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一百四十二 东汉特色郡国兵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对于整个雒阳漩涡中的人们来说,刘宏的宣称都是要命的事情。

  但是在这要命的危机之中,执着于党争的家伙们还是敏锐的嗅到了机遇。

  由东园主要负责、三法司的首脑们参与的太平道大审判逐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郭鸿、韩馥和赵秋算是刺刀见红,招招都往要害去。

  古文经学派领袖、侍中、博士郑玄被杨赐参奏有勾结太平道的嫌疑,因为他的一个亲传弟子与太平道贼人有往来。

  于是郑玄被东园“请”去协助调查。

  今文经学派领袖杨赐之子杨彪因为曾经和一个太平道众有过往来,这段过往被挖出来之后,杨彪也被东园请过去协助调查。

  双方的最高级领袖人物都被拿到了东园接受质询和审判,可见这场争斗打的多么激烈。

  也就是战争部分和朝堂部分隶属两个不同的指挥系统,否则这愈演愈烈的雒阳政治漩涡还真能把整个东汉帝国都给卷进去。

  何进对这场政治漩涡是敬而远之的。

  虽然有些向往能够在漩涡中叱咤风云的家伙们,但是何进更清楚自己当前最该做的事情不是参与斗争。

  他刚刚成为大将军,正是需要军事威望奠定地位的时候,如果没有军事威望,他还怎么好意思腆着脸做这个天下最高武职呢?

  大将军这个职位职权太重,地位太高,十分扎眼,哪怕身为外戚,若是没有一定的功绩,也难以服众。

  不能服众,这个位置就坐不稳,就要被人耻笑,就要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到时候就算他妹妹是皇后,他也逃不过。

  作为一个男人,何进是不能接受这种耻辱的。

  所以刘宏与张让选择何进来做这个职位还真是选对了人,至少他在主观上是真切希望尽快平定太平道之乱、并且愿意为此竭尽全力的。

  军队还在整备的时候,最着急的就是何进。

  他忙前忙后上蹿下跳着为军队筹措军械、粮草,无比希望军队能够尽快整备完成,然后顺利出动。

  基本上这段时间军队出现任何问题,何进都能给你快速解决掉,处理问题的速度快到不可思议,简直不像是个正常的东汉官僚。

  比如卢植发现军队预计的粮秣还有缺少,恐怕会影响正常出兵,就让刘备去找何进解决。

  何进就在大将军府里面,听说刘备代表卢植来了,立刻亲自接见了刘备,听闻问题之后二话不说立刻就把负责后勤工作的官员找来了,让他直接和刘备对接,用最快速度解决问题。

  整个处理问题的过程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然后何进就开始处理下一件事情了。

  这效率……

  说真的,帝国的官僚们要是都有何进现在处理问题的速度和效率,哪里会有太平道起事的发生呢?

  然而就算是何进,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等平定黄巾之乱以后,何进也不会继续维持这种工作强度。

  所以,一切都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雒阳城内两个系统正在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疾驰而去,而另一边,冀州和中原地区的太平道的日子也不好过。

  历史的优秀匹配机制永远值得考究,一个青铜选手,怎么能随便就遇上一个钻石选手呢?

  因为冀州黄巾军首领高政、严升和王蒙的优秀操作,导致中原各地可以作为主力的太平道各大渠帅们知道具体情况的时间是完全不一致的。

  有些渠帅运气不错,冀州派去传消息的人比较机灵,一溜烟窜到了目的地,所以他们知道的比较早,二月底就知道了。

  而有些渠帅运气太坏,冀州派去传消息的人太不靠谱。

  或者在半路上摔断了腿,或者在半路被山匪强人一刀宰了,或者干脆跑错了地方,迷路了,亦或者半路上觉得跟着黄巾军没前途,直接开小差,跑了。

  所以这些运气比较差的渠帅就一直到官府都开始行动了还茫然不知冀州发生了什么,还傻傻的等着三月初五大家一起行动、天下大吉呢。

  雒阳朝廷的行动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何进还没正式当上大将军的时候,二月底,各州刺史和各郡郡守就得到了消息,都被雒阳朝廷快马加鞭送来的绝密公文吓得不轻。

  遍布各地、到处宣扬真善美和黄老之学的太平道居然是一群阴谋造反的野心家?他们正在谋划造反的大事?

  这还了得?

  这些地方官对于太平道虽然不重视,但是基本上也知道本地太平道的规模,太平道规模小一些的地方还好,大一些的地方,就连刺史府和郡守府内都有加入了太平道的官吏存在。

  于是刺史们和郡守们就非常的不安了。

  他们有些人立刻就开始着手准备动员自己可以动员的武装力量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东汉从刘秀开始就从制度上废除了郡国兵的一整套招募、训练、作战体制,使得地方郡国在制度上拥有一支接受完整训练并可以进行野战的军队的可能性消失,但是政权的维持,又怎么能缺少武力呢?

  西汉时期,郡国兵由主要负责军事职能的骑士、材官等正兵和主要负责一系列后勤杂务处理的卒组成,东汉建立后不久,为了恢复天下秩序,刘秀罢黜了前者,留下了后者。

  可能他觉得后者无法对对他的中央政府造成威胁。

  可后者再怎么没有战斗力和制度性保障,终究也是可以合法使用武力的存在,于是,后者也就在东汉的郡国政治生态中填补了前者的缺失,承担起了“郡国兵”这一存在的实际职责,堪称东汉特色郡国兵。

  当然,因为缺少制度性的招募和训练,也缺少制度性的保障,这些处理杂务的“卒”们具备多少战斗力也就是值得商榷的了。

  人数方面,这些东汉特色的郡国兵则普遍在一千到三千人之间。

  幽州、并州、凉州等边远地区的边郡因为直面外族武力的威慑,所以郡国兵一般人数较多,训练频繁,战斗力也较强,还会有专业营兵的设置,实际上并没有比西汉时期的郡国兵差多少。

  而内地郡国就全然不同。

  内地郡国的郡国兵基本上维持在一千的额度上下,且真的就主要负责杂务后勤处置,地位卑微,等同于州郡长官大吏们的奴仆,任由他们使唤来使唤去,做些粗活杂活。

  除了少数应对贼匪强盗以及关键时候保护长官跑路的特殊存在,大部分郡国兵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什么正儿八经的战斗训练,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无限接近于零。

  而很巧的是,太平道主导的黄巾起义爆发的地点,基本上都在内地郡国。

  太平道建立起来的黄巾军当然没有专业级别的实力能够进攻东汉官府,但是东汉地方郡国官府也拿不出专业军队来应对黄巾军的进攻。

  实际上,黄巾起义之中,来自雒阳朝廷的专业军队下场之前,黄巾军和地方郡国兵基本上处于菜鸡互啄的状态,双方的实际实力差距并不大。

  不同的是,黄巾军有对汉帝国彻骨仇恨和对大贤良师的信仰加成,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加成,所以战斗意志更强,相对来说更不怕死。

  而东汉郡国官军这边……

  说难听点,他们这些东汉特色的郡国兵,地位和狗有得一拼,待遇和猪有得一拼,干的活儿和驴子有得一拼,而且一个月才拿几个钱?

  拼什么命啊?

  跑路啊!

  于是郡国官军兵败如山倒。

  遂有旬月之间,天下震动的局面。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