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四百九十四章 底气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按照赵兴原本的计划,趁辽国内乱,在北方修建完长城,找机会拿下河湟。然后出兵灭西夏,再慢慢积蓄国力,再对辽国出兵。

  可是局势的发展,却远超他的预料。

  先是辽国的内乱一波三折,加上西夏的干扰,他未能拿下河湟。

  而辽国局势的变化,也远超了他的预期。

  萧太后为了劝说赵兴出兵帮她复国,详细的讲述了辽国如今的情况。

  如今辽国整体兵力虽然没有减少多少,可耶律重元谋反,强攻上京城,前前后后双方死了有近二十万兵马。

  耶律乙辛算计耶律重元,不顾死伤对上京城发动猛攻,死伤数万。

  后来破城,追杀萧太后等人,又死伤不少。

  而萧太后这边,城内的七八万禁军,除了投降的,加上一路被追击,派出去抵挡追兵的,死亡也有数万。

  这两年多时间,前前后后辽国阵亡的士卒在三十多万。

  要知道,辽国虽然有百万大军,可是这是算上地方驻军的情况下。

  就像大宋,有一百多万兵马,可禁军只有八十万。

  辽国的主战兵力,大约在六十万左右。

  也就是说,辽国内乱损伤了过半的精锐兵马。

  之所以表面上看着兵力没有什么减少,是因为耶律重元之前损伤太大,不仅从草原各部拉了援兵,还把地方上的兵马补入军中,弥补损失。

  用萧太后的话来说,如今辽国元气大伤,兵力明面上虽然没有减少,可却没有什么精兵。

  对于萧太后的话,赵兴并不完全相信。

  首先辽国和大宋一样,已经多年未曾经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了。

  所谓的精锐几乎都是没有见过血的。

  两年多的内乱,死伤虽大,士卒却都经历过厮杀。

  如今辽国军队的战斗力,甚至比以前更强。

  但是萧太后的话,却让赵旭突然反应了过来。

  辽国虽然兵力没有减少,甚至战斗力更强几分,可辽国现在有个致命的缺点。

  那就是军队构成太杂了。

  既有忠于耶律乙辛的,又有忠于耶律重元的,还有忠于皇室的。

  军队若是不能整合好,内部不稳,战斗力再强都没有用。

  在赵兴看来,士卒的单兵素质是一方面,可军队的将领才是最关键的。

  岳家军在岳飞率领下,才能战无不胜。

  岳飞死后,岳家军中的将领,也能带领岳家军打胜仗,却不可能有当年的辉煌了。

  辽国士卒战力是变强了,可上层的将领成分复杂。

  时间太短,即便耶律乙辛换上了自己的心腹,也没有经过磨合。

  这让赵兴生出了先灭辽的心思。

  即便不能灭辽,他也要尽可能的削弱辽国的实力。

  如此,接下来大宋就能好好准备灭西夏,而不担心被辽国干预了。

  因此赵兴准备御驾亲征,鼓舞士气其实只是一个借口。

  赵兴真正的目的是给英国公站台。

  之前让英国公率领十万大军,保护长城修建的顺利,以英国公为主,朝中那些文官,不会说什么。

  可这次出动的却是大宋近半的兵马,文官们肯定不愿意让英国公作为主帅。

  赵兴是可以强行任命,但那些文官也会在背后诋毁。

  前线稍微有点问题,都会被他们放大无数倍,拿来攻讦英国公。

  赵兴是不会信,可英国公得知了,会不会受到影响?

  这种大战,稍微受点影响,出点错,都有可能出现大败。

  赵兴不敢赌,只有他去前线,才能力挺英国公,让他放下所有顾忌,和辽国交战。

  更何况,耶律乙辛都御驾亲征了,他没道理不去。

  不过他走了,汴京这边却没有人坐镇,交给那些大臣,赵兴真的不放心。

  于是便想到请父皇主持朝政。

  “不行,朕不答应!”

  太上皇脸色难看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朕如今年纪大了,不知道还有多久可活。咏哥儿还年幼,你万一有个好歹,可如何是好?”

  “父皇,儿臣御驾亲征,也只会在城里,又不会亲上战场。”赵兴说道。

  “事情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太宗当年御驾亲征,遭遇辽国偷袭,都在乱军之中走散了。”

  “朕知道你不会亲上战场,你去边境是能鼓舞士气,可若前线战事失利,你退是不退?你退了,士气全无,到时候连城都守不住。”

  太上皇严肃道:“你考虑过这些没有?”

  “父皇,儿臣不会败的。”赵兴说道。

  父皇说的意思他明白,他御驾亲征,就好像两军交战前,派将领斗将一样,胜了固然可以鼓舞己方士气,败了也会打击己方士气。

  《三国演义》中,两军交战前经常斗将,但实际上,古代战争中,斗将的情况很少发生。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赵兴御驾亲征,一旦局势不利,即便他不走,军中将领和随行的臣子,也会让他走。

  从理智上来说,这么做没错。

  但是普通士卒不懂这些大道理。

  “你有把握不会输?”

  太上皇见赵兴油盐不进,怒声道:“就算孙武复生,也不敢说百战百胜。你哪来的把握?”

  “父皇,儿臣真的有把握。至于儿臣的把握何来,父皇随儿臣出城一趟就知道了。”赵兴说道。

  连父皇都劝说不了,朝中文武百官就更不会答应了。

  只有劝说父皇答应,在父皇的帮助下,才能让百官答应他御驾亲征。

  “嗯?”

  太上皇闻言一愣:“看什么?”

  “光是说,儿臣说了父皇也不信。父皇随儿臣去看看,就明白了。”赵兴说道。

  太上皇闻言沉默了一会,说道:“若是朕看过以后还不答应呢?”

  “那儿臣就不去了。”赵兴说道。

  “你如此自信,朕虽然看过还是不会答应,但也想去看看。”太上皇微笑道。

  “儿臣相信父皇看过会答应的。”赵兴不在意道。

  “呵呵,那明天一早,朕随你出宫去看看。”

  “那就这样说定了。”

  次日,赵兴和父皇一起出宫,往城南而去。

  路上父皇几次询问,赵兴要带他去看什么,赵兴都笑而不语。

  要不是已经传位给赵兴,还只有赵兴这一个儿子,太上皇都会怀疑赵兴是不是想谋害他了。

  两个多小时,马车才停下。

  “父皇,到了。”赵兴说道。

  “这是火器司?”

  太上皇放下窗帘惊讶道。

  “没错!”赵兴点了点头。

  “朕听说你对火器司很是看重,朕倒是要看看,到底什么会让你如此自信。”太上皇起身道。

  赵兴上前搀扶父皇,微笑道:“父皇一会就知道了。”

  曹勉等候在外,见太上皇和赵兴下车,迎了上来。

  “臣拜见太上皇,拜见陛下!”曹勉行礼道。

  “免礼!”

  太上皇微笑道:“看着黑了不少,不过却精神了很多。长期在这荒郊野外,苦不苦?”

  “回太上皇,不苦。”曹勉躬身道。

  “你父亲当年刚担任殿前司都检的时候,成天留在宫里,家都不回。你有几分乃父之风。”太上皇微笑道。

  曹安是他亲政前担任的殿前司都检,那时候刘太后有学武则天之心。

  曹安为了保护太上皇,有半年时间都在宫里。

  寒暄了一阵,曹勉请太上皇和赵兴进了营帐。

  “准备好了么?”赵兴问道。

  “接到陛下旨意,臣就命人准备了,已经准备好了。”曹勉说道。

  “父皇,那喝完茶,咱们就过去?”赵兴笑道。

  “茶就不喝了,现在就去吧。”

  太上皇现在的好奇心,都被赵兴勾了出来。

  “那就现在去,曹勉领路。”

  赵兴闻言上前扶起父皇。

  “陛下,距离有些远,得乘马车过去。”出了营帐曹勉说道。

  赵兴闻言扶着父皇再次登上了马车。

  “朕看这都是营帐,怎么不建房子?”太上皇疑惑道。

  “因为太危险了,营帐反而方便。”赵兴微笑道。

  之前的火器司,也修建了房子,后来出事,房子不是被震塌,就是被点燃了。

  迁移后,曹勉就上皱赵兴,不建房子,只用营帐。

  这样可以保持距离,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不容易波及到其他人。

  “危险?什么危险?”太上皇惊讶道。

  “父皇一会就知道了。”赵兴笑道。

  “一直跟朕卖关子!”

  太上皇瞪了赵兴一眼也没再说什么。

  很快马车停了下来,当赵兴搀扶父皇出了车子,太上皇愣住了。

  他看到一两百米外,居然有一段城墙,城墙不高,也只有一截,显得很是突兀。

  “这是?”太上皇不解的看向赵兴。

  赵兴这下没有卖关子,把火药的事和威力告诉了父皇。

  “火药朕也听过,不是只能做引火之用么?”太上皇皱眉道。

  “具体的儿臣也解释不清,父皇看看便知。”

  赵兴扶着父皇下了马车,说道:“曹勉,你跟父皇介绍一下。”

  “是!”

  曹勉行礼道:“禀太上皇,这段城墙除了矮了些,其他都是按照正常城墙的标准建造的。”

  “开始吧。”赵兴说道。

  “是!”曹勉应了一声,便行礼小跑着离开了。

  “儿臣说能够一刹那强行摧毁城墙,父皇信么?”赵兴微笑道。

  “你让朕就是看这个?”太上皇皱眉道。

  那眼神带着一丝担忧,他担心赵兴是不是中邪了。

  “儿臣知道父皇不信,一会父皇就知道了。”赵兴说道。

  等了一会,曹勉跑了回来,行礼道:“太上皇一会捂住耳朵,嘴巴张开一点,不然会受伤的。一会响声有点大,太上皇不要惊慌。”

  “朕知道了。”太上皇不以为然道。

  他心里已经认为,是赵兴找人在演戏给他看。

  还一瞬间摧毁一座城墙,哪有那么玄乎。

  远处城墙那边,几个士卒正在忙碌,过了一会,摇旗向这边提示。

  曹勉见状,再次提醒,然后捂住了耳朵。

  太上皇却不以为然,没有动作。

  在赵兴的催促下,才捂住了耳朵。

  “轰!”

  过了一会,一声巨响传来,耸立着的低矮城墙,轰然倒塌,烟尘弥漫,遮挡了视线。

  赵兴还是第一次见证火药爆炸,虽然心有准备,还是被吓了一跳,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更别说不以为然的太上皇了。

  赵兴回过神来,就去看父皇的神情,见父皇目光呆滞,脸色惨白,急道:“父皇您没事吧?”

  连着喊了几声,父皇才从惊魂未定中回过神来,语无伦次道:“啊…这是…你说什么?”

  赵兴被父皇的大嗓门给吓了一跳,知道父皇应该被巨响给震的失聪了,只能大声跟父皇说话。

  好一会父皇才恢复正常,此事尘烟已经散去,原本大概有十几米的城墙,已经从中间断开了,成了残垣断壁。

  太上皇看了赵兴一眼,然后一言不发的往城墙方向走去。

  赵兴连忙跟了上去,来到城墙处,太上皇看着地上的大坑,和断裂的城墙,看向赵兴道:“这真是火药造成的?”

  父皇的声音虽然还是比较大,却比之前好了很多。

  赵兴松了一口气,笑道:“儿臣岂敢欺瞒父皇。”

  太上皇看着残垣断壁,久久没有说话。

  他原本是觉得赵兴在骗他,可是刚刚那声巨响却又让他不得不信。

  沉默许久,太上皇道:“有如此神物,任何城池如同虚设,难怪你有此自信。”

  大宋不是打不过辽国,当年太宗可是把燕云十六州夺回近半。

  可是辽国一旦打不过,就可以据城防守,拖久了,打下的城池也没时间消化,粮草供应也会被拉长。

  “火药破城,水泥能够快速铸城,有这两样利器,只要将士用命,即便不能一举夺回燕云十六州,儿臣也有把握极大的削弱辽国实力。”赵兴笑道。

  “你为何不带百官一起来?说服朕,百官不同意,还是很麻烦。”太上皇说道。

  赵兴闻言一喜,道:“在没有使用之前,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至于朝中大臣,儿臣想请父皇帮忙劝说。”

  “朕可以答应你,但是你也要答应朕一个条件。”太上皇说道。

  “父皇请说。”

  “由魏国公带兵随同护卫你,你只能待在后方城池。朕会给他一道旨意,若是你违反,他会强行带你回来。”太上皇说道。

  “父皇,儿臣答应了。”赵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他可是惜命的很,父皇不说他都不会亲上战场。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