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假如没有徐川的存在~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假如没有徐川的存在  月球,南极。

  月华台科研基地的微生物研究实验室中,通过了一系列安全认证的徐川在实验室的负责人,来自华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吴穆教授的陪同下,进入了火星枯石菌的研究实验室。

  尽管火星枯石菌已经研究制备出了治疗感染的逆向免疫蛋白,但对它的研究依旧需要在最高级别的bSL4生物实验室中进行。

  无它,这种来自火星上的微生物,感染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尤其是在月球科研基地这样的封闭且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实验室不仅要保护实验人员,更要防止任何地球微生物污染外星环境,也要防止外星潜在生物(如有)对地球生态的反向污染。

  而更重要的则是在月球基地自给自足的生物圈内,一个火星枯石菌病原体的泄露就可能摧毁整个农业模块,导致灾难性后果。

  毕竟基地中的农业模块单元中养殖的各种速成肉类动物,如鹌鹑、白羽鸡、昆虫、鱼类等等养殖产品是基地中科研人员的重要食物来源的同时,还互相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比如昆虫,作为是自然界的“转化大师”,这些寻常时期绝大部分人都很讨厌的生物能将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烂叶)高效转化为高质量的蛋白质和脂肪。

  而且它们对空间需求极小,可以在多层抽屉式饲养箱中大规模养殖的同时,用途极其广泛。

  不仅可以直接加工成蛋白粉加入主食,也可以作为鱼类和家禽的高级饲料;产出的粪便更是极佳的有机肥料,不仅可以种植动植物,还能够作为水体的富肥有机质,快速的促进水藻与水中微生物的繁衍。

  这套生态系统,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时间后在月华台科研基地中已经可以算得上脆弱但成熟稳定了。

  然而如果火星枯石菌泄露感染这套生态系统的话,那么月球基地中脆弱的生态系统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事,在前些年强生集团的人盗窃火星枯石菌的时候就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因此如今的月华台科研基地对于病毒细菌泄露感染一类的风险格外的谨慎。

  在地球上适应bSL2级别生物实验室的病原体,在月球基地也可能需要bSL3生物实验室甚至更高级别的防护。

  当然,这也间接的促进了各种生物安全防护技术的提升与发展。

  比如月华台科研基地中的生物圈隔离区,就有着全世界唯一一个高达bSL4的生物安全等级的月面特化型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从密封的气闸到负压实验室,再到定向气流控制系统与每一个实验室都独立的生命支持模块  毫不夸张的说,你能在地球上每一个bSL4级别的生物实验室中找到的安全防护手段与相关的技术,都能在这里找到。

  实验室中,听着吴穆教授的介绍,徐川都砸吧了下嘴,即便是他,都对月华台这套复杂至极的生物安全防护系统感到了不小的震撼。

  按照这位吴教授的介绍,如果想要进入这个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最核心里面,每一次的进入或出来都需要穿过至少三重气阀,进行三次化学淋浴、紫外消毒、空间消毒....穿上内置生命支持系统的全封闭防护服等等流程。

  光是进入或出来,每一次的流程都至少要花费一个小时。

  而在最核心的bSL4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的科研人员,进入后会保持长达至少5个小时以上滴水不沾的活动时间。

  原因很简单,少喝水避免出现尿急,以干扰自己的研究工作。

  听着这位吴教授谈笑间的描述,徐川砸吧了下嘴,感慨着开口道:“确实辛苦,在这样的环境中做研究,真是难为你们了。”

  对面,吴穆教授笑了笑,道:“其实也还好,我们都适应了。”

  “而且相对比其他的研究人员来说,我们的研究任务也不重,每天工作的时间最长也不过是六个小时而已,进入bSL4实验室的时间更少。”

  “除非是有什么紧急任务,否则我们还是挺轻松的。”

  闻言,徐川轻叹着开口道:“但一旦有紧急任务需要动用bSL4实验室的时候,你们往往都是直面危险的第一线人员。”

  吴穆笑着道:“说是如此,不过我们的工作其实也没您想象的那么危险。除非是出现了不规范的操作或什么问题,亦或者是像火星枯石菌一样,需要研究某一种未知的生命。”

  “否则正常的情况下实验室的防护手段都足够保证我们安全了,只是麻烦了一些而已。”

  了解了一下月球基地生物实验室的运转情况后,徐川将话题切入了正轨,看向这位华科院的吴教授开口问道。

  “吴教授,关于火星枯石菌的感染研究,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实验室中,知道徐川想询问什么的吴穆教授轻轻的摇了摇头,道:“除了您研究的逆向表达蛋白外,至今都没有什么太好的手段能够恢复深度感染的生命。”

  “我们之前研究的阻断药物,仅仅是只能够保证未感染或轻度感染的生物避免感染或者抑制深度变化而已。”

  说到这,这位吴教授的话语停顿了一下,看向徐川接着道:“关于火星枯石菌的感染治疗研究,我倒是有个建议。”

  徐川笑着道:“在这方面你们是专业的,有什么好的方法方案或建议,直说就是了。”

  吴穆教授点点头,组织了一下语言后沉声开口道:“相对比重新寻找一种廉价的治疗药物来说,我更建议将重点放在寻找如何廉价合成逆向免疫蛋白的方向上的。”

  闻言,徐川若有所思的开口道:“你的意思是这种火星枯石菌的感染治疗药物,可能就只有逆向表达蛋白一种?”

  吴穆教授深吸了口气,轻轻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是的。”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首先这是一种人工合成制造的生命,而制造它的文明在科技上,或者说至少在生物科技上是远超出人类文明的。”

  “这一点从对方让火星枯石菌内的基因能够稳定有效的遗传千万年乃至更久远的时间就足够体现出来,它的遗传基因稳定的可怕。”

  “以此为基础进行推测的话,除非我们还能从火星枯石菌的遗传基因中找到其他的逆向治疗药物,亦或者是人类文明在基因编辑技术上超越火星文明。”

  “否则想要找到另一种比逆向表达蛋白更廉价的治疗感染药物,至少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来说,难度太大了。”

  闻言,徐川微皱起了眉头,开口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地球的生态环境,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恢复。”

  吴穆摇了摇头,摊手叹息道:“没办法。”

  “严格的来说,这并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一场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无意间导致的降维打击。能够找到治疗它的逆向表达蛋白,这还依赖于您的能力。”

  “如果不是您在短时间内就找到了那隐藏在遗传基因中的数学猜想,并顺利的解决了它。地球环境乃至人类的情况,只会比现在更加的糟糕。”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老实说,对于一个刚发展到探索外太空初期的文明来说,遇到这种突然状况,大概率只会比人类文明更糟糕。”

  “人类和地球是幸运的,因为这个时代出了一个您这样的学者。”

  “而如果没有您,想象一下,在未来二三十年假如人类发射航天器登陆火星,带回了火星土壤和火星枯石菌,结果会是怎样的?”

  伴随着这位吴穆教授的话,徐川下意识的代入了一下对方所说的场景。

  如果不是先在载人登火的四名航天身上发现了异常的感染状况,给他们争取到了足够多的时间研究治疗药物而是火星枯石菌伴随着航天器直接返回地球,并且一开始就直接在地球上扩散开来了的话。

  以火星枯石菌的感染传播能力,这无论是对人类文明还是地球的生态环境来说都是一场‘灭绝性’的灾难。

  即便是其他的研究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隐藏在火星枯石菌遗传基因中的数学猜想,研发出治疗药物.数个月的时间,恐怕全世界80亿的人口,至少有一半会被火星枯石菌所感染并深度硅基化异变。

  而按照被感染的人有二分之一的概率不受火星枯石菌硅基化改造来算,也就是超过20亿的人会死在这场灾难中。

  这个庞大的数字,是一个超越了人类历史所有已知灾难的,难以想象的终极灾难。

  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单一事件,在此规模面前都相形见绌。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战争):总计死亡人数约7000万至8500万。20亿是其总和的24倍以上。

  而发生在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估计死亡人数为5000万至1亿。20亿是其20到40倍。

  一场感染,死亡二十亿,这在人类史上没有任何的先例。

  更关键的是,这并不仅仅是人类数量简简单单的少了20亿那么简单。

  如此庞大人口在一场疫情灾难中死亡,它注定不会是平静的。

  引发连锁反应,会导致整个文明体系的崩溃。

  比如经济与供应链的彻底瓦解,全球生产链、物流网络将中断。

  食物、能源、药品将无法被生产和配送,导致全球性的大饥荒和公共卫生危机,造成第二轮、第三轮的巨量死亡。

  不仅如此,政府、军队、警察等维持秩序的力量也会因人员大量损失和内部混乱而瘫痪。法律和道德将让位于生存本能,全球将进入一个“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而大量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教师等专业人才的死亡,将导致知识的传承出现巨大断层。人类科技水平将发生不可逆转的大倒退,可能倒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不仅如此,另外20亿被火星枯石菌改造硅基化的人,是否还会将自己视为人类,是否会与剩下的人发动战争同样是难以言语的....

  从概率上来说,人类文明因为这场巨大的灾难彻底灭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脑海中的思绪转动着,在思考到这严重的后果后,徐川下意识深吸了口凉气。

  毫无疑问,如果这位吴穆教授所说的话成真了。

  那么它绝对不会是一个比历史上发生过的任何一场瘟疫‘更大的灾难’,而是一个完全不同维度的、文明级别的灭绝事件。

  当然,这个文明灭绝级事件它并非指人类这个物种会完全消失,而是指我们所熟知和赖以生存的现代全球文明必将终结。

  在这场大灾难之后,世界将永久性地被划分为“之前”与“之后”。

  幸存下来的人类大概率将会生活在一个资源匮乏、科技倒退、秩序混乱、充满悲痛记忆的“后末日世界”里。

  恢复现有的人口数量可能需要一整个世纪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而恢复社会的复杂程度、科技水平和人类的精神世界,可能需要数个世纪,甚至永远无法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20亿个生命的逝去,更是对剩余40亿人以及20亿硅基人未来命运的彻底改写,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面临的最黑暗、最绝望的深渊。

  这是徐川之前从未想过的事情。

  当然,或许也有另一种可能即便是没有他的存在,地球和人类文明也能顺利的渡过这场灾难。

  但不得不说的是,如果按照这种推测来算,他的确拯救了整个人类文明,也拯救了地球上的生命。

  毕竟虽然现在地球的环境中依旧充斥着大量的硅基异变生物,但它还是可以恢复的。

  而更让徐川所感到惊悚和可怕的是,火星枯石菌仅仅是火星文明遗留在火星上的一种微生物。

  它并没有针对人类文明的恶意,也没有毁灭人类的思想。

  然而就仅仅是这样一种微生物,却差点就在不经意间毁灭了人类文明,差点彻底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与生命种类。

  没有威胁,没有警告,甚至没有一丝敌意。

  但人类文明上万年的存亡,我们引以为傲的爱与恨、艺术与战争……在对方的面前,其分量,轻不过旅人鞋边的一粒沙。

  它们无需‘毁灭’我们,它们只是存在着,它们打个哈欠,伸个懒腰,进行一次最日常的“移动”,其微不足道的余波,就足以让我们这个建立在脆弱化学键和渺小物理规则上的世界,万劫不复。

  宇宙的深邃与文明的渺小,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沉默了良久,徐川终于回过神来。

  他原本以为探索宇宙是迈向伟大的征程,但这一刻才明白,这更像是在无垠的黑暗森林中,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生来便是火堆旁的蝼蚁。火光照亮的并非前路,而是我们自身无法逾越的界限。

  当然,这种渺小感给他带来的不是绝望,也并非恐惧,而是某种彻骨的清醒与谦卑。

  至少在这一刻,他对于宇宙,对于其他文明的认知重新得到了塑织。

  或许,认识到自身的渺小,才是智慧真正的起点。

  深吸了口气,将脑海中的那些思绪清理出去后,徐川看向了站在对面的吴穆教授,开口道。

  “不聊这些了,和我说说火星枯石菌对细胞重塑减缓衰老的项目吧,情况如何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