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昌踏上寻找杨明昭之路的时候,杨明昭正在忙着抢占地盘。
去年,杨明昭率领太平军打下了保宁府,这本来只是太平军的扩张计划,但是却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让整个巴蜀陷入了暴动之中。
今年刚刚开春,巴蜀内的叛军就开始大肆扩张。
先是九天王攻占了乌撒府、镇雄府、乌蒙府,之后蜀南行都司指挥使马贺侵占了蜀南府,东川府,马湖府,然后黑虎王也不甘寂寞,直接攻占了巴蜀最大的一个府,渝州府。
再加上杨明昭这个太平王,巴蜀之地陷入了被四方叛军蚕食的局面。
如此局势下,杨明昭自然不会闲着,他也开始进入了大肆扩张的阶段,向西占据了龙安府和松潘府,向南潜入蜀州府、潼川州和顺庆府。
只是大半年的时间,杨明昭就已经占据了四府之地,巴蜀省六州十三府,被四路叛军瓜分了大半,朝廷能控制的府县只剩下不到三府之地。
此时的巴蜀三司衙门就如同一只被群狼环伺的小兽一般,只能躲在高大雄伟的蜀州城内瑟瑟发抖,根本不敢出城。
保宁府府衙大堂中。
此时杨明昭正在跟他麾下的几个高层开会。
不过因为地盘扩张,他麾下的不少人都已经驻守在各地,身边的文臣武将只剩下几人。
文臣这边有马岩、陆文春、齐章三人,武将这边有李大贵、陈不渝和李宝山三人。
“公子,不能再扩张了,我们麾下的官吏已经不够用了,现在不少官吏都是滥竽充数的人选,我们需要时间培养更多可信的官吏!”马岩说道。
李大贵也点点头,说道:“没错,不只是官吏,还有将士,这一年咱们太平军从三千扩充至三万,很多都是刚刚招募的青壮,连基础训练都没有完成!”
“我们需要时间来整肃军纪,训练将士,不能再盲目的扩充了!”
李文春捋着羊角胡,开口道:“马大人和李将军说的都没错,现在我们处境还算不错,没有必要继续扩张下去!”
“如今我们北部是大梁王的大梁军,他们正在从汉中府向山河省的方向扩张,短时间内不会想着进入巴蜀之地!”
“南边蜀州府城的官员们也只能蜷缩在城中自保,跟无力反击。”
“东边的夔州府也没有任何威胁,唯一的威胁就是西边的安西镇,不过安西镇现在也是一团乱麻,现在估计也顾不上我们!”
松潘府西面就是大荣九大边镇之一的安西镇,九大边镇虽然有强弱之分,但每个边镇都有不少精兵强将,就算是如今的大荣已经衰败的不成样子,边镇精锐还是有着不弱的战斗力的。
如今太平军已经占据了松潘府,如果安西镇真的有意进入巴蜀平叛,那松潘府是他们的必经之地。
所以安西镇就是太平军此时最大的威胁,也是太平军最需要防备的方向。
杨明昭虽然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但还没有狂妄的认为太平军可以硬抗一个边镇的地步。
听完几人的话之后,杨明昭赞同的说道:“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整顿内部。”
“首先将松潘府和龙安府之地各级衙门搭建起来,开始清丈田亩,给百姓们分田!”
“然后整训太平军,就先太平军分为五个营吧,前后左右中五营,一边训练,一边改编,一边驻守在各地!”
“最后咱们是不是要重新制定一下中央衙门的组织架构?”
他的太平军现在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官职之类的都是按照大荣的官职设立的,知府、知州、知县、同知、县丞、主簿、吏员等等,都是大荣的那一套,他们只是安排了自己人去担任官职而已。
这些其实都没有问题,只要能保证当官的都是自己人,杨明昭就能对掌控太平军占领的地盘。
但问题是他们中央衙门没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架构。
李文春是保宁府的知府,李大贵麾下有三千将士负责守卫保宁城,但是却没有一个正式的官职,别人都只是称他将军,可他又是什么将军?
“公子的意思是?”李大贵问道。
杨明昭笑了笑,说道:“设内阁六部,建都督府,先把框架搭起来,也好能保证咱们的小朝廷能够正常的运转!”
虽然现在他们只是占据了四府之地,但是也该设立中央机构了。
不然上下职权不明,归属不明,乱七八糟的,难以统一调配和指挥。
至于内阁六部和都督府,完全就是杨明昭懒得费劲,直接将大荣朝堂的那套班子搬过来了。
大荣的问题不在于中央机构的组织形式,而在于那些官员不敢任事上。
简单来说,就是制度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执行制度的人。
如果杨明昭真的能够登基称帝,他或许需要改变一下中央朝廷的组织架构,但他现在就占了四府之地,没必要那么麻烦,只需要有个中央小朝廷就行,至于其他,以后可以慢慢调整。
“公子说的很对,我们确实需要一套完整的中枢机构,不过老朽不建议使用内阁六部和都督府的名号,这要是传出去,太过引人注目了。”
“不如就按照三司衙门的规制建立一个小朝廷吧。”
李文春提议道。
内阁六部、六科五寺、都督府等等,这都是皇朝才有的组织架构,他们现在使用这些官衙名称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引来朝廷的警惕。
现在巴蜀的局势就是四路叛军蚕食巴蜀,朝廷对于四路叛军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可一旦他们用了内阁六部的官衙名称,那朝廷会将他们视为头号大敌。
所以这些名号是不能乱用的,甚至杨明昭现在都不能称王。
杨明昭有个太平王的名号,但这个名号更像是贼寇的名号,而非真正的王号。
“嗯,那就按照三司衙门的规制来组建中枢!”
“布政使司负责民政,我亲自担任布政使,李大人、齐大人和马岩为参政,下设房科,负责执行具体政令!”
“都司衙门负责管理军队,我亲自担任都指挥使,下设太平军五营,镇守各方。”
“按察使司,由陆波担任按察使,主管司法和监察事务。”
显然,这个三司衙门跟真正的三司衙门是不同的,甚至跟就不是一回事。
这其实更像是边镇的巡抚总兵制度,只是将按察使单独独立了出来,充当一下都察院和大理寺的角色。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此一来,杨明昭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中枢机构,不再是以前的草台班子。
众人对此没有任何异议,纷纷点头认同了杨明昭的想法。
接着,杨明昭就开始组建起自己的中枢机构,过程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现在的太平军就是一张刚刚铺开的白纸,杨明昭可以随意的在上面写写画画。
就算是出了问题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只需要即是改正即可。
正所谓船小好调头,现在杨明昭和太平军就处于尝试初步建立朝廷系统的阶段,也是为未来打基础的阶段。
云桂之地。
九江府的陈恒昌也在快速扩张,不过他的扩张方向不是西边的巴蜀,也不是云桂的西部和南部,而是云桂的东部以及更东方的江南之地。
在神阳教的支持下,陈恒昌的扩张速度是极快的。
他们起兵不过才一年半年,就已经占据了云桂东部的五府之地,现在正对江南蠢蠢欲动。
他们的扩张速度可比杨明昭快多了,不但速度快,而且目标非常确定。
江南这片富庶之地,就是他们眼前最大的目标。
相比于杨明昭握在山沟沟里闹腾,陈恒昌的野心和底气无疑更大。
一旦陈恒昌占据了江南之地,那几乎相当于夺走了大荣朝堂最重要的赋税来源,给了大荣朝堂致命一击。
因此大荣朝堂已经重视起陈恒昌这支叛军,开始调兵遣将围剿陈恒昌。
早在三个月前,朝廷就已经下令让云桂和江南两地调兵围剿陈恒昌,并且还下令让南疆镇出兵从南方进攻陈恒昌。
只是结果有些不尽人意,云桂和江南的情况跟巴蜀差不多,根本就没有可战之兵。
甚至江南的情况比巴蜀还要麻烦。
江南的富庶不是江南百姓的富庶,而是江南乡绅豪族的富庶。
也就是说如今的江南掌权者不是各级官府的官员,那是那些乡绅豪族。
朝廷想要从江南征兵,要先得到那些乡绅豪族的支持,可是那些乡绅豪族又岂会帮朝堂做事?
他们不怕混乱,因为他们自认为拥有足够强大的武力,能够在混乱的时局下自保。
他们根本不会管巴蜀和云桂的死活,甚至不少人还想趁着巴蜀和云桂的混乱大发一笔横财。
所以在陈恒昌在云桂起兵之后,江南就有很多商人开始为陈恒昌输送各种物资,只要给他们钱,他们什么都愿意卖给陈恒昌。
盐铁、粮食、布匹、丝绸、兵甲等等,甚至是人口,只要陈恒昌能拿出足够多的金银,他们甚至能把江南的百姓卖给陈恒昌。
就这样一群劣绅奸商,你还指望他们能为朝堂效力?
江南这边在忙着发战争财,云桂南部和西部则在人人自危,也没有人敢主动任事,带头围剿叛军。
这才致使陈恒昌麾下的大军势如破竹,攻城略地如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至于南疆镇,兴国公曲长空倒是有心率领大军进入云桂清剿叛军,可问题是南方的金隆王朝也不安分,时时刻刻都想着咬南疆镇一口。
而且南疆镇距离陈恒昌占据的地盘还挺远的,曲长空想要去进攻陈恒昌,就需要穿越半个南疆镇,半个云桂省。
这个距离似乎不远,但是别忘了那是南疆镇和云桂省,一眼望去,除了山还是山。
行军之难,让绝大多数人都会望而却步。
曲长空倒是派出了一支镇标营,结果就是这支六千人的镇标营花费了一个月走出了南疆镇,然后就走不动了。
不是将士们不想前进,而是他们的粮草后继不足。
从南疆镇补给粮草就是扯淡,南疆镇本来就不富裕,而且道路崎岖难行,运送粮草极为困难。
按照曲长空的想法,南疆镇的将士们进入了云桂,那自然由云桂当地的官府提供粮草。
可结果呢。
云桂的各级官府除了哭穷之外,啥也不会。
抠抠搜搜的花费了大半月的时间居然只凑了六千将士半个月的口粮。
这还怎么进军?
征调粮草的速度居然比不上将士们消耗粮草的速度。
所以最终南疆镇的将士只能停在了南疆镇和云桂的交界处,不敢继续进军。
对此曲长空也是被搞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这群没用的废物,早知如此,我们还不如不派兵出征!”
国公府内,曲长空一脸无奈的说道。
曲少宫站在他面前,也是无奈的叹息一声,“祖父,朝堂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曲长空的脸色十分的复杂,大荣的倾覆现在几乎是明明白白的摆在了世人面前。
各地叛军四起,朝堂是越剿越多。
陇原三省,巴蜀、云桂等地几乎已经成为了叛军的天下,福海、山河两省也出现了很多贼寇。
唯一还算太平就是辽东,可辽东地处大荣东北,本来就偏居一隅,根本无法支援各地。
还有九大边镇,重山镇就不用说了,隔得太远,调兵十分不方便,而且朝堂还对重山镇非常忌惮,不敢轻易地引重山镇的精兵进入大荣腹地。
北方还有北原镇、陇北镇和肃州镇,可这三镇已经在陇原三省围剿流寇了,结果并不理想。
西方有庭州镇、安西镇、乌思镇,这三个边镇本来就弱,还要防备外敌,再加上自身就是一团糟,根本无力出兵。
南方有云岭镇和南疆镇,这两镇的实力倒是不弱,可是曲长空这边根本动弹不得,而云岭镇那边情况更糟。
武定侯郭英执掌云岭镇已有三十年,整个云岭镇几乎已经成为了郭家的私地,而郭英拥兵自重的心思就差没有宣告天下了。
如果说重山镇是杨家的,那云岭镇就是郭家的。
杨家还要点脸,最起码明面上不会违背朝堂的命令,可郭家已经彻底撕破了脸皮,早就把朝堂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云岭镇的巡抚和镇守太监都被郭家赶回了京都,可见郭家心思有多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