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768章 八日之后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第768章八日之后  高贞明很快就从无量山赶回了大理城,随后他就去了一趟皇宫,拜见了大兴皇帝杨连高。

  “高大人,国相大人怎么说?”

  一见高贞明来了,杨连高便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高贞明微笑道:“陛下,宋军已经攻入我大兴境内,国相希望能够看到陛下与杨抚帅达成协议,阻止宋军继续进犯。”

  杨连高明白了,高贞寿这是怕他假借虎威,假借宋国之势,高贞寿需要他真能得到杨沅支持的一个证明。

  这种事,只能看破不说破。

  杨连高欣然道:“原来如此,朕明白了,此事关乎到朕的江山社稷,朕自然也是想尽快平息的。”

  当下,杨连高便急匆匆写下一纸国书,以军驿快马,送往凉山州去了。

  杨连高的国书送达凉山州的时候,杨沅对于凉州全境十二县,已经征服的差不多了。

  阿勒城如今成了在建的绿水湖新城的卫星城市。

  城中的妇人大部分都匹配给了留驻此地的军士,做他们的家眷。

  这样一来,他们也就能够安心在此驻扎了。

  所谓杨沅阉了刀擒虎,狎弄他的妻妾时,还叫他床前侍奉的事,那自然是没有的。

  杨沅没有这种恶趣味,也不想因为这种荒唐事被人弹劾于他。

  不过,确实有挖矿的矿奴,脚步踉跄地奔波在矿山之上,他原本的妻女,则变成了矿上看守士兵妻子,这种事情倒是很多。

  当然,有人臣服,也总有人怀抱侥幸,亦或是不相信宋军厉害。

  对于这样的部落,杨沅毫无二话,果断出击,不但打,而且一旦动手,便不许他们投降。

  一旦讨伐,对手要么死,要么就去做战奴。

  少数逃进深山的人,杨沅也不派人追赶,你既然想做个野人,那就不必回来了。

  如此手段固然狠辣,却也有效打击了观望者意图虚应其事的想法。

  那些降而反,反再降,降再反的恶心事情在这里是没有发生的。

  所以,这不仅使得杨沅控制凉山全州迅速成为可能,而且马上就稳定了下来。

  避免了在反复的博弈当中更大的损耗和人员伤亡。

  当然,这其中刀妃妃的主动招揽,和凉山大演览袁顺为的果断归顺,也起了巨大作用。

  随后,杨沅在会川召集谅山归降各部头人,开了一场和响水滩歃血为盟大会相似的会议。

  会川,川原并会之地,诸酋听会之所。

  继大唐高宗之后,再一次实现了它这个名字的意义。

  杨沅把铜金矿的存在说了出来,并且告诉他们,朝廷拿三成,叙州七蛮以召集族人参与挖矿,并维持沿路治安和供给为条件,拿一成半。

  凉山州十二县,共拿两成。

  当然,这两成不是平均分配的,要看该部落对这个铜金矿的开掘淘炼做出的贡献大小。

  这么大一座金矿,是要驻军保护的。

  驻军的军费,包括军饷、奖励、武器装备、粮草辎秣的支出,由矿上支出,占两成。

  最后落在杨沅手上的,不过一成半。

  杨沅还提出,账房由所有参与各方,各派一名信得过的账房共同组成。

  对杨沅的安排,各方实在挑不出半个不字。

  刀擒虎背了一天的矿石,腰酸背疼躺回他的坑窝帐棚时,就听说了这个消息。

  听罢,他哭了。

  早知如此,他为何要当那只出头鸟呢?

  他好悔、好恨。

  孰不知,如果事情重来一遍,哪怕杨沅提前把他的计划公布出去,刀擒虑还是会和这次一样出兵的。

  他会认为,杨沅既然分润出如此之多的利润,就证明杨沅心虚,杨沅没有能力独占这条矿脉。

  大会当天,由大演览袁顺为牵头,凉山州十二县的县尹、部长、监府事、甸长等,联名上书大宋天子。

  奏书说,凉山州本中国之地,凉山百姓自三百年前脱离中原,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是大宋天兵解民于倒悬,凉山州十二县军民,愿一体重归中原,并入大宋,恳请大宋天子接纳。

  奏章当日便以金牌急脚递呈报临安去了。

  又五日,离的近的凉山部落,已经选拔了青壮,成为光荣的金山矿工,赶来绿水湖了。

  这时大兴皇帝杨连高的国书也到了。

  国书上,杨连高把大理段氏骂了个狗血淋头,把锅全都甩给了其实毫不知情的段氏。

  然后,这位大兴天子便恳求杨抚帅息兵罢战,表示大理段氏已受天谴,如今杨氏当国。

  杨连高盛情邀请杨抚帅赴大理城谈判,以洽谈息兵罢战之条件。

  杨沅立即以讨伐不臣大元帅的身份,给杨连高回了封信。

  杨沅在信中表示,我大宋有大国气量,喜好和平,此番如非大理以土兵入境,扰我边民,激怒圣天子,大宋断不会出兵讨伐。

  既然,始作俑者段氏已然失国,念及大兴国王恭驯诚恳,大宋讨逆大元帅杨沅,愿代表大宋,赴大理王城会晤,以和平手段平息事端。

  当然,回信中杨沅也提及了他与杨连高相知莫逆的深厚友情。

  他可没忘了杨连高为何请他来大理。

  本就是为了助阵帮腔,一堆不要钱的好话,写一写又有什么好吝啬的。信发出以后,杨沅马上连下两道将令给东路军和西路军,命他们就地屯扎听候命令。

  那两路大军虽攻入了大理境内,却不是凉山州区域。

  三路大军气势汹汹而来,扰动的何止是凉山州一地。

  虽说其他两路军没有杨沅的中路军兵进神速,战功如此赫赫,却也是十战八赢,打出了威风的。

  三路大军的气势,当真是震惊了大理,要不然国相高贞寿和密宗上师金刚智,也不会如此忌惮。

  发出两道将令以后,杨沅又把大兴国王杨连高的国书,连着自己的奏章,一起快马送往京城。

  随后,杨沅便着手安排大理之行。

  绿水城的建造和矿区的建造,不是这么短时间就能完成的。

  但兵营的驻扎,兵士的驻防,炮台的构筑等,却已完成。

  杨沅对于守住矿山,有着十分的信心。

  他只是不想耽搁了此地的建设,需要把一些必须由他拍板的事情提前做些处理罢了。

  随后,杨沅便准备赴大理国皇城。

  杨沅带了三百火枪手,三百骑卒,三百从潼川第一将第二军中挑选出来的疯魔兵,共计九百人随他赴大理。

  此去大理,杨沅把李凤娘和泰熙留在了绿水湖,明面上只带了刀妃妃一人,暗中则还有梵清相随。

  刀妃妃本就是大理国人,和当今大兴皇帝杨连高还是表兄妹,如此身份,更适合参与这样的会谈。

  之所以不带凤娘和泰熙,倒不是担心有危险顾及不了她们。

  杨沅很清楚,一旦上路,大理国所有权贵,比他自己还要担心他的安全。

  没有人敢动这样一位大宋的封疆大吏,不然就是和大宋不死不休之局面了。

  大兴皇帝杨连高拿到杨沅的回信,立即在朝堂上当面叫太监念了出来,人心惶惶的九爽官员们顿时人心大定。

  很快,杨沅这封回信便出现在了国相高贞寿的案头。

  看到信中杨沅对杨连高不遗余力的吹捧和二人深厚友情的描述,高贞寿轻轻叹了口气,对高贞明道:

  “告诉皇帝,老夫接受他的封号,同意以我高氏女舒窈为皇后,叫他着手办理吧。”

  高贞明应声而退。

  高贞寿的话,很快又递到了杨连高的案头,杨连高的一颗心彻底放了下来。

  “好,还请国相尽快还京主持政务,至于朕的大婚……”

  杨连高突然想起一事,不由得心头一酸,转首向高正大问起话来。

  “高将军,杨抚帅还有几日抵达大理?”

  杨连高强抑心中激动,向禁军统领高正大问道。

  大理国军队分三类,禁军、厢军和部落军。

  禁军也就大理皇城附近驻扎的几千人马。

  厢军则是大理皇帝任命的一些大城大埠的镇守官,平时差遣的一些维持城市治安、缉匪捕盗的官兵。

  其余都是各部落头人首领们的部落兵了。

  所以高正大这位皇城禁军统领,实际上就相当于大理全国的禁军统帅。

  因为局势已定,高正大此时对杨连高的态度也恭驯了一些,欠身答道:“陛下,以大宋使团的脚程,还需七至八日,抵达大理。”

  “七至八日,好,好……”

  杨连高微笑起来:“那么,朕大婚之日,就定在第八日!”

  杨连高志在天下,儿女情长的玩意儿,是束缚不了他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个没有七情六欲的人。

  刀妃妃自幼倾慕他这个表哥,对他一往情深,他是心里有数的。

  在他原本的打算里,也是要夺了天下后,把刀妃妃纳进宫来做个皇妃。

  为了大业,虽然是他主动撮合,把刀妃妃推到了杨沅怀里,其实他心里也是酸溜溜的不太好受。

  如今他要纳后了,他的皇后比刀妃妃更加风情万种,身份也更加尊荣。

  所以,杨连高便把大婚之日,定在了杨沅抵达大理城的时候。

  杨沅从未和他攀比过什么,是他自己心头压了那么一股气。

  似乎这么做,就能显得他“让出”刀妃妃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似的。

  他心口那儿郁气,才能抒发出来。

  “第八天么?”

  高贞明和高正大对视了一眼,高贞明点点了头。

  好在大理国小,纳后礼仪也不及中原繁琐。

  八天虽然急促了些,但抓紧办理,还是来的及的。

  而且,高家也希望在杨抚帅与大兴国谈判之前,便把高家和皇帝绑定的更紧。

  既然杨抚帅与杨连高关系如此密切,高家早一点和杨连高绑定,便能为高家争取更大的利益。

  高贞明道:“好,没有问题。此事由臣去操办,一定把陛下纳后大典,办的风风光光!”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