都不说了,我干了。」

  得到梦以求的首辅之位,梁阁老心中满是壮志豪情。

  说话做事也江湖气起来。

  他决定从今天开始,好好锻炼身体,下次谁要是在内阁跟他作对,直接一板凳抄过去——

  当然,这只是幻想————

  大家都是国家柱石,没必要来太大的火气,有事商量来。

  向徐坐馆敬酒之后。

  徐青问:「阁老当首辅之后,打算如何继续推行变法?」

  梁阁老心中本来有一大堆理念,看到徐青幽幽的目光之后,福至心灵,「公明怎麽说,我怎麽做。

  徐青拍了拍老梁的肩膀,还是老大人靠谱。

  他掏出一份万言书。

  「这份叫做五年计划书,乃是接下来五年变法大略的纲领。阁老用心揣摩之后,再上交给陛下,必能使首辅之位,高枕无忧。」

  「五年?张太阿回去丁忧,也就二十七个月啊—.」梁阁老有些忧虑。

  徐青忍住翻白眼的冲动。

  常言道人走茶凉,你老梁不是人啊,人还没走,茶都凉了。

  「丁忧结束之后,太阿公未必会回来,即使回来,这份计划书也不会变动。」徐青安抚了一下梁大人。

  梁阁老随即接过万言书,事关前途。他直接先浏览一遍,越看越有滋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份万言书所提的五年计划,算是深得其中精髓。

  而且他保证陛下能接受这份万言书因为照着万言书执行下去,接下来的施政,都有了脉络可循。不说能有多少实际效果,但至少保证了上位者抓事权的心理。

  除此之外,老皇帝还可以随时抽查变法推行的进度,不必在奏章里自己去找寻细节。

  不过梁大人是老官僚,真照此推行下去,用不了多久,下面的人肯定是以糊弄为主。

  可明面上,肯定能出极大的变法成效,

  对他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真留下烂摊子,那也是下一任首辅的事。

  而且有了这份万言书,梁阁老完全能享受到变法的福利,不愁身后名。

  徐青也清楚,梁阁老这种货色,很难像首辅那样坚定不移地推行变法,执行力拉满。

  好在此老听话。

  这份万言书,若是给首辅,绝对效果能好许多,可惜,时也命也。

  徐青是抱着废物利用的心态给梁阁老。

  有枣没枣打两杆子。

  此外,有了计划书,他照着计划来,能减轻梁阁老的抵触。毕竟他再厉害,

  真将一个首辅当傀儡操控,那也太不像话。

  现在一切有了计划书当藉口,就不存在这种心理了。

  虽然已经定下新首辅的人选,但现在京师主要大戏还是徐六首舌战群儒!

  一群御史言官,开足火力,炮轰徐青代皇帝拟的夺情旨意。

  徐六首也不惯着。直接写奏疏对着一众清流嘲讽拉满。

  可以说,终万寿一朝,最大的文化盛事,便是这一桩了。

  因此这次论战的奏疏,许多流传到后世,还成了珍贵的文物。

  后世史家,甚至认为,徐六首带坏了一个时代的舆论风气。对此,徐六首在个人手札里明确提出,大虞朝的风气从一开始就是坏的。

  「夫君,今天还写奏疏吗?」

  「不写了,跟一群杂兵斗,没意思。」徐青搁笔而叹。

  跟菜鸡骂战久了,会被菜鸡拉到同一水平,然后被他们用丰富经验击败的。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老岳父和吴恩师的奏疏到了,并指着徐青鼻子骂了一顿。

  一个是岳父,一个是恩师。

  徐青表示尊重,上了奏疏,自承他们说得对。

  于是,击败徐六首的胜利果实,直接被冯大人和吴大人窃取了。

  作弊啊!

  督察院许多御史差点吐血。

  奋战多日,眼看就要胜利,结果被人窃取果实。

  而且理论上,冯大人和吴大人都是清流出身,还不好喷。

  冯丶吴二人的奏疏一到,可谓是一锤定音。

  很快首辅上了最后一道请求丁忧致仕的奏疏,皇帝那边也同意了。

  一场大戏,总算落下帷幕。

  在这个过程中,首辅也安排好接下来的事,然后站完最后一班岗。

  今天是首辅在内阁当值的最后一夜。

  他感慨万千。

  与此同时,这一日徐青的未央剑发出颤鸣。

  徐青先有些不解。

  直到在这一夜,首辅紧急召他到内廷参加廷议,才知晓发生了什麽大事。

  「黄河又决堤了?」

  上次黄河决堤,造成中州有诸多流民,而且激发了东山省的民变,事后朝廷自然派人去治水了。

  参与廷议中,徐青旁听了此次黄河决堤的缘由。

  竟然是因为祭祀神灵不当造成的结果。

  自古以来,黄河的主要祭祀对象便是「河伯」,然后便是一些山川的自然神灵。

  负责治理黄河的人,主要有两位大员,一个是工部尚书朱灵,另一个便是以右副都御史领河道总督差事的刘权。

  因为黄河的水患,往往能动摇社稷。

  故而两位大员常年不在京师,而是负责治水。

  治水也是历朝历代的大事。

  此事更不能让一人兼任。

  因为上古之时的大禹,便是通过治水,改朝换代的。

  故而才需要两位大臣互相制衡,免得形成反叛势力。

  这两个大臣到了地方治水,也非常有意思。

  不是修建河堤,而是祭拜神灵。

  朱灵认为当祭拜河伯,刘权认为当祭拜山川自然的神灵,双方争执不下,最后都各自祭拜了。

  结果黄河依旧决堤。

  因此双方互相攻计对方祭拜错了神灵,才让另一位神灵发怒,令黄河再度决堤。

  徐青闻言,一开始觉得是两个神经病,

  但听了廷议之后,才发现还真不是这样。

  修建堤坝确实能治水,但黄河决堤确实有神魔因素存在。

  在黄河之中,镇压着一头极为可怕的上古水魔。

  往往水患的发生,都和水魔冲击里面的禹皇封印有关。

  他们祭祀神灵,也是企图让黄河两岸受到无数百姓香火的神灵发力,镇压水魔。

  当然,黄河本身也需要治理。

  只是需要双方面并重。

  但修建河堤的钱远远比祭祀神灵多。

  朝廷一时间也拿不出太多治水的钱,因此抱着侥幸心理,算是默认了祭祀神灵的事。

  「眼下需要一位能臣去负责治水,亦需要一位有大能力的人去加固水魔封印。」首辅直接定下基调。

  他话说完。

  整个内廷的目光都朝着徐青瞟过来,

  他算是第一次体会到什麽叫众望所归。

  而且徐青内心还想起一事,未央剑的异动,莫非就和水魔有关?

  因为当初诸葛氏曾以未央剑镇压过长江水魔。

  黄河中那位水魔,号称天下水魔之首,据传闻那些长江水魔,也是黄河水魔的魔念幻化沾染妖兽而成.··—

  不管有没有关系,徐青都愿意去治水。

  治水固然是大难事,却也是一桩大好事!

  他当仁不让,「徐某愿往。」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