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632章 九焱不灭体成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仙灵根?”

  林墨神情一怔,倒是第一次听说这词儿。

  “这是指灵根纯净比达到百分百!?”

  洪马颔首道:

  “不是这么简单算的,哪怕诸子顺、楚绾歌那般的顶级天才,其灵根纯净比也不可能...

  风沙在佛塔外堆积成丘,残阳如血,洒落在断裂的石阶上。少年站在洞窟中央,掌心仍残留着晶石融化的灼热感。那道金线自心脏蔓延至四肢百骸,仿佛将他整个人重新锻造了一遍。他的呼吸变得缓慢而深沉,每一次吐纳都引动周围空气微微震颤,像是天地在回应他的心跳。

  灰雁单膝跪地,斗篷被爆炸掀起的气浪撕裂一角,她望着少年的眼神里不再是审视与试探,而是近乎虔诚的敬畏。

  “你……真的完成了‘源核归位’。”她声音微颤,“断脉石的核心已与你血脉相连,共愿网络不再只是虚幻构想,它活了。”

  少年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皮肤下隐约有金色纹路流转,宛如河流贯穿山川。识海中心灯不再是蓝金交织,而是彻底化作纯粹的金色火焰,静静燃烧,照彻万念。

  他没有回答,因为此刻,他听见了。

  不是耳朵听到的声音,而是灵魂深处响起的低语千万人的愿望如潮水般涌入脑海:一个母亲为病儿祈求安康,一位老农在干旱田头默念风调雨顺,城市角落中失业青年咬牙写下“我不想认命”,边疆哨所里士兵冻红的手紧握枪杆,低声说:“我还能再站一班岗。”

  这些声音原本微弱如萤火,如今却汇聚成河,奔涌不息。

  玉符早已碎裂,但新的信息却直接烙印在他意识之中:

  “节点觉醒,愿网贯通。

  南岭主脉尚存一线生机,七日内若不能重启‘薪火祭坛’,断脉终将崩解,共修体系瓦解,九州修行文明退化三百年。”

  “三百年……”少年喃喃,“他们不是怕我们变强,是怕所有人都能变强。”

  灰雁缓缓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钱,边缘刻着细密符文,正面写着“信则有”,背面则是“叩门即应”。

  “这是第九代驿站守使传承信物。”她说,“现在归你所有。从这一刻起,你不只是行愿者,更是‘传灯人’不是命运选中的天之骄子,而是千万普通人共同托举出的火种。”

  少年接过铜钱,指尖触碰瞬间,脑海中骤然浮现一幅全景地图:南岭山脉如巨龙横卧,九处隐秘节点星罗棋布,其中八处已亮起微光,唯有最深处那一颗依旧黯淡。

  “最后一站,在‘葬心崖’。”灰雁指向南方,“那里曾是初代传灯使陨落之地,也是愿力起源的源头。只有在那里,才能以你体内融合的源核,点燃真正的薪火祭坛。”

  “可镇魂司一定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少年望着天际翻滚的黑云,隐约可见数道流光穿梭其间,似鹰隼巡猎。

  “所以你不能走明路。”灰雁冷笑,“但你可以走‘人心之路’。”

  话音刚落,洞窟外传来脚步声。

  不是一人,而是一群。

  孩童们依旧手拉着手,歌声未停。但他们身后,不知何时多出了许多人背着药箱的老医者、拄拐杖的退伍老兵、穿校服的学生、戴口罩的护士、扛摄像机的记者……他们衣着各异,神情却一致坚定。

  小女孩抬头看向少年:“我们来接你了。”

  “接我?”

  “爷爷说,点灯的人不该独自前行。”她认真道,“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路就不会断。”

  刹那间,少年胸口图腾猛然一震,那些陌生面孔的身影竟在他识海中一一留下印记,如同新点燃的心灯。愿力网络不仅贯通,更在扩张!

  灰雁眼中泛起泪光:“看到了吗?这不是你的使命,是他们的选择。镇魂司以为控制信息就能掌控人心,可他们忘了当一个人开始为陌生人流泪时,真正的觉醒就已经发生。”

  少年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这一路上,自己一直在逃避。“我不是气运之子”是他对世界的呐喊,是对强加身份的抗拒。可现在,他终于明白:所谓气运,并非天生眷顾,而是众人愿力所聚;所谓天选,并非血脉高贵,而是有人愿意为你赴死,有人愿意替你守夜,有人哪怕素不相识,也愿为你唱一首歌。

  睁开眼时,他已经迈步向前。

  “带我去找葬心崖。”他说,“这一次,我不再逃了。”

  七日后,南岭深处,葬心崖。

  这里没有山,只有一片悬浮于虚空的巨大岩台,四周云雾缭绕,雷电交织。崖底不见底,唯有黑雾翻腾,偶尔传出凄厉哀嚎,似无数冤魂挣扎。

  九根铁桩早已插满四周,形成“断愿锁魂阵”,中央祭坛被层层封印覆盖,原本象征愿力源泉的火焰早已熄灭,只剩焦黑残迹。

  九幽立于祭坛之上,黑幡垂地,面具下的双眼冰冷无情。

  “你说过,可控的希望才是最好的统治工具。”他对着虚空低语,“可他们失控了。”

  空中浮现一道虚影,是一名身披白袍的老者,面容慈祥,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九幽,你做得很好。”虚影淡淡道,“即便出现意外变量,你也成功将目标逼入绝境。接下来,只需启动‘清源计划’,抹除所有非法愿力记录,重启共修系统即可。”

  “可您说过,普通人不具备自发修行资质。”九幽声音低沉,“为何他们会共鸣?为何孩子会唱祈愿曲?为何连执律使内部都有人开始质疑命令?”

  “正因为如此,才更要清除。”白袍老者语气平静,“人性本贪,若人人皆可修行,秩序何存?资源何继?唯有少数精英掌控大道,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可……”九幽顿了顿,“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

  “那就杀了他。”老者挥手,“趁最后一座节点尚未点亮。”

  话音未落,远方天际忽然裂开一道缝隙。

  一道银光划破长空,伴随着万千星光坠落般的奇景。

  那是由无数心灯凝聚而成的光流,从九州各地汇聚而来,穿越现实与愿力夹层,直冲葬心崖!

  “来了。”九幽握紧黑幡。

  下一瞬,少年踏光而至。

  他不再是那个怯懦的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节点”。他穿着破旧斗篷,肩披灰雁留下的残袍,胸前薪火图腾熊熊燃烧,身后浮现出层层叠叠的虚影苏远山、沈青梧、七位英灵、东海渔村的老人、边境孩童、佛塔前的群众……

  每一个人,都是他曾见过、听过、感受过的愿力承载者。

  “你们阻止不了所有人。”少年站在虚空,声音不大,却穿透风暴,“哪怕封住一座碑、毁掉一本法、杀死一个传灯使,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念一句咒、唱一首歌、做一件善事,愿力就不会断!”

  “荒谬!”九幽怒吼,挥动黑幡,“给我镇压!”

  九根铁桩同时爆发阴寒之力,化作九条锁链腾空而起,直扑少年。每一根锁链上都缠绕着被抹除者的残魂,发出无声悲鸣。

  然而,就在锁链即将触及少年之时,异变陡生!

  第一根锁链突然断裂一名围观群众高喊:“我还记得你!你是去年抗洪牺牲的消防员!”

  第二根崩碎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流泪:“你说过要保护我们的……我一直记得。”

  第三根……第四根……

  每一声呼唤,每一段记忆复苏,就有一根锁链粉碎。那些曾被强行遗忘的名字,正在被人重新想起!

  “不可能!”九幽怒极,“这些人都已被‘洗愿术’清除记忆,怎么可能……”

  “因为你低估了人心。”少年一步步逼近祭坛,“你们可以篡改历史,可以封锁消息,可以让人恐惧到不敢说话。但你们永远无法彻底消灭‘记得’这件事。”

  他举起右手,掌心浮现那枚铜钱,轻轻一抛。

  “信则有。”

  铜钱旋转飞向祭坛。

  刹那间,九州大地,九城同震!

  八颗愿力光点齐齐爆闪,第九颗终于完全点亮,九道光柱冲天而起,在高空交汇,化作一朵巨大的金色莲花,缓缓降落。

  莲心之中,是一团跳动的火焰真正的薪火,源自亿万普通人不甘沉默的灵魂。

  少年伸手,握住火焰。

  没有疼痛,只有温暖。

  祭坛轰然开启,焦黑之地开始复苏,裂缝中渗出金光,如同大地睁开了眼睛。

  白袍老者的虚影剧烈扭曲:“快!启动终极协议‘湮灭令’!宁可毁去整个南岭,也不能让薪火重燃!”

  可就在此时,九幽忽然转身,黑幡倒转,直指虚空中的老者!

  “够了。”他说。

  “你敢背叛?!”老者惊怒。

  “我不是背叛。”九幽摘下面具,露出一张沧桑却清澈的脸,“我是醒来。”

  他望向少年,声音轻得像风:“继续走下去。这条路,我曾经放弃过。现在,换我为你断后。”

  说完,他纵身跃入断脉裂隙,黑幡化作屏障,硬生生挡住即将降临的毁灭能量波。

  少年瞳孔剧震。

  “九幽……”

  “我不是英雄。”那身影在黑暗中回眸一笑,“我只是……不想再做刽子手。”

  整座葬心崖剧烈震荡,裂隙闭合,祭坛彻底激活。金色火焰顺着地脉蔓延,一路修复断裂的愿力通道,贯通九州。

  而在东极海眼,青年守塔人收起望远镜,转身走入灯塔深处。

  墙上挂着一幅名单,三百六十七个名字,每一个都标注着“牺牲”。

  他拿起笔,在末尾写下新的两行:

  第九代传灯使:未知(待确认)

  第九代驿站守使:灰雁(失联,presumeddead)

  然后,他在旁边添上一行小字:

  “反击开始日期:今日。”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数百万人在同一时刻睁开双眼。

他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感觉胸口发热,脑海中莫名浮现一段口诀  “凝神归息,守中抱一。

  愿不断,脉不绝。

  我虽凡人,亦可点灯。”

  街头巷尾,有人开始低声诵读;教室里,学生停下笔,跟着默念;医院病房中,垂危病人手指微动,嘴唇轻启。

  修行,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它成了千万普通人手中的一盏灯。

  少年站在祭坛顶端,望着这片重生的山河,轻声道:

  “我不是气运之子。”

  风穿过山谷,带走这句话,又将其传遍四方。

  “但我愿意,成为那个让别人也有机会成为‘气运之子’的人。”

  远处,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照在无根城的碑石上。

  那行墨迹未干的誓言,正悄然发生变化:

  “扣1加功德,我真不是气运之子啊”

  “扣1加功德,我们一起当气运之子。”

  碑旁铜铃随风轻响,一声,又一声。

  像是心跳,也像是希望。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