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500章 派周瑜出海菲律宾寻找红薯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未央宫,温室。

  “你是说……他们想搞事情?”

  刘协合上手中冶造局呈上来的、有关于远洋宝船建造的进度报告,将目光投向了贾诩。

  贾诩恭恭敬敬道:“回禀陛下,崔琰昨夜暗中召集各大世家家主在府上聚首,这般行径实在可疑。”

  “臣以为他们或是在密谋商议什么不轨之事。”

  刘协挑了挑眉,追问道:“那你有没有打探清楚他们具体聊了些什么?”

  贾诩摇头说道:“他们在密室之中商议,内外皆有人把守,绣衣使无法潜入进去。”

  “不过陛下若是想知道,臣这就以查贪腐为由抓几个入大狱好生审问。”

  昨夜各大世家家主在崔琰府邸聚首的行为,已经被绣衣使给盯上了。

  贾诩得知此事后直接绷紧了神经,第一时间就入宫上奏天子,不敢有丝毫怠慢。

  因为他也不知道这群人聊了些什么。

  要是在商量一些企图颠覆大汉、对天子不利的事,那定要第一时间掐灭。

  各大世家联合起来的力量可是不容小觑的,刚刚统一的大汉不能再度陷入战乱。

  “不必了。”

  刘协拒绝了贾诩的提议,并说道:“聚首就聚首吧,我大汉律法里又没有不准臣子百姓私下聚首的律令。”

  “派人盯着就行,此外什么都别做。”

  刘协倒是没有贾诩这么紧张。

  他最近又是开办国子监,又是清丈田亩,这些人聚在一起讨论应对方法很正常。

  他还没小心眼到因为这种事情就罗织罪名把人下狱审问,不然的话他岂不是成了暴君?

  至于是不是在讨论一些有关造反的事情,他觉得不大可能,崔琰、陈琳那群人应该没这么蠢。

  “是,陛下。”

  贾诩恭敬应了下来。

  他也只是出于谨慎的角度考虑而已,既然天子都不担心,他自无二话。

  而这时候他注意到天子桌案上放着的那些宝船图纸,不禁询问道:“陛下是打算打造水师吗?”

  “算是吧。”

  刘协点了点头,并未否认。

  贾诩疑惑道:“陛下,如今逆贼已经平定,组建水师有何用?”

  天子桌案上放着的一看就是大型船只的图纸。

  但天下已经没有战事,这时候建造船只、组建水师有什么用?

  打造水师需要花费的钱财可不少。

  刘协也没隐瞒贾诩,如实说道:“朕打造这支船只并不是做战事之用,而是做出海之用。”

  “出海?”

  贾诩听完后不由得一愣。

  出海做什么?

  刘协笑道:“朕在《天工开物》上得知,在海外有一座岛屿,名为吕宋岛。”

  “此岛上有一种叫做红薯的作物,不但抗寒耐寒,而且可以代替粟和小麦作为主食,亩产更是能达到几十石。”

  “我大汉若是能得到此物,便能使许多百姓免于饥饿,故而朕欲组建一支船队前往吕宋岛寻找红薯。”

  对于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吃饱肚子!

  当初朱元璋要是能有一口饱饭吃,那就没有后来的洪武大帝了,造反更是不存在。

  可以说让百姓吃饱饭才是王朝稳定的基础。

  而所有农作物中,红薯和土豆是对生长条件最不挑,产量也最高,而且还可以代替小麦和水稻的作物了。

  土豆先不想了,华夏大地上没有这种作物,它存在于遥远海外,大汉如今没有能力抵达那么远的地方。

  但红薯就不一样了。

  红薯最早出现在菲律宾一带,按照大汉目前的国力,是完全可以派一支船队去将红薯带回来的。

  若是红薯能传入大汉,并且大面积种植,那简直就是无数百姓们的福音!

  红薯产量高,通常情况下亩产量可达数千斤甚至更高,相比传统的粟、麦等作物,产量优势明显。

  且红薯耐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强,在山地、丘陵等贫瘠土地及新开垦土地上都能良好生长,能利用闲置土地增加粮食产量,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人地矛盾。

  刘协上研究历史的时候看过一句话,说得十分正确——清朝之所以能维持统治,土豆和红薯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为清朝时期自然灾害频发,黄河、永定河等多次决口,水旱灾害不断,传统农作物易受灾减产甚至绝收。

  而红薯即便在灾年也能有一定收成,成为灾荒之年百姓的救命粮,在灾荒时期避免了大量人口饿死,降低了人口死亡率,维持了人口的基本生存。

  而且红薯可作为主食满足人们的能量需求,能更好地养活众多人口,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康熙到乾隆时期,清朝人口从不到一亿增长到三亿多,清末更是达到四点五亿!

  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红薯的广泛种植使粮食供应相对稳定,百姓能维持基本生活,降低了大规模起义的几率,这才让清朝的统治能够延续下去。

  所以才说红薯的土豆让清朝维持住了统治。

  更重要的是,红薯对于他推动改革也很重要,因为百姓只有先吃饱肚子,才能读得起书。

  之前忙着讨伐各路逆贼没余力派出船队出海寻找红薯,如今自然要抓紧去找。

  “代替粟和小麦?抗寒耐旱?亩产几十石?”

  贾诩听完后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惊得合不拢嘴,只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据他所知,一般情况下粟的亩产在三石左右,小麦比粟略高,但也相差不大。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水利灌溉田和采用“代田”“区田”法的土地,小麦亩产可能会更高。

  像灌溉田平均亩产可达四石,“区种”小麦有“一亩常收百斛”等说法。

  可即便如此,也远远达不到几十石的地步!

  这等作物和仙果没有区别!

  刘协笑着说道:“很惊人对吧?朕一开始也不相信,但朕此前从《天工开物》里面所学来技术,如细盐的提炼法,建安犁、建安机等等,都一一实现,可见《天工开物》里所言不虚,所以朕才打算组建船队前去海外寻找红薯。”

  “哪怕只有万一的可能,但只要找到了,就能让我大汉许多百姓免于饥饿。”

  贾诩闻言缓缓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深思熟虑一番后,点头道:“确实如此,哪怕只有一点可能也得试试。”

  “若真能找到这红薯,那我大汉将在陛下的带领下,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亩产几十石的作物啊。

  他简直想都不敢想。

  刘协微微一笑,说道:“远洋船队的组建朕已经交给公瑾去负责了,等到明年开春之后船队就会出海。”

  “希望能顺利找到红薯吧。”

  他也不清楚到底能不能找到,不过总得试试,没找到顶多白费一番时间和功夫,但找到了那就赚大了。

  就在刘协和贾诩聊天之际,一名宦官走入温室殿,向他禀报道:“陛下,皇后求见。”

  吕玲绮来了?

  刘协闻言稍稍一愣,虽然不知吕玲绮找他有什么事,但还是说道:“宣。”

  宦官躬身而退,片刻后吕玲绮走入了大殿。

  “臣妾参见陛下。”

  吕玲绮向刘协盈盈行了一礼,随后道:“陛下这几日政务繁忙,颇为辛苦,所以臣妾亲自为陛下煲了汤。”

  她说完示意身后跟着的侍女端着托盘上前。

  托盘里摆着一釜汤,正冒着腾腾热气。

  一旁站着的贾诩见此识相地说道:“陛下,臣还有事要忙,就先告退了。”

  言罢就转身离开了大殿。

  看着贾诩离去的背影,吕玲绮不禁问道:“臣妾是不是打扰到陛下和大司马谈正事了?要不臣妾还是先退下?”

  她本来是想把汤送到就走的,却没料到贾诩先一步离开,这让她有些尴尬。

  刘协闻言心中不禁有些无奈,吕玲绮入宫虽然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对他保持这种小心恭敬的态度。

  夫妻相敬如宾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他更喜欢和甄宓相处时那种和谐的关系。

  “无妨,皇后来得正好,朕刚好饿了。”

  刘协淡淡一笑后说道。

  听闻此言吕玲绮不由地眼睛——亮,询问地说道:“那……臣妾侍奉陛下喝汤”

  刘协没有多言,只是挪了挪屁股,让出半个位置,示意吕玲绮过来。

  吕玲绮美眸中闪过一丝羞涩,上前在刘协身边坐下,随即端着汤碗用汤匙舀了一勺,红唇微启、轻轻吹了吹。

  随即又将汤匙送到刘协嘴边,待看到后者将其喝下后,有些期待地问道:“陛下,味道怎么样?”

  这是她第一次尝试做汤,此前从未试过。

  刘协看了一眼吕玲绮手指上烫出来的伤痕,虽然这汤做得很一般,但他还是点头称赞道:“很不错。”

  吕玲绮闻言这才松了口气,继续服侍刘协喝汤。

  釜里的汤其实并没有多少,倘若刘协自己喝的话其实很快就能喝光,但因为吕玲绮一调羹一调羹地喂他,以至于喝了整整一炷香的工夫。

  而在此期间,刘协一直在看着吕玲绮。

  五年前他初见吕玲绮时,她一袭劲装在雪中舞枪,英姿飒爽,令人移不开目光。

  这么多年过去,当初那个英姿飒爽的女子如今也学会了素手调羹,更成为了贤妻良母。

  从感情上来讲他更喜欢甄宓一些,但对于吕玲绮,他同样也有着很深的感情。

  将其立为皇后,也是因为吕玲绮的确有这个资格,无论是性格还是其他方面都完全配得上。

  倒不是说甄宓不如吕玲绮,只不过就皇后这个位置而言,吕玲绮更加合适。

  毕竟整个后宫里只有吕玲绮能和所有后妃的关系都算良好,并且从来不主动欺负又或者招惹别人。

  而就在刘协打量吕玲绮的时候,吕玲绮亦时不时偷偷观瞧刘协,后者的目光让她的俏脸逐渐出现了几分红晕,更添几分难言的美丽。

  “陛下为何一直盯着臣妾?是臣妾今天的妆容有哪里不妥当吗?”

  吕玲绮红着脸问道。

  刘协收敛思绪,摇头笑道:“没什么,朕只是在想一些事情而已。”

  吕玲绮闻言这才松了口气。

  自从被立为皇后,她行事都开始变得小心了,生怕有什么地方做错,会被别人说有辱皇后的风范。

  “樱儿和珏儿呢?”

  刘协询问道,他有段时间没去看自己这一双儿女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

  吕玲绮道:“在甄妹妹的宫里,妹妹托臣妾转告陛下,让陛下若是得闲了多去看看两个孩子。”

  “樱儿最近一直吵着要见陛下。”

  刘协听完不由得莞尔,说道:“朕今晚就去,这段时间太忙,倒是忽视他们了。”

  吕玲绮闻言认真地道:“若是国务繁忙的话,还是以国务为重,臣妾会带好樱儿和太子的。”

  她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也清楚皇后就是要为天子管理好后宫,好让天子能专注于管理天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事……”

  说到这里时,吕玲绮稍稍顿了顿,俏脸微微泛红,说道:“陛下甚少驾临其他后妃的宫里,这样是不行的。”

  “陛下如今子嗣稀少,当多多临幸其他后妃,多诞些子嗣。”

  大小乔和其他几位后妃都跟她抱怨过,说天子一年到头都临幸不了她们几次,她们跟被打入冷宫没有区别。

  对于这种事情吕玲绮其实也很为难,她身为皇后要协调好后宫,可天子临幸谁也不是她能决定的。

  甄宓告诉她说不用搭理,天子就是宠爱她们两人,其她后妃就是羡慕。

  但她又心软,后妃都来跟她抱怨,她也没有办法,只能委婉些跟刘协说。

  “噗……咳咳咳——”

  刘协听到这话,差点一口把嘴里的汤喷出来,呛得咳嗽不止。

  吕玲绮吓了一跳,连忙为他拍背。

  过了好一会儿刘协才缓过劲来,盯着吕玲绮看了许久,最终无奈苦笑。

  虽然说当皇后不争不妒是好事,但把天子推到其他后妃床上去,这未免也太佛系了,也不怕甄宓知道了生气。

  “朕知道了,有空会去其他后妃宫里的。”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