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512章 叶大人有功无过,胡惟庸战胜徐达和朱元璋,群演的专业性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此刻的殿前大广场之上,已经没有了获奖和挨罚的外人,只剩下大明朝的皇帝与文武百官,还有有关叶青功绩的证据。

  当然,也可以说这些人从上到下,全都是专业无比的‘演员’。

  他们都在以叶青为中心,从自己的利益面出发,演着自己希望的戏份。

  也就在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身为主演之一的徐达身上。

  他们的眼里,徐达抱着玉笏,再次向朱元璋躬身一拜道:“启奏陛下,宁波府知府叶青,在位近四年时间,在此期间,他整治了上一任知府留下来的各项弊政,平反冤假错案,一百八十二件。”

  “其中包括上一任知府父子,欺压良善,霸占民田,霸占良家妇女,官商勾结,谋夺他人财产等罪行。”

  “叶青到任后,不仅全部平反,恢复名誉,还尽力补偿,为陛下挽回声誉!”

  “以上政绩,乃潜伏锦衣卫汇总!”

  朱元璋一听这话,也是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其实他已经知道他那皇侄不是东西了,可却万万没想到这么不是东西,竟然仗着自己的身份,犯案一百八十二起。

  这还是他这个皇叔在位之时,只敢偷偷犯事的结果。

  要是换个软弱昏君,只怕要变成一千八百二十起了!

  一想到这里,他不仅脸上有些挂不住,甚至还觉得算是他欠了叶青一个人情。

  要知道这可是潜伏锦衣卫搜集的证据,他的人调查出来的结果,自然是不会有假的。

  只是,这些汇总怎么会当他徐达的手里了呢?

  他只是稍微那么一琢磨,就知道是他徐达去找毛骧要的,关于叶青的情报信息汇总。

  想到这里,朱元璋只是目光深邃的看了徐达一眼,就当即打断道:“他的功绩不少,挑重点说。”

  徐达只是心中暗自一笑,因为朱元璋这么说,就足以证明这也是一个重点。

  紧接着,徐达又继续说道:“他在位期间,宁波府已然成为江南首善之地,不仅让辖区百姓生活富足,还带动松江府、苏州府、杭州府、绍兴府、台州府,乃至于应天府的商贸发展。”

  “据户部汇总来看,宁波府第二年的税收就已经和雁门持平,第三年已超过雁门。”

  “一府超过一县,本不足挂齿,但宁波府超过雁门县,却足以证明他的政绩,因为他是在超越自己。”

  “周边州府,因为宁波府的带动,也是逐年上升,并名列各州府前列!”

  朱元璋听后点头一笑道:“发展地方,历来是他的强项,这次还带动江南各地发展,也算是他带了一个好头。”

  紧接着,徐达又继续汇报道:“此次赴倭作战,叶青以商贸合作为名,责任全在倭国南北二朝,并战绩突出,获利巨大,还有开疆拓土之功。”

  “当然,他能够替陛下开疆拓土,全赖陛下英明,默默支持!”

  朱元璋一听这话,又觉得徐达真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发展地方,搞经济建设的功劳给他叶青没事,但开疆拓土的功劳,必须要是皇帝的。

  对于这一项分寸,徐达可以说是掌握得非常之好!

  朱元璋满意一笑之后,又继续问道:“还有吗?”

  徐达稍作思索之后,又继续严肃道:“他这些年的功绩就这些了,现在臣要参奏叶青几项罪名!”

  徐达话音一落,不仅朱元璋期待了起来,就连胡惟庸他们,也是变得认真了起来。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才是‘本场大戏’的真正重点。

  所有那尽是期待之色的目光之中,朱元璋却是当即诧异道:“他还有几项罪名?”

“据咱所知,你和叶青的私交不  错啊!”

  “你怎么会在这满朝文武面前,公然参奏于他,难道你是怕他的功劳超过了你?”

  徐达依旧严谨道:“不瞒陛下,臣与叶青私下可以说是忘年之交,但臣效忠陛下,效忠大明,臣身为大明中书左丞相,自然是理应为陛下而谋,为国而谋,不敢存有私心。”

  朱元璋欣慰的点了点头道:“好,那你就说说他到底有几项罪责!”

  胡惟庸等人看着这一幕,也只是低着头冷笑一声就拉倒。

  因为他们知道,让皇帝拿住他叶青的把柄,才是在帮他叶青的大忙。

  他们更知道,这就是皇帝和元帅在唱双簧,把他们一群人当傻子玩弄。

  当然,现在也还不是他胡惟庸出招的时候。

  也就在胡惟庸如此思索之时,徐达又继续说道:“他叶青以商贸之名,兴办官办商行东海矿业开发集团,实则为海战做准备,私自组建海军。”

  “但念其只是用来东征倭国,可大罪化小,没收其产业,改组为大明南军兵工厂即可!”

  朱元璋皱眉道:“准奏!”

  听到这里,胡惟庸的余光,也是忍不住的瞟了一眼雁门县的方向。

“叶大人,想  不到吧!”

  “皇帝老子,可比我黑多了!”

  当然,他在这么思索之时,心态就是纯纯的‘幸灾乐祸’了。

  他并不觉得朱元璋现在南北兵工厂全部齐活,对他有什么威胁,因为他就没有造反之心,他要的只是永远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也就在此刻,徐达又继续说道:“陛下前脚宣布倭国为‘不征之国’,他后脚就活捉倭国双皇,虽然实际上功劳巨大,但却有损陛下声誉,罪犯欺君!”

  “臣以为,在对其论功行赏之时,应当充分考虑所犯罪过!”

  朱元璋一听这话,当即就不满意了。

  他就这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给徐达使眼色,示意他罪名不够,继续参奏。

  可徐达却是立即回了他一个委屈巴巴的眼神,因为就这两项罪名,还是他绞尽脑汁想出来的。

  当然,叶青的罪名还有很多,但是全都不可说。

  什么大不敬之罪,什么绑皇帝之罪,什么奖励皇帝秘制鲱鱼之罪,简直是多得说都说不过来。

  可这些罪过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吗?

  要是把这些罪名全说出来的话,他朱元璋现在就得找地缝钻进去。

  朱元璋看懂徐达的眼神之后,也只是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然后目光如炬道:“徐卿说得对,仅是他罪犯欺君这一条,就够砍他脑袋了。”

  “但念其雁门、宁波两地功勋,朕还是赦免其罪,稍加封赏!”

  “至于具体的封赏,容朕稍作思量之后,就即刻去宣旨!”

  “退......”

  朱元璋不假思索的下了结论之后,就要行云流水的喊退朝。

  胡惟庸等人听到这里,也是当即一愣,这是不给他们机会啊!

  可也就在朱元璋刚把‘退’字喊出口之时,胡惟庸就立即抱着玉笏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胡惟庸的声音很大,大到上至皇帝,下至后面的七品小官,全部都能听到。

  朱元璋看着突然出头的胡惟庸,虽然目光不大友善,但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他也只有耐着性子听下去。

  朱元璋严肃道:“准奏!”

  胡惟庸忙恭敬道:“臣以为,徐相所言有误!”

  “叶大人虽然以商贸之名,兴办东海矿业开发集团,但却并不能说是他私建海军。”

  “从古至今的私军,都是非官府管辖之军,不听诏命之军,最起码也是以某位将军的姓氏为号,只以某位将军为尊,不遵王命的军队。”

  “咳咳!”

  “咳咳咳!”

  也就在胡惟庸说到这里之时,站在李文忠身后的蓝玉,却是突然就咳嗽了起来。

  胡惟庸忙对蓝玉道:“蓝将军,本相并未说你,你已经解散了一千多名义子,已经不存在私军之嫌了。”

  “我们是在议定叶大人的功过,本相绝对没有指桑骂槐之意。”

  蓝玉只是目光如炬的同时,小声道:“最好没有说我!”

  紧接着,胡惟庸又继续道:“首先,叶大人所办东海矿业开发集团,性质为官办商行,直属于宁波市舶司所辖。”

  “其次,所有海军将士,均为宁波府驻军抽调特训而成,需要之时,他们是宁波海军,不需要之时,他们就是我朝廷的地方驻军。”

  “再说那些个舰船利炮,也都属于东海矿业开发集团,不属于他叶青私人。”

  “臣前面已经说过,东海矿业开发集团,直属于宁波市舶司,也自然直属于朝廷,那么东海矿业开发集团所拥有的舰船利炮,自然也属于朝廷!”

  “他叶青什么都没有,怎么能说他组建私军呢?”

  胡惟庸话音一落,孔克表也抱着玉笏站出来道:“胡相所言甚是,叶大人鞠躬尽瘁,不该背负这样的罪名。”

  紧接着,他们身后的官员,也跟着点头议论了起来。

  “是啊,一个这么好的地方官,怎么能背负这样的罪名呢?”

  “就胡相所言来看,叶大人在布局这一切的时候,就避免了落下‘私有、私建、私军’的罪名!”

  “如果只论表象,不论其根本,就给他定罪,只会寒了他的心,寒了天下励志于报效朝廷的有才之人的心!”

  胡惟庸和孔克表身后百官的议论,还真像是听到朝议之后,为叶青鸣不平。

  但他们都知道,这是来自于‘群演的专业性’!

  朱元璋和徐达等人,看着这群专业的‘群演’,也是默默的皱起了眉头。

  尤其是朱元璋,更是在脑子里的《秋后算账本》上,记下了他们这张脸,以及他们的名字!

  但始终低头三分的胡惟庸,却是嘴角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但很快,他就恢复了宰相该有的严谨!

  胡惟庸继续道:“

  还有,虽然是陛下前脚刚宣布倭国为‘不征之国’,但并不代表陛下不想收拾倭国。”

  “开国之初,陛下派遣使臣去国书,希望他们来朝贡,并勒令他们解决扰明倭患,他们却毁国书,杀使臣,使我天朝无颜面。”

  “叶大人深知陛下心意,这才以商贸之名,行讨伐之实!”

  “叶大人此举,最起码在明面上,让所有的责任,都在倭国南北二朝,也算是没有违背陛下宣布倭国为不征之国的旨令!”

  “与此同时,叶大人此举又一雪前耻,当有功无过才是!”

  说着,他还看向徐达道:“徐帅如此揪着不放,难道真如陛下所说,是怕你这小兄弟,将来功劳超过了你?”

  徐达听后当即一愣,他也是万万没想到,这火突然就烧到他身上来了。

  想到这里,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便是术业有专攻,打仗的在朝堂舌战这一领域上,真不是这帮文人的对手!

  但即便如此,他也始终坚信,给叶青一些罪名的他,才是真的在帮叶青。

  而这些想方设法让叶青有功无罪的人,才是最恶毒的蛇蝎!

  可关键的是,他明知道这些人在害叶青,

  但他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要是再强行说叶青有罪,那就真的是他的不是了。

  这要是传到叶青的耳朵里,指不定他叶青也会以为,他这个大哥害怕他功劳太大,抢了他徐达大明第一元勋的头衔。

  很快,王保保和李文忠以及蓝玉等人,也没了声音。

  也可以说他们还有那么点声音,但在这以文臣为主的战场上,他们的声音可以忽略不计。

  朱元璋见状也只有,无奈的承认叶青有功无过。

  紧接着,朱元璋又看向胡惟庸,严肃的问道:“那依你之见,应该怎么封赏他叶青啊?”

  胡惟庸抱着玉笏,恭敬无比的说道:“臣以为,以叶大人之才,可担任户部尚书一职。”

  “他当户部尚书,一定会让整个大明都繁荣昌盛,甚至是远超盛唐富宋。”

  紧接着,孔克表又补充道:“臣倒是以为以叶大人的军事才能,可以担任兵部尚书之职。”

  “虽然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抬,但以他的军备与军事才学,完全可以让整个大明的军备水平提升,军队战力提升。”

  紧接着,众人又开始点头附和了起来。

  “是啊,可到底是户部尚书合适,还是兵部尚书合适呢?”

  “我觉得,以叶大人之才,就算是都兼了也不为过。”

  朱元璋在听到‘都兼了也不为过’这句话之后,直接就有了如坐针毡的感觉。

  饶是面对这么多的官员,他也实在是忍不下去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