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番外 盛世华章,李瑄终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重新开始写历史文,新书名新宋:从靖康之变开始。之前写的主角是鬼魂,没有七情六欲,产生不了代入感,撞墙上了。这次的主角是宋徽宗的第十八子,主角一穿越,就被押送着北上,较为困难的开局。南宋苟延残喘,女真鼎盛,西辽西征,蒙古崛起前夕,大理偏安一隅。宋徽宗、赵构秦桧、岳飞、金兀术、耶律大石、完颜宗翰、韩世忠、虞允文、宗泽、李显忠、吴璘吴玠……能写得还是很多的……)

  ………

  华夏历三五零八年。

  李瑄迈入生命的最后时刻。

  这一年,为天启四载。

  这是李瑄孙子李枫的年号。

  因李瑄开个好头。

  李奕在位二十年后,传位第四子李枫。

  李瑄没有干预,这是李奕的选择。

  李奕在位的二十年,李瑄从未插手过政事。

  李奕完全贯彻李瑄的政策,彻底将工业革命拉开序幕。

  第一批华夏移民,乘坐海船,到达新华夏大陆(澳大利亚)的东海岸安家。

  李奕勤政爱民,从国内到国外,都从容布局。

  使国力继续提升。

  虽然李奕在位的年号是“熙泰”。

  但未来的历史学家,会将熙泰和天启,称之为“中乾元时代”。

  未来还有三个皇帝被称为“后乾元时代”。

  共同缔结百年盛世。

  也被公认为是最美的华章,哪怕将来华夏民族已经步入星辰大海。

  “你们不用悲伤,我等这一日已经许久。终于可以见到你们的母亲……”

  上阳宫中,李瑄的病榻前,子孙守候。

  十年间,他的四位妻子接连去世。

  他也要离开了。

  他的灵魂穿越而来,又要去往哪里?

  许多事情,不敢去深想。

  李瑄的话,让在场的人眼泪夺眶而出。

  在他们心中,李瑄是好父亲,好祖父。

  别看现李枫登基为帝,但他越是去了解祖父,越是觉得李瑄深不可测。

  祖父像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样。

  祖父有一句名句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但他由衷得认为,祖父是千古完人。

  祖父取代李隆基,根本不是瑕疵。

  那是伟大的变革。开启新时代的分水岭。

  在关键时刻,祖父力挽狂澜,肩负天下。

  这一点,从上到下,从王公贵族到天下黎民,没有任何分歧。

  “皇帝,洛阳至新安县的铁轨,铺设多少了。”

  李瑄向旁边的李枫询问道。

  火车头已经出现,并经过试验,钢材也完全合格。

  现大唐正在建设从洛阳到新安县第一条铁路。

  如果顺利,将会连接至长安。

  然后计划用二十年到三十年时间,利用诸都护府的铁矿、炼钢厂,建立一条直达麟城(巴格达)的中洲大铁路,以彻底控制中洲西部(西亚)和安西葱岭都护府(中亚)、里海地区、炎州北部(北非)、大苍龙山脉(高加索地区)、河云地区(小亚细亚)、炎沙半岛(阿拉伯半岛)。

  在李奕执政的二十年间,西部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勾结土著的情况多次出现。

  屡禁不止!

  即便大唐四年一换大都护、都督,也不能有效遏制。

  太远了。

  虽然有不少汉人移民,但比例还是不够。

  如果再这样下去,一旦出现一个不孝子,定会失去那里。

  “阿翁,铁路最快明年才可以完工。”

  李枫半蹲在床榻前,握着李瑄的手回答道。

  “我看不到了。”

  李瑄现如今的状态,就如风中之烛一样,忽明忽暗。

  八十四岁,算是高寿。

  他觉得自己所患应该是“癌症”。可能是肝癌。

  一连一个月,他都没怎么吃东西。

  刚喝下米粥,很快就会吐出。

  虽然疼痛,昏昏沉沉,但李瑄始终忍着,等待自己的最后一刻。

  现如今身体似乎有些好转,但他明白,自己的时候到了。

  “皇帝,你要记住!大唐迈入工业革命后,没有敌人。一步步开辟新大陆,获得资源即可。参天古树,毁于内部的蠹虫;外表坚不可摧的堡垒,多是从内部被攻破。我们的敌人在内部,资本主义已经产生雏形,不论是官吏,还是商人、贩夫走卒,欲望会止不住地膨胀。这种膨胀速度将超过国家的发展速度。民智已开,身为天子,站在大众身边;不要站在百姓的对面。权贵、豪商,不足道也!大唐王朝想继续长存,要不断改善民生。通过开辟新大陆削减矛盾,增加百姓的财富….…”

  李瑄有气无力,娓娓地向李枫说道。

  李枫现年才三十五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他还是皇子时,在智慧宫呆过五年。

  或许这也是李奕立李枫为太子的原因之一。

  李枫有四个儿子,但他未立太子。也是如他父亲一样,用十年时间,去考察他们的品德和能力。

  即便李瑄执政的时候写过皇室警戒,约束皇室子弟,不再无节制供奉。

  但父子相传的政权,上限一定会受到限制。

  好在李瑄制定有宏伟蓝图。

  “孙儿将谨记阿翁之言。”

  李枫将李瑄的话铭刻在心中。

  “你虽然是九五之尊,但我是你的长辈。咳咳……我以长辈的身份,留下一道嘱托……咳咳……”

  李瑄说话的时候,止不住地咳嗽,每一个字都重逾千钧。

  “阿翁请讲……”

  李枫赶紧抚住李瑄胸口。

  虽然李瑄从不掺合军政,但李枫在李瑄面前,一直以晚辈自居,一点都不敢逾越。

  李奕、李淞、李蓁蓁等儿女们也凑上来,神色担忧。

  “我死以后,不准劳师动众,修建陵墓,不准国葬,不准有任何陪葬品,只把我的诗歌,我的著作,放在棺椁中即可。你们都知道,你们的阿娘被我秘密埋葬,我将地点告诉你。以后我们长眠在那里。不要去打扰我们,如有思念,我们阴间再聚……”

  李瑄紧握着李枫的手说道,用尽全身力气。

  “这……”

  在场的人,包括李枫、李奕在内,震惊李瑄的决定。

  原来李瑄一直拒绝李奕、李枫提前修陵墓,是这个原因。

  陵墓越豪华,越是能彰显功绩。

  能在历史上留下印记。

  “咳咳……”

  “孙儿遵从阿翁之令。”

  见李瑄有些喘不过气,李枫代表李瑄的后代,遵从遗愿。

  李瑄脸上微微露出笑容。

  他的眼睛最后看向两鬓斑白的李奕,又看向不久前才从扶桑回来的李淞。

  还有他的女儿李蓁蓁、李依依、李霏霏………

  他这一生,两子三女。

  孙子、外孙、重孙则有不少,他也经历过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他的眼神逐渐暗淡,在一众儿孙的注视下,逐渐合上双目,面目安详……

  “呜呜……”

  “阿爷……阿翁……”

  包括李枫、李奕在内,儿孙们跪在地上,言语哽咽。

  谁说皇家无亲情?

  他们在李瑄身上,体会到难以忘怀的亲情。

  特别是李瑄的儿女们,父母全部离开,肝肠寸断……

  华夏历三五零八年,四月十二日。

  皇祖太上皇李瑄,于洛阳上阳宫病逝。

  享年,八十四岁。

  一个时辰后。

  上阳宫、紫薇城中,大唐玄龙旗缓缓降下。

  诸城头之上,白幡升起……

  那白幡如雪,随风飘动。

  “为什么我想流泪?”

  一名准备入洛阳城的白发老者,见到城上的白幡,一众不祥的预感涌上心间。

  他的眼泪像是不受控制一样流下来。

  他双亲已逝多年。

  他也见惯白幡。

  可为何会这样呢?

  老泪纵横的老者擦拭完泪水,又看到瓮城之中的大唐玄龙旗被羽林卫缓缓降下……

  旁边还有四名持枪羽林郎如雕塑一样站着。

  他们必须克制情绪,将眼泪禁锢在眼眶里。

  “呜呜……”

  这一刻,白发老者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因为如白发老者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有迷茫,有失神……有伤心欲绝。

  数月之前,皇祖太上皇重病的消息,已通过大唐月报传至天下。

  那些敬李瑄如敬圣人,爱李瑄如爱父母的人,心中如一根琴弦紧绷。

  他们即便不知李瑄已病逝,但白幡和降半旗,都能拨动心弦。

  情不自禁。

  繁华的洛阳天街,曾经的人声鼎沸,一时间停止。

  卖者不知自己卖什么。

  买者忘了自己在买什么。

  唯有哭泣声。

  和泪如雨下。

  以至于后世史书记载“百姓失魂,泪流天街,汇聚成河”。

  “皇祖太上皇……未时七刻,于上阳宫飞龙殿驾崩……”

  秘书省加急拟定文书,由郎官亲自张贴,宣告洛阳百姓。

  日月无光,天地同悲。

  一些老人因此消息,一度昏厥。

  老人从那个时代走过来,亲身经历李瑄带领他们脱离苦海。

  大唐有近三亿人口。

  但粮食却吃不完,吃的东西更加丰富。

  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哪怕有贫困,国家也会鼓励他们向都护府迁徙,甚至远过重洋。

  中年人、年轻人,也一直在李瑄的影响之下。

  只有年少无知者,不知家人为何如此。

  这一天,家家户户挂白幡。

  李瑄病逝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向行省、都护府、都督府传递……

  消息所至,哭声震天,草木枯萎,万花凋零。

  更有百姓因此逝去,追随李瑄而去。

  天启帝李枫遵从李瑄遗愿。

  但在朝野反应很大。

  丰功伟绩的皇帝,哪有不建陵墓的?

  哪能不以国礼葬之?

  但皇祖太上皇的遗言,不能违抗!

  为平息民间的不满,李枫将遗诏公布。

  只是没有说明皇祖太上皇要长眠在哪座山中。

  只有李瑄的子女知道葬于新安县境内的崤山支脉。

  连此时的宰相都不知。

  由素养、信仰最高的锦衣卫负责安葬。

  他们终生未将秘密流出。

  百姓也终于明白,皇祖太上皇的伟大之处。

  在世的时候克制欲望,去世的时候不图名利。

  皇室悲伤,但有的流程必须去做。

  李枫与文武百官商议,如何确立李瑄的庙号。

  李枫的意思,祖父必称祖。

  皇祖太上皇一生的脉络清晰,虽经过李隆基禅让,但实际上李隆基已经亡国。

  皇祖太上皇以一己之力,重开天地,万象更新。

  因为皇祖太上皇清晰华夏帝国的概念。

  正式书面,多记华夏帝国大唐王朝。

  李瑄之前的“唐”。

  和乾元开始的唐,几乎是两个朝代。

  与乾元的盛世华章相比,贞观、开元,不值一提。

  如此,怎能使皇祖太上皇称宗?

  宰相、大臣,赞同为李瑄立祖庙。

  哪个庙号能体现出李瑄的功绩呢?

  太祖、高祖、中祖、世祖。

  这是最好的四个庙号。

  而且庙号、谥法中任何一个字,都无法对李瑄的一生进行定义。

  从文治武功,到诗词歌赋,再到科学技术……

  使大唐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至于任何一个庙号,众官吏都觉得不合适。

  到第二日,时任宰相赵青勋以“唐玄宗”举例。

  可以寻一个前无古人的庙号。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

  所以完全可以从字典中,找一个有寓意的字,能代表一生的字。

  朝野都说,李瑄比李隆基更像是圣人。

  但当今唐圣祖是老子,不可能将老子抬下去。

  就这样,又讨论一日,但还是没有头绪。

  夜晚,李枫去征求太上皇李奕的意见。

  “父亲当为中祖,不是庙号中的中,也不是中兴的中。而是中国的中。我们所在的洲为中洲,数十年来,父亲一直称国家为中国。是父亲建立如今的中央之国。中洲、中国、中祖,由后人去猜测吧!”

  李奕向李枫建议。

  至于唐中宗李显,直接将庙号改了。

  要避讳李瑄。

  他们不是一脉的。

  由此,李枫下定决心,立庙号为唐中祖。

  谥号本已越来越长。

  但到李瑄时代,一般都是一个字,或两个字。

  李瑄的父亲李适之为孝德皇帝。

  群臣一番商议后,决定谥“高”。

  中祖高皇帝。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中祖会使后人议论纷纷,但这种绞尽脑汁想出的谥号、庙号。

  对李瑄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因为有更传世的称号,在等待着李瑄。

  后世人眼界开阔,在他们眼里,中祖远远比当世人眼里伟大。

  谥号、庙号确认后,李枫令当今最有学问的几名学者,为李瑄准备墓志铭。

  李瑄的亲笔书籍、诗歌集,都将被带入棺椁。

  在棺椁上,李瑄的子女产生争议。

  李瑄的意思,明显是用普通棺椁葬。

  李奕决定尊重父亲。

  但李淞自掏腰包,让能工巧匠打造一口铜棺。

  他最终说动李奕,因为普通棺椁用不了多久,就会损坏,让能让父亲安心长眠。

  也正是此举,轰动后世……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