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在东部,真正的精锐只有十万,其余只能作为辅助和防守。我不担心兵力不足,只是最近各地军中流言四起。如果士卒能不畏死亡,像我们推翻暴虐的倭马亚王朝那样勇敢,侵略者必定会落荒而逃……”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深知一支军队的内核是什么。
士气决定战斗力!
所以才会充满无奈。
天可汗的名声,自十几年前就深入人心。
他踩在大食的英雄呼罗珊总督头上。
歼灭了一支又一支大食军队,并俘虏宰大食宰相,使大食帝国不得不付出巨量赔偿,变得贫穷。
战场上的天可汗,在万军之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样。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天神转世,是天可汗的代名词。
口口相传下,面对再次亲征的天可汗,大食人心中的阴影挥之不去。
相比于大半年的踌躇满志,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也因此沮丧。
他高估了自己麾下的精锐士卒,以为他们拥有信仰,信念和自己一样坚定。
事实上,当大食军队向东调离,他们得知那个男人再次降临在这片土地时,不美好的记忆涌现。
安拉也因此颤鸣……
一支军队,在畏惧敌人统帅的时候,已经失败了一半。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派遣传教士,在军中进行多次慷慨激昂的演讲,试图让士卒坚定信念,让他们明白,神会降临人间,一切邪恶都不得猖狂。
但几个月来的努力,终究是徒劳的。
神灵,终不敌现实中的天可汗!
以至于许多大食士卒以为,天可汗也是神灵。
更多的宣传,哪怕将天可汗作为邪恶的化身。
只是徒增士卒对天可汗的恐惧!
“谁也不想东方的玄龙旗帜,来污染我们的圣洁土地,不想他们来亵渎我们的神灵。”
“我们知道士卒斗志欠缺,但我们别无选择。”
“没有宝剑就会受到别人欺辱。懦夫永无宁日……豺狼入侵,我们应准备好棍棒,而非没有信念。我们从奇迹中诞生,应当相信奇迹,更应该相信安拉……”
伊布·萨拉姆借用古老的谚语来劝谏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
他本人虽老迈,但愿意去效仿安拉之剑。
哪怕燃尽身躯,也九死无撼。
“听到宰相的话,我心中也充满希望。战争对比的是排兵布阵,受制于地形。我身为哈里发,当手持宝剑,与士卒同甘共苦,战胜邪恶的入侵者。”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抽出宝剑。
他要以行动,挽回士卒的信心,驱除士卒对李瑄的畏惧。
哈里发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
天可汗怎么能是天下共主呢?
“哈里发英明!”
伊布·萨拉姆躬身一礼。
“我们相信自己会胜利,但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给与后人无限机会,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啊!”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话锋一转,向伊布·萨拉姆言道。
伊布·萨拉姆能听出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的弦外之音,他凝重地向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说道:“臣听从哈里发的旨意。”
在战术上,可以破釜沉舟,可以背水一战。这可以证明一个统帅的果决。
在关乎一个民族的命运上,则必须留下后手。
“我要征战,由宰相安排吧!组织伊拉克、叙利亚、巴士拉等地大食百姓,随时准备撤入圣城麦加所在的半岛上。我们的根源在那里,一旦失败,我们将保留火种,风沙会磨砺我们的意志,百折不挠。我们的后代,像是二百年前一样,卷土重来。”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郑重地向伊布·萨拉姆说道。
退回半岛,退回那只有“神”的贫瘠之地,是不得已的选择。
也是最后的选择。
“或许,那个时候我已经战死。让更有能力的人,继任哈里发……”
言语最后,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酝酿着悲壮。
他本就是拥有雄心壮志的君主。有决死的勇气,也激活了他那宽广无畏的信念。
他清楚,此战若失败,阿拔斯家族将没有能力再领导大食人。
派系之争,毫无意义。
或许像四大哈里发时代一样,神权共和,才是真正的msl世界。
“臣谨记哈里发的旨意。但臣相信,哈里发一定可以旗开得胜,将所谓的天可汗埋葬在这里,拯救世人,度化愚昧。”
伊布·萨拉姆再次向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一礼,他心中似有千斤巨石,无比压抑,又责任重大。
他想如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一样征战,但他明白保留火种是更重要的事情。
做好最坏的打算,否则连卷土重来的机会也不再有。
一番商议后,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和伊布·萨拉姆开始布置战术。
他们已经知道君士坦丁五世在叙利亚北部撤离一部分兵马。可能是国内出现什么问题。
但那对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没有什么意义。
大唐王朝带来的压力,十倍于罗马帝国。
叙利亚北部,拥有五万正规军。
为以防万一,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不可能调离。
而且他明白,现在调离也不一定来得及。
所以要针对东部。
当前,大唐在东面的战术非常清晰。
里海南有一路大唐联军。
波斯波利斯城东面,与一路大唐联军对峙。
波斯湾沿岸,也与一路大唐联军对峙。
大唐有精兵强将,三路齐发,瞄准战略要地。
大食帝国作为防守一方,不得不将有限的兵马分开。
否则,若巴士拉被攻破,大唐将掌握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源头,北上巴格达易如反掌。
若哈马丹被攻破,不仅南部一点的尼哈温城沦陷,阿塞拜疆地区,也将抵出现在大唐的兵锋之下。
波斯波利斯城若被攻破,大唐将迂回到尼哈温地区,帮助里海南的唐军歼灭大食主力。
大唐三路联军,环环相扣,步步紧逼。
现在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可以选择三路各守各的。
也可以用一些策略,以计划歼灭一部唐军。
若一路被攻破,很可能全线都土崩瓦解。
在当前情况下,一味被动,虽可能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
也有可能成为失败的关键。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与伊布·萨拉姆商议过后,决定先不主动进攻。
等一次防守进攻以后,再视情况而定。
大食帝国需要一次打退大唐的战绩,以提升士卒的士气。
而且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明白,天可汗李瑄最擅长阴谋诡计,如果贸然行动,他很可能掉入大唐设计的陷阱之中。
谋定而后动。
李瑄擅长利用优势,大唐远征军已到最关键的时刻,李瑄不可能给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反击的机会。
他会用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意想不到的方式,终结这场战争。
刺夷城。
李瑄率领禁军、神机营到达。
一到刺夷,李瑄就召开军事议会。
这次议会,在清楚大食帝国的兵力部署后,立刻召开进攻。
现在是金秋八月,最好的出兵季节。
将士们远离家乡万里,已经一年多时间。
特别是天策卫、神策卫,已经来到西域、中亚、西亚近三年。
因为他们是百里挑一的禁军,所以心中的斗志还在。
李瑄是他们的精神信仰。
所有士卒都期待这场战斗,晋升军衔,保家卫国,光宗耀祖。
“大食暴军以哈马丹城为驻守,以尼哈温为犄角,兵员陈列。两城东部、北部、南部,以堡垒拒,以沟壑阻,以大河守。看似固若金汤……”
“然我军拥有神机营。以神机营一锤定音,各部紧密联系,随时准备进攻,拿下哈马丹和尼哈温两座城池……”
经过一番商议后,李瑄确定大食军队的兵力布署,开始下达进军命令。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想破头也不可能想到大唐拥有火炮。
再坚固的壁垒,也不可能挡住第一次用于战争的火炮。
要给大食帝国带来小小的震撼。
“臣等遵旨!”
众将领旨。
李瑄又下令波斯湾方向的马璘,波斯波利斯方向的李嗣业,吩咐他们伺机而动。
待大唐突破哈马丹防线以后,就可以谴派一路骑兵,向南运动。
在军事议会的两日后,主力大唐联军一共五万余人,在上千波斯人的带领下,向哈马丹开进。
五天后,大唐与留守的两万边防军汇合。
在兵力上,看似大唐与大食相差不大。
实际上,双方的士气天壤之别。
双方的君主,隔着沟壑阵地相望。
文治武功的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遇到了天可汗李瑄。
他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
这注定是“开天辟地”的一战,是划时代的一战。
“敌人背靠哈马丹城,看这阵势,应是准备以守为主……”
天高云淡,李瑄率领一众文武官吏到达一处高坡上,隔着克孜勒乌赞河眺望哈马丹城。
克孜勒乌赞河发源于厄尔布尔士山南麓,由南向北,流入里海,作为当前大食帝国和波斯的分界线。
大食军队以克孜勒乌赞河为天堑,紧靠着巍峨的坚城。
在城外,军队的营垒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壁垒森严,壕沟纵横交错,拒马林立。
“至尊,如果不用火炮,强攻此阵地困难。大食帝国明晓骑兵为劣势,不给我们骑兵发挥空间。”
李晟向李瑄回答道。
大食帝国的阵型布置合理,正常情况下,很难攻破。
若执意进攻,头破血流是必然的,会给予大食帝国可乘之机。
“波斯湾战线,大食帝国放弃国境,兵马退守一百七十余里,依靠山壑险地布置防线。说明大食铁了心防守,以耗尽我军后勤。”
李瑄开口说道。
这是李瑄意料之中的战术。
在任节度使的时候,李瑄用过类似战术,先守为攻。
远征军最忌讳的事情,就是长时间战况无进展,甚至失利。
那时的士气最容易被瓦解。
纵然面临危机,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还是很冷静的。
“禀至尊,将士们磨刀霍霍,立志为大唐开疆拓土……臣已准备好船只、羊皮筏,随时渡河进攻。”
李晟向李瑄请命道。
“嗯!”
“令神机营炮兵队立青铜大炮于河东,明日辰时整,对河对岸的营地进行轰击。一旦敌军因火炮散乱,立刻强渡大河……”
李瑄观察过大食军阵地后,允许李晟的请命。
他会用神机营配合李晟麾下的精锐。
不远万里将上百门青铜大炮运送到里海南部,为的就是这一刻。
“臣遵命!”
李晟领命。
“臣遵旨!”
神机营的统帅狄元青也向李瑄拱手,踌躇满志。
狄元青本是匠人的后代,精通机关技巧。
在新时代下从军,属于技术兵种。
十年间,于千百神机营士卒中脱颖而出,他不仅是优秀的火炮手,还能有效地指挥青铜大炮。
见识到火炮的威力,领悟火炮的精髓,他是坚定的炮火支持者。
他认为火炮会在这场战斗之中,大放异彩,成为将来军事发展的主流。
李瑄命令下达以后,唐军阵营发生变动。
普通士卒,皆开始备战。
李晟率领八千北庭军,一万神策卫勇士,将作为先锋。
他们放弃自己擅长的战马,却依旧充满自信。
他们将摧锋夺刃,立不世之功。
克孜勒乌赞河以东,每隔十丈,就有大唐玄龙旗帜升起来,神龙随风飞舞,与张牙舞爪的三角兽旗相映衬。
点兵的号角声此起彼伏。
士卒在将校的指挥下,将一艘艘小船、羊皮筏,扛入克孜勒乌赞河中。
战场对垒处是最适合渡河的地方,水流平缓。唐军的羊皮筏、小船准备充足,在岸边绵延数里,每次可以运输数千名士卒到达河对岸。
只待一声令下,就开始渡河。
“呜呜……”
河西大食帝国的阵营前,也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
一队队长弓手,标枪手,弩手,反曲弓手,到达克孜勒乌赞河沿岸戒备。
任何可能渡过大河的地方,都有大食士卒的影子。
大食军的重装步兵也在待命,他们与一些长矛手,随着唐军渡河的地方而移动,旨在让唐军折戟沉沙,坠入河中喂鱼。
“哈里发,唐军如此动作,必是要准备渡过大河。”
大食元帅哲温·哈霍伊向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言道。
此时,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也在一处高台上,紧紧盯着克孜勒乌赞河对岸的唐军动静。
他对自己的布置很满意,宁可放弃一些疆土,将山河利用到极致,旨在将唐军拖垮,获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