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
延平帝下旨,杨明诚袭爵,正式成为大荣靖安侯。
杨家主院中,杨明诚换上一身麒麟服,佛靠金装,人靠衣装,麒麟服在身,杨明诚立即显得威武尊贵起来。
王氏给杨明诚整理着衣服,笑的牙豁子都露出来了。
“爹,你看这衣裳合不合身?”她还不知趣的询问杨正山。
杨正山都被她整的有些无语了。
这婆娘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升官发财,在王氏眼里都是大喜事。
自己的夫君成为侯爷,她心里更是美出花儿来。
这是观念的问题,虽然如今王氏已经享尽富贵,但她的骨子里的小家子气依然没有消失。
当然,杨正山也不会跟她生气,王氏除了这一点之外,其他的都很好。
“嗯,还不错,看起来很像个侯爷!”杨正山也没有跟王氏唱反调,捋着胡须笑道。
杨明诚憨憨的笑着,“我怎么觉得不太舒服?”
“哪里不舒服了?我看这样很好!”王氏立即不满的说道。
这衣服没有穿在她身上,她自然不会感到不舒服,她就是看着舒服。
杨正山笑道:“累赘太多,穿着确实不舒服!”
杨明诚走了两步,点点头,“没错,穿上这身都无法练武了!”
麒麟服华丽是华丽,但正因为太过华丽,所以并不适合日常穿戴。
反正杨正山的麒麟服就没穿几次。
“我还是换下来吧!”杨明诚说着就朝着旁边的厢房走去。
“哎呀,你换下来做什么,我看这样就很好,你穿着!”
王氏连忙追着他过去了。
郁青衣见此,忍不住笑起,“明天让她把侯夫人的霞披穿上,看看她还喜不喜欢!”
杨正山也跟着笑起。
命妇服饰更是复杂,光头上的头饰就有二十多样,一旦穿上就跟顶着个大缸一样,衣服也是复杂无比,有‘坠领’,有‘七事’,还有各种杂佩,走路都不能走快乐。
这要是日常穿戴,那绝对是一件让人无比难受的事情。
就在两人说话时,陆寿走进堂屋说道:“侯爷,罗老爷来了!”
杨正山起身道:“我先去前院了!”
“嗯!”郁青衣点点头。
前院,罗裳和罗真正坐在茶室中等待着。
杨正山进来,两人连忙起身拜道:“拜见老侯爷!”
爵位传给杨明诚,以后杨明诚就是侯爷了,而杨正山升级为老侯爷,杨承业这个小侯爷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坐吧!”
杨正山随意的坐在茶桌旁,懒散的靠在软塌上。
他看着罗裳和罗真,罗裳的头发都白了,今日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好看。
“有事?”杨正山问道。
罗裳迟疑了一下,重重的叹息一声,“老侯爷,皇商司怕是要出事!”
杨正山一怔,愕然的看着他,“皇商司能出什么事?”
皇商司可是延平帝和户部的钱袋子,每年都能为延平帝和户部提供千万两白银,在延平帝和户部官员心中,皇商司就是个大宝贝,无论是延平帝还是户部官员,都不会允许皇商司出问题的。
而这两年皇商司的情况应该还不错,虽然玻璃生意的利润不断降低,但是玻璃制品已经普及到民间,最便宜玻璃制品最低能卖到几钱银子,哪怕是乡下土财主也能买上几件。
利润虽然降低了,市场却越做越大,皇商司依然能借着玻璃生意赚取大量的银钱。
而只要玻璃生意不出问题,皇商司应该就不会有大问题才对。
罗裳面露苦涩之意,“老侯爷不知道,自去年开始皇商司的收益就降低了,前年皇商司全年收益一千三百多万两,而去年皇商司的全年收益只有一千一百八十万两,今年皇商司的收益可能会跌破一千万两!”
杨正山更是愕然,“这是为何?”
没道理啊!
皇商司如今的收益应该只会增长,不会降低才对。
不只是玻璃生意,还有海贸,皇商司如今控制的海贸产业也不少。
而且随着皇商司插手海贸生意,大荣的海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从辽东到江南,再到福海,沿海地区的海贸规模越来越大,产生的利益也越来越多。
罗裳道:“一是因为民间出现了大量的私营玻璃作坊,二是因为皇商司内部出现了问题。”
“等等,朝廷不是规定玻璃作坊不允许私营吗?”杨正山打断道。
罗裳无奈的说道:“朝廷不允许也挡不住利欲熏心!他们不但私营玻璃作坊,还借用皇商司的渠道售卖玻璃制品!”
“王家、齐家、张家、林家都已经深陷其中,甄杨氏也扛不住了,就连我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威胁!”
杨正山沉默了。
控制玻璃生意的不是那些玻璃作坊,而是六大皇商的销售渠道。
其实私营玻璃作坊早就出现了,只不过他们没有销售渠道,再加上朝廷禁止,所以那些黑作坊只是在个别地方小打小闹。
可是一旦六大皇商参与其中,那就意味着私营作坊的玻璃制品可以销售到大荣各地,同时这也意味着私营作坊在抢夺皇商司的利益。
其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有好处的。
但问题是这些人如果借用皇商司的渠道,那他们是无需缴纳商税的。
简单点说,他们不但可以利用皇商司赚钱,还不用给朝堂缴税,对朝堂没有好处。
“那皇商司内部又出了什么问题?”杨正山又问道。
“我们罗家去年给皇商司提报的收益是三百六十三万两,但皇商司上报的收益只有不到三百万两!”罗裳道。
杨正山眼眸微眯,“有人贪了你们的银子?”
罗裳面色沉重的点点头,“他们不只是贪了我们的银子,还层层盘剥,就拿绢丝来说,皇商司收购生丝的价格是一两三钱,而蚕户卖生丝的价格却只有九钱,而织造作坊给我们的价格比民间还要高三成,我们在绢丝生意的利润已经压低到一个不赚钱的地步了。”
“如果继续如此下去,我们可能需要赔本做买卖!”
杨正山彻底明白。
皇商司内部开始糜烂了,而且糜烂的速度相当快,仅仅是几年的时间,就已经糜烂到不像样子的地步。
而且糜烂的不只是皇商司,甚至连织造局、市舶司都跟着腐败了。
“能不能清理一遍?”
罗裳有些为难,罗真插嘴道:“老侯爷,如果要清理皇商司内的贪官污吏,可能需要重建皇商司,而且连其他的皇商还要重新选择!”
杨正山无语的摇摇头,这也就是说六大皇商也掺和在里面了。
六大皇商可都是他选的!
这才几年的功夫,居然一个个都被腐蚀了。
没得救了!
除非延平帝愿意割肉疗伤,可是延平帝会愿意吗?
如今大荣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特别是北原镇和陇原省,都在伸着手要钱要粮,延平帝估计很难下定决心。
“你们罗家没有参与其中?”
“没有,绝对没有!”罗真连忙说道,认真肯定的说道。
杨正山微微颔首,“没有就好,你们罗家现在就脱身吧!辞官,将罗家在皇商司的一切全部发卖掉!”
“这”
父子两人相视一眼。
杨正山手指敲着茶桌,说道:“我准备去星月岛,以后杨家的重心也会放在星月岛!”
罗裳一愣,随即露出了恍然的神色。
“怪不得老侯爷要将爵位传给大爷!”
“老侯爷的意思是我们罗家也去星月岛?”
杨正山端起茶水轻抿一口,道:“星月岛周围还有不少岛屿,你要是愿意,我就给你们一座岛屿安家!”
“生意还是要做的,但以后重心可以放在东南海域,你们也可以东南海域做玻璃生意!”
“这样吧,我们建个商号,给你们罗家一成股如何?”
罗裳神色微动,脸上的忧虑之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之意。
去东南海域做生意?
这对他们罗家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怕的不是脱离皇商司,而是怕杨正山不再管他们罗家了。
只要杨正山还愿意带着他们罗家玩,那他就没有什么怕的。
“侯爷,一成股是不是太少了?”罗裳讨价还价起来。
杨正山呵呵笑起,“你呀你,赚了一辈子银子还没有赚够!”
“没人会嫌银子多!”罗裳也笑了。
罗真也跟着笑起。
杨正山摇摇头,“就一成股,把甄杨氏也拉上,然后我还想把吕家拉上贼船,吕家只有半成,你和甄杨氏还要各拿出一百万两银来作为商号的启动资金,才能占一成股!”
建立商号不是他临时起意,而是他早就做好的计划。
按照他的计划就是以杨家为中心,在星月岛上建立一方势力。
这个势力类似与宗门势力,又类似于家族势力,或者应该更类似于家族企业。
杨家为主,再选两家富商为辅,另外再找两个熟悉东南海域的家族加入。
这与以前的星月门很像,但又有本质上的差别,那就是杨家独大,其他的家族都是杨家的附属。
富商,杨正山选了罗裳和甄杨氏,熟悉东南海域的家族,杨正山选了吕家,也就是邓月禾,缺少一家,以后可以再在东南海域选一个合作者。
除此之外,杨正山还想把腾龙卫六家给拉下水,让他们也在星月岛投资一些人和钱财。
如此一来,一个庞大的商号就出现了。
罗裳和甄杨氏负责经营,腾龙卫负责提供船只和北方航道的安全,邓月禾代表的吕家负责提供情报,而杨家负责提供高端武力的庇护。
罗裳没有再多说,直接答应道:“好!我罗家一切都遵从老侯爷的安排!”
“哈哈,没必要如此紧张,不过是换个地方发展而已,再说我们也不是彻底离开大荣,你们在大荣的生意还是要做的!”
“到时候你可以和甄杨氏商量一下,拿出一部分产业卖给杨家商号!”
“嗯,以后就叫杨家商号,你是杨家商号的大掌柜,甄杨氏是杨家商号的二掌柜,你觉得如何!”
杨正山笑道。
罗裳为他斟茶,“只要老侯爷别扔下罗家不管,老侯爷想让我做什么都行!”
杨正山笑了笑,转而说道:“等我在星月岛安顿下来,你从家中挑几个七八岁的孩子送到星月岛去!”
“到时候我亲自指点他们修炼!”
罗裳双眸一亮,“那罗博他!”
杨正山想了想,说道:“他不是在重山镇吗?”
罗博是罗裳的大孙子,也是罗真的长子,今年应该有二十多岁了。
杨正山还在重山镇的时候,罗博就跟着杨承业在亲卫营中混,后来杨正山回京了,罗博则留在重山镇镇标营担任队官。
现在这小子应该又跟着杨承业混去了。
罗博是武者,修为稀松平常,好像初入后天之境。
“既然他跟承业在一起,那就让他继续跟着承业吧!”
罗博算是杨承业的班底,杨正山自然不能抢孙子的人。
“那也好,罗博的孩子今年五岁了,再过两年可以送去星月岛!”罗裳也不失望,说道。
随后两人又说了一些家常,杨正山便让罗裳去找甄杨氏去了,如果甄杨氏没有意见话,那他们会一起辞去皇商司的官职。
甄杨氏是个聪明的女人,罗裳都没有怎么劝说,她便直接同意了。
甄杨氏代表的甄家与其他皇商不同,其他的皇商在投靠杨正山前都已经是有些底蕴的富商了,而甄杨氏代表的甄家则是杨正山的庇护下一步步崛起的。
杨正山的庇护在甄杨氏心中是最重要的,哪怕是如今甄家已经成为大荣顶尖的富商,但甄杨氏依然紧随罗家的脚步,紧靠在杨家的庇护下。
这也是为何其他几家皇商都已经选择了与一些势力勾结牟利,而甄杨氏始终扛着压力,不愿意损坏皇商司利益的原因。
甄杨氏决定之后,杨正山又将她和罗裳请到府上商量一番。
杨家商号的组建要借用这两家的力量,毕竟杨家一直都没有经商,手中也没有经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