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之内,混沌元气的余波缓缓沉降而下,最终归于虚无。
陆城盘坐于兜率静室中央,手中轻抚着那枚紫金红葫芦。
因为是天外之人,陆城对这件紫金红葫芦也是有所耳闻的,据说此物为当年太清圣人用于盛丹用的宝葫芦。
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时,太清圣人临凡普救阎浮世界,及到乾宫触地,见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结着紫金红葫芦,便将这枚葫芦留下自用。
后来炼成法宝,只要叫上声名字,其若应了,就已装进里面,一时三刻化为脓水。
其后六位圣人飞离洪荒,太清圣人很有可能是在混沌当中,又寻到某种天地灵根,便将紫金红葫芦中的灵性取出,为它重炼了一具载体。
这种事情在地仙界也有,某位修士祭炼本命法宝数千年,灵性已生,后来又遇到一件更为厉害的法宝,这名修士自认穷尽自己一生,也无法把本命法宝祭炼到这般地步,于是便施秘法取出本命法宝中的灵性,融入新得到的法宝当中,各个方面皆有好处妙用。
古老的道书当中,甚至还记载过,有仙人取出随身多年法宝的灵性,将之点化为童子,从此随身服侍,其实就是收作了弟子。
灵性已去,这紫金红葫芦法力神通大损,不知怎么辗转就落入九黎鼎的手中,现在又被它赐予陆城。
只凭九黎鼎与这紫金红葫芦,日后陆城若是真的能修至混元大罗金仙境界,乃至脱离原初宇宙,凭此便可以在女娲娘娘宫中或者太清圣人座下,谋一个身份。
那宝葫芦入手温润,非金非玉,内里仿佛蕴藏着开天辟地的伟力与精纯灵气,其表面道纹流转,紫金神辉与赤红宝光交织,透着一股返璞归真、却又凌驾万物的气息。
九黎鼎临别之言,如同洪钟大吕,仍在陆城识海深处回响,激荡起前所未有的波澜:
“即便圣人,即便混元大罗金仙也并非修道的顶点,大道或许有其尽头,但至少以我目前的境界眼界来看,暂时还无法远眺、了解…
或者说以目前的境界,是一想就错,一说更错,强行给自己一个答案不过是自我心理安慰罢了。”
道无止境!
小千世界(凡界),中千世界(灵界),大千世界(仙界),洪荒宇宙…洪荒之外,尚有三千域外神魔宇宙。
无数万年以前,六位圣人,携洪荒最顶尖的仙神,披荆斩棘,横渡无垠混沌,只为追寻那可能存在的、更加高远的大道尽头。
那种开拓的壮举与未知的凶险,令陆城感到心潮澎湃,又感同身受地生出一丝凛然。
在原初的洪荒宇宙内,圣人号称万劫不磨,不死不灭。
然而,一旦踏出孕育自身的“蛋壳”,进入那混沌未名之地,即便是圣人,其不朽之躯也未必能抵挡混沌神魔的爪牙与未知道则的侵蚀。
这一次探索,必然伴随着血的代价,是真正的道争之战!
“最初的洪荒宇宙,或许仅仅只如现今一座中千世界般大小?孙行者那如意金箍棒的一万三千五百斤,一个筋斗的十万八千里,在后世看来或许显得平凡,除了计量可能的古今差异,何尝不是整个洪荒天地、连同其中的仙神圣贤,都在无尽岁月中不断进步、不断开拓、不断演化的明证?
如同凡俗人族,短短数千上万载便能从刀耕火种文明进入星际文明时代。
混沌当中不计年,那些身处于上界当中的仙神,以他们的智慧与悟性,在漫长到以万年为单位的时间中,又会有怎样的进步?”
“一念及此,方知自身之渺小,亦知前路之广阔。”陆城轻抚着手中宝物,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求道之念与进取之心。
九黎鼎的临别赠礼,实是厚恩。
因为它不仅留下了圣人遗宝紫金红葫芦,更是在葫芦内,以自身法力开辟、封存了:
七十二座大千世界、八百座中千世界、三千座小千世界。那些陆城之前用过的九黎世界尽在其中,紫金红葫芦可以说是完美继承了九黎鼎的所有原本功用,并且它现在可以收人了。
虽然上限必然远远无法与九黎鼎相比,但对于陆城来说更加便于使用无数倍。
至于九黎鼎本身,莫说是大乘境界修士,便是寻常的仙人恐怕都不被它放在眼中。
若非圣人与众多强大仙神已经脱离原初宇宙,寻常灵宝在此界根本就难以驱御,圣人又怎么会将此等灵宝留传于下界?
神念微动,沉入紫金红葫芦。
刹那之间,陆城的意识仿佛被无限拔高,超脱了静室,超脱了玄元洞天,甚至超脱地仙界的束缚。
他如同一个俯瞰诸天的造物主,“看”到了葫芦内那令人心神震撼的无垠图卷:
中央处,七十二座大千世界如沉睡的太古神祇,其体量之巨,天道法则之完备,远超想象。
无数星辰按照玄奥的轨迹运转,星河璀璨,大陆广袤,海洋深邃,更有丝丝缕缕的先天道韵弥漫,隐约可见其中孕育着强大无比的生灵与文明雏形。
它自成一方完整宇宙,是三千世界的核心与基石。
环绕着这七十二座大千世界的,则是八百中千世界如同众星拱月。
它们或炽热如熔炉,或冰寒似永冻,或生机勃勃草木繁盛,或肃杀凌厉金戈之气弥漫。每一个中千世界都蕴含着独特的法则风貌,演化着不同的天地至理。
它们如同大千世界的卫星,又像是一个个独立的王国,彼此间有微妙的元气潮汐相连。
最外围,则是那浩浩荡荡的三千小千世界。它们如同恒河沙数,密密麻麻,却又在某种玄奥的秩序下排列组合。
每一座小千世界都是一个微缩的乾坤,有的刚刚诞生,混沌初开;有的文明鼎盛,有妖魔飞天遁地;有的则步入暮年,星辰黯淡,走向寂灭。
生、住、异、灭,世界的轮回在这三千小千中清晰上演,演绎着最神妙也是最基础的道之韵律。
九黎鼎最初的主人,乃是九黎兵主蚩尤,其后才为女娲娘娘所得,因此它并不是无法收摄人族,只是感念娘娘的教化,不愿而已。
女娲娘娘虽为妖族圣人,却为人族创生女神,娘娘有意回护妖族,却更不愿意见到同族肆意伤害自己的子民。
因此祭炼九黎鼎,其内蕴生无穷世界,若再遇本性凶猛残暴之妖族,为不破坏天地太极均势,便将过于残暴之妖、兽、魔物等摄入其中,维系天地之和谐。
这其中的道理,凡人可能无法理解,陆城如今已然是大乘境界、半步仙人,自然可以体悟。
若是在洪荒最初时期,他这个法力境界很可能便是真正意义上的仙人,毕竟寿元几乎无穷,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境界贬值,在现在这个时代,修炼几万年可能连最低境界的仙人都不是。
随着观视,陆城的心神渐渐彻底沉浸在眼前这三千世界的生灭演化之中。
目光追随着一座小千世界的诞生:混沌炸裂,清浊分离,地火风水涌动,星辰点亮,生命从原始的海洋中孕育,懵懂地探索世界…再到一个中千世界的鼎盛:
无数强大的生灵飞天遁地,探索星海,建立恢弘的文明,甚至触摸到一丝世界法则的边缘…最后,注视着一个行将寂灭的小世界:星辰崩解,大陆沉沦,灵气枯竭,万物凋零,最终归于一片混茫的死寂,等待下一次轮回的开启。
生灭轮转,兴衰更替,世界亦有寿数,宇宙亦有呼吸。
这宏大而精微的景象,与陆城苦修多年、已达小成圆满境界的《道家变化飞升术》产生了玄之又玄的共鸣。
他体内那六十五道命力所代表的六十五重变化,此刻仿佛化作了六十五颗微缩的“内世界”,随着外界三千世界的律动而微微震颤、呼吸。
一种明悟,如同混沌初开时劈开黑暗的第一道曙光,骤然照亮了陆城的思绪: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九黎前辈是有意提点于我,这变化飞升术,不仅是保命替劫之术,更是筑造体内诸天、承载无穷法力的根基法门。”
“我之道家变化飞升术,每一重变化,皆可视为一座‘内景天地’之种。以此种为基,引动、熔炼、承载,对应外界一方真实世界之力。”
陆城福至心灵,体内磅礴浩荡的法力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运转、压缩、凝练。
意念勾连紫金红葫芦,小心翼翼地抽取一丝距离他最近、气息也最为相合的一座小千世界本源。
“嗡!!”
静室内仿佛响起了一声开天辟地的道音。陆城身躯猛地一震,体表光华流转,道家不死之身的特性被激发到极致。
在他体内,那代表着第六十五条性命的“变化之种”,一点璀璨夺目的光芒骤然亮起。
它贪婪地吞噬着那缕小千世界本源,如同种子扎根于沃土,开始疯狂地汲取养分,膨胀、演化。
一座微型的、介于虚实之间的“小千世界”雏形,正在陆城体内缓缓构筑。
这个过程浩大而神圣,陆城的皮肤下仿佛有亿万星辰在生灭冲撞,骨骼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经脉被浩瀚的世界之力冲刷拓宽。
但他脸上的表情却是一片宁静与专注,甚至带着一丝得悟大道的喜悦。
“一重变化,对应一界之力,待我体内铸就七十二重变化,便是七十二座‘内景诸天’。此非幻境,非是虚影,而是以无上玄功,将真实世界之力炼入己身道基,化作性命功行。”
“此等神通,为我大乘神通,当为:‘七十二诸天法力!’若此功真的修至大成,一击之下天下何人能挡?”
这并非简单的法力迭加,而是质变。每一座“内景诸天”的凝成,都意味着陆城对一种世界法则的深刻理解与掌控,意味着他的法力本质将带上那一方世界的印记与威能。
七十二座诸天之力迭加于一身,其威力绝非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几何倍数的恐怖提升。举手投足,便有诸天之力相随,镇压万法,破灭万邪。
这一思路法门,清晰无比地烙印在陆城的元神深处。这既是九黎鼎离去前那隐晦点拨之功,更是陆城自身道心通明、根基雄浑、于观察三千世界生灭时顿悟的道果。
轰隆隆!
玄元洞天深处,兜率静室所在的灵峰之上,异象陡生。
原本平静的、由天地元气构成的“天穹”,骤然沸腾。无数道则显化,交织成璀璨的星河。
六十五颗无比明亮的星辰虚影凭空浮现,排列成玄奥莫测的阵势,每一颗都散发着迥异却磅礴的世界气息。
道道光柱自这些星辰虚影中垂落,无视一切禁制阻隔,精准地灌注到静室之内,没入陆城的身躯。
整个太清宗都因此被惊动了,那六十五道贯穿天地的光柱,那浩瀚如诸天降临的威压,令太清宗所有修士,无论修为高低,都感到一种源自神魂深处的震怖与敬畏。
“这是何等法力?”
“是,是掌教真人!”
“这又是何等神通秘法正在修炼?”
“小千世界,秘境之力。我感受到了许多秘境洞天、世界的气息。掌教真人在做什么?”
明河道君、玄真道君瞬间出现在太清宗的天穹之上,神情凝重中带着激动与震撼。
明阙道君虽在疗养前番大战之伤,神念亦第一时间扫来,满是惊愕与期待。
“无论如何,为掌教护法。任何人不得靠近玄元洞天万里之内。”明河道君肃然下令,周身法力鼓荡,与玄真道君一同布下重重禁制。
太清宗上下,随着法诏的下达,很快进入最高警戒状态,无数修士引动阵法,严阵以待。
静室内,陆城对外界的波动恍若未觉。他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七十二重内景诸天”的铸造修持当中。
第六十五重变化对应的第一座“内景小千世界”率先稳固成型,如同一个微缩的、生机勃勃的星辰在他丹田气海中缓缓旋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纯无比、蕴含生灭之力的雄浑法力。
紧接着,第二座、第四座、第十二座…速度越来越快,每一重变化对应的内景诸天凝成,都引动紫金红葫芦内一方世界的本源共鸣,垂落下更粗壮的光柱。陆城的身体仿佛成了一个无底洞,又像是正在开天辟地的原点,贪婪地吞噬着这诸天伟力。
他的道躯在蜕变,每一寸血肉、骨骼、经脉都在世界之力的冲刷下变得更加坚韧、通透,闪烁着琉璃宝光,隐隐有诸天星辰的虚影在其中生灭。识海之中,元神盘坐,脑后浮现出一轮由六十五种世界道韵交织而成的神圣光轮,威严浩瀚,统御诸天。
时间在静室内失去了意义。不知过了多久,当第二十四重“内景诸天”成功凝练稳固时,陆城的气息已然攀升到了一个令明河、玄真这等大乘道君都感到心惊肉跳、仿佛面对一方移动宇宙的恐怖境界。
但也到此为止,这次修炼与顿悟,已然将之前所有积累的资粮全部耗尽,陆城本人固然想要继续修炼下去,但已经精气神三宝耗空,难以为继了。
“神通初成,勉强可堪一用,但想要小成,至少也要先把七十二变修炼完成。
然后再完成七十二重诸天法力,到时与人交手,一掌推出,七十二诸天之力齐动,威力必然可以期待。”
虽然修为大进,身心振奋,十分想要继续修炼下去,但陆城心中却非常清楚,这是一种错觉。
真的再继续修炼下去,便损神损身、有害无益了。
更何况,这一次也不知修炼了多少岁月,无论是宗门还是师长家人亲友,都要外出交代一番:
萧玉虹、萧玉雪,林清寒,薛玉真与云灵儿等妾室,陆城原本是想教导她们修炼寒冰法诀,通过冰封自身的方式,减缓天劫的降临,以此拖延时间,直到自己积蓄足够法力,可以强行带她们一同飞升仙界为止。
现在因为九黎鼎的馈赠,却是不用再考虑这件事了,有紫金红葫芦作为本命法宝,收放自如,自己完全可以把她们收入葫芦中的大千世界里去,环境与仙界也相差仿佛,待到自身飞升后再放出她们。
“每逢大事需有静气,以我现在的法力,寻常大乘修士应当已经不是我的对手,便是那些修炼了几万年的真灵,当也能拼斗,但我又何必急于一时?
待我七十二诸天之力大成之日,更有把握岂不最好。”
一念至此,陆城不再犹豫而是出关,去与师长家人亲友相见,同时主持宗门大局,仍旧是不急不徐,稳步发展,灵尊会一日不主动前来找麻烦,陆城便一日不会去找它们的麻烦,在这种心境之下,太清宗的宗门实力在其治理之下,反倒是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