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797.向阳而生勇毅前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其周身的防护,犹如铜墙铁壁一般似的,滴水不漏。

  他的内功深厚无比,刀法凌厉无比,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满了无尽的力量和精准的控制。

  飞驰而来的箭矢在他的刀光刀影之中纷纷被震散,甚至有些箭矢被反弹回去,射向了敌军,敌军部份将士中箭而倒,惨叫而亡。

  李自成目睹了这一幕,看到三百余名弓箭手密集射击,却未能伤及石天雨分毫,不禁勃然大怒。他盛怒之下,夺过一张弓,搭上三枝箭,拉弓如满月,一气呵成地释放。

  箭矢如同流星般迅疾,直指石天雨的胸膛。

  其力道之强,锐不可当。

  石天雨双脚轻轻一点地面,整个人如同离弦之箭一般,腾空而起,跃起足足一丈多高。

  他巧妙地避开了迎面而来的箭雨,身形在半空中翻飞,随即伸出中指,连续弹出三粒赤红色的砾石。这三粒砾石破空而出,发出的铮铮之声竟然不亚于李自成射来的三枝利箭。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三粒砾石竟然将李自成射出的三枝箭分别击中,使得它们倒射向李自成、刘宗敏和纪春三人。

  李自成、刘宗敏和纪春三人见状,连忙就地打滚,以躲避这突如其来的三枝倒射而来的利箭。

  刘宗敏在滚爬起身之后,气恼地挥动令旗,大声喝道:“马队,冲锋!”

  顿时,义军数千精锐骑兵犹如潮水般疾驰而出,直奔石天雨而去。

  万里无云,晴空之下,阳光灿烂,微风轻拂,似乎大自然也在为即将爆发的战斗做着准备。

  突然间,战场上烟尘弥漫,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贯耳,伴随着战马的长嘶,似乎在宣告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震得颤抖起来。

  在这紧张的气氛中,石天雨却对那数千精骑的驰骋而来视若无睹。他的身体在空中又凌空而起,左脚轻点右脚,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刀刃,格挡着飞来的箭矢,一边以惊人的速度飞驰而来。

  他的动作犹如苍鹰扑向猎物,又似巨鸟穿越森林,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刘宗敏和他的将士们见状大惊失色,他们顾不上继续放箭,急忙回身保护李自成。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石天雨的这一举动其实只是一个虚招?石天雨在空中再次变换身形,右脚轻点左脚,身体斜飞而开,凌空落下之时,正好落在了李自成的坐骑“乌龙”之上。

  他双腿一夹,手提缰绳,那马一声嘶鸣,驮着石天雨狂奔而去。

  义军的数千精骑紧随其后,策马追赶。

  石天雨这次前来,并非为了逞一时之勇。

  他的真正目的是继续“引蛇出洞”。

  于是,他策马奔向岔路,专挑崎岖的山路狂奔。

  羊肠小道上,林密树荫,枝叶摇摆,荆棘丛生,山路崎岖难行。

  数千精骑只能单人单骑穿过。

  其他人只能跟在后面。

  在这场闹剧般的追逐中,谁又敢轻易的靠近石天雨呢?

  率领兵马的将领看着石天雨渐行渐远,而身后的人马还未赶到,只得勒马等待。

  然而,等到大队人马赶到时,石天雨早已不知所踪。

  短短半柱香的功夫,义军的数千精骑就被石天雨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李自成万万没有想到,不仅没有抓到石天雨,反而损失了十几名侍卫和数百名士兵之命,甚至连心爱的“乌龙”宝马也丢失了。他气得几乎要吐血,但很快,他迅速调整情绪,命令手下立即前去通知张献忠:石天雨在西安境内出现了。

  便在此时,义军“闯王”高迎祥之女高慧珊接应钟万强、丁华江、吴洪江等数十名高手来了。

  李自成只好让刘宗敏入城传令,全体将士列队相迎钟万强等人。

  太阳高悬于天际,散发出温暖的光辉,普照着大地。

  石天雨手握降龙木刀,一边挥刀抵御身后密集的箭矢攻击,一边用力拍打乌龙马的臀部,驱使其向骊山方向疾驰。

  一阵奔跑,石天雨成功甩掉了紧随其后的追兵,心中暗自思忖:我若前往骊山,岂不是会牵连张姑娘?李自成此次未能捕获我,定会派遣众多义军及武林高手追捕我。

  常言道,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我何不前往张献忠的咸阳?

  张献忠断然不会料到我此刻竟有胆量再次闯入咸阳。

  于是,石天雨立刻改变方向,再次向咸阳疾驰。

  途中,他将身上的白衣撕裂,头发弄得蓬乱不堪。

  当石天雨抵达咸阳城门时,守城士兵认出了他跨下坐骑是李自成的宝马“乌龙马”,便恭敬地询问:“敢问英雄是否为李闯将所派?”

  石天雨迅速思考,意识到对方已认出李自成的坐骑,便含糊其辞地点了点头,用沙哑的声音回答:“李闯将命我前来拜见张大王,有紧要之事禀报。”

  守门士兵随即放行。

  天色渐暗,城中灯笼发出微弱的光芒。

  寒风骤起,咸阳城在寒风中显得格外萧条。

  石天雨进入城内,缓步骑马而行。

  只见城中巡逻的士兵一列列走过,对任何可疑之人立即进行捆绑。

  于是,石天雨投掷一粒石子,击倒了巡逻队伍的最后一名士兵,迅速下马,将那人拖至隐蔽处,脱下自己的衣物,换上那士兵的服装。

  由于义军的服装已经统一,高迎祥部与张献忠部的服饰相同,石天雨又挥刀割下那人的头发,粘在自己的唇上作为胡须,随即策马直奔张府。

  夜风凛冽,树枝摇曳,树叶在风中发出沙沙声响。

  张献忠所掠夺的民女已被石天雨救出,他对自己的小妾又毫无兴趣,失去了这些娱乐,心中感到极度沮丧。每当心情烦躁时,他便破口大骂。

  众将士和侍卫都小心翼翼,生怕不慎触怒张献忠,不敢轻易靠近。

  此时,张献忠正四仰八叉地坐在椅子上,脑瓜子里面转悠着找个温柔乡陪伴自己的想法。

  突然,一个士兵风风火火地跑进来,“扑通”一声,单腿跪下,一本正经地说道:“大王,李自成在西安城外瞧见石天雨那兔崽子的踪影了,石天雨那兔崽子让人家给打败了,正往骊山那儿溜呐。小人骑着乌龙马特意来给您通风报信儿。”

  张献忠一听,眼睛都亮了,赶紧把士兵扶起来,手一挥,赏了他一锭白花花的银子。

  然后,张献忠一招手,召集了一帮高手,急匆匆地准备出城去追人。

  他决定亲自出马,连夜就奔骊山而去。

  那个士兵跨上乌龙马,紧跟着张献忠他们。

  张献忠亲自出马是因为他怕石天雨那混蛋要是跑到骊山,会对他妹妹张献玉不利。

  骊山那地方,峰顶九龙顶老高老高的,海拔一千三百多米,松树柏树绿油油的,远远看去就像一匹青色的骏马,所以叫骊山。

  这山美得跟绣出来似的,还得了个“绣岭”的外号。

  太阳落山的时候,骊山在晚霞里金光闪闪,那叫一个好看,人称“骊山晚照”。

  天亮时刻,张献忠他们终于到了骊山脚下,发现一匹白马在那儿悠哉悠哉地吃草。

  他们一眼就认出那是石天雨的白龙马。

  张献忠一拍大腿,高兴得直叫:“石天雨那混蛋肯定就在附近!丛松柏,你带人去把那马抓住,其他人埋伏四周,献国他们跟我上山。”

  丛松柏这猛将一听,立刻带人冲出去。

  那白龙马一受惊,撒腿就跑。

  丛松柏他们四散追去。

  那个骑着乌龙马的士兵狠命抽了几鞭子,乌龙马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一下就把其他人甩在了后面。这两匹马都是千里挑一的极品,跑得飞快,转眼间就把丛松柏他们甩没影了。

  丛松柏他们追不上,只好掉头回骊山脚下等着。

  其实,那个骑着乌龙马的士兵,正是石天雨本人。

  此刻,白龙马与乌龙马这两匹骏马一前一后,疾驰如风,其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奔驰至距离骊山约二十余里的地方,石天雨突然勒紧缰绳,令乌龙马停下,随即矫健地跃上白龙马,动作流畅而迅速。

  紧接着,他将乌龙马飘移至系统空间大花园的大马厩中,将其囚禁起来。

  随后,石天雨骑着白龙马隐入山林之中,消失在茂密的树林之中。

  张献忠率领一群侍卫,沿着台阶上山。

  那台阶路长达三千多米,跨过半山腰的“斑虎石”处,向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

  再往前走一会儿,便来到了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前。

  老君即老子。

  老君殿为骊山的著名道教官观。

  张献玉与她的师父月寿师太、师姐梅兰、师妹梅花四人便在老君殿附近带发修行,习文练武。

  稍前,张献玉回归师门,将自己与石天雨救民女之后发生的事一一向师父禀报了,请求师父月寿下山去救石天雨。

  月寿师太慈爱地抚摸着张献玉的头发,温柔地说道:“乖徒儿,虽然石天雨侠名传天下,

  但是,我们也不能公然与义军作对啊!

  况且,以石天雨的武功,冲出李自成的包围圈是没有问题的。他敢让你先走,自有他的打算。所以,乖徒儿你不必担心,为师先让你师姐乔装下山打听一下再说吧。”

  张献玉无奈,只好遵从师命,回房歇息。

  回想着这些天来石天雨对自己的好,她却是整夜难眠。

  想起在茂陵与石天雨斗嘴,张献玉又时不时独自发笑。

  师妹梅花不解地问:“师姐,为何发呆发笑?”

  张献玉俏脸一红,摇了摇头,说道:“没事,你先睡吧。”

  然后,她又想起石天雨吓她茂陵有鬼,自己紧紧抱着石天雨的情景,心头又甜又酸。

  再想到石天雨路遇李自成,不惜让自己先行骑着他的宝马逃走,心中又是很感动,又为石天雨担心。张献玉迷迷糊糊的,直到天明才入睡。

  不料,却听到了张献忠的声音,遂大惊而起,匆忙穿衣而出。

  张献忠见妹妹安然无恙,压在心头上的一块大石登时放下。

  他亲切地对张献玉说道:“妹子,李自成派人知会兄长,称在西安城外发现了死石魔的行踪,正逃往骊山方向,这可把兄长给吓坏了。

  兄长怕他对你不利,所以,兄长连夜赶来,果然在山下发现了他的马。

  你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别看张献忠贪婪残暴好色,但是,他对自己的亲妹子却十分关心,十分疼爱。

  张献玉心里暗暗好笑:那马可是自己故意留在山下的。

  她听得张献忠称石天雨正逃往骊山,便知道石天雨已经脱离了危险,也把压在心头上的大石放下了,遂说道:“大哥,妹子没事的,有师父和师姐妹在呐,你军务繁忙,还是先回军营吧。”

  张献忠曾经为民女一事与张献玉闹翻,知道她看不惯自己的作风,也不想她留在军中过刀尖上的日子,便扶了扶妹妹的肩膀,怜爱地点了点头。

  张献忠随后向月寿师太告辞,率众将士下山而去。

  他下到山腰,还怕石天雨会伏在山林中,便让丛松林率二十名侍卫守候在老君殿附近,严密地守护着张献玉。

  岂料下得山来,却见高慧珊正在与丛松柏争吵。

  张献忠大愕,忙问丛松柏:“怎么回事?”

  清晨的微风略带凉意,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泽。

  骊山的景色宛如一幅精致的画卷,令人不禁赞叹自然界的巧夺天工。

  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丛松柏向张献忠躬身报告:“大王,我们不幸中了敌人的诡计。

  方才,骑乘乌龙马的那位,正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死石魔。高姑娘前来通报,指责我们让死石魔逃脱。因此,末将与高姑娘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张献忠急忙询问详细情况,得知乌龙马原为石天雨所夺,不禁怒火中烧,气得全身颤抖。

  他愤怒地命令丛松柏率领部队追回丛松林,并未向高慧珊告别,便面色阴沉地跨上马背,带领众将士迅速离开骊山。

  高慧珊深知张献忠的急躁脾气,不敢轻易触怒他。

  于是,她命龚寒玉派遣弟子将情况通报给中原武林,并带领亲信侍卫返回西安城。

  张献玉目睹兄长渐行渐远的身影,内心不禁泛起难以名状的失落之情。

  然而,当她得知石天雨已经安然脱险的消息后,心中的阴霾略有消散,感到些许慰藉。

  此时,月寿师太双手合十,缓缓向她走来。

  张献玉闻声转过身来,恭敬地询问:“师父,您有何贵干?”

  月寿师太深情地对张献玉说:“玉儿,我们该回去了,石王爷想必已经安全无虞。”

  言毕,她牵起张献玉的手,转身欲要离去。

  月寿师太深知张献玉的心思,她不希望自己的爱徒步自己的后尘,最终选择遁入空门。

  她期望张献玉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太阳缓缓升起,风和日丽,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张献玉依依不舍地转身,师徒二人,正欲迈步回庵。

  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宁静:“师太,张姑娘!”

  月寿师太和张献玉回头一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来者竟是石天雨。

  张献玉声音颤抖地惊问:“大,大哥,您怎敢再次返回?义军的将士们正在四处搜捕您呐!”

  石天雨却淡定的含笑着回答:“有何不敢?义军此刻恐怕正四处派人守卫边界,他们怎会料到我会来此?他们不是刚刚来此搜查过吗?”

  月寿点了点头,说道:“石施主说得有理。义军他们绝对料不到石施主会再来此山。石施主,您救了小徒,贫尼感激不尽,但女庵不留男客。施主,只能委屈您在庵外结舍而居了。”

  石天雨说道:“谢谢师太关心,晚辈风餐露宿已成习惯,我在骊山暂避几天就会走的,打扰了。”说罢,抱拳拱手,向月寿师太一揖到地。

  张献玉连忙从庵里端出一些馒头来给石天雨吃。

  月寿师太看着爱徒对石天雨如此,她心里暗暗地叹了口气,转身回尼庵了。

  张献玉看着师父的背影一会,又转身低声对石天雨说道:“大哥,您怎么还敢回来?”

  石天雨笑道:“回来和你斗嘴呗。一天没和你斗嘴,我就感到不习惯。”

  张献玉嗔骂道:“您总是不正经,噎死您!”

  嗔骂罢,转身握剑割草伐木,为石天雨结舍搭床铺。

  石天雨吃完馒头,上前对张献玉说道:“妹子,怎么一下子对我变得那么温柔?”

  张献玉俏脸一红,羞羞答答的口是心非的说道:“您帮过我,我帮回您,不成吗?”

  石天雨又笑道:“我若是在此住上十年,你是不是天天过来帮我呢?”

  张献玉但闻此言,心头一阵狂喜,说道:“真的?你若真在此住上十年,我一定天天过来帮你,要不要拉钩上吊?”说罢,伸出无名指来。

  石天雨哈哈笑道:“开玩笑的。不用了,我这人讲话不守信用,就当我刚才没说。而且,我除了要统兵前往辽东打仗,还要镇守西凉。我这辈子苦命啊!”

  张献玉“呵呵”一笑,说道:“天色晚了,大哥,您早些歇息吧。”

  石天雨点了点头,目送张献玉回庵。

  待张献玉走远,石天雨便走进系统空间里,飞往大山碧湖畔的冰川神水宫里,陪伴柳如菲、西方智、炜彤、燕婉、青青等等诸美陶醉快乐。

  次日黎明时分,阳光灿烂地洒满了大地,张献玉在完成了个人武艺修炼之后,再次踏上了前往石天雨居所的路途。

  她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她内心深处敬仰的石王爷的思念与敬意。她不仅仅是为了看望他,更是渴望能够与他待在一起,享受那份难得的陪伴。

  石天雨的居所坐落在一片宁静的山谷之中,四周被茂密的树林环绕.

  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张献玉穿过一条蜿蜒的小径,来到了石天雨的门前。

  她轻轻地敲了敲门,心中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

  门缓缓打开,石天雨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张献玉微笑着向他问好,两人之间的气氛顿时变得温馨而和谐。

  他们在草庐前坐下,石天雨泡了一壶香茗,两人一边品茶,一边谈论着武学之道和江湖趣事。

  张献玉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她感到无比的放松和愉悦,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随着时间的流逝,太阳渐渐升空,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的身上,温暖而柔和。

  张献玉心中非常清楚,这段与石天雨共度的时光是多么的宝贵和难得。她内心深处渴望能够永远停留在这一刻,与他一起分享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感受彼此的陪伴和温暖。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仿佛一眨眼就消逝在了指尖。

  随着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张献玉不得不带着深深的不舍,离开了石天雨,回归尼庵。

  这一刻,她和石天雨之间的分别仿佛是一场生死离别,每走几步,她都会忍不住回头望望,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

  她转身回望,眼中盈满了对石天雨的深情和眷恋,仿佛在用尽全力记住他的每一个细节,生怕这一别就是永远。

  第三天早上,当张献玉走到石天雨的茅屋前,意外地目睹了石天雨在屋前空地上舞刀弄剑的情景。石天雨的动作矫健而有力,刀光闪烁,宛若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道银色的弧线。

  石天雨察觉到声响,转头望见张献玉的到来,便停下手中的刀,收刀而立。

  此时,旭日初升,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轻拂,泛黄的草丛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张献玉面带微笑,步履轻盈地走向前,对石天雨说道:“兄长,您的勇气实在令人钦佩!难道是吞食了熊胆吗?呵呵!那些义军的将领们遇到您这位命中克星,恐怕也只能自叹命运不济了。”

  石天雨微微一笑,说道:“妹子,你是否听说过我当年解汉中之围的壮举?你是否听说过我在辽东战场上英勇作战的故事?你是否亲眼目睹过我在新秀大赛上击败天平并击毙天尊的场面?”

  张献玉聆听石天雨一连串的反问,心中不禁赞叹他的机智,同时也为他的处境感到忧虑。

  她感到石天雨在这个世界上确实不易,换作他人,或许早已遁入空门,或选择自我了断。

  此时此刻,张献玉在石天雨身上看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坚强。她怔怔地凝视着石天雨,心中盈满了敬佩和感动。

  石天雨这次却被张献玉的目光看得有些尴尬,便戏谑地说道:“妹子,你为何总是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有何深意?”

  张献玉面颊微红,急忙转移视线,说道:“您别自恋了!瞧您胡子拉碴,衣衫褴褛,简直像个丐帮弟子。不过,小妹确实非常佩服您,真的。您处境如此艰难,却始终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勇敢面对,我在义军中生活了那么久,从未见过第二人如您这般。”

  “哈哈哈哈!”石天雨开怀大笑起来,说道:“哦,今天,我真是欣喜若狂,终于有人夸赞我了,而且,夸赞我的人还是一位绝世佳人。”张献玉顿时面红耳赤,“扑哧”一笑,急忙跑回庵中,但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次日清晨,张献玉再次来找石天雨,却发现他已无影无踪,急忙四处寻找,不住地呼唤:“兄长,兄长,您在哪里?兄长,您,您离开了吗?”

  然而,山上却寂静无声。

  张献玉心中暗自思忖:这位兄长究竟去了何方?

  于是,张献玉便走进石天雨的茅屋,只见屋内空无一人,床铺前,用刀刻着一行小字:“妹子,别了!代我向令师问好!石天雨。”

  张献玉顿时泪如雨下,跌坐在草垫上。

  与石天雨相处的这段时光,不知不觉中,她的心已悄然系于石天雨。而石天雨本是性情中人,与张献玉相处一段时日后,亦对这位纯真憨厚的美丽女子产生了情愫。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石天雨真正成熟了,学会了抑制自己的情感,不敢面对张献玉那充满情感的目光,最终选择了默默离去。

  咸阳。

  在这个气候乍暖还寒的时节,李定国、张献国、帅林、王蝈等将领各自率领一千骑兵,奉命出城执行任务。他们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出发,搜寻石天雨的下落。

  然而,这个石天雨似乎对义军的到来有所警觉,一看到义军便迅速逃离,而且他骑的马匹速度极快,使得义军不得不追出很远的距离。

  张献国、帅林、王蝈等人率领的部队在追击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尽管他们始终无法追上石天雨,但仍然坚持不懈地远远地追着,并且还不时地发出放箭的命令。

  然而,张献忠麾下的大将李定国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他在追击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怀疑:

  既然自己这边发现了石天雨,那么其他方向应该就不会再有石天雨的踪迹了,为何不见其他三路兵马向自己这边聚拢呢?

  于是,李定国决定让将士们暂时停下来,派遣几名亲兵分别向南、北、东三个方向查探情况。如果这三个方向都没有发现石天雨的踪影,那么就让这三个方向的人马停下来,向自己一方聚拢。

  在几名亲兵离开后,李定国忽然又想到,石天雨的武功非常高强,这不仅仅是江湖传闻,而是他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

  石天雨曾经闯入王府,在千军万马之中依然毫不畏惧,又怎么会害怕自己这一千多人呢?

  为何他一旦发现自己领兵追去,就像逃难一样迅速逃离呢?

  李定国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寒意。

  他开始怀疑,这个石天雨会不会是假冒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事情可就严重了!

  于是,李定国勒住缰绳,沉思片刻,心中暗道:如果自己追击的真的是一个假的石天雨,那么情况就非常不妙了!

  想到这里,李定国立刻命令几名亲兵分头行动,分别前往张献国等人的兵马所在的方向,提醒他们小心中计,最好尽快返回城中。

  同时,他连忙喝令众将士迅速返回咸阳城。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