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四十六章 谈论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况且顾廷烨心中早有计较。

  顾家那一家子是什么货色,没有比深受其害,多次复盘反思的顾廷烨明白。

  与之决裂闹得沸沸扬扬才是上佳选择,不然顾家子弟到时候定然会仗着他的名头在汴京行走。

  指不定什么时候,他就得被这一家子连累,到时候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如今他站好了队伍,眼瞅着马上就要平步青云,自然不愿意往日里坑害他的顾家一窝虎狼沾上他的光。

  他要让整个汴京都知道,他早已和顾家决裂了,他顾廷烨是顾廷烨,顾家是顾家。

  即使赵宗全为着新老臣的融洽逼着他和顾家亲近,他也要做出委屈状,在赵宗全跟前卖足惨。

  “仲怀心中自有成算,顾家那一家子还是提前做好切割的好。”袁文绍说道。

  顾廷烨对于名声的无所谓,让接了赵宗全命令的赵策英无话可说。

  “不过我父亲那里你还是去认个错,今日他可是嘱咐过我,让我好好说说你。”赵策英无所谓的说道。

  他本身便不打算劝阻,身为顾廷烨的好友,他对于顾廷烨是同情的,对于他的做法自然是支持的。

  禹州融入汴京的路子多了,顾廷烨此举虽然傲慢了些,有些小人得志的意思。让那些有意与他们亲近的人有了观望之心,但是如今赵宗全储君之位已定,禹州新贵融入汴京不过是迟早的事。

  更何况还有袁文绍和韩章,一个失去了军中继承人的顾家,算不得什么。

  顾家在军中的势力便会自发的向着顾廷烨靠近。

  一切都是赵宗全自己在杞人忧天。

  不过这也不能说错,赵宗全要是没有这份小心翼翼。只怕也活不到今天,也没有如今的造化。

  赵策英心里虽然瞧不上,但是身为人子他对于赵宗全还是佩服的。

  宫内到平昌侯府也不过三四里的路程。

  三人马上谈论着,不多时便到了平昌侯府的门口。

  袁文绍邀请二人入内详谈。

  “仲宣兄在平戎策中所说的,要改革军制,心中可有想法”赵策英接过茶杯,对着袁文绍询问道。

  “眼下军队臃肿,吃空饷,克扣军粮等事屡见不鲜,单只吃空饷一项,上四军就有两成,京中各巡防营(五城兵马司)有三四成。要想解决,这是首要的,然此事牵扯颇大,若是想要动手改革,便是动了军中所有人的既得利益。”

  “除此之外便是组建骑兵,要想组建骑兵,西夏与吐蕃便绕不过去。此外侍卫步兵司京中已经跟前的还好些,偏远一些的最高达到了五成。就以禁军骑兵举例,策英可知这军中骑兵有多少无马可骑”

  “多少。”赵策英越听越是面目凝重。

  袁文绍所说他并非不了解。军中吃空饷之事历代常有,并不新鲜。

  在禹州的时候,他父子二人对于手下那些吃空饷的将军虽然约束,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没想到大周已经烂到了这个程度了。

  “连着西军的蕃骑以及河北诸路防备大辽的骑兵拢共一起,将将十万匹马,而大周光禁军的骑兵编制足有二十三万。”

  “怎会如此先帝在时,各地马场足有二十余万。”赵策英闻言脸色大变,大周未曾收复燕云,又失了凉州这块蕴养河西战马的宝地,比前朝马少情有可原,但是少成这样就离谱了。

  “先帝在时与辽澶渊之盟之后,天下海清河晏,一片太平景象,我朝自太宗以来的马政机构多有废除,军马估值卖出,补贴朝廷开支。。。。具体数据,前工部尚书宋祁,在嘉佑五年曾向官家上过折子。”涉及到先帝与当今官家,袁文绍说话之间略显委婉。

  “庆历年间,范文正公曾提出了冗兵冗积的问题,至今已有愈演愈烈之势。”

  “目光短浅,简直是鼠目寸光。”赵策英说完,怒从心中起。

  “若是重新恢复群牧监,还能有所作用吗?”赵策英询问道。

  “难,先是羊肉的缺口,其次养一匹马所需的草场若是用来耕种足以养活数十口人。眼下不是开国之初,天下人口激增。”顾廷烨说道。

  赵策英将目光看向了袁文绍。

  袁文绍点了点头,“这也就是为何,要收复燕云,必先要灭夏之因由。辽国势大,不可力敌,眼下只有收复凉州,才有充足的战马与辽国开战。仅仅单靠群牧司,养马,一则短时间难见收益,二来,中原之地人口激增,势必难行。朝野之间反对势力很大。”

  “哎。”赵策英长叹一口气。攥紧的拳头,又缓缓放下。

  冗兵,冗官,冗费,积贫,积弱。他们父子将要接手的究竟是什么烂摊子。

  “若有一朝,我当权,必然西灭西夏,北收燕云,恢复汉唐故土。”

  “策英若想了解,还要去看看近三年三品以上大臣的奏陈,其中就有你想要的东西。”袁文绍给赵策英出主意道。

  三人相见恨晚,痛陈朝廷积弊,探讨改革的措施。

  期间袁文绍将韩章托他对新君父子示好一事和赵策英提了提。

  这一聊,从巳时一直到了申时。

  “时辰不早了,今日就留下来用饭吧,等吃了饭咱们接着谈。”袁文绍对着二人说道。

  顾廷烨和赵策英连连拒绝。

  双方互相退让了几句。

  眼看着拗不过袁文绍,半推半就准备留下来的时候。

  刘武仁对着袁文绍说了一句夫人回来了。

  二人知道自己留下来碍事当即告辞离去。

  袁文绍送二人到门口,正巧碰上了华兰的车队。

  “仲宣兄,留步。”赵策英和顾廷烨从平昌侯府正门处从跟着他二人的亲卫手中接过缰绳,翻身上马,拱手告辞离去。

  华兰以及袁文缨被袁家的亲兵护卫着从袁家在西郊大营跟前的庄子折返了回来。

  当家主母归家,袁文绍又是这次平叛的大功臣。平昌侯府自然少不了要大开中门,清扫街道迎接主母归家。

  就在顾廷烨与赵策英的车队,启程的时候。

  华兰的马车已经停下,还未等车夫放下脚蹬,车上一个妙龄少女从车上跳了下来,然后紧接着将庄姐儿抱了下来。

  跟在她二人身后便是华兰温婉的声音。

  赵策英听到身后的动静,调转马头的余光忍不住朝后边看了一眼。

  然后和顾廷烨一道离去。

  到了御街之上二人这才分开,赵策英径直回了皇宫。

  顾廷烨则是去了甜水巷。

  对于他来如今说,澄园虽好,却空荡荡的,只有甜水巷才像是个家,起码那里有将他视做亲子的常嬷嬷在。

  顾廷烨打定主意,最近得多留意一下自家小狐狸的动向了。

  “公子穿着这一身回去,嬷嬷和小姐定然高兴。”石头牵着马走在前头说道。

  平昌侯府门前,袁文绍送走顾廷烨和赵策英,然后就看着自家妹子把庄姐儿抱下了马车。

  “爹爹。”庄姐儿看到了袁文绍,向着他飞扑而来。

  “哎,爹爹的小囡囡。”袁文绍抱起闺女在她脸上香了一口。

  随后对着后边抱着儿子下马车的华兰说道,“不是说明儿会来吗?怎么提前了?”

  “本来打算是明天早晨走,庄姐儿说是想爹爹了,一直闹我。刘武仁之前说京郊的叛军也都已经肃清,我想着有咱们家这么多亲兵家丁在,就是有些散兵游勇,想来也不碍事,反正也没带什么东西,就这两步路,就稍稍的赶了些。”华兰说道。

  袁文绍点了点头。

  随即招呼着众人回家。

  庄姐儿就静静的趴在袁文绍的怀里不说话。

  “庄姐儿上学的事,最近你问问海家。年纪大了也该读书明理了。”袁文绍抱着庄姐儿进了主厅对着华兰说道。

  “嗯,过两日我回家拜见祖母的时候问问朝云。”华兰说道。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