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149章 生食国禄,死亦周臣,岂有望风而逃的周将军楚世昭的起义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嘉德三年九月,杨方召集长安附近所有忠于大周王朝旧官僚出身的力量,向驻于长安的马溯安发起了攻势。

  恰在此时,有人秘密告诉杨方,一些人知道你此行起义救国之事,为了谋取前程,一些人打算前去长安告密。

  这让杨方不得不提前召集力量,提前发动了讨伐马溯安的战事。

  嘉德三年九月八日,杨方的部队攻占了潼关,果真有人暗中告密马溯安,致使杨方的突然起兵引起了马溯安的注意,对方很快就集结了兵力镇压杨方的军队。

  杨方与马溯安的部队相对峙,阵斩马溯安麾下的大将安图。

  嘉德三年九月十二日,马溯安夜袭劫营,杨方却早有防备,他设下布防,自作溃军,引君入瓮,大破马溯安劫营奇袭的部队,然而杨方的部队缺少补给,连日作战,即便屡有捷报,却难以攻克城池。

  马溯安本意想要一举歼灭杨方所在的部队,最终听从了麾下谋臣的意见,在判断出杨方缺少攻城器械,不具备攻城的实力后,决定固守长安,消耗杨方军队的士气。

  嘉德三年九月十七日,杨方攻城失利,没有攻占长安的城头,他密信城中的有志之士,希望有人能够里应外合,帮助他夺回长安。

  十八日深夜,果真有人悄悄和城头的守军发生战斗,打开了城门,护送杨方的军队入城。

  杨方见状,认为这是空前的战机,率军攻入长安,却没有料到城中的世家大族早已被马溯安清扫一片,留下的大多都是羸弱无骨之人,他们甘于成为马溯安的党羽,杨方的旧友在接到这份密信之后,就被人抓获。

  而马溯安利用这份密信,将计就计,骗得杨方入城而战,在长安内,马溯安围而攻之,杨方被马溯安击败于东城门,但在危急之际,杨方再度调度那些可战之兵,收兵至西城,试图引兵前往皇城,马溯安复攻破之。

  在马背上的杨方目视着前方烽火四起的皇城,悲从心来,高呼了三声,“长安——长安——长安——”

  就在杨方万念俱灰之际,那些闭户不出的长安百姓咬着牙掩护杨方的部队撤退。

  有些人已经认出了杨方正是当年解开长安之围的将领,是与楚世昭并肩作战,官复长平侯的开国功勋之后。

  当年楚世昭被诬陷的时候,他们没有站出来,致使昏君当道,太后乱政,世家大族祸乱天下,终起祸事,悔不当初。

  杨方率部力战拒敌,望着近在咫尺的城门,知道这是他最后杀出生天的机会,可面对唯一的出城机会,他迟疑了片刻,再度杀了回去。

  因为杨方清楚地知道,长安百姓的作为,马溯安心中有数,以他的性格,事后一定会清算那些帮助他们离开长安的百姓。

  “大周已亡,社稷不存,生食国禄,死亦周臣,岂有望风而逃的周将军。”

  杨方杀回长安,力战而竭,在长安之中大破马溯安先后三营合击,手下兵士都死尽了,马溯安想要招降杨方,围而不杀。

  杨方拔出腰间的佩剑,长发飘洒,零落盔甲两端,鬓发混杂之际,他将佩剑刺入腹中。

  在杨方死后,马溯安愤而戮尸,不允他安然下葬,在朝野之中被迫受降的大臣大多动容。

  身为太医的傅容毅然刺杀在宫中鸠占鹊巢,就此养伤的马溯安,行刺失败后,他高呼:“杨方不愧周将军,我死犹是大周臣。”

  嘉德三年九月二十日,马溯安放任麾下的将士四处掠杀长安的百姓,以此来报复先前他们相助杨方的举动,在经历长安三屠之后,长安的人口骤减。

  楚世昭看着画面,面色悲怆。

  这次模拟推演,可谓是楚世昭的嫡系死伤最为惨重的一次。

  窦戾为了掩护楚世昭逃离皇权争夺的政变追杀,在皇城掩护他撤退,不幸被杀。

  这是作为游侠的义气。

  在乱军之中,楚世昭和杨方失散,本以为杨方不是在乱军中出了变故,或者另投他人,却不成想杨方一直都在长安之外积累力量,如今社稷颓危,仅以一人之力,就想力挽狂澜,匡扶周室。

  杨方判断错误过,打仗打输过,但是他却从来没怂过,在楚世昭的麾下,不知道打了多少场战役。

  窦戾战死,杨方战死。

  顷刻之间,已然折损楚世昭两员大将,先不说窦戾是在成长之中的状态,杨方在历练卡的协助之下,是实打实地能力优化,全面进化了。

  可即便是这样的状态,依旧是在五胡乱华的局面下,没有能够影响到大势。

  此时此刻,别说是楚世昭感觉局势难以掌控。

  已然远遁南阳老家的阴媚钰同样看着模拟画面,陷入了慌乱之中。

  在东宫楚世煦发动政变的时候,阴媚钰和楚世昭也是失散了。

  那个情况下,阴媚钰没办法找到楚世昭,于是乔装打扮,在脸上抹了黑泥,带走了一些稀碎的银两和防身的匕首出逃皇宫。

  凭借着多次模拟推演积攒下来的阅历,阴媚钰回到了南阳新野的老家。

  可是刚回到南阳,这边的节度使在大周王朝覆灭以后,就自顾自揽权,吩咐底下的大族奉命行事。

  阴氏自阴媚钰的爷爷阴尚贤被永晋帝下罪以后,阴氏在南阳新野的地位就一落千丈。

  胜在永晋帝没有株连的习惯,或者说根本没有想真的清算阴尚贤,哪怕阴氏在政坛上没了地位,但还是一个极大的宗族势力。

  此番阴媚钰回到老家,就是投奔自家的宗族。

  可是,阴氏的日子也不好过,阴尚贤当初是提出废除节度使的大臣,南阳节度使自然对阴氏不够待见。

  而永晋帝将阴尚贤父子全都下罪关押在牢狱之灾,阴媚钰最大的立足资本也没有了。

  她投奔南阳老家,只有四姑阴弘漓愿意收留她。

  不过阴媚钰却也没有多余的想法,对于她而言,日子能过一天是一天。

  有一个家却也可以了。

  现在阴媚钰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找到楚世昭,虽然阴媚钰听说了很多消息,听到了凉州发生了兵乱,楚世昭投奔桓节以后,桓节被一个名叫韩罪的军阀夺走了凉州,兵败此地,但阴媚钰还是觉得以楚世昭的本事,不可能就这样销声匿迹。

  然而,看到晋阳李氏被击破,凉州桓氏也没落,就连楚世昭手下的大将杨方都因此战死,阴媚钰终于是感受到了那种濒临崩亡的压迫感。

  作为距离战场最远的阴媚钰,再迟钝,也知道五胡乱华的负面效果有多么可怕的破坏力了。

  最直面五胡乱华的人,其实是身在晋阳的李凤宁。

  本以为有父亲李瑾在,遇到最难打的局势,都会出现战机,可事实证明,个人能力在大势面前丧失了主动权。

  她的父亲固然是各方面都很全面的金色名将,可是将士们的战力、数目跟不上,李瑾同样难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晋阳李氏受到包夹,其结果比之桓氏还要糟糕。

  至少桓节还没有战死,而李凤宁的父亲李瑾是战死沙场,李凤宁和两个弟弟带着所剩不多的部队,朝着南方跑去。

  大同失守,丢给了匈奴人,匈奴人和马溯安又打破了晋阳的防线,现在晋阳也丢给了匈奴人。

  凉州还在内部混战,当地豪强争夺此地的归属权,长安和范阳都在马溯安的手上,看着虎视眈眈的匈奴人,显然他们下一步的对手,就是要和马溯安翻脸。

  整个北方的局势,可谓是千疮百孔。

  嘉德四年,马溯安称帝,国号燕,这正式宣告大周王朝就此灭亡,进入了新朝时代。

  马溯安改年号为——雍康。

  南方各地节度使大多不认可马溯安建立的新朝,他们依旧沿用嘉德年号,表示自己不服从马溯安的新朝。

  嘉德五年,楚世昭去投奔在濠州的白袖军。

  这一年,楚世昭二十六岁。

  楚世昭加入白袖军以后,作战勇猛,又熟知文墨,在濠州的白袖军之中很快就得以重用。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本。

  楚世昭化名为楚全己,在白袖军中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他以民为本,思考如何改善白袖军的生存基础,攻城拔寨过后,安定民生,很快楚世昭的名声就在白袖军之中传了开来。

  而濠州白袖军有一名首领姓姜,名兴,早年出身当地的姜姓大族,但不服族中管教,行游侠烂漫之事,中年时见到百姓生活困顿,认为是一展拳脚抱负的时机,于是散去多年积蓄,以白袖名义起军。

  他见楚世昭是个人才,短短时间就能将白袖军打理得井井有条,使人信服,得百姓所爱,就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姜幼贞嫁给楚世昭。

  楚世昭却以自己已有家室,不过在乱世之中流离失散,不愿娶妻,这让姜兴甚是遗憾,但两人关系不减,姜兴仍旧重用楚世昭。

  一次战事之中,白袖军其他首领的将士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乱世之中,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在打着接济百姓的名义攻城时,一些白袖军打下城池,大多放荡行径,四处搜刮财物,抢夺那些大族出身的女人,满足私欲。

  楚世昭将这些白袖军依法处置,以军法杀死,将头颅置于城门,这引起了其他白袖军首领的不满,他们找到姜兴,命令姜兴将楚世昭交出来。

  姜兴知道楚世昭有大才能,有大志向,可是他势单力薄,难以保全楚世昭,于是就写一份书信,劝楚世昭早早离开。

  楚世昭终究意识到了这支白袖军不过是一群草台班子,同样是一群利用暴力满足私欲,毫无信念之说的暴民,在姜兴的报信下,他拂袖而去。

  而楚世昭的离去,让白袖军的首领发泄怒火在姜兴的身上。

  在白袖军另外一位首领邓傅的鼓动挑拨下,他们利用议事之说,展开宴席,趁乱拿下了姜兴,准备杀掉他。

  楚世昭本来已经起身离去,可是听到了这则消息后,立刻找到了姜兴的女儿姜幼贞,希望能够号召姜兴的部众解救他,姜幼贞清晰地知道,自己若是不救父亲,她恐怕也难有自保的余地,立刻同意了楚世昭的请求。

  楚世昭率兵救回了姜兴,并且一战杀死了两位白袖军的首领,从此,姜兴更加重用楚世昭。

  然而楚世昭去意已决。

  “今日借兵搭救大帅,不过是报大帅重用之恩,可惜白袖军良莠不齐,绝无济世救民之志,草莽匪类,何提义军之词。”

  “姜帅,我走了。”

  “你成你的大业,我自救我的黎民苍庶。”

  嘉德六年,楚世昭离开了白袖军,姜兴甚是遗憾,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留不下楚世昭,更深知楚世昭留了下来,反而会动摇他在白袖军的地位,于是放任楚世昭离开。

  凭借多年在南方四处行医的名望,又因为处置军纪不正的起义军,保全百姓反而被迫离开白袖军的缘故,楚世昭在南方已小有名气。

  嘉德六年五月,楚世昭募兵,以最常见的黄巾作为起义的象征,决定起义救民,力图让身处乱战的百姓有安居乐业之所。

  那些曾经受过楚世昭恩惠的百姓听闻过后,纷纷前来投效,于是楚世昭很快就募兵高达千人。

  楚世昭所到之处,以医术搭救那些没有办法生存的穷苦百姓,每每打下一个地方,不仅是让麾下的义军打开官府的粮仓满足食欲,更让当地的百姓共享米糠。

  这让楚世昭很快就汇聚了大片的人心。

  因为在这个等级森严,阶级分明的时代,楚世昭一个能识字念书,能医治病患,略懂兵书,却能与寻常百姓共乐的人,并不多见。

  如今的百姓已经被压榨的没活路了,就连吃饭都是问题,那些起义军也都只能保障自身的生活,抢夺粮食也是给自己来用,像楚世昭这种打下粮仓,不仅分给麾下义军,还要给当地百姓分口饭吃的人,实在是太少见。

  这让楚世昭每攻下一座城池,就能获得众多百姓的拥戴,仅是几个月的时间,楚世昭就聚兵两万之众。

  而楚世昭将这支起义军,命名为‘乞活军’。

  短短时间内,楚世昭的乞活军就已成势,其声势浩荡远超白袖军,那些在白袖军之中受过恩惠的人,也开始转投楚世昭的乞活军。

  看着画面的楚世昭,觉得在黄巾起义之中失利的张角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一个世家大族出身的人,会读书,会医术,却心甘情愿带着如同牛马的百姓去推翻东汉这样腐败的朝廷。

  作为既得利益者,去帮助那些百姓,哪怕这其中可能是虚伪作秀的成分,但都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举动了。

  要知道在东汉那个时代,知识垄断极其严重,寻常百姓别说能看书了,识字都困难,所谓的寒门,那也是有知识传承的没落士人,根本不是什么烂出身。

  寒门也是门。

  寻常百姓是寒门都算不上的黔首,是当政者眼里的牛马,是上位者口中说吃就吃的鱼肉,说割就割的韭菜。

  张角既识字,又懂医术,还拿出家里的财富来接济百姓,在那个时代,又怎么能说不是一个‘圣人’。

  哪怕最终黄巾起义的走势不尽如人意,哪怕作为对立面的世家大族甚至抹去了张角的出身来历,竭力去抹黑张角所做的事情。

  这都没办法掩盖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即便农民起义到最后,没有正确的引导下,演变成了一场大暴乱。

  可这都是一群普通人想要吃口热乎的饭,为了生存而做出来的起义之事。

  而现在,楚世昭就要将那些农民起义的未竟之事,不能做到的极限给做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含金量。

  在此刻得到了具现化。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