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376章 分户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三万多移民,这日总算抵达了和平关。

  因错过给小皇帝看病,从商都逃出来的儿科圣手黄御医的整个家族,在这些移民里。

  他们一路往西北而来。

  遇到的蛤蟆瘟患者简直不要太频繁了。

  御医世家,还是精通儿科的。

  遇到了这种情况能怎么办呢?

  治病吧。

  能治多少,治多少。

  整个行程是走几天停几天。

  拖拖拉拉走了两个多月才到金州。

  起初,他们是打算去边城投奔西北王的。

  但过了渡口抵达金州关时,就听闻关西的火州发现了对蛤蟆瘟有奇效的良药神仙掌。

  据说,使用这味神药后,关西上千的蛤蟆瘟患者竟然没有一例死亡的。

  啥神药啊?

  老黄御医出手,蛤蟆瘟都没有八成的痊愈率。

  好奇得很。

  这不,就在老黄御医的主张下,整个家族三十几口人改道跟着一群移民来了关西。

  期间,在河里走廊上,有不低于十个村的村子邀请这一家人留下来。

  但任谁都拦不住老黄御医一家,对神药和良方的渴求。

  人老成精。

  初到和平关,老黄御医就让儿子用了祖传的药丸,向守将打听了关西发现蛤蟆瘟并治疗蛤蟆瘟的过程。

  宫廷御医亲手制作的药丸,和平关守真的拒绝不了。

  人家打听的也不是啥军事机密。

  自然是知无不尽,言无不尽:

  “话还要从第一批移民说起......

  要是不是甘将军当时提议让大夫们给号脉,那些染上蛤蟆瘟的患者还不知要传染多少人!

  ......药方还是从甘将军手里传出来的,而且神仙掌也是她带人去火焰山找到的......

  ......甘将军不是大夫,听说她当初却是以医护队队长的身份入伍的,她带的那个娘子军医护队很是厉害,次次都跟着上战场,个个手里的缝合术都很了得......”

  甘将军的厉害之处,真不是三言两语能夸完的。

  反正守将就把自己知道的,噼里啪啦说了一通。

  中心思想,甘将军在关西九卫是一个最厉害的存在,关军们有今天的好日子全仰仗甘将军。

  听得黄御医全家星星眼。

  老黄御医拉着几个儿孙嘀咕:

  熊总兵所在的哈密城咱不去了!那个生出神仙掌的火焰山,迟早能见着。就冲着女将军对医者的态度和对病患的重视,就值得咱全家去投奔!

  于是乎。

  他们也不跟着移民们一块行动了。

  到了瓜州卫就对登记移民的关军说,他们家是甘将军的旧故,是奔着甘将军才来关西的。

  “哦哦,是甘将军家的亲戚啊,那你们得再往西北走上一千里地,甘将军现在带着先锋镇驻扎在了甘露川。”

  人家关军很热情。

  甘将军亲戚的身份显然在这里很好使,不仅给提供了热腾腾的饭菜,还让人架了驼车领着他们往甘露川去。

  至于和黄御医一家分道扬镳的三万移民们,关军们也很是欢迎。

  春耕嘛。

  来多少人,就能消化多少人。

  瓜州卫千夫长不请自来。

  他对着这些新移民们,喜笑颜开:“只要愿意留在咱们瓜州卫的,登记完户籍就给你们分地。”

  移民们一颗悬着的心,当即落到了肚子里。

  大伙儿最关心的问题是:“不知关西这里能分多少地,地税又是怎么算的?”

  怎么算的?

  熊总兵过年前就与各卫所的将领们开会商议过了。

  不管是军户还是移民,在垦荒屯田这事上都要给予优惠政策。

  千夫长就给众人宣扬了起来:

  “每户可分地二十亩,由卫所供给耕马、种子、农具。三年之后再交纳赋税,每亩征两斗(邶国的计量单位一斗为十八斤)。”

  移民们关注的重点在二十亩上。

  就有上了年纪的老爷子搓着衣角,忐忑的问:

  “一户只给二十亩吗?我家有五个儿子一个闺女,三个娶了媳妇儿,又生了八个孙辈,二十亩地种出来的粮食,真不够全家嚼用的。”

  人家千夫长对他客气得不得了,还鼓励道:

  “老人家,老话都说树大分枝,儿大分家。你家五个儿子就给分成五个户头嘛,一户二十亩,五个户头就是一百亩,一百亩地还不够养活你们家这些人的?”

  老爷子吭哧了半晌,一脸的为难。

  千夫长恍然:

  “老人家莫要怕分户,咱们关西的军户和农户分得很明白的,军户要不是死绝了轻易不会对外征兵的。且咱要是修什么水渠,铺什么路的,只会雇佣劳力,给工钱的那一种!”

  “真是这样吗?”

  “那还能有假?你们和先来的那些移民打听打听,他们去年也是空着手来的,一来就遇到了哈密要建新城,

  十几万人都找到了活儿干呢。

  也就这两个月都在忙着修水渠垦荒,再过两月,哈密新城的工程又要开工了。到时候,你们这些人中,有手艺的也能去工地上挣点家用。”

  所以。

  关西真和关内不一样,除了鼓励你们垦荒种地,多余的活计你们要愿意干,都是能挣到工钱的。

  工钱不工钱的另说。

  咱就是农人,除了关心到手的地有多少亩,地税的征收比例也至关重要。

  都是地里刨食大半辈子的。

  你问一亩两斗的税高不高?

  就有人说:“一路过来看到的都是沙地,这种地没甚肥力,就是用三年时间给养熟了,一亩地的收成,顶多也就六七斗。”

  你们一亩就要收两斗税,万一有个天灾什么的,说不定到手的麦子都不够缴税的。

  瓜州卫千夫长好脾气道:

  “我们卫所下发的种子最适宜的就是沙地,这些种子在熟地里种,最低都能收四石!”

  那你们算算。

  二十亩地,三年不纳税!

  给种子、农具、耕马,哪怕荒地只有熟地三成的产量,也都能吃饱饭的。

  即使三年后要纳税,人家也说了,熟地的产量能提高到亩产四石的。

  帐这么一算,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当即就有人拍着胸脯表示:

  “瓜州卫给咱这些逃难的这么好的条件,那咱得为卫所做贡献呐。我们家男丁多,成家的儿子就给他们单独分户。”

  “是啊,是啊!我们五个户头能垦荒一百亩呢,种出来的粮食要是吃不完,到时候还可以卖给卫所嘛。”

  “支持卫所垦荒屯田......”

  瓜州卫千夫长扬起的嘴角,压都压不下去。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