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852章 可谓……大孝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随后的时间里,蒋干几乎都是待在府内紧闭大门,不敢外出。

  不过,蒋干却是派了大量的家仆出去打探消息。

  仅仅是第二日,寿春便是全城戒严。

  而如蒋钦、甘宁等原本在外训练水军的将领,日夜兼程地赶回了寿春,且还与围困丞相府的士卒爆发了冲突。

  这让蒋干的危机感更甚,眼见刘备隐隐已有彻底控制四面城门,以维稳局势之状。

  蒋干连忙再派人送出了第三份密信,进一步言明着寿春剧变,请魏王早做打算。

  这一连三份密信,几乎是不分先后地送到了曹操的面前。

  等曹操看完这三份密信后,脸上的神色不可谓不复杂,震惊、狂喜以及遗憾……

  以着曹操的政治敏锐性判断,若是蒋干所言为实,那么李基必死无疑,刘备治下也必将爆发一场巨大的内乱。

  即便为刘备所统御的大汉不会因此而四分五裂,也必将随之元气大伤,尽失臣民之心。

  蒋干所提及的司马懿与郭嘉等门生,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方才不惜代价地联络各地将领入寿春。

  像……

  太像了……

  曹操脸上不禁流露出几分感慨。

  这一幕,无疑像极了大将军身死的前夕。

  不过,曹操也从密信中判断出了刘备或许一开始是一时胡涂,但随后封锁丞相府的做法,背后则必有高人指点。

  这个时机,恰到好处。

  既然已决裂,那么显然就需要做绝之余,尽可能不落人口实。

  ‘只要围困了丞相府,那么最终李子坤是病死的,还是因其余意外而死,又有何人说得清楚?’

  ‘事后,刘大耳再为李基大哭一场,自罚三杯,也就能将此事的影响消弭许多。’

  曹操忍不住起身来回走动着,琢磨着其中的细节。

  ‘不过,李子坤也可谓是教徒有方,那些门生迅速就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不惜号召在外掌握着兵权的将领入寿春,以此逼迫刘备退步,或者设法救出李子坤,倒也是谋得了一线生机。’

  曹操忍不住抚掌而笑,赞叹着。

  “精彩!当真是精彩之极!”

  “若不是蒋干恰好爬到了李基的身边,外人怎能知悉这般的明争暗斗?怕是一切结束了,事后方才有消息传出。”

  不过大笑过后,曹操亦忍不住为李基叹息了起来,喃喃道。

  “子坤啊,子坤,汝算尽了外敌,又可曾算到了人心易变,帝王心术的道理?”

  “仁德?不过是刘大耳标榜自身之言罢了,可叹多智如你,却是深信此言,以至于陷入这般死地之中。”

  一念至此,曹操略加犹豫后,提笔写了一份密信设法传回给蒋干,令蒋干保全自身之余,伺机而动。

  若有机会,须尽力将李基抢来魏国,向其言明孤愿领大军接应,以丞相之位相待之。

  而等这份密信送出后,曹操即刻又发了密令送往坐镇青州的曹仁,令曹仁密切关注徐州边境是否出现兵力调动状况。

  倘若寿春之变为真,刘备背后亦仍有智囊指点,那么必然会明白动了李基,最大的隐患在乎其所拥有的民心以及军中威望。

  民心尙可瞒之,就怕有大军作乱。

  因而,刘备必然会紧急调兵前往各处进行钳制或防备。

  “可惜这个时机有点不太好,将近深秋,否则趁其内乱内斗,无疑是与吕布那厮合力发兵共讨刘大耳的大好机会。”

  曹操不得不压下即刻调兵的心思,明白有些来不及了,唯有静观寿春之变,待到来年开春,再做打算。

  而在曹操的密切关注下,青州很快就有消息传来。

  潜入到了徐州的斥候与探子,均探查到了有一股股兵力在不断调动。

  得了此消息,曹操进一步确认了蒋干送来的密信内容非虚。

  若非是寿春剧变,临近深秋之际,刘备断然不会无缘无故地如此大动干戈在境内调动兵力,徒耗钱粮。

  且曹操亦知李基此番能活的可能性极小,逃至魏国更是机会渺茫。

  一念至此,悲喜交加之下的曹操干脆派人召来木匠,让其依据李基的画像雕刻木身,准备在魏国替李基立一衣冠冢,以免其被刘备所杀后,魂无所依。

  而在此刻的寿春城内,已无半点昔日的喧嚣繁华,一队队士卒不断地在城内穿梭巡视,可谓是一片肃杀。

  在李基重伤后的每天,几乎都不断有在各地统兵练兵的将领赶至寿春。

  等到了第八天,就连远在荆豫的关羽、张飞都赶了回来。

  在这段时间里,蒋干每日都可谓是心惊胆战,生怕什么时候外面就响起激烈的厮杀声,更怕身为丞相长史的自己会被李基所牵连。

  如今,已是第九天。

  蒋干屈着手指头数着日子,明白第十天必然会出一个结果,这也是原定的张机与华佗判断丞相李基能不能醒来的日子。

  也就在寿春城许多人都焦虑不安之际。

  阿斗偷偷窃了刘备的印信,进了被围困的丞相府之中。

  “世子?!”

  阿斗的出现,令满脸忧色的李相惊愕不已。

  “大兄。”

  在见到数日不见就消瘦了许多的李相,阿斗的眼眶当即就红了起来。

  “世子怎来了?”

  旋即,李相注意到了阿斗手中拿着的汉王印信,急声道。“速速离开,此处不是世子该留之地。”

  阿斗顾不得抹泪,连忙将手中的印信塞入到李相的手中,急声道。

  “该走的是大兄与亚父。”

  “世子,你……”

  李相有些发愣,然后脸上强装出一抹笑,道。

  “世子这是在作甚,父亲只是与汉王闹了点小矛盾。待明日父亲醒来后,也就没事了,什么都没有发生的,世子且回去就是了,可莫要让汉王发现了印信丢失之事。”

  阿斗双眼泪水连串连串地滴着,道。

  “大兄莫要诓我了,弟自知愚笨,却不是蠢人。”

  “今父王与亚父已成水火之势,弟实不忍亚父与大兄蒙难,还请大兄劫持弟以作要挟,再持父王印信速速逃离寿春。”

  这一幕,不仅让向来早慧沉稳的李相也跟着哭成泪人,还有躲在角落的两人也是神色各异。

  刘备脸色有些涨红,整个人都隐隐在抖着,道。

  “子坤,你看看,你看看阿斗这……”

  李基则是满脸的尴尬。

  阿斗提着印信上门之时,恰好刘备怕李基一个人装病无聊,从后门溜了过来。

  如此一来,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悉了阿斗这个意外来客的到来。

  然后,刘备就拉了李基过来,想要看看阿斗意欲何为。

  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好让刘备与李基都听了个正着。

  李基连忙开口低声就劝慰了起来。“大王勿怒,阿斗这也是一时糊……”

  不等李基说完,刘备的手掌一合,接着说道。

  “阿斗这说得好,真好,知父王与亚父闹出了矛盾,还知向着势弱的一方,不惜冒死相护,可谓之大孝也。”

  李基。

  刘备这一番话,却算是把李基给整不会了。

  顿了顿,刘备满意地轻捋着胡须,小声道。

  “孤本以为阿斗这孩子过于愚笨,有些不堪大用,但今日知其心性如此,甚好甚好。”

  “孤意已决,若有一统天下之日,便立阿斗为太子,如此孤便是遭遇什么意外,也能放心国事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