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302章苏曳凯旋不朽功绩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北方战场。

  这一场大战,已经整整持续了一年半了。

  1871年的冬天来了。

  越南战场非常顺利,日本战场也很顺利。

  但是北方战场,却比苏曳想象得更加艰难。

  历史上的日俄战争就打得非常惨烈,却没有想到这一战,竟然比日俄战争还要持久。

  这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是因为中国军队算是进攻方。

  一开始俄国军队主动发起了进攻,而目标就是海兰泡。

  这一次圣彼得堡派出二十万军队,第一个目标就是夺回海兰泡,因为在这个城市他们花费了巨大的代价,被视为进攻基地。

  但是这几年时间,中方把海兰泡建得固若金汤。

  沙俄军队完全撞得头破血流了,最终发现夺回海兰泡完全是不可能的。

  沙俄军队作为进攻方,这一战仅仅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俄军撤退。

  从那之后,战争就变得艰难起来。

  中方军队接下来就成为了进攻方。

  整个远东地广人稀,这种追击就变得非常艰难。

  但就算如此,中国军队依旧往前推,依旧不断追击,追出了远东地区,追到了东西伯利亚。

  这样就撞上了沙俄一些防线基地,而且距离本土越远,补给就越艰难。

  于是,中国军队开始了后撤。

  但是沙俄方面依旧源源不断增兵,集结了新的兵力之后,再一次杀入远东,而且避开海兰泡等大型防守基地,进攻中方的其他城镇,甚至屯垦区。

  于是,中国军队再一次追击。

  就这样不断拉锯,双方实在打得精疲力尽。

  战争持续了一年之后,沙俄先后增兵了近八万。

  所以投入远东战场的最高总兵力达到了近三十万。

  而苏曳这边,陆续从越南战场,日本战场抽调了六万多人。

  接着,又抽调一个守备师。

  然后,又从屯垦区抽调了三万人。

  最后,又从天津兵站抽调两万人。

  最终投入战场的总兵力达到了四十三万之巨。

  一开始苏曳还觉得弹药充足,粮食充足,物资充足,财政充裕。

  但是打到最后,也觉得无比吃力了。

  但就算这样。

  双方也都咬牙切齿,不断打下去。

  此时,沙俄的韧性真是超过了日俄战争时期。

  他们已经付出了那么大的伤亡,而且兵源和物资都要源源不断从万里之外运过来,这个时候西伯利亚铁路可还是没影的事情。

  如今整个战场上,沙俄依旧有十几万大军,中方依旧有三十几万大军。

  但是……感觉战争完全看不到停止的迹象。

  双方就是在不断失血。

  因为中方在越南和日本战场的顺利获胜,使得美、法等国陷入了一种悲观。

  但是,因为北方中俄战争的僵持,几个列强又陷入了一种惊喜之中。

  甚至包括中国的盟友,大英帝国。

  恨不得双方大战就一直这么延续下去,两个大国就这么不断失血下去。

  因为中方在越南和日本的战争,刺激到了英国,甚至也激怒了很多英国人。

  苏曳咬牙切齿望着前面恐怖的战线。

  这不像是日俄战争,倒像是朝战了。

  打了一年半,中方军队的伤亡大概已经超过七万了。

  当然沙俄军队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虽然现在兵力是对方两倍,但是想要彻底消灭敌人,实在是太难了。

  因为现在距离本土太远,补给越来越困难了。

  中方军队的火力密度,也比之前弱了不少。

  甚至,他还需要做一个决定。

  补给品,是侧重弹药,还是衣物和粮食,因为运力有限。

  苏曳做了一个决定。

  侧重衣物和粮食。

  然后,气候改变了战争。

  1871年的冬天来了,而且比往常来得更早了一些。

  刺骨的严寒席卷了整个战场。

  沙俄军队一开始还很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冬天是属于沙俄的福利。

  毕竟俄国人可是在冬天击退过拿破仑的。

  但是,这完全是刻舟求剑。

  而且,寒冬来临的时候,考验的就不是双方的战斗力了,甚至也不是意志力。

  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千万别高估意志力的作用。

  这时候考验的是双方的国力,还有后勤。

  而这个时候的苏曳,已经从战场统帅变成了后勤总指挥。

  开动工业机器,开动整个国家机器。

  源源不断为战场输送各种物资,哪怕运输成本已经高出了天际。

  天气越来越冷。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整个战场都被大雪淹没了,彻底变成了白色地狱。

  然后,俄军的噩梦就来了。

  此时沙俄的工业能力,已经是弱于中国了。

  而且距离如此之远,更关键的是后勤的组织能力,更是远远不如。

  苏曳作为国家的当权者,亲自督战,亲自组织后勤。

  你俄皇在哪里?

  在可怕的严寒中,沙俄军队成片成片地死去。

  经常睡着睡着,直接就醒不过来了。

  “啊……啊……啊……”

  莫名其妙,忽然就有沙俄士兵忽然跳出来,然后脱掉身上的衣衫,大声高呼太热。

  仅仅片刻之后,就死了。

  而且死的时候,全部是身体通红。

  这就是很多冻死的典型症状。

  而中国军队虽然也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但是比沙俄军队终究是要好得多得多了。

  至少有厚棉衣,有足够的食物。

  双方的战事,基本上已经停了。

  而且在这个时候,甚至连撤退都已经不可能了。

  这个延绵百里的战场,至少还有不少堡垒,还有战壕,还有小型城镇。

  脱离了战场,就是茫茫森林和荒野,更是必死无疑。

  就这样!

  在苏曳竭尽全力的后勤供应中。

  中国军队熬过了这个漫长的冬天。

  虽然很少有战斗,但至少趁着这个冬天,完成了对沙俄军队的包围。

  1872年的春天来了!

  天气其实没有回暖,但是比起之前彻骨的严寒,已经好了很多。

  中方军队又等来了一次最丰厚的补给。

  然后,等不及天气彻底转暖,再一次发起了总攻。

  在几十上百里的战线上,全线进攻。

  按照之前的惯例,这种进攻都是很艰难的。

  因为沙俄军队也有密密麻麻的防线,对于中国军队的迫击炮,重机枪,都有相对应的防御工事。

  但……这一次,就非常顺利。

  简直势如破竹。

  对面的军队,仿佛彻底换了一般。

  之前的强大战斗力,强大韧性,仿佛完全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几乎一触即溃。

  而且,这些沙俄士兵通常双目呆滞,形销骨立,营养不良。

  就这样!

  仅仅七天之后,战争就结束了。

  结束的时候,中方将帅几乎都不可思议。

  之前近两年时间,打得如此艰难,如此拉锯。

  仿佛战争永远结束不了的架势。

  结果开春之后,仅仅七天就结束了。

  然后……

  很多人看到了一个画面,疯狂作呕。

  不计其数的骷髅骨架,堆积如山。

  很显然,在沙俄军队中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事情。

  这也导致他们的战斗意志,直接崩溃了。

  圣彼得堡方面觉得自己做得很充分了,但……远远不够。

  最终,沙俄军队倒在了他们觉得最有优势的冬天。

  崩溃式的失败后。

  沙俄在整个远东,甚至整个东西伯利亚,都几乎没有任何防守力量了。

  苏曳下令军队继续出击,拿下沙俄在西伯利亚的重要城镇,伊尔库斯克。

  拿下贝尔加湖。

  并且彻底解决沙俄对蒙古的威胁。

  这一场军队行动,非常顺利。

  三万的中国军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抵抗,就拿下了伊尔库斯克。

  至此!

  这一场和沙俄的大型战争彻底结束。

  持续了两年时间。

  中国军队付出了近十万人的伤亡。

  而沙俄军队则是付出了二十多万人的伤亡(差不多一半是饿死,冻死的。)

  被俘虏超过六万人。

  一开始,双方军队的伤亡相差不大。

  沙俄军队几乎三分之二的伤亡,都是在最后阶段出现的。

  至此,中方大获全胜。

  此战之后,圣彼得堡那边会有什么反应不知道。

  甚至俄皇会遭到何等后果也不知道。

  但至少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内,沙俄都没有能力组织第三次战争了。

  而苏曳派遣军队占领了伊尔库茨克后,会把他建成军事重镇,彻底斩断沙俄伸向远东之手。

  这一次不仅仅是收复故土了,而是要从沙俄手中狠狠咬下一大块土地。

  等到苏曳率领大军凯旋的时候,已经是1872年的盛夏。

  这一年,皇帝已经十七岁了。

  在他十六岁这一年,也没有人提什么皇帝亲政了。

  国内的大清洗,也接近尾声了。

  朝廷的汉人大员,去职了四分之一左右。

  但完全不影响朝政,甚至还更健康了一些。

  因为满清的官员实在冗余太多了。

  这三场大战的胜利,让中国恢复了东亚的朝贡体系。

  不仅仅朝鲜,琉球,越南,甚至印支半岛上的所有国家,也都成为藩属国。

  就连日本,也名义上成为了藩属国。

  当然,日本那边的谈判,依旧还没有结束。

  这个国家还有一股强大的向心力,试图阻止权力的分裂。

  但是……中方依旧在努力,已经见到成效了。

  至少幕府将军和天皇,已经分而治之了。

  而且,因为海军的全面封锁,使得这个国家的海上贸易,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工业化被打断,维新被打断。

  法国殖民者虽然还没有完全被赶走,因为后期对沙俄的战争太艰难了,使得整个国家都要为这一场战争服务,无法派遣更多的军队前往印支战场。

  但是也有一个好消息。

  新成立的法兰西共和国在政治立场上,和大英帝国已经不是那么亲密了。

  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为了大英帝国的最大敌人。

  整个欧洲列强,都已经无力阻挠中国成为东亚的霸主了。

  小皇帝这一次,依旧出迎三十里。

  依旧为苏曳牵马。

  依旧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大典。

  这三场巨大的胜利,扫除了一切潜在的反对者,让苏曳的威望上升到了极致。

  苏曳回京之后次日。

  他还在被窝里面和真真、慈安温存。

  对,同时。

  也不知道为啥演变成这样了。

  一开始是寿禧,寿安公主以二敌一。

  而后,慈安和真真也以二敌一了。

  然后,叶赫那拉氏就派人来请了。

  安德海见到苏曳后,立刻跪下道:“摄政王,太后娘娘有请。”

  苏曳冷冷瞥了他一眼,一直不喜欢安德海,甚至很厌恶。

  但是为了避免刺激叶赫那拉氏,所以也一直没有对安德海动手。

  “你回去禀报,我一会儿就去。”

  安德海道:“嗻!”

  听到这个嗻,苏曳就大为皱眉。

  一个多时辰后,苏曳进入了皇宫,前往了长春宫。

  “陪我用餐,可好?”叶赫那拉氏道。

  “好。”

  然后,两个人静静用餐。

  叶赫那拉氏道:“你头发彻底理掉了吗?”

  苏曳在朝堂上的时候,大部分还带着假辫子。

  而这一次,就连假辫子也彻底没带了。

  苏曳道:“嗯,男人扎辫子,又难看,又不卫生。”

  “所以,这一次打算彻底剪掉。”

  叶赫那拉氏面孔微微一抽搐,然后问道:“强制性吗?”

  苏曳道:“你觉得是强制好,还是自愿好?”

  叶赫那拉氏道:“我一会儿也想不好。”

  接着,她笑道:“皇上十七岁了,也应该迎娶皇后了呀。”

  苏曳点头道:“这倒是的,正好趁着战事结束,为皇上选一门好亲事。”

  叶赫那拉氏道:“要不然,我们亲上加亲如何?”

  这是什么意思?

  想要让我的女儿嫁给皇帝?

  苏曳最大的女儿十四岁了,在满清嫁人很正常,但对于苏曳来说,就很不正常。

  “不行,我家大妞年纪都太小,我打算再过四五年,才让她嫁人。”苏曳斩钉截铁的拒绝了。

  叶赫那拉氏脸色也微微一垮。

  接着,仿佛想要说些什么。

  而后,她返回内室取出了一个盒子,推给苏曳道:“你看看这里面是什么?”

  说这话的时候,她是带着傲然和矜持的。

  但苏曳最讨厌的也就是她的这个态度。

  任何一件事情,一个事物,她都要表现出天大恩赐的一般。

  时时刻刻仿佛都要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

  这里面不就是同道堂的御印吗?

  苏曳深深吸一口气,打开这个小盒子,拿出里面的印章。

  叶赫那拉氏道:“这个东西,以后它归你了。”

  苏曳道:“好。”

  叶赫那拉氏道:“你可要记住,我的付出呀。”

  苏曳点了点头。

  你如果早两三年交出这个御印,我还会感念的情意。

  但是,眼看着这个玩意马上就要作废了,你倒是拿出来做人情了。

  次日朝会上!

  两宫太后正要开始表彰苏曳之大功,陆军和海军之大功。

  但没有想到苏曳却率先站起身来。

  “有一件事情。”苏曳缓缓道。

  顿时,全场静寂,竖耳倾听。

  苏曳拿出了两个御印,御赏和同道堂。

  “诸位大人很清楚,这两个印章是先帝交给两宫太后的,任何圣旨都需要盖过这两个印章才算数。”

  “如今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了,两宫太后把这两个御印交给了本王。”

  “但,这是先帝的印章。”

  “所以,本王觉得这两个御印还是交还给先帝,送到先帝的陵寝封存如何?”

  这话一出,叶赫那拉氏顿时脸色大变。

  这……这是什么意思?

  我刚把同道堂的御印给你,你就将它们作废了?

  你把我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了吗?

  这就是苏曳喜爱慈安,不喜叶赫那拉氏的原因。

  不是因为慈安早早把御赏印章给了苏曳,而是因为她表现出来对这个印章的不喜,还有彻底割裂的意思。

  她是发自内心的,不想要先帝的东西了。

  而慈禧却一直视若珍宝,哪怕最后关头,也要拿这个东西和苏曳交易。

  她不了解苏曳,不知道他对这两个印章弃之如敝履。

  我如果拿着这两个印章,当成掌权的象征,那证明我的法统来自先帝?

  我的权力继承于先帝咸丰?

  开什么玩笑?

  苏曳言语落下之后,政事堂所有宰相立刻躬身道:“摄政王英明。”

  接着,军机处,六部等所有大臣,全部出列道:“王爷英明。”

  苏曳道:“僧王。”

  此时,已经显出老态的僧格林沁出列道:“奴才在。”

  苏曳道:“您德高望重,就委托您把这两份印章送到先帝的陵寝了。”

  僧格林沁躬身道:“奴才荣幸之至。”

  接着,慈安太后道:“这一次大战,摄政王功高盖世,一次击败了几大列强。这番功绩,超过了圣祖,超过了高宗,这样的天大之功,应该如何封赏啊?”

  说完,慈安太后望向前面的皇帝,问道:“皇上,你已经十七岁了,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对于摄政王,皇上觉得该如何封赏为好?”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