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筠眼中熠熠生辉:“岛根县有一座银矿。”
薛韶按下心中的悸动,含笑问道:“得多大的矿才能让你心动至此,不远千里,渡海也要过来?”
潘筠:“去年大明国库收入折合多少白银?”
薛韶去年才考中进士,虽然跟在皇帝身边行走过一段时间,但还没资格去户部看一整年的真实财报,他略一思索便道:“正统五年,太仓库岁入银二百四十三万两,我估算那一年的国库收入约为六百万两。”
潘筠嘴角微翘:“岛根县的银矿,一年便可有一百万两。”
薛韶心脏剧跳,定定地看着潘筠。
潘筠挑眉问他:“取不取?”
薛韶一脸严肃:“天予不取,是为不敬。”
潘筠灿然一笑,转身回船舱。
薛韶连忙跟在她身后悄声问道:“银矿不比宝藏,可以取了就走,需要开采,还需要连年开采,这倭国不在大明境内,甚至不像琉璃、朝鲜这样的藩属国依赖我朝,怎么取?”
潘筠:“不知道,找到地方再说,说不定我们可以直接把地买下来呢?”
封建王朝,只要有钱就能买地。
何况现在倭国正是政治混乱,政权更迭之时,买地更容易了。
薛韶微怔:“你这意思是银矿未被人发现?我还以为我们需要强抢……没被发现的银矿你是怎么知道的?”
潘筠:“有人在那附近小范围开采了,不过他们发现的应该是边角,至于我是怎么知道那里有那么大的银矿……我说我掐指算的,你信吗?”
薛韶点头:“我信啊。”
这不就是她的本业吗?
他为何不信?
虽然这不是她算出来的,但薛韶对她如此信任她很满意,这意味着她可以不用费脑子想理由。
和薛韶一样省心的是她四个师侄。
他们更不会究根问底,一听说岛根县有大银矿,他们此去还要探索银矿,顿时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
也不问潘筠找到以后怎么占为己有,直接就问:“那银矿是属于我们三清山的吗?”
潘筠:“你们挺敢想的,我都只敢想属于我们大明。”
妙和失落:“不能吗?”
潘筠心中一动,若有所思起来:“也未必就不行。”
几人眼睛一亮。
潘筠就指着甲板道:“别总是窝在船舱里修炼,偶尔也要出去走一走。佛家弟子为传佛法,可以远渡重洋,我们道门弟子都机缘巧合过来了,怎么能什么都不做呢?”
妙和和陶岩柏一脸懵懂,妙真和王璁却是一脸的若有所思,片刻后眼睛大亮,连连点头:“小师叔所言甚是。”
于是他们也跟船上的俘虏交上了朋友,时不时的在他们面前展现道法,把一众老人、女人和小孩迷得不要不要的。
他们本就见识过潘筠等人的能力,知道他们很利害,此时见四人可以凭空变出东西,还能刷的一下生火,或者凝出淡水,简直要把他们当成神明一样供起来。
四人在俘虏们心中的位置快速超越屈乐。
不过他们也很喜欢屈乐,觉得他是个乐观、善良的好人。
而且,他没有心机。
没有心机的人,不管是老人、女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和他玩,虽然他有时候脾气不好,还有些高傲,但他心是好的。
船上两天,三方都很友好,过得很快乐。
船到达丰后水道,因为船上有相当一部分俘虏是九州岛的人,潘筠便让船只靠近大分县时停下,从这里放他们下船。
潘筠依旧给他们准备了路费。
有十六个人选择在这里下船,比潘筠预计的要少很多。
根据他们的统计,剩下的人中有三十四个人来自九州岛,也就是说,有十八个人选择留在船上,而不是离开。
潘筠只当不知,面无异色,其实心里很高兴。
潘筠当场给他们路费,并送他们下船,然后船只不做停留便又启程。
甲板上的俘虏看着那十六个人拿了路费后跳上岸去,立刻就消失在人群中,对潘筠的感激和信任到达了顶峰。
等到船只过了丰予海峡,靠近本州岛停船时,已经没人选择下船。
剩下的六十九个人选出了三个代表出面寻找潘筠,跪在她身前,希望她能够收留他们。
“不管是让我们做奴婢,打渔、还是海员,都可以,只求贵人能让我们留下。”
潘筠:“我抓了你们的家人,你们难道不怨恨我吗?”
一个老人道:“我是匪,从我下海开始便知道,这世上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强弱和生死,我的儿子比你弱,他死,是他能力不足,我不怨恨你。”
一个女人道:“我是被掳去的,我只想活着,现在,也只想带我的女儿活下去,求大人收下我们吧,女子上岸,不是再被抢一次,就是沦为妓身,求您收留!”
另一个则是十二岁的大孩子,海匪之中,十二岁以上便可出海。
所以他们剿匪的时候,十二岁以上,要么是在冲锋陷阵时被杀了,要么被抓回去丢给官府。
能活下来的孩子,都在十二岁以下。
这孩子幸运,他差两个月十二岁,所以没上过海盗船,被清算时便被视为无罪,被潘筠一并带上船了。
他代表了船上无父无母的孩子们,他跪趴在地,诚挚的道:“我们愿意为贵人驱使。”
潘筠摇头道:“我不能马上给你们答复,因为我带你们渡海,就是要送你们回乡的,我们没有准备长久养你们的财物和食物。”
三人连忙表示,他们给潘筠打工,自己挣饭钱。
老人道:“我们虽然年老,但还有些力气,可以做很多事,我们还有经验。”
女人:“我们会打扫、缝补、这次还学会了打渔,只要贵人不嫌弃我们是女子,上船不吉利,我们还愿意出海捕鱼。”
小孩:“我们会慢慢长大,力气越来越大,我们会变成贵人最锋利,最忠诚的刀。”
潘筠嘴角微翘,这才答应留下他们。
旁边站着的高志铭等人一脸不解:“这就是你的目的?可养一群倭寇家眷,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