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92章 晟武之治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期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晟武二十一年二月,匈奴一方得知了长安的意思和态度,表示出了极度的诧异和困惑。

  他们派遣使者再度入京,再次得到楚世昭的诏令后,意识到楚世昭的态度坚决。

  楚世昭作为大周的皇帝,他坚持认为自己没有女儿,只有五个儿子,要是匈奴想要和亲,那就只能嫁女儿到大周王朝来,除此以外,一律免谈。

  楚世昭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治理天下,大周王朝稳中向好,你一个匈奴刚打完内战,就想要来我大周王朝这边打秋风。

  还想要娶大周王朝的女人,它居然还想偷楚世昭的女儿。

  可能吗?!

  楚世昭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女儿生出来,真有那么一个女儿,这不得好好宝贝起来。

  再者,楚世昭是连找个宫女假扮成公主嫁出去的欲望都没有。

  真理只存在自己的剑刃之上。

  我楚世昭干脆先发制人,只要你匈奴人一个态度,你真心愿意和亲,就把女儿嫁过来,不愿意嫁,那就只能说明你不是真心实意的。

  而且楚世昭也只接受这样的和亲方式。

  其他的方式就不用谈了。

  晟武二十一年三月,楚世昭建立的东周王朝迎来了第一个王朝鼎盛期。

  这个全新的王朝经历了晟武早年的各类混乱,其中晟武大帝楚世昭是逐步统一南北分裂的局势、复兴了几乎完全覆灭的前周王朝,他南征北战,攻克了南方的起义军,又打掉了北方那些拥兵自重的军阀,凭借卓越的战功,楚世昭彻底瓦解了节度使制度。

  在选官上,楚世昭设立了分科考试制度的选拔官员。在官僚制度上,采用《内阁制》,《考成法》。

  而楚世昭更是以一己之力,成功地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并且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

  他大力推动了造纸术、航海术,使得大周王朝的工匠技艺得以提升,开凿大运河,编撰《世昭新书》以流传后世。

  因此,大周王朝在二十余年内,步入了全国安宁的景象,编户人口因此大增,仓储丰实,穰穰满家,南北民众都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家称之为“晟武之治”。

  你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

  你的文明迎来了新的阶梯。

  晟武二十一年五月,草原经历了长时间的混乱纷争,如今的匈奴王庭与其说是同一个民族,不如说是一个民族集团,在这其中,不光是有匈奴人,还有鲜卑人柔然人,而统一草原的鲜卑族可汗决定称臣内附,给晟武帝楚世昭上了新的尊号“圣可汗”。

  而这位可汗也给他取了一个中原名字,自称‘宇文功德’。

  “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

  不久之后,宇文功德将自己妻子最年幼的妹妹阿史那氏嫁入了大周王朝,推动其为楚世昭的妾室,染干可汗也给她取了一个中原姓氏,宇文照玥。

  而宇文功德为楚世昭所上的尊号‘圣可汗’,意指圣贤的、富厚贤德的君主。

  从这一刻起,晟武帝楚世昭不仅身为东周的开国皇帝并且兼任匈奴王庭名义上的君主,是为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臣民所到之处,皆为我大周国土。”

  恭喜你解锁了全新的立绘皮肤——晟武之治·楚世昭。

  只见画面上呈献了一幅全景式的鸟瞰图,自宫殿狭长的走廊路口再到楚世昭的皇座,在宫殿的两旁站着神色各异的文武群臣。

  有捋须作思索状,神情泰然自若的大将军晋国公李瑾,有抱着双臂,动不动朝着其他人的位置望去,眼神凶戾的镇西将军蓝殊吗,有眉眼之间冷静异常,英姿俊容但缄口莫言的定北将军韩顾,亦有满目愁容,羞愧难当,暗自垂首的辅国将军杨方,而缓步走来,一幅桀骜不驯之色的是凉州总督兼任西域都护的桓节。

  文俞和桓盛站在楚世昭的左右相伴,此二人原先是楚世昭的左、右仆射,相当于左相和右相,后来楚世昭废除了左、右仆射的官职和宰相制度,推行了《内阁制》,如今衍变成了由文俞所主导的内阁。

  而楚世昭的长子楚济邦流露出如沐春风般的微笑,与群臣相谈。

  可最终的画面,却定格在那个负众生而立,头戴冠冕,鎏金漆黑龙袍的帝王楚世昭的身上,最后一个短促呼吸的功夫,他回过头来,威武霸气地落坐在了龙椅之上。

  那张曾经年轻、英姿飒爽的面容,如今变得愈发沧桑,唯一没变的,却是那种一往无前的锋锐。

  在楚世昭落座的瞬息,群臣立刻正襟危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晟武二十一年六月,楚世昭遣周使,前往周边各个国家建立‘邦交’。

  “周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周使跋扈,出使各地,以上邦之国,自认为主,以大国之使,行小国之主的权力。

  西域三十六国不敢为敌,臣服于楚世昭的浩荡皇威,一时之间,在周使出行后,那些所到的国家都愿意以臣属的名义向大周王朝进献忠诚。

  晟武二十一年八月,大周王朝的文化迎来了新的高度。

  恭喜你触发了新的金色机缘事件——《龙虎榜》

  在文化日益普及,识字率得以提高,楚世昭著书《世昭新书》后,大周王朝迎来了百家争鸣,各地世家交换家学,以此共同促进教育、文化、学习的奋进时期。

  晟武二十一年的科举考试中,以文学见长,行大开大合的浩然正道为治国准则的文俞临时被任命为礼部试主考官。

  在这次科举之中,一共有四十余万的读书人参加,共录取进士388人,《后周书》有臣传的有高达24人,官至六部、入主内阁的有9人,位列东周七雅士者已有4人。

  东周七雅士,又称为“东周文坛七大家”,由于品行兼备,文学才能卓著,得以流传后世。

  楚世昭看了一眼,这批进士之中,大部分人都是才识高于自身的内政能力。

  普遍都是70出头的才识,然后内政能力稀松平常,只有40左右,极个别甚至只有30多的内政能力。

  不过,也不全是这样的情况,有个叫陆季的,其才识91点,初始内政能力就有82点。

  这种就属于上手就能用的,就是脾气差了点。

  楚世昭不怕你脾气差,就怕你菜还事多。

  其余人就养着吧。

  又不是养不起这些人。

  能力差是可以练的。

  指不定到了楚世昭儿子那一代,这些人的内政能力就会逐步提高,现在楚世昭主要是抓道德。

  道德越高的官员,越难制造出冤假错案,也更加负责,不容易出现贪污的情况。

  而且楚世昭现在最没想到的就是周边国家的滑跪速度能那么快。

  可能是南越那一场战事,蓝殊这个敢干大事的将领,强势镇压所起到的震慑效果。

  既然不跑过来找事,还跑过来给楚世昭认儿子,当儿子辈了,那楚世昭也没理由出兵。

  打这些穷得要命的老弟,可能动员消费的经济,都比打下他们要划算。

  晟武二十二年,大周王朝的民间开始有普通的百姓陆陆续续尝试对外航海,不久之后,一个名为‘夷岛’的地方被发现,你将其取名为‘台湾’。

  而这样的行为,虽然进一步加速了民间的造船业,拓展了航海术,也让很多冒险的人死于大海之上。

  晟武二十三年,楚世昭对外建立了朝贡制度,这样的朝贡体系是以楚世昭所在的中原帝国为主要的核心从而建立的一种等级制度森严的政治秩序体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过册封,结合楚世昭的思想体系,层层往外推拓。

  由于大周王朝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都是中原王朝独有的产物,周边各个国家都有极高的需求。

  所以在朝贡的过程中,这些进贡的国家,将各自国家的特产拿来换取东周王朝的‘奢侈品’。

  “夷狄奉中国,礼之常经,以小事大,古今一理。”

  楚世昭确立了东周王朝所在的中原王朝为政治中心,而他命令官员悄悄地将大周王朝内,那些瓷器、丝绸、茶叶的残次品用以在朝贡的交易上。

  在接受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臣服或认同后,楚世昭严格控制东周王朝的商品流出。

  匈奴王庭非常需要茶叶这样的商品来维系族群的健康,而按照楚世昭的要求,他们不得不提供极高质量的战马资源来换取茶叶。

  高句丽占领了新罗和百济后,逐渐在辽东方向扩张了自身的势力,而他们无比向往楚世昭的东周王朝,学习他们的衣食出行,故此对丝绸有很高的需求。

  在楚世昭开放了朝贡的体制后,这些国家都愿意以‘臣民’的身份,向楚世昭进献特产,以白银、黄金来换取东周王朝的瓷器、丝绸、茶叶。

  一时之间,对于这些交易的渴望,原本只是名义上表示臣服的外邦,都派遣了各自国家之中的重臣前往东周王朝拜访楚世昭。

  东周王朝在楚世昭的步步统治下,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

  万国来朝!!!

  四个金灿灿的字眼在画面上撼动着!!!

  晟武二十四年,李瑾病逝于长安,楚世昭闻讯,再度亲自为这位坐镇朝廷的大将军抬棺,楚世昭亲自钦点了李瑾的谥号——忠武,陪祀太庙。

  同年月底,文俞在开凿大运河的漫长岁月中,身体同样出现了隐疾,很快,他就向楚世昭请辞,并提出让朝中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秀陆季接手这样的工程。

  在三次请求告老还乡的情况下,楚世昭只得含泪准许文俞衣锦回乡的请求。

  离开京城的时候,文俞满头白发,他同样是流着眼泪,拉着楚世昭的手道:“幸为君使,无憾今生。”

  “若有来世,再复君臣。”

  “微臣.告退。”

  文俞离开京城的第七天,在回家乡的路上病故,后来楚世昭才知道文俞早已病入膏肓,在开凿大运河的这件事情上,损耗了他太多的精力,日日夜夜不眠不休,食少而事繁,如此岂能久乎!

  而文俞并不希望志得意满,壮志已成的楚世昭为他而难过,于是先行拜退。

  “失郭忧,无人再为朕分忧,失文俞,无人再为朕谋国。”

  “宫阙花开幽故里,不及文俞伴我情。”

  看着当年一起重回长安,文俞亲自在楚世昭的皇宫里种下的那棵桃花树,这桃树如今一观,已是日益茂盛,恰好又种在了必经之路上,这本该让宫人将其挪去,但楚世昭轻叹了一句——“此文公赠我,勿去。”

  于是,这棵桃花树便一直留在了宫阙之中。

  晟武二十五年,杨方提出了他想要回到钦州,为那些无辜被屠杀的百姓守灵。

  楚世昭最终权衡之下,拒绝了杨方的请求,这让杨方在宫廷之中痛哭不已,他跪在皇城之外的东周门,直到楚世昭愿意同意他去钦州为止。

  “陛下,这是老臣最后的遗愿,若不能如愿,宁死矣。”

  在李瑾、文俞相继辞世后,楚世昭本想让杨方留在京城,辅佐他的皇太子楚济邦。

  可是在杨方几乎是泣泪般的央求下,楚世昭只好派遣杨方前往钦州。

  晟武二十六年,开凿大运河的工程终于完工,这让南北之间的交流愈发通畅,而楚世昭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于是开始着重培养他的子嗣。

  为了避免他的儿子出现同室操戈之事,楚世昭将他的那些儿子一一就藩外放。

  楚世昭令李凤宁的长子楚济民就藩在鲁郡,桓奕的长子楚济钺就藩在晋阳,桓奕的二子楚济病就藩在成都,只留下最为年幼的楚济学和皇长子楚济邦在身旁。

  晟武二十七年,楚世昭大病,皇后阴媚钰日夜陪伴,照料左右,恶疾发展的速度极快,以阴媚钰的医术都难以回春,而阴媚钰只好请窦戾暗中四处寻医,不将楚世昭生病的事情外传出去。

  寝宫之中,阴媚钰在楚世昭的身旁,不断地安慰道:“昭哥,病可治。”

  而楚世昭却带着平静无常的微笑,释怀洒脱地摇了摇头。

  “命在天,非在人,取三尺青锋,于微末之中取天下,已是天命所顾,何必如此惜命。”

  “若死,葬之昔年旧居,你我.亦如相见之初,此生不负。”

  皇后大哭。

  黯淡下来的画面,阴媚钰的眼角微微湿润,眼前的一切宛如身临其境。

  楚世昭的所行所事光明磊落,他这一生不杀一个功臣,对得起那些将士,对得起那些为他卖命的大臣、武将,也对得起她这个皇后。

  自立储以来,楚世昭对储君的地位和态度,都不曾有过丝毫的动摇,即便是生命垂危之际,都待她如初,深情流露。

  行王者霸业,又没有丢掉当年的理想,完美地将自身的理念践行了一生,这全然对得起那一句极高的评价——‘自三代而下,唯晟武允冠百王矣。’

  楚世昭说能够遇到自己,是他的好运。

  可阴媚钰觉得,这也是她的好运。

  晟武二十八年,楚世昭病逝于长安,他给后世子孙留下来的是一个万国来朝,政治清明,国库充盈,各地州府粮仓丰溢,军队编制近乎齐全,悍臣满朝,文化开放的晟武盛世。

  “日月山河还在,莫哭,诸位慢行,勿要念我”

  楚世昭看着他的长子楚济邦,目光不断地涣散,他强撑着意识,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臣民所到之处,皆为我大周国土。”

  他的声音渐渐垂危。

  “汝不可失我强周风度,宁可战死失社稷,绝不拱手让江山。”

  而晟武帝楚世昭弥留之际所说出的这句话,也铸就了整个东周王朝的长河历史。

  画面前。

  楚世昭看着他逐渐成长起来的那五位儿子,他的脸上缓缓露出愁容。

  接下来,就是六龙同朝的亡语效果了。

  楚世昭病故了以后,一旦这五个儿子打起来,那么就没有人能够刹住他们的举措。

  只要打出真火,那就是你死我活。

  而楚世昭所能做的都做了,他是按照嫡长子继位的制度,全力扶持了楚济邦上位。

  若是握有这么大的优势,都能出现动乱,那就只能是楚济邦自己的问题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