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主要是他自己被动。
总体上讲,美国对于华夏的情报优势仍然是相当明显的。
洛德有些无奈地摇摇头,同时暗骂了一声。
“跟以往差不多,在华夏那边,这种关键项目出于保密考虑,一部分技术人员会进入相对封闭的状态……但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信号,只要从外围稍微调查一下,就不难分析出这个项目的性质。”
在大约十年前,他们曾经在华夏导弹领域有过一条非常强力的情报来源。
但却因为没有注意保护,最终浪费在了一件事后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
雷蒙德只是准将,比洛德年轻十多岁,肯定是不知道后者这会儿脑子里想的已经是退休生活,只是耸了耸肩,照常回答道:
后面的事情或许并不困难……
不过,如此突如其来的话题变化,却让站在对面的雷蒙德满脸懵逼:
“等等上将,我们暂时还无法确定对方正在研发的武器性质……并不能排除是类似X51A那样的吸气式型号。”
华夏军队的编制序列构成与美苏/俄都不一样,无论战术还是战略导弹都统一装备在第二炮兵部队当中,并不能以此作为区分装备属性的证据。
比如对方已经基本完成研发的陆基巡航导弹,也并没有装备给陆军,而是在第二炮兵里面增设了一个巡航导弹第1旅。
一时间,洛德觉得有些无奈。
雷蒙德算是他培养出来的亲信,但即便是这种关系,也不好在明面上说自己的退休打算。
好在,还有军种利益这一层可以拿来应付。
“吸气式高超是需要特殊动力的,你有任何情报可以证明,华夏方面正在研发一种配套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么?”
洛德反问道。
“这……倒是没有。”
雷蒙德摇摇头,旋即又开口道:
“但他们在怀柔的风洞群规模很大,完全有可能同时进行乘波体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发……”
“没有就够了。”
洛德打断了他的猜测:
“根据目前的证据,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推测,华夏方面正在研发一种无动力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通过火箭助推获得初速度,可以像弹道导弹那样打击大约2000公里距离上的目标,以现有技术几乎没有稳定拦截的可能,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对等的型号作为回应……”
他口中的“对等”,指的当然不是性能对等而是威慑能力对等。
也就是一种射程在洲际水平,可以直接打击对方本土的武器。
雷蒙德只是年轻加上级别比较低,还不到寻思旋转门的阶段而已,脑子本身是没问题的。
听到上司这么说,也瞬间反应过来:
“就可以算是我们的装备?”
尽管还没想到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之间竞争的那一层,但也已经足够了。
反正洛德只是找个理由说服对方而已。
“没错。”
他重新恢复了一开始放松的姿势:
“本来这个项目应该是已经被判了死刑的,但好……但不幸的是,X51A的测试没有完全成功,华夏人又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加速了他们的高超音速武器开发,所以我们需要做出两手准备,以保证能够和对方拉开足够的装备性能差距。”
他本来想说好在,但想了想又觉得自己毕竟是空军高级将领,不太适合过于幸灾乐祸。
所以才临时改口。
雷蒙德自然不会戳穿这些细节。
实际上,他的大脑此刻正在飞速运转,考虑着应该如何修饰手中这份报告,才能更加契合上级的目标。
根本顾不上注意这些细节。
但还没等他想出个一二三来,洛德就已经下达了新的指示:
“去帮我联系一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本·温德克主管,就说有和猎鹰计划有关的情况要和他讨论……”
作为当今高超音速领域(明面上)的领头羊,美国对于华夏方面的动作关注度相当高。
除去军方和情报机关以外,各大航空航天相关企业,也都通过各自的信息渠道分析着当前的局面。
因此,在温德克接到来自空军航天司令部的电话之后,他几乎马上就意识到了对方想要做什么。
实际这些年来,尽管并没有从国会获得太多资金,但猎鹰计划的概念方案也一直在借用其它项目的资源进行完善,为的就是等到这么一天。
第二天一早,他便乘飞机赶往彼得森空军基地,并见到了满面春风的洛德上将。
后者用尽可能简短的语言说明了目前的情况,并直截了当地询问道:
“如果我给你一笔应急启动资金,你最快可以在多长时间内重启猎鹰项目的研发?”
由于航天司令部的特殊性,这里每年都有一部分不受问责局和财政部监管的秘密支出款项,只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能够对此过问。
数额虽然不多,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的项目,但作为先期研发还是没什么问题。
然而,早有准备的温德克直接摇了摇头:
“不需要准备,也不需要启动资金。”
“嗯?”
洛德脸上满是意外。
“猎鹰计划的三个子方案,HTV1因为涉及到过于繁杂的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在当前基本不具备可行性,而HTV3可重复利用,又有自主动力,也不符合你的需求,而剩下的HTV2恰好进度比较快,至少概念部分是比较完整的,只要国会方面批准,随时都可以启动项目。”
温德克干脆利落地回答道:
“不如说,我们早就在等着这一天。”
有那么一瞬间,洛德竟然不知道是该感到欣慰还是震惊:
“你们……早有准备?”
“呵……”
温德克发出一阵短促的笑声:
“我们之前就知道,X51A项目团队中的一些成员缺乏职业道德,所以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这个型号的后续发展。”
这个回答让洛德有些无从应对,只好转移话题:
“无动力飞行器需要弹道导弹或者火箭作为助推器,这方面你们有没有什么考虑?”
“本来是没有的,不过么……”
温德克说着看向了旁边墙上的一组照片。
那是构成美国陆基核力量的几代核心装备,属于办公室装饰的一部分。
“多亏五角大楼要求你们退役了所有的LGM118洲际弹道导弹。”
他的语气中带着淡淡的讽刺:
“为了省去拆解的麻烦,我们在其基础上改造出了米诺陶4固体运载火箭,整体性能和早前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增加了一个第四级,所以削减了一些运载能力……不过仍然有908kg的载荷、换算射程大约11000公里,完全满足HTV2飞行器对于初始动力的要求……”
“无论如何无法抵达关岛,但日本、韩国和菲律宾都会在射程范围之内。”
这个数字当然是极为粗略,且没有足够数据支撑的。
但这并不重要。
洛德轻声念叨了一遍,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重新把目光投回到电脑屏幕上。
在FALCON项目的资料里,技术人员曾经给出过一个助推火箭射程和滑翔式乘波体射程的大致对应关系。
循着记忆,他很快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
“10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如果配合高超音速机动滑翔的任务载荷,大概可以实现18002500公里的最终射程……”
他闭上眼睛稍微想了想:
“射程1000公里……”
导致现在的局面非常被动。
他不懂技术,国会山的议员们只会比他更不懂。
只要能找到一个足够权威的信息来源作为背书,再针对性渲染一些来自华夏的威胁。
如果具体到华夏,那就基本上只有东风5/5A和东风31/31A两种型号,最多再加上个巨浪1/东风21。
至于这种最多只能打到第一岛链的战术型号,过去都是交给战区方面的陆军或者海军去操心。
“更具体的部分当然无从得知,不过碰巧,华夏在最近十年里只研发过一个新的中短程导弹型号,射程大概在1000公里级别,用于填补东风15到东风21之间的射程空缺,同时也是提高末端突防能力……后来因为用途特征不够明显所以陷入冷却状态,直到最近被重新激活。”
作为空军航天司令部的自身军官,洛德整个职业生涯的注意力基本都放在那些有能力,或者至少有潜力够到本土的型号。
结果,如今却突然跟他扯上了关系。
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