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四百八十八章 裁军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形势比人强,陛下让本宫陪你,如此作践本宫,本宫不也答应了么?复国后本宫才有资格说给不给,不是么?”萧太后说道。

  赵兴闻言用力捏了捏,冷声道:“这么说,你之前答应朕的也是在骗朕?”

  “疼”

  萧太后紧紧抓住了赵兴的手,脸上也没了笑容,冷声道:“陛下本就不信,何必说这些?本宫要说答应的都是真的,陛下就信了?到了如今,也没必要装下去了。用你们汉人的话来说,不如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

  赵兴闻言抽回了手,微笑道:“早这么痛快不就好了?”

  萧太后并不在意赵兴语气的讥讽,淡淡道:“陛下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即便不行削弱辽国实力,对大宋也有好处。本宫想要复国,并不冲突。本宫可以配合陛下,但是陛下也别想控制本宫,否则本宫死也不从。”

  赵兴闻言微微一笑,伸手揽着萧太后的腰肢,手在她肚子上轻轻游动。

  “你和朕欢好这么多次,你说有没有可能已经怀上了?若是你真怀上了,回到辽国会怎么办?”

  “要是本宫能复国,自然会把孩子生下来,本宫可没有那么心狠。若是不能,本宫都活不下去,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萧太后淡淡道。

  不管是在别院还是在宫里,伺候的人都是赵兴安排的,她也没有办法提前吃药防范,怀上确实有可能,她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

  甚至她也希望能够怀上。

  即便她真能复国,辽国也必然会元气大伤,怀上孩子,也有了和赵兴谈判的资格。

  要是不能复国,她也有个退路。

  她看的出来,赵兴确实对她很痴迷,只是这种痴迷完全因为她的身份,谈不上喜欢。

  否则赵旭也不会经常让她穿上辽国太后服饰服侍他了。

  而且赵兴很有理智,即便她真的留在大宋,赵兴也会慢慢对她失去兴趣。

  这也是她坚持想要复国的原因。

  可她有孩子,复国又无望,留在大宋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那朕能够得到什么好处?”赵兴反问道。

  “本宫可以联络人打开城门,如此大宋就不必强攻城池。不过那些投降的辽国士卒都得交给本宫,在本宫有和辽国分庭抗礼的实力前,打下的城池皆为大宋所有。”萧太后说道。

  “好,就按你说的办。”

  赵兴点了点头道:“不过朝堂很多人不愿意出兵。而且辽国使臣并没有放弃,还不愿离开大宋。朕需要你帮忙,添一把火。”

  “陛下需要本宫做什么?”萧太后说道。

  赵兴凑到萧太后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萧太后闻言惊讶的看着他。

  “陛下莫不是把天下人当傻子不成?”

  “这不重要,只要辽国使臣感觉到性命不保,自然会离开大宋。即便都猜到和朕有关,又能如何?”赵兴毫不在意道。

  “既然陛下都不怕,本宫怕什么?这件事本宫答应了。”萧太后说道。

  她倒是不想答应,可是她没得选择。

  “朕让人送你出宫。”赵兴微笑道:“不过出宫前,你可得好好伺候朕一次才行。”

  深夜,汴京几个夜市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突然,鸿胪寺的方向传来了喊杀声和惨叫声。

  夜市游玩的百姓,被突然而来的动静弄懵了。

  多少年了,汴京都没有出现这么大的动乱。

  等回过神来,夜市瞬间乱成了一团。

  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但是回家是躲避的最好选择。

  城内出现喊杀声,出现这么大的混乱自然瞒不过汴京那些权贵官员。

  距离鸿胪寺近的官员,听到喊杀声,第一反应就是有人谋逆。

  可是很快他们察觉到了不对,从动静来看,根本不像是谋逆。

  而距离远的官员,则根本听不到喊杀声,只知道城内出现了混乱。

  连忙派人出去打探消息。

  张丰带着禁军包围鸿胪寺,冷声道:“但凡动乱之人,格杀勿论!”

  “是!”

  后面的指挥使应了一声,带兵冲进了鸿胪寺。

  张丰站在鸿胪寺门口,等到里面的动静慢慢平息,才走了进去。

  一路上,并没有看到任何尸体,等到了辽国使臣居住的院子外,才看到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很多尸体。

  流出的献血将地面都染红了。

  此时辽国使臣居住的院子大门已经被破坏了,门口倒着很多插满箭矢的壮汉。

  张丰面无表情,踩着献血,走进了院子。

  院内一样有许多尸体,刘炳成和几个辽国使臣,正在大骂先进来的两个指挥使,吵着要面见大宋皇帝。

  “见过都指挥使!”

  两个指挥使看到张丰进来,也不理会刘炳成等人,匆匆跑了过来行礼道。

  “怎么样?辽国使臣无事吧?”张丰问道。

  “回都指挥使,辽国使臣都无碍,只是受了一些惊吓!”

  “那就好,赶紧让人收拾一下,这么多尸体,吓到辽国的贵使怎么办?”

  “是!”

  刘炳成带人过来,听到两人的对话,怒喝道:“这里可是大宋国都,鸿胪寺距离皇宫不远,却出现这么多刺客,多么讽刺!

  鸿胪寺的守军一个都没出现,你的人还把我的护卫都给杀了大半。现在还在这惺惺作态,你为何不让人把我也给杀了?

  宋皇这么做,就不怕被天下人耻笑不成?”

  刘炳成都快气炸了,从刺客出现,他就知道这肯定和大宋有关。

  这里可是鸿胪寺,距离皇宫都不远。

  出现刺客不说,鸿胪寺的守军就跟消失了一样,等他随行的护卫死伤过半,大宋禁军才姗姗来迟。

  不仅对那些刺客下手,就连他的人都没放过。

  这次出使大宋,除了他们几个官员外,还有五百骑兵。

  现在除了几个官员外,随行的兵马只有数十人了。

  “怎么回事?”

  张丰脸色一冷,看向了一个指挥使。

  “回都指挥使!”

  那个指挥使一脸委屈道:“末将带人剿杀完刺客,想进院子看看使臣如何了,结果那些人把末将等人当成刺客直接动手,伤了几个士卒。士卒们还以为他们也是刺客,直接动手了。末将发现不对,就连忙阻止,可已经晚了。”

  “听到了吧,是你们的人先动手的,我的人把他们当成刺客了,这是个误会。”

  张丰说完,冷冷道:“贵使受了惊吓,胡言乱语我能理解,可若是贵使再敢污蔑陛下,别怪我不客气了。”

  “你…”

  刘炳成指着张丰,差点没被气吐血。

  那些禁军根本没打招呼,直接冲进了院子,他的人才动手的。

  两百多人,被杀的只有数十人了,张丰却轻飘飘的一句误会。

  还说他污蔑赵兴。

  出现这么多刺客,鸿胪寺的守军消失不见。

  要说这件事不是大宋皇帝指使的,他根本不信。

  可是看到张丰眼里的杀意,刘炳成还是忍住了。

  他此时已经反应了过来,应该是大宋皇帝不愿意交人,又抵挡不住朝臣的压力,想用这种方式逼他离开大宋。

  虽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宋皇帝还有些顾忌的,可他却不敢赌。

  一国使臣在大宋国都,住在大宋招待外宾的鸿胪寺,遭遇了大量的刺客,哪怕使臣都没事,也是一个巨大的污点。

  赵兴之所以不杀他,顾忌的不是大宋颜面,而是不想和辽国撕破脸皮。

  他若当众辱骂赵兴被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张丰淡淡道:“鸿胪寺守卫贪生怕死,包括这些刺客的身份,都会调查清楚,给贵使一个交代。陛下那边担心贵使安危,还在等我复命,我就先走了。这些禁军清理完尸体,会留下保护贵使安全。”

  说完,不去理会刘炳成的脸色有多难看,直接离开了。

  “宋人太过分了,这是把我们当傻子么?我不信大宋真敢对我们如何?”那个契丹官员怒气冲冲道。

  刘炳成闻言撇了他一眼,说道:“先进去说。”

  “进去做什么?这件事显然是大宋皇帝指使的,刘侍郎莫非怕了?”

  “你要不怕,刚刚怎么不说话?”

  那个契丹官员闻言脸色涨红,好似受到了羞辱一般,怒喝道:“你是主使,我只是副使而已。我不开口,那是给你留面子,没想到你居然贪生怕死,一言不发。”

  “既然知道我是主使,那就闭嘴!”

  刘炳成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你要闹只管闹,我们走!”

  耶律乙辛并不信任汉人,安排一个契丹官员随行,为的就是监视他。

  此人仗着契丹人的身份,一路上根本没有把他这个主使放在眼里。

  刘炳成害怕此人回辽国后乱说,也不敢得罪,一路上只能捧着。

  此时他都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刚刚趁乱让人弄死此人,这样不仅把事情闹大了,也少了一个碍眼的人。

  “你…”那个契丹官员脸色铁青。

  他刚刚那么说,为的就是显示自己的存在,等回了辽国才好诋毁刘炳成。

  刘炳成才是主使,不这么做,如何显示他的作用?

  谁知道刘炳成居然一点面子都不给他。

  汴京大小官员,得知是居住在鸿胪寺的辽国使臣遭遇刺杀,都猜到这件事和赵兴这个官家脱不了关系。

  这里可是汴京,进出盘查严格,哪怕是西夏想要刺杀辽国使臣,挑拨宋辽之间的关系,也不敢派大量刺客,强攻鸿胪寺杀人。

  萧太后等人也有这个动机,可赵兴若是不默许,他们有这个胆子么?

  虽然都知道,可是为了维护大宋的脸面,等天亮后,赵兴派人召他们入宫,当众雷霆震怒,让刑部和大理寺严查此事,百官都沉默不语。

  很快调查结果就出来了,刺客并不是大宋的人,而是辽国人。

  几个伤势严重的活口招供,他们是得知辽国派遣使臣索要萧太后等人,才提前抵达大宋,准备破坏此事的。

  而这些活口招供后,就因伤势过重死了。

  至于别人信不信,赵兴就不管了,反正他是信了。

  事情有了结果,刘炳成就面见了赵兴,提出了告辞。

  赵兴假意挽留了一下就答应了,还体贴的多派了些兵马保护。

  “陛下,等辽国使臣回到辽国,辽国那边应该很快就会有动作了。北边长城尚未修建好,兵力不足,需往北方增派兵马了。”曾公亮说道。

  对于赵兴这次的做法,他也很无语。

  这样做等于是彻底把辽国给激怒了。

  大宋这边没人提这件事,是为了大宋和赵兴这个官家的脸面。

  耶律乙辛那边可能不可能接受这个说法,毕竟大宋这边的借口太拙劣了,他要是接受,就真成了笑话了。

  原本大宋不答应交人,耶律乙辛即便出兵,也是威胁意味更大,直接攻城的可能很小。

  可现在就不一定了,耶律乙辛说不定会直接攻城,必须要尽快增兵才行。

  “这件事就交给曾爱卿办了,这次不同以往,为了保证军队的战力,枢密院、兵部和三衙一起,尽快裁掉军中的老弱,精简兵员。”赵兴说道。

  “陛下,裁剪老幼,该如何安置?”曾公亮问道。

  “安置问题朕会安排人做,告诉士卒,裁剪后,会根据家中人口,安排土地给他们耕种。”

  大宋禁军之中,不仅有很多老幼,还有吃空饷的现象。

  前者是因为裁剪后无法安置,为了稳定只能养着。

  后者则算是传统了,自古以来军中吃空饷都屡见不鲜了。

  裁剪老幼以前不好安置,如今经过清查田亩,朝廷手里有了田地,完全可以用来安置这些人。

  吃空饷的问题牵扯太广,赵兴也不好深究,这次也算给那些人收手的机会。

  这些人若是识趣最好,不识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陛下,如此一来,军中怕是很多士卒都不愿意当兵了。”曾公亮担忧道。

  能够安置裁剪掉的兵员,裁军固然不会引起乱子。

  其实朝廷官员和皇帝都知道军中有很多老幼,已经影响了军队的战力。

  可裁剪后,这些人没有收入来源,每一个士卒背后都有一个家庭。

  如今朝廷有田,能够安置,是能够裁掉军中老幼。

  可军中那些青壮,也有很多不愿意当兵的。

  这些青壮见到裁掉的人还有田地安置,怕是也想被裁掉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