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制定了一个说不上严密,但容错率极高的计划,苏允对此颇有信心,只要河东军、环庆路军以及秦风路军稍微配合一下,西夏大军就算是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然后就在苏允要将计划发出的时候,祁克勇忽而急匆匆而来,一来便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经略!盐州城破了!”
苏允难以置信看向祁克勇。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苏允想了上万个日夜都想不明白,环庆军怎么连一个城池都守不住?
当然啦,后面当然是有调查反馈的,说是李昌祚为了抢功,将大量的兵马调集去攻打洪州,以至于盐州城里兵马太少,以至于让盐州城里的党项百姓里应外合,偷偷打开了城门云云。
对于这个解释,苏允很难理解,但那时候已经是时过境迁许久,许多证据都找不着了。
但对于当下来说,局势已经是完全发生了变化。
西夏大军得了盐州城里大量的粮食补充,已经是没有缺粮之虞,关键是,三十万大军已经与兴庆府重新连接上了。
而宋军这边河东军已经是元气大伤,环庆路军因为盐州已失,陷入了西夏军队前后夹击的窘境,要么直接退回保安军,要么只能被击溃。
苏允知道环庆路军一定会退,这么一退,那鄜延路军也不得不退,否则侧翼一定会被西夏大军打击。
而西夏大军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接下来肯定会转守为攻,局面已经崩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了!
果然,西夏大军立马发动反击,追着环庆路军穷追猛打,环庆路军一退再退,之前占领下来的囊驼口、青岗峡、虾蟆寨、大吴神流堆、贺兰原皆一一失去,甚至将保安军暴露在西夏大军的攻击之下!
苏允咬着牙命保安军顶住,务必不能露出鄜延路的侧翼,而他则是对带着八千静塞军前出攻击西夏大军侧翼,在静塞军的威胁之下,西夏大军暂缓了攻势,保安军这才算是稳住了跟脚。
而苏允也就只能护住鄜延路一线不崩塌,环庆路以及河东路那两边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随后西夏静塞军司出兵环庆路,攻打环庆路的环州,环庆路军只能龟缩在环州城内。
环庆军这么一退,顿时将环庆路自己的定边军给暴露在了外头,引起了西夏大军的穷追猛打。
而在河东路那边,河东军之前占领的德靖镇、神堆驿、弥陀洞、明堂川一带区域全失,一路往后撤,然后被左厢神勇军司袭击,顿时兵败如山倒,左厢神勇军司直接追到河东的晋宁军,晋宁军被攻破,随后左厢神勇军司顺着黄河而下,打下河东军离石城,直接隔河威慑绥德军侧翼!
银州城中的西夏军以为宋军已经全线溃败,竟是直接出城攻打啰兀城,想要将这座极为重要的城池给夺回去。
苏允在绥德军布置兵马防御离石城,然后命啰兀城坚守,随后他带着静塞军直逼啰兀城,在啰兀城下与银州军做了一场,将两万银州军击溃,这才算是止住了颓势。
然而随后环庆军那边又拉了坨大的,定边军竟是没有守住,定边城被破,顿时鄜延路的左翼保安军顿时暴露在西夏大军的打击之下!
现在的情况是,因为河东路军以及环庆路军都溃败,失去了大片的城池堡垒之后,鄜延路顿时变成了凸出的领土,左右翼都暴露在西夏大军的打击之下!
对于这种局面,苏允咬牙切齿,但不至于绝望。
但汴京城里听到了这些消息,感觉天都要塌了!
盐州一失,随后河东路军、环庆路军节节败退,不仅失去了之前打下来的占领地,现在竟是让西夏大军在宋境之内势如破竹,有些朝廷老臣对这种情形有些熟悉,这不就是当年庆历年间的战事重演么?
赵顼听闻此事,当庭悲痛大哭,随后当庭昏倒,顿时吓坏了诸多大臣。
大臣们赶紧唤来太医,但赵顼却是昏迷不醒了,太医赶紧将赵顼转移去寝宫救治,剩下大臣们面面相觑。
但大宋的重臣们还是比较给力的,立即召开宰执级别的会议,立即进行安排。
先是安排大臣值守寝宫,随后便开始商讨应对西北战事。
只是在商议该当如何应对之时,却是陷入了争吵。
蔡确章惇这一边,认为现在鄜延路这边乃是中流砥柱,苏允指挥得当,应该让环庆路、河东路两路军都受苏允统一指挥,如此可协同击败西夏大军,收回失地。
而王珪、张璪等人则是觉得此事乃是苏允引起,若非苏允挑衅西夏,引起西夏反击,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当下应该联系西夏使团,共同商议止战之事。西夏不是想要卖盐么,那就让他们卖,以前可以卖,怎么现在就不能卖了?
西夏的诉求也不过如此而已,只要满足了他们的诉求,那么这场战事就自然可以停了。
而章惇讥笑王珪等人不知道西夏人的狼子野心,若是此事议和,西夏占下的土地要讨回来是不可能的,而之前商议好的废除岁赐之事不仅要作罢,西夏肯定还得加倍要求岁赐,这等丧权辱国的事情,是你们去签么?
此话一出,王珪立即反唇相讥,说道这还不是因为你的女婿胡作非为的缘故,若是西夏这般要求,到时候自然是要苏允去签的,现在立刻马上,是得立马更换鄜延路经略使,让一个老成持重的大臣前去主持,不要再这般胡作非为下去了云云。
宰执大臣们相互争吵,谁也不能说服谁,而朝廷上下亦是有许多争吵的声音,争吵的声音之中,主要集中在是战还是和上。
随后吵着吵着,话题便歪到苏允误国之上,有不少的声音抨击苏允,若不是苏允擅起边事,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事情!
明明两国已经议和,为什么还要去刺激西夏,这下子好了,西夏大军甚至已经突破西北防线,下一步若是抵挡不住,可能就要长驱直入,直接朝汴京而来,到时候可能不是丧权辱国的事情,而是要亡国了啊!
所以结论就是:苏允该死!
甚至有大臣直接提出,立马派出钦差,直接将苏允逮捕回京进行审判云云。
当然也有支持苏允的,这些人提出,小苏学士千里大迂回、扣关兴庆府,随后占下盐州,切断西夏大军粮道归途,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战略优势了。
该死的是吕惠卿以及李昌祚,一个兵败明堂川,一个失了盐州,致使战事溃烂至此!
小苏学士根本就没有错,若不是吕惠卿以及李昌祚两人无能,三十万西夏大军可能就要被小苏学士歼灭在定难五州,若是这般发展,不过几年时间,西夏定然便要回归大宋!
所以,就算是要追责,那也是吕惠卿与李昌祚的责任,小苏学士不仅无过,而且有大功!
当下之局面,应当让小苏学士直接指挥三路大军,有小苏学士的指挥,定然可以收拾这等糜烂局面!
大宋朝廷从上到下,已经是吵成了一锅粥。
而赵顼那边的情况却是不容乐观,几日的时间,赵顼竟是醒的时间少,昏迷的时间多,醒来的时候,亦是已经认不得人说不的话。
赵顼病重至此,朝廷大臣尽皆心里已经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这般情况之下,西北战事又变成了次要之事。
八月初一,赵顼暂时清醒,听说了此事,王珪率领宰执匆匆来见赵顼,见了面之后发现赵顼人虽然清醒,但却是说不出话来了。
王珪等人赶紧请求赵顼立储,赵顼说不出话来,神情有些着急,但也只好点头首肯。
王珪等人赶紧请来皇太后高氏,请求当下暂时由高太后共同听政。
赵顼亦是予以点头肯定。
至于立储之事,因为赵顼无法言语,因此暂时不敢有人提议,只能说等赵顼能够说话时候再行定夺。
于是高太后暂时代替听政,高太后知道此时局面十分严峻,听政的第一件事,便是下懿旨召回年已八十一岁的四朝元老文彦博,担任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归京,然后提议太后召回西京洛阳修书的司马光。
司马光一到京,便立即上书《乞开言路札子》,建议“广开言路”。
十五日,上《乞去新法病民伤国者疏》,又一次呼吁对贫苦农民不能再加重负担,而且主张新法必须废除,要对农民施以“仁政”。
二十日又上《乞罢保甲状》《乞罢将官状》。
二十五日上《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再次重复他的“为君当有三德”论,重点谈用人赏罚问题,提出保甲法、免役法和将兵法是“病民伤国,有害无益”。
到了三十日的时候,司马光上《乞罢与西夏战事状》,司马光呼吁必须立即停止与西夏的战事,与西夏战事从元丰四年开始,已经绵延将四年时间,国家早就疲敝不堪,百姓苦不堪言,再不停战,国家危矣云云。
令司马光大力抨击苏允,说少年人好战,不惜以国家之命运,搏自家之富贵,必须召回苏允治罪云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