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一百零二章 正反典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天渐渐冷了,战场却日渐火热。

  居于阳乐氏老宅的邵勋得到消息:陶侃率军「数万」,自弋阳北上,

  攻入汝南境内,分兵四掠。

  有氏羌响应吴人,杀郡县长吏,汝南南部、汝阴西南部一片混乱。

  邵勋没有越级指挥,他要看看大侄子怎么处理。

  陶侃避实就虚的一招,还是不错的,他应该早就盯上被强迁过来、满腹怨气的氏羌了,之前引而不发,就等着这时候动手。

  但在邵勋看来意义不大。你还能让汝南、汝阴二郡投降不成?更何况他还在颍川集结了预备队。

  车事上的事情他不再事事操心了,而今主要操作政治事务。

  乐宅庭院之中,他看着手中的名单,微笑不语。

  面前坐着不少荆北诸郡豪族子弟,其中不仅仅有名列谱的士族,也有不少摸不着门槛的土豪,或者曾经位列士族谱之中,后来滑落阶层的家族。

  就南阳郡而言,如今当以乐氏执牛耳,接下来便是刘氏了,这两家断层领先,接下来的都很一般。

  比如堵阳韩氏,就是那个「偷香」做了贾充女婿的韩寿家族,有点惨,

  人丁寥落,几乎无望重振门第,现在攀附上了乐家。

  他们家自称是韩颓当后人,邵勋不太相信,别是编的吧?

  再比如宛城吴氏,正儿八经吴汉后人,如今却只是一个小土豪,在乐家「马仔」中都排不上前列,勉强被举荐了一个子弟。

  其他诸如棘阳岑氏(岑彭后人)、棘阳马氏(马成后人)、新野曹氏(曹节后人)、新野阴氏(阴丽华家族)、新野来氏(来歙后人)、新野邓氏(邓禹后人)等后汉年间的大族,基本都败落了。

  坚挺得最久的当属邓氏,直到曹魏年间,邓、何晏、丁谧被人骂为「台中三狗」,后随着曹爽投降,邓被夷三族,终于坚挺不下去了。

  反倒是迁居外地的邓氏边缘族人还有一定发展,比如就生活在新野附近但说不清楚自家家世的邓艾,以及祖上迁居平阳为官的邓攸。

  阴前华家族的后人坚持到了曹操那会,后来也不行了。

  其他家族则更早就败落了,很多都无法身士族行列。

  当然,这些家族还顽强地存在着,并没有彻底完蛋,有的甚至还能枯木逢春,再造辉煌,比如岑氏、邓氏。

  但他们的境遇,终究说明了一件事:世事变幻,盛衰有凭乎?

  「邓韬何在?」邵勋突然问道。

  「陛下,仆在此。」一个几乎被挤到角落里的人连连告罪,跌跌撞撞地走到前边,拜倒于地。

  「邓士载好歹一代名臣,后人落魄至此,诚为惨事,坐下吧。」邵勋说道。

  「谢陛下。」邓韬心砰砰直跳,坐了下来。

  「令尊亡于襄阳后,你就回了棘阳?」邵勋问道。

  「是。

  「襄阳邓岳,你可熟识?」

  「有过数面之缘。」邓韬说道:「邓伯山之父曾在陈郡为官,永嘉年间天下大乱,邓岳先至南阳,后至荆州,为王敦征辟。」

  「你可能劝其来降?」

  邓韬心中叫苦。认识是认识,但交情呢?真谈不上。

  不过这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道:「愿勉力一试。」

  邵勋看他脸上那表情,就知道希望不大,于是不再多问。

  邓韬有些失落,天子没给官啊。

  邵勋继续看名单,看着看着,心中一动。

  一上午的虚与委蛇还是蛮累人的。

  邵勋收了一些名单上的子弟为官,但不是立授,还得吏部考察、等缺。

  说白了,不是很重要。

  今日会见这些人,主要是让南阳的豪族们知道,这个天下到底是谁的?

  到底谁能给你们好处?谁能决定你们的命运?

  除此之外,说实话这些豪族没有太多统战价值了,将来度田时还得砍他们一刀。

  「襄阳没人来?」午后小憩结束的邵勋在躺椅上摇来摇去,满面笑容的乐岚姬坐到他身旁,轻声问道。

  「蕴文会把人捉来的。」邵勋说道。

  「什么‘捉」,要用‘请’。」岚姬笑道:「若他们肯降,邓岳、毛宝便无丁可征、无粮可食,不想死就只能降了。」

  邵勋轻嗯了一声。

  隔壁传来的清脆的笑声,那是伴驾而来的后妃们。

  南阳乐氏也准备了一些族女,不过都被打发走了。

  邵勋连如狼似虎的刘野那都喂不饱,实在懒得招惹其他女人。

  和岚姬待在一起休养生息,其实也挺好。

  「其实,此番南下,声势已经很大了。」岚姬站起身,为邵勋捏起了肩膀,道:「这么多兵马,没有人不怕的。若刘聪、石勒、拓跋郁律等辈南下,荆州豪族或许还会顽抗,陛下却是中夏之人,又不是流民帅,没有人愿意毁家难的,安静等待便是。」

  「嗯。」邵勋说道:「所以战前定计时,我便决意对襄阳围而不攻,但摇动人心耳。」

  「大势至此,只要不犯错,怎么都不会输。」乐岚姬说道:「至不济,

  还有北地。」

  「美人好见识。」邵勋抓着乐岚姬的手,笑道。

  「都这把年纪了—.」乐岚姬轻笑道。

  二人说到这时,童千斤在外轻声禀报:「陛下,王秉请求入觐。”

  「让他进来。」邵勋说道。

  乐岚姬轻轻抽出手,离开暂避。

  王秉很快入内,行礼道:「陛下,臣已自中庐县回返。」

  「怎么说?」

  「恒昔年与陶侃同为刘弘帐下将佐,今遭排挤,故愿降。」王秉说道。

  邵勋微微点头。

  为什么派王秉去?因为东海王氏与襄阳氏有联姻,虽然已是王秉祖父辈时的事情了,但终究有个由头,能找到人引荐一一晋弘训少府、南阳太守钦之妻便是王肃之女、王元姬的妹妹,钦死于晋惠帝年间,但子孙满堂,人都还在。

  他提到的恒是刘弘镇荆州时的参军。

  彼时张昌作乱,襄阳、宛城世兵一败涂地,晋廷走马换将,重用刘弘。

  刘弘遂以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又以参军恒为「义军督护」,并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连破张昌,杀万余人。

  从恒当时的名头「义军」督护就能看出,他带的是私兵部曲,战斗力却比朝廷世兵还厉害,同时也说明作为襄阳地头蛇,氏的实力还是很强劲的。

  战后论功行赏,恒得山都县令(襄阳郡属县)一职,将势力快速发展到此地。

  不过,他的仕途也仅止于此了。

  王敦上任时,因需要他帮忙抵御南阳乐凯,辟其为从事中郎。

  王敦死后,因山都县在反复拉锯之中几乎废弃,家不愿再出力了,遂恶陶侃,不复见用。

  鲜卑骑兵已有上万骑自樊城以西渡河,先锋抵至中庐县境内,王秉上门一劝,氏也没什么好坚持的了,直接降了。

  「立授恒襄阳太守一职。」邵勋吩咐道:「此事还需王卿亲自跑一趟,送上公服、官印。」

  「臣遵旨。」王秉应道。

  说这话时,眼角余光偷偷看了邵勋一眼。

  曾几何时,他们可是同僚啊。

  彼时邵勋为东海国中尉司马,只不过第八品职官罢了,而他王秉则是下军将军,乃第六品。

  现在么,他只不过是沔北幕府小小的水曹令史,邵勋则贵为大梁天子。

  而且,主母裴妃也弄到手了,简直让人嫉妒得发狂。

  「去吧。」邵勋挥了挥手。

  王秉躬身退下。而他走后,兵部尚书左丞卫展又至。

  「道舒愁眉不展,何故也?」邵勋笑问道。

  ‘臣遣子侄至江夏,被外甥讥讽吝啬。」卫展苦笑道。

  邵勋大笑,道:「卿为兵部左丞,分拨粮草、器械,锚铢必较,从无滥发之事,朕实赖卿耳。」

  「臣不意陛下如此嘉誉。」卫展拱了拱手,道:「臣甥李充,岁首奉母自建邺返回故里。之所以回来,实乃始终未谋得一官半职,再留下去也济不得事,故向好友辞行,奉母而归。」

  邵勋听了连连点头。

  江夏李氏乃汉末李通后人。

  卫展在洛阳为官时,与同僚李矩李茂约(非平阳李矩)相善,遂将妹妹卫嫁给他。

  李矩后来做到江州刺史,可能是水土不服,英年早逝,卒于任上。

  李矩和卫夫人生有一子,就是李充了。

  李氏在江夏还是很有势力的,而且非常特殊邵勋问道:「听闻李重李茂曾(李充伯父,非洛阳李重)为尚书郎时,

  针砭时弊,认为应限制豪族奴婢僮仆宾客人数,禁止百姓变卖田宅,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卫展沉吟一番,说道:「其子(in)亦未出仕,这次一并回来了。」

  「壮哉李氏,颇合朕心意。」邵勋赞道:「汉时李通便忠勇清贞,传至孙辈,仍有此见识,应当重用。」

  卫展眼皮子一跳。

  听陛下这意思,江夏李氏的前途不错啊,只要他们肯投降。

  想到这里,他立刻说道:「吾甥虽讽我,然亦知大势,愿举家归顺,只是需要王师遣兵接应。」

  邵勋一听,抚掌大笑,道:「此事易耳。朕即刻传令,左飞龙卫自随郡南下,接应李氏。」

  「陛下英明。」卫展长舒一口气。

  邵勋也很满意。

  「八十万」大军压境,声势何等煊赫。再辅以政治战,则无往而不利。

  囊阳前氏、江夏李氏投得快,当然有好处。

  投得慢的,那就上餐桌,没说的,

  或许,他该树立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了。

  前番有人来报,汉时世为沔南冠族的廖氏(廖化家族)就不愿投降,那就别怪他心狠手辣了。

  正面、反面典型都树立好后,战事或许会更加顺利。

  想到这里,他终于决定微操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