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大概还得再过九年才能问世,原名《金光照的全球红》。
词曲作者是一对堂姐弟,姐姐当时是沪县第六玻璃厂的女工,弟弟当时是一名小学生。
歌词前前后后迭代了四个版本,直到72年才改为耳熟能详的那版。
老小子不是在报纸上质疑自己吗?那老子就写个根正苗红的烫烫他的舌头,看他还怎么狡辩!
其实《BJ的金山上》也很好,但由于带有浓郁的藏地风格,得经过采风才能名正言顺的“创作”出来,唐植桐没有机会去那边,自然不好照搬。
不过这首也不赖,朗朗上口,学起来简单,传唱度更广。
“这是你刚想出来了?!”小王同学听后,也不洗衣服了,双眼亮晶晶满是崇拜的看着丈夫。
“琢磨了有段日子了。”面对小王同学的崇拜,唐植桐那颗虚荣心得到了空前的满足。
“好听又好记。就这一段吗?感觉有点短。”
“短就再重复一遍呗,我觉得再加点别的有些画蛇添足。”唐植桐开动脑筋找了个借口,这首歌的第四版经过了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并没有再出现更新的版本,充分说明了合理性,不宜改动。
“这倒也是。咱们写出来!”小王同学将衣服扔进盆里,迫不及待的擦擦手,走到书桌前拿起了笔纸。
唐植桐又是哼曲子又是唱,小王同学则在一旁将他的声音用音符落实在纸面上。
歌曲虽然简单,但唐植桐的音儿不怎么准,小王同学写完再唱,让丈夫听听味道对不对,前前后后折腾好几遍,才终于将这首歌写完。
“这下可以跟杨编辑交差了,我有种预感,这首歌肯定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小王同学检查一遍稿纸,有些不舍的折迭起来塞进信封。
“你先抄一份出来,咱当儿歌投给杨编辑,万一她那边觉得太短不给发,咱还可以转投吴叔叔那边。”爱戴是藏不住的,这首歌老少皆宜,从后世传唱度上能窥一斑,唐植桐认可小王同学的说法,但杨编辑和央广那边敢不敢制作播放还存疑,俩人忙活了一阵子,总不能回头再谱一遍,还是先抄出来比较保险。
“你想的真多。”小王同学又将信纸从信封里掏了出来,伏在书桌上抄了起来。
唐植桐在一旁嘿嘿一笑,算是默认了。
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大旱,让各地本就不富裕的粮食更加捉襟见肘。
肚子吃不饱,心里难免有些意见。
意见多了,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和看法。
但眼下并不是争这个的时候,现在需要的是团结齐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唐植桐希望这首歌能在某些方面减少一些非议。
至于二三十年后,自己会因这首歌有些什么遭遇,唐植桐此时也顾不上了,可能会有些影响,但总的来说问题不会很大。
小王同学抄曲谱,唐植桐则画病床的图纸。
这一次,唐植桐没有画的很详细,只给出了医院病床那边的长宽高,然后大概画了一下传动装置,剩下的就交给科研班的同学们了,要充分相信他们的聪明才智。
“吴叔叔那边怎么办?你想好写什么了吗?”小王同学抄完,将一份放进自己的抽屉里,另一份塞进了信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滴,慢慢来吧。”唐植桐抬头看了一眼书架,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已经大概想好了写什么。
书架上有套《茅盾选集》,带签名的那种。
北图前阵子有座谈会,小王同学买了书,然后找作者签的字,除了老舍,就是这位。
这次因为一首儿歌造成的风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打了文化部门一个耳光,唐植桐想把《小白杨》提前写出来。
小白杨好啊,自己完全可以说是看了《茅盾选集》里《白杨礼赞》得到的启发。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小白杨》歌词里有哨所、北疆、边防,这些元素同样是唐植桐经历中欠缺的,需要采风才能解锁,好在这些因素比进藏要容易达成,所以他打算集齐所有要素后再“创作”。
“杨编辑那边还有两首呢,感觉任务很紧迫呢。”小王同学放下信,又坐回到脸盆前去洗衣服。
“虱多不咬,债多不愁。来,给爷唱个小曲儿乐呵乐呵,找找灵感。”唐植桐看得开,写歌不跟写作文似的,作文一堂课可以写800字,但歌不行,这玩意就跟磨似的,两三个月产出一首都算正常。
“呸,臭不要脸。”小王同学伸出湿漉漉的手,掐了个兰花指,然后猛的一弹,弹了丈夫一脸水。
看着丈夫伸手摸脸,小王同学咯咯笑了起来,笑过后倒是开口唱了起来。
虽然小两口才通力协作写了两首歌,但两人私下里已经做了沟通,在杨琳那边只发表儿歌,所以小王同学现在哼的也是儿歌。
一会《小燕子》,一会《丢手绢》,甚至有《一分钱》,都是时下非常热门的儿歌。
“我听过的就算了,主要是唱一些我没听过的,跟人家学习学习。”唐植桐没有点歌,让小王同学尽情发挥,他自己也好趁机排除一下,看看哪些是已经被创作出来,省的自己创作(抄袭)时撞车。
“好,等我把衣服晾上,给你来一首国外的,让你感受一把异域风情。”小王同学将丈夫的衬衫拧出来,挂在晾衣架上,用力扽了扽,尽量让衬衫表面没有褶皱。
出去把衣服晾上,进屋后,小王同学将自己脑后的头绳一拽,满头的青丝倾泻下来。
“嚯,唱歌还得整个造型?”小王同学甩头时的刹那风情,把唐植桐迷的不要不要的,有点想亲自上手给她扎两个小辫。
“哼,给你表演个全套,让你多汲取一些灵感。”小王同学之所以把头绳拽下来,是因为头发有些松散了,这会儿又拢了拢,扎结实,然后手一伸,准备在厢房小小跳一下。
“跳舞就免了吧,你肚子里还有小家伙呢。”一听小王同学要来个全套,唐植桐立马摇头拒绝,与小王同学的安全比起来,这灵感不要也罢。
“放心吧,我动作很轻,再不跳,我骨头都快锈住了。”小王同学扎好头发,走到丈夫面前,双手从丈夫腰间穿过,靠在丈夫怀里撒娇。
“那……成吧。”小王同学不是妲己,但唐植桐觉得自己如果是帝王的话,肯定是比商纣王更昏聩的存在。
小王同学想跳,唐植桐给不了伴奏,只能将厢房的桌椅板凳等零碎物品往旁边隔间里挪挪,给她腾出更多的地方。
没有音乐伴奏,小王同学就自己哼曲,卡着节拍翩翩起舞,真的是小小的跳,幅度不大。
唐植桐觉得自己以后可以学门乐器,两口子在家这么玩玩,调节一下气氛,带动一下情绪,似乎也不错,不过这曲调怎么有点耳熟呢?
“这是什么曲子,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脑子有时候很容易犯抽,明明非常熟悉,却想不起来。
“似曾相识?”小王同学一愣,寻思了一下,恍然大悟道:“你确实听过,五一的时候,咱们去劳动人民文化宫游园,匈牙利艺术代表团表演过。”
“哦,我说呢,总感觉在哪里听过。这是什么曲子?听着调子挺欢快的。”唐植桐用摸鼻头来遮掩自己的尴尬,那次光顾着看洋人搂搂抱抱、蹦蹦跳跳了,压根没留意伴奏。
“匈牙利那边叫《邀请舞》,好像是表达自由、友好的一个曲子。”小王同学活动完筋骨,拿过毛巾开始擦汗,家里没有空调风扇,稍微运动一下就是一身汗。
“只有曲调,没有歌词吗?”唐植桐默默地接过毛巾,将小王同学自己够不到的地方给擦擦。
“有,但我记得不全。好像是……阿依林、萨巴恰,你是我的好朋友。”小王同学回忆了一下,唱了出来。
小王同学这一唱,把唐植桐给唱懵逼了,这不就是儿歌《找朋友》吗?怪不得自己听着耳熟!
“怎么了?”小王同学见丈夫愣神,在旁边轻轻问道。
“这歌听着好听,就没有人想着汉化一下?”唐植桐试探的问了一句。
“汉化?你是指的重新填词吧?”
“对,有人这么做吗?”唐植桐有点期待,如果没有人干过,自己就又有交任务的曲子了。
“没听说过呢,也没听有人唱。”小王同学歪着脑袋想了一下,回道。
“那咱们填词!就叫《找朋友》!”听小王同学确认没人这么干,唐植桐就打定了重新填词的主意,可能眼下这么干的人不多,但等流行音乐风靡后,很多歌手都是买版权做汉化,部分歌曲甚至比原曲都要火。
《邀请舞》的曲子是固定的,小王同学不用跟丈夫确定曲调、细节,自己凭借着记忆就写好了。
唐植桐这边更简单,把《找朋友》给唱了一遍。
抄完,唐植桐美滋滋,《找朋友》虽然篇幅不长,但凭借着轻松欢快的旋律和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的歌词,给几代人的童年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保不齐以后就能因为这个被专访。
“你吃过西餐吗?”唐植桐还沉浸在对未来的畅想中,小王同学看着完成的作品,突然问道。
“西餐?没有,没有。”唐植桐立马从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遨游状态回到了现实,否认的那叫一个利落,自己这种五好专一的屌丝青年,怎么可能有机会开洋荤?
不过没少听,也没少看,捷克的搭讪、乌克兰的洋马都略有涉猎,还有人总结了经验感受,白的如何、黑的如何如何,把人种差异化总结的明明白白。
“也不知道东安市场里的吉士林还营不营业,等有机会请你吃。”西餐虽然有点贵,但小王同学想带丈夫体验一下。
“嗯?!不用,花那个钱干嘛,还不如留着给你买点水果吃呢。”唐植桐连连摆手,原来小王同学说的是这个西餐,两人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小王同学说的这个正经西餐自己吃的虽然不多,但也尝过,牛排、披萨、炸虾仁啥的,起个漂亮的名字就敢卖百十块钱一份,有点为涨见识付费的意思在里面。
“你心里有我,我心里也有你,我想让你尝尝。”听丈夫这么说,小王同学更坚定了带他尝尝的心思,撒娇都用上了,夹着丈夫的胳膊晃啊晃。
“依你,依你,不过得等日子好起来再去。”唐植桐血气方刚,也憋了好些日子了,哪受得了这个,同时也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刚才之所以想歪,肯定是因为憋的。
小王同学想这几天就去,为了让丈夫同意费了不少口水,劝的口干舌燥,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但唐植桐不为所动,因为吃西餐并非必须的需求。
除了西直门的老莫以外,四九城的西餐厅大多都在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距离妇联宿舍直线距离不足五百米,与王府井百货大楼斜对过。
小王同学吃过,唐植桐一点都不意外,毕竟离得近。
吉士林这种地方是对外的窗口单位,供应还是蛮充足的。
其实充足的不光吉士林,哪怕安东市场的供应也要比其他市场要好很多,如果不说,谁知道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1959年呢?
吉士林在东安市场的南门口的东庆楼,也有人称其为“起士林”,总部在津门,东安市场这边是个分店。
虽然里面的服务人员都是中国人,但服务态度很端正,询问客人意见的时候,都是略弯着腰,永远都是彬彬有礼的形象,当然,菜品的价格也不菲。
依照唐植桐的性格,吃大餐、涨见识这种事情肯定得带着弟弟妹妹们,人一多,价格就上去了,一顿饭下来,估计能够自家在家吃一个月了,这也是唐植桐不乐意去的最大原因,毕竟手里的钱还得预备着调换院子补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